首頁>Club>
辛棄疾出生在金國,從小又在金國長大,祖父辛贊曾為金國的散騎常侍,但他為何一生以抗擊金國,洗雪國恥,恢復失地為任己呢?
5
回覆列表
  • 1 # 若愚趣談

    辛棄疾出生在金國,在金國長大,祖父辛贊曾是金國的散騎常侍,但辛棄疾卻一生抗金,把恢復宋朝失地為己任。這是很多人不能理解的事情。

    讀過《水滸傳》的人都知道,《水滸傳》中的水泊梁山就在今天的山東境內。故事取材於宋徽宗宣和元年(1119年)宋江聚眾36人在梁山泊(梁山濼)起義的真實歷史故事。也就是說,山東曾經是北宋的領土。宋江聚眾起義八年之後(1127年),金兵攻入北宋都城開封,擄走“欽徽二帝”,史稱“靖康之亂”,至此北宋滅亡。北宋滅亡後,金人便佔領了包括山東在內的原北宋所有領土。宋高宗趙構退往江南,在杭州建立南宋。

    紹興十年(1140),辛棄疾出生在被金人佔領的山東,這時距北宋的滅亡已有13年。雖然辛棄疾的祖父辛贊曾是金國的官員,但卻是生於北宋,長於北宋的大宋臣民。對於金人的佔領,總有一種自己做了亡國奴的屈辱感。因此,十分懷念宋朝。辛棄疾幼年時期,祖父常帶其“指畫山河”“諦觀形勢”,灌輸“家國情懷”,希望辛棄疾成年後,能為宋朝復國貢獻力量。

    辛棄疾21歲時,金主完顏亮舉兵南侵。他乘機聚整合兩千人的隊伍,起義抗金。接著又率眾投奔南宋王朝。投宋後,辛棄疾一再奏表進言,主張北伐抗敵,收復失地。但由於此時宋庭被一群投降派左右,朝廷並未理會他的北伐建議。只派他出任知府、轉運使等地方官員及管理治安、財政的職務,並不給他率兵出征的機會。

    辛棄疾在擔任地方官期間,積極練兵備戰,盼望有一天能領兵出征,為宋朝收復失地。但由於宋庭自“宋金議和”後,早已俯首稱臣,話語權一直掌握在投降派手中,辛棄疾積極主張抗金北伐的思想被視作沒事找事。朝廷對他總是起而又黜,罷而又用。但是,從小受到祖父諄諄教誨的辛棄疾,始終心懷家國,初心不改。無論自己個人前途如何,從未放棄自己北伐復國的政治、軍事主張。但由於宋庭始終瀰漫著投降主義思想,辛棄疾一直被投降派視作危害他們安穩生活的“危險人物”而遭到陷害和排擠。直至辛棄疾六十七歲去世也未能實現其北伐復國的理想。

     辛棄疾的畢生志願就是要北伐中原,恢復大宋江山。他有將相之才而無從施展,不管何時何地,無論所見所聞,種種物象,都會激發他的報國之志和悲憤之情。於是,便將自己的情緒用詩詞的形式表達出來。我們中學時學過的《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一詞,便是辛棄疾在1186年途經江西造口時,見景生情,想起四十七年前(公元1129年)金兵南侵,直入江西,隆裕太后在造口棄船登陸,逃往贛州。想起從前金兵肆虐、人民受苦的情景,不禁憂傷滿懷。詞中的“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既抒發了自己始終不渝的報國情懷,也表達了不能實現報復的無奈。下面附辛棄疾《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供大家重溫,讓我們緬懷偉大的愛國詞人。

    鬱孤臺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江晚正愁餘,山深聞鷓鴣。

     

  • 2 # 04582504

    在中國古代漢族人只擁護漢族人的朝庭視少數民族為異類,把少數民族政府當作侵略者,少數民族當權者也把漢人當作死敵排赤,比如元清都是這樣。

  • 3 # 喜歡歷史的妹紙是蓉兒

    痛恨金人是辛棄疾的祖父教育的,辛家是士族,所以家庭教育影響人的一生!加上他入南宋後長期和金對抗,從心理到生理都痛恨金人。

    痛恨金人還有重要一點,滅金復南宋是他終生追求的理想而不是金人對他家族有多壞!

    1140年,辛棄疾生於山東濟南府歷城縣,其時距靖康之變已有十三年。

    其祖父辛贊,做過金國縣令,然而身在曹營心在漢。他任上保護平民,暗中反抗金國。

    在辛棄疾小時候,他經常灌輸辛棄疾抗金復宋,“紆君父所不共戴天之憤”,每出差金國上京,還帶他考察軍情,教他兵法韜略。

    後來,辛棄疾拜師毫州劉瞻,刻苦學習。

    同學党懷英曾對辛棄疾說:“兄文采出眾,豪放任俠,李白不過如此。”

    辛棄疾搖搖頭:“諸葛亮,劉寄奴才是真男人。”

    日後,党懷英因對苟安南宋失望,出仕金國,但是辛棄疾卻走上了抗金道路。

    因為,他有一個夢想,要像諸葛亮興復漢室一樣復興大宋。要像劉裕一樣幹出驚世的北伐偉績。

    這個夢想縈繞了辛棄疾的一生!

    我最憐君中宵舞,道“男兒到死心如鐵”。看試手,補天裂

    辛學習騎馬射箭,學習兵法典籍。史稱:“赤手領五十騎縛取於五萬眾中,如挾兔”

    二十一歲那年他聚集兩千人參加了征討金主完顏亮的起義軍,後來義軍首領耿京被叛徒所殺,辛棄疾又帶領五十多人襲擊萬人大軍,捉拿了叛徒,一路南下,將叛徒交給南宋朝廷處治。

    那般歲月是何等的恣意豪邁!

    壯歲旗擁萬夫,錦襜突騎渡江初

    辛棄疾作為南宋堅定的主戰派,一直不受重視。

    辛棄疾南歸後,義軍被解散,他本人被任命為江陰僉判一個地方助理小官。

    後來他在南宋地盤上先後做了二十多年地方官史。

    茅簷低小,溪上青青草,醉裡吳音相媚好,白髮誰家翁媼。

    進行練兵籌晌等北伐活動,常被彈劾,罷官家居江西上饒,鉛山的時間也接近二十年。

    由於時時,處處受到投降派的打擊,他報效國家的壯志難酬。

    那麼辛棄疾要這麼做?

    他的《論亡虜疏》中有這麼一句話

    “仇虜六十年必亡,虜亡則中國之憂方大”!

    辛棄疾從小生活在金朝通知下,對金朝的形式很瞭解,他知道在金朝的北方也有強悍又野蠻的強敵,就跟遼朝時北方女真是遼的強敵一樣!

    當年遼朝佔據幽雲十六州,形成宋遼對峙。後來金國崛起滅了遼,又把宋朝趕到淮河南邊,佔據北方大片土地,顯然金的實力要比遼強,等到另一個民族崛起又會滅金,然後繼續侵略宋朝,那時候宋朝還有退路嗎?

    到那時侵略過來的將是比金朝更加強大的對手,對方過了長江,宋朝還有什麼實力抵抗??

    所以辛棄疾才極力奔走呼號要求主戰。

    可是從整個歷史來看,你必須要去北伐,就算收復不了失地也要保持一種軍事優勢,這樣當更強大的對手出現才能贏得一線生機!

    辛棄疾的想法沒錯!

    如果南宋不搞議和,不斷深入進擊,就是收不回中原,也能練兵鼓舞士氣,也可宣威北方,使女真以外的後起少數民族聞之驚懼,對宋朝心存畏懼之心。

    反過來,宋金爭鬥不歇,也會使金一方也會持志不懈,日習於戰,不會逐漸消淪其昔日的勇武好鬥,也不會這麼快亡於蒙古。

    在血與火的時代,在危機四伏的世界,最怕的就是整個國家“乍然一息”。

    但是南宋已安於江南舒適的生活了!雖然辛在政治上越來越失勢,可是他不想做“然然可可,學人言語的秦吉了”!他寧可一生不受重用,碌碌為為,也不願向現實妥協!

    開禧北伐前辛一直從裡到外贊襄韓侂冑,力勸他立刻出兵,其實應該是戰爭責任人之一。

    《玉堂嘉話》及議邊事,主和議者眾,公日“齊襄公復九世之仇,汽我與金不共戴天耶”

    辛還寫了《六州歌頭》大讚韓侂冑

    西湖萬頃,樓觀矗千門。春風路,紅堆錦,翠連雲。俯層軒。風月都無際。蕩空藹,開絕境,雲夢澤,饒八九,不須吞。翡翠明璫,爭上金堤去,勃窣媻姍。看賢王高會,飛蓋入雲煙。白鷺振振,鼓咽咽。 記風流遠,更休作,嬉遊地,等閒看。君不見,韓獻子,晉將軍,趙孤存。千載傳忠獻,兩定策,紀元勳。孫又子,方談笑,整乾坤。直使長江如帶,依前是、保趙須韓。伴皇家快樂,長在玉津邊。只在南園。

    從實際情況上講,南宋當時出兵伐金完全是一群頭腦發熱的人不理智之舉。

    當時軍事方面準備嚴重不足。南宋四十年未戰了,能打戰的己年過花甲,關鍵時刻,薛叔似,許及之,丘崈等心發虛找各種理由推託,沒有一個能獨當一面坐鎮指揮的大帥。

    所以,韓只能草葷任用鄧龍友主持全面工作,四川方面草草以大草包程松為宣撫使,使四川一切大權全落在野心家,陰謀家吳曦手中。

    所以辛棄疾是一流的文學家,二流的政治家,三流的軍事家。他年輕時率十餘人突入敵營生擒叛徒,並不能證明他有多深刻的軍事才能。

    辛棄疾一個文藝詩者範的人物,可是

    理想太豐滿,而現實又太骨感

    不過也是波瀾壯闊的一生,他有理想,有報復,有激情,也為之奮鬥過,此生何以為傲,堅持為傲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最新感悟“你愛我嗎”是愛情最大的殺手,你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