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Moats2015
-
2 # Kat古月
哪裡學英語都有意義,而且想要有所成,最後靠的一定是自學。
而且最好的方法是按照學習語言本來的順序,聽說讀寫,按照這個花時間花精力練就好了。
學習英文有什麼意義呢?可能每個人學習的初衷都不一樣。這裡來說說對我的影響。
當初在內地上了個普普通通的大學,不知道學什麼,就選了商務英語。坦白說,還是挺遺憾大學沒有刻苦學習。
我想說的是經過這兩三年的自學,英語給我帶來的變化。我在其他回答裡面都提到具體的學習方法。
2017年,重新開始做外貿,參加了上半年德國展和下半年美國展。
也是那時開始,我幾乎每天做聽寫,一千多篇開始是AP NEWS,後面加入一些其他資料。每次大概一分鐘的材料,做完學習差不多半小時。上下班通勤放的也不是音樂,而是英語了。
然後開始看外刊了,經濟學人,也瞭解到好多以前不知道的事情。而這些都可以成為你的談資。學習語言沒什麼訣竅,就是堅持做。
上半年德國展水平不說了,很一般。
下半年美國呢,可以和人家侃了。開始到潛在客戶的攤位聊了。聽力毫不費勁,生活上,向公交車師傅問個車票也能多聊些了。在商店也習慣和營業員small talk 了。也沒什麼。
2018年,展會都在下半年。特別是美國展,我們攤位對面的參展商就是我們的潛在客戶,想著最後一天去撩。就在我準備過去的時候,就看到其他家MM抱著資料去了,指了指海報,遞了資料就走了,一轉身,資料就進了垃圾桶。我就打住了……
後面重新找了個時機,就去撩,聊到上海,食物,他們的產品(好貴)…總之非常愉快,當時丟資料的那個人其實也蠻能聊的。然後說他們不負責這個,等那個大人物回來再介紹給我,你再來。然後我一見到有同事,就去,結果都不是。當然最後還是搭上線了,那帥哥還幫我說話,說我們做的是高質量的產品。英語好實實在在帶給我工作上的幫助,我已經能夠自然的和他們去搭訕而不令人反感了。這時候已經不會覺得這樣搭訕會不好意思了,看到客戶就去,他們也都很友好。
一個墨西哥客戶,17年見過一次回去聯絡也不多。這次意外碰見,約一起吃晚餐,一見如故啊,啥都聊,具體聊的啥都不知道了。我認為和我英語水平的提高還是有關係的。
還有一個事情,美國租車。我和老闆去租車,沒幾句話說清楚就完事了,開車走了。然後老闆就說到,上午和別人來的時候,那個人英文也不好,聽又聽不懂,說也說不來,老半天才弄好。
英語現在作為國際通用語言,可以讓你接觸到更多不同的人,不同的文化,思維習慣。或許你會說,周圍沒有這樣的機會,還有看書看報看劇看ted演講呢……而且國外旅行那麼方便,會點英文不是能讓你的旅行更輕鬆愉快嗎?
所以啊,會點英文好處多多,不過呢,學習需要持之以恆。
-
3 # 記者王冠
英語是升學、求職、晉升、留學的敲門磚,還是獲得不同視角資訊和觀點的視窗,不可或缺。
我們以應試為基點的英語教學是失敗的。雖然高中我也經常考140。但內心卻厭惡學啞巴英語和應試英語。
我覺得學好英語,尤其在新媒體和資訊資源爆炸的時代,我們應該回歸書本,用好三樣東西:語法書、字典和原版讀物。
對於英語非母語的我們來說,學好語法可以事半功倍。大家一定不要忽視語法。我經常打的比方是隻有學好數學公式才能對各類數學題觸類旁通,只有掌握所有英語語法要點才能脫口而出表達所有想說的意思。如果英語語法學不好,會遇到英語學習的“天花板”,到一定程度後就上不去了。我初中到高中硬啃了好幾本英語語法書,比如當時的無敵英語語法系列,還有後來的薄冰語法。如果不掌握英語特有的虛擬語氣,很多地道的表達就無從談起。比如:“假如怎樣,我就可以怎樣”(I would... if I could…),還有“如果當時不是因為怎樣,我就可以怎樣”(I would have...if not for…)。
我現在手頭還有兩本字典,朗文英英字典和一本中英字典。遇到生詞,先用中英查意思,再用英英培養英語思維和語感。要勤翻字典,勤查工具書。
最後,書中自有黃金屋。原版讀物推薦基辛格的 “On China”(《論中國》),馬丁-雅克的When China Rules The World和美國前情報官員Pilsbury寫的The Hundred Year Marathon。手機小屏和各種網路影片真的對學英語幫助有限,特別是在打基礎階段。在我看來,白紙黑字對大腦語言中樞的刺激更有效,記憶更紮實。
-
4 # 愛秀國際英語貴陽校區
英語,是一門帶有感情、思維、想法...的東西。買菜用不到英語,但會英語會決定你在哪裡買菜。英語這門語言很神奇,就像內褲,你可以不讓別人知道,但你得有。
所以很多在iShow學習英語的小火把經常調侃說,我是來這裡買一條百年不朽的內褲的。穿在外面,你就是超人啦
回覆列表
這個意義,主要取決於你想達成啥樣的目的。
我以前也在內陸省份,最近幾年才來的廣東。談談我的經歷和想法。
我在上大學以前學英語基本是為了應付考試。雖說相對於其他課程,我英語興趣大點,但是也遠沒有現在興趣大。因為以前的西部小城鎮的那種老師,你懂的,語法最重要,自己一句完整的英語都說不好,更何況教學生了。所以,英語學了六七年沒學好。
考上大學以後,雖然不是英語專業,自己專業應用英語的地方也不算多,但是接觸了各種語言牛人,各種大家,各種電影,各種文學,音樂等等,慢慢的愛上了歐美電影,電視劇,bbc的各種紀錄片,TED的各種演講,為了更好的更深的原汁原味的理解這些好東西,我開始更多的利用時間慢慢的學習練習英語、尋找方法。
我慢慢發現,以前學的英語根本不是語言,而是“科學”或者“課程”。真正的英語學習是語言的學習,工具的使用。所以不能把他當科學來學習,不能當“語法”這種課程來學習……而要利用這個工具,慢慢的就會不知不覺的提升。舉個最簡單例子,中國學生學的最多的對話是: How are you ? I"m fine. Thank you. And you? Im Fine too.但是我在電影電視真是對話中從未聽人家說這些,更地道用的更多的是: How are you doing? I"m doing good, What about you?所以,英語學習提升一定要在應用中提升。哪怕是在娛樂中。當然娛樂中提升是最高效最好的方法。
比如我自己:我大學四級勉強透過432分,我想學好英語,所以找各種好的方法,比如背誦新概念一百遍,比如聽寫默寫……雖然最後沒達成背誦新概念三一百遍的目標,但也有背誦前二十篇有三五十遍吧。《 Friends》可能聽了兩三遍。這個過程有兩三個月,我一道練習題也沒做就通過了六級。
雖然這個不是啥值得炫耀的事。但我得出一個結論:背誦跟聽寫默寫的方法絕對有用。是好的方法。
後來我一直不間斷的聽著電影,紀錄片等等,當然不能一次就過,一遍就完事,說實在的這是在娛樂過程中學習,但你真不能完全把他當娛樂娛樂完了就完事。其中不理解的東西要多次聽多次的鞏固,搞定聽不懂不認識的。慢慢積累才會有提升。
現在的我雖然不能百分百理解歐美人或者電影中的說話,但我覺得最基本的溝通或者電影或者紀錄片啥的能理解個六七十差不多(完全自學的結果)。當然要達到專業或者完全理解需要更漫長的時間。因為你不是幹這個專業的,你還要完成工作,只能用業餘時間來娛樂學習。
對於我來說,是很感興趣做這個事,慢慢積累,我相信最後我能達到自己的目標:無障礙溝通和90%以上理解歐美人士對話或者電影電視。
不過,如果你對這些沒興趣,你會厭倦這個過程,那你沒法持續下去,沒法堅持,你也不可能達成你的目的。
順便告訴你,到目前為止我只跟四五個老外面對面交流過,而且基本就是見面問路,教授講座問答等等。最後一個是去年的一個美華人,個人感覺基本溝通或者他說的我百分之80--90理解。沒啥大的問題吧。當然了,電影,紀錄片,電視劇,這些更專業更多俚語方言啥的,理解差一點。
一年之後的今天,如果能有老外跟我溝通的話,我會更自信,理解力更好。
也祝你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