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紅樓第一家

    一個人活著一一總該幹一點兒正事兒吧??!總該有一點兒追求吧?!總該有一點兒夢想吧?!總該有一點兒上進心吧?!賈寶玉有嗎???全都沒有!!!有很多紅學家總是千方百計地美化賈寶玉!這完全與曹雪芹的初心背道而馳!從某種意義上講一一紅樓夢就是曹雪芹的“悔過書”一一也幾乎不錯!當然一一這背後還有驚天大秘密一一這需要幾十萬字才能講清楚!因此一一請大家耐心等一等!等到我的《徹底揭開紅樓夢的神秘面紗》這部書出版之後,一切問題也就徹底解決了!

  • 2 # 紫月vs莉香

    寶玉說實話一不想考取功名,二不想把賈府的發揚光大,三因為是嫡子沒有危機感,只愛女子與詩歌遊玩,沒事還愛和美男子們搞曖昧,就因為顏值高,加上作者喜歡他給他許多濃墨重彩的美化他,但是說真話他可不是良人一個,不值得託付終身,後來寶釵嫁給他就沒落好,如果黛玉嫁給他就一定幸福快樂嗎?黛玉身體不好,如果不能延續香火,就要納妾好幾個,黛玉也不免要成妒婦,所以結局一定不會讓寶黛成婚的!所以寶玉的人設就是可以當情人不能當丈夫的!

  • 3 # 元元的天下

    《紅樓夢》第三回,寶黛初見時有兩首詞形容賈寶玉,其中一首如判詞:

    富貴不知樂業,貧窮那耐淒涼。可憐辜負好韶光,於國於家無忘。天下無能第一,古今不肖無雙。寄言紈絝與膏粱:莫效此兒形狀。

    為什麼這麼貶損男主角呢,皆因前一首《西江月》說了,"女兒痴"的寶玉縱生得好皮囊,腹內原來草莽,潦倒不通世務,愚頑怕讀文章。寶玉不肯讀書用功,又厭惡仕途經濟,作為賈家子孫無力承擔起應盡責任。

    所以曹雪芹說賈寶玉"於國於家無望,古今不肖無雙"。然這不過是名貶實褒的自嘲,道己無才補天之暗傷。

    從開篇石頭講起,女媧36501塊石補天,偏偏就多這麼一塊無用之才。石頭的痛苦正是作者的痛苦。

    曹雪芹混到家中瓦灶繩床,茅椽蓬牖實在悽慘,作為讀書人功名不舉,去寫一部為閨閣傳照的小說,而非經史子集之類,在當時實在是不入流的無用文人所為。

    想當年曹家興盛之日,少年錦衣饜肥之日,背父兄教育之恩,負師友規談之德,以致手無長技半生潦倒之罪,編述成集以告天下,悅世人之目也。

    正所謂:無才可去補蒼天,枉入紅塵若許年。此係生前身後事,倩誰記取作奇傳。作者正是透過貶低賈寶玉,突出他與世俗的格格不入,表達了他欲求“補天”而不成的痛苦。

    銜玉而生的寶玉受盡寵溺,卻極惡讀書最不喜功名之事,又無故尋愁覓恨似痴如狂,可他身上又肩負了振興家業的責任,連親生母親王夫人都說他:業根禍胎的混世魔王,他是有才的通靈玉,還是可不被人認可頑石?

    世以成敗論英雄,曹雪芹感嘆自己一事無成的糾結和不甘,盡在這"於國於家無望"的滿紙荒唐言中了。

  • 4 # 七月流火140400643

    《紅樓夢》第三回,作者在寫了寶黛初會的情節之後,用兩首《西江月》詞,對賈寶玉這個書中一號人物作了評判。詞是這樣。

    一:無故尋愁覓恨,有時似傻如狂。縱然生得好皮囊,腹內原來草莽。

    潦倒不通世務,愚頑怕讀文章。行為偏僻性乖張,那管世人誹謗!

    二:富貴不知樂業,貧窮難耐淒涼。可憐辜負好韶光,於國於家無望。

    天下無能第一,古今不肖無雙。寄言紈褲與膏梁,莫效此兒形狀。

    這兩首詞是作者借後人之口對賈寶玉的評價。也就是說,在賈寶玉的故事已經成為歷史的時候,有認識他,知道他人生經歷的人,對他做出了這樣的評價。這個評價,是世俗的觀點對賈寶玉的評價。代表的是當時主流的意識形態和道德觀念。是賈寶玉的蓋棺定論。

    這兩首詞寫在這裡,是《紅樓夢》整體藝術架構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看過作品的人都知道,《紅樓夢》在藝術設計上借鑑了《推背圖》的形式。在作品開始第五回的時候,就以圖畫和詩詞等讖語的形式,模糊的預言了“金陵十二釵”等書中主要人物的命運結局。使得讀者對主要人物的命運走向既有一個大概的瞭解,具體又不清楚。這種似是而非的預言形式,讀者對主人公的命運產生了強烈的好奇之感,吸引讀者與作者一起去探究,主人公最後的結局。比如,王熙鳳這個人,按預言,她最後可能是被丈夫休棄了。但具體的原因和細節是怎樣的?隨著曹雪芹的去世。細節後人永遠不會知道了。

    十二釵以及襲人晴雯等人的結局都暗示了,那麼,做為書中第一號人物的男主人公賈寶玉最終的命運是什麼樣的呢?第五回中沒有直接的交代,雖然透過薛林襲晴等人的命運交代都與賈寶玉相關聯,但畢竟都是側面提及。因為太虛幻境薄命司中存放的都是女子的檔案。賈寶玉的檔案,自然不在其內。但是,賈寶玉又是《紅樓夢》中一號男主,其重要性大於所有女性。《紅樓夢》是歌頌女性之美,少女之美,青春之美。但她們的美,她們的悲劇,只有在賈寶玉的眼中才能呈獻出來。對於賈寶玉這樣的一個重要人物,他的命運走向,難道作者不要直接交代一下嗎?因此,曹雪芹在第三回,十二釵的命運還沒有統一交代之前,把賈寶玉的命運先交代出來。以突顯賈寶玉的重要性。這就是曹雪芹在第三回中,為賈寶玉寫這兩首詞的原因。他類似於第五回中十二釵的判詞和曲子。

    這兩首詩的奇特之處在於,詞中的評價與現實中的賈寶玉存在著巨大的反差。第三回寶黛初會時,作者透過林黛玉的眼光看到了賈寶玉的形象:“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曉之花。鬢若刀裁,眉如墨畫,面若桃瓣,目若秋波。雖怒時而若笑,即嗔視而有情。面若傅粉,唇若施脂,轉盼多情,語言常笑。天然一段風騷,全在眉梢;平生萬種情思,悉堆眼角。”可是,這樣一個靈秀的外表之下,包裹著一個沒有用的軀體。這個人物在本質對家庭和社會是沒有用處的。這當然是世俗的眼光,在這種眼光看來,賈寶玉就是一個“愚頑不讀書,行為偏僻,性情乖張”的人。這樣的人,對家族和國家是沒有用處的。所以,被認為是“於國於家無望。”

    聰明靈秀的賈寶玉與現實命運之間的巨大差異,反襯的是社會道德與婚姻制度的不合理。賈寶玉的性格,與社會道德產生了強烈的衝突。賈寶玉性格特質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發自內心對女性的尊重,二是追求婚姻與愛情的統一,以及在婚姻中的自主權利。比如賈寶玉為什麼被認為是傻,丫環倒水燙了他,他自己不覺得什麼,反而問丫環燙著了沒有。以平等的態度對待下人,對待女性,這都是超越於那個時代的平等觀念,可是,自己有高貴和身份和地位,卻不擺架子,卻把自己與丫環擺在平等的位置之上,在當時人的眼裡,這就是自甘下流,傻的表現。

    賈寶玉的傻,恰恰反映出社會的醜。而全社會都認為賈寶玉是傻的時候,就出現了一種世人皆醉我獨醒的情況。賈寶玉以及她所珍惜愛戀的所有女子,最終都會被社會所毀滅。賈寶玉到底是美的還是醜的,是聰明的還是傻的。曹雪芹用一符對聯做了回答:假做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

    在曹雪芹的藝術設計中,賈寶玉下世來的目的是談戀愛,而不是救國救民的。所以說,他從懂事起就對救國救民的所謂“仕途經濟”沒有興趣。只喜歡在女兒群裡混。賈寶玉生活的榮府是一個即將面臨“五世而斬”的封建貴族大家庭。家族的敗落,是自然規律,不可避免。以賈寶玉的聰明靈秀,投身於仕途,或可使賈府稍延歲月。但改變不了最後的命運。而賈寶玉偏偏天生沒有這樣的打算。從家庭的和社會的角度來說,確實是於國於家無望。

    按曹雪芹的本意,賈府最終是一敗塗地了。但其後人中的賈蘭卻透過自己的努力,重新進入到主流社會體系之中。但這並不代表賈家沒有敗落,寧榮二公開創的基業事實上已經敗落了。賈蘭的功業不過是在賈家的老根上發出的一支新芽,它長成之後,也不會是榮寧二公的武功舊業,而是當時文人新榮。如果賈寶玉也象賈蘭一樣努力的話,其結果無非是賈家又多了一個賈蘭而已。於二府的敗落,還是沒有意義的。續書的高鄂大概就是不願看到賈家一敗塗地的結局,所以,才設計出一個蘭桂齊芳的結局。但這與賈寶玉是沒有什麼關係的。

    賈寶玉的結局除了這兩首詞之外,還有一個重要暗示,也在人物的結構上。賈寶玉是神瑛侍者下凡,下世的時候,帶了一個隨軍記者,靈通寶玉。這二者,雖然不是一個人。但是,華人是相信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的。靈通寶玉隨賈寶玉下凡,說明他們是同一類的。而通靈寶玉,是“無才可去補蒼天”的石頭。這個故事本身預示著賈寶玉不可能進入到封建社會的政治體系之中去,加入到補天的行列中去的。因此,於國於國無望,是賈寶玉的宿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封神演義》原著裡為啥要把正派闡教描寫的那麼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