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這點兒小細節

    六國殘餘勢力在漢朝還是存在的,你比如齊王田橫就一直活到了劉邦建立漢朝的時候,後來劉邦想讓田橫臣服歸順,田橫不肯自殺而亡。當然以田橫為代表的六國殘餘勢力只是一朵朵小浪花而已,根本翻不起什麼大浪。

    其實在劉邦與項羽進行最後爭奪天下之前,劉邦就派遣韓信去逐一消除這些影響戰局走向的六國殘餘勢力。韓信首先將目光瞄向了反覆無常的魏王豹,在平定了魏國之後,韓信又背水一戰擊敗趙國殘餘勢力,之後韓信聽從李左車的計策不戰而屈人兵降服燕國,最後韓信以大兵壓境之姿滅齊國,順帶著也滅掉了項羽派遣龍且前來增援的20萬楚軍。

    大的殘餘勢力被滅之後,劉邦與項羽展開了最後一戰,結果劉邦勝,本來都已經翻不起浪花的六國殘餘勢力,面對一統的帝國更難有所動作。

    至於什麼時候徹底消亡,這個是個無解的答案,亦或者說是一個沒有意義的答案,天下動亂時六國殘餘勢力想分一杯羹,如今天下安定,他們已經失去作亂的土壤,另外被大漢同化的那一刻也就是他們徹底消亡的時刻。

  • 2 # 指縫間的歷史

    西漢建立之後,戰國時期東方六國勢力雖然被嚴重削弱,但依然存在,並沒有完全消亡,而且齊國的王室後裔,兩百多年之後還把西漢王朝給終結掉了。

    漢高祖時期,採納劉敬(原名婁敬,被賜姓劉)的建議,將關東豪強大戶,主要是原來六國王室後裔10餘萬人遷移到關中,包括齊國的田氏一族,楚國的昭、屈、景三大宗族,燕、趙、韓、魏等國的王室後裔以及一些非王室的豪門名家等。

    其中,齊國田氏,因族人多,就以次第相區別,分為第一氏到第八氏,後來這些人就以第一至第八為姓,比如東漢名臣第五倫,官至司空,就是田氏後人,也有一部分人改為單姓“第”。

    遷移六國後裔,幾個好處:

    1,充實關中地區人口,防備匈奴和關東叛亂:

    漢初,全國總人口大概在1300萬-1400萬左右,關中地區,由於楚漢戰爭期間,被多次徵兵,人口銳減,首都長安距離匈奴只有700裡,容易遭到突襲,豪強遷來後,充實了關中人口,削弱了地方實力,既可以防備匈奴,又有力量征討關東的叛亂。

    2,關東六國貴族豪強遠離故土,興風作浪的土壤不復存在;

    關東豪強有多厲害?舉個例子:秦末,陳勝吳廣起義後,齊國豪強田儋、田榮、田橫三兄弟殺死秦國地方官,登高一呼,應者雲集,短短几個月的時間,就恢復了齊國故土,割據一方,三兄弟先後為齊王,漢朝建立後,田橫不願投降而自殺,其部下500餘人全部自殺殉節,漢高祖曾感慨“嗟乎!起自布衣,兄弟三人更王,豈不賢哉!”,地方豪強的勢力和影響力,由此可見一斑!

    當時齊國故都臨淄(今山東淄博)一個城市就有人口50萬,遠超首都長安(長安要直到漢武帝時,人口才達到50萬),臨淄還有6家鑄鐵工廠和2家冶鋼工廠(資料來源:《中國城市及其文明的演變》薛鳳旋著),是西漢最大的鋼鐵基地,龐大的人口和鋼鐵工業,一旦被豪強利用,就能得到充沛的兵員和大量武器,這對大漢王朝是致命的。

    劉敬是齊華人,對田氏三兄弟的歷史掌故和齊國的強大實力,一清二楚,而其他幾國的豪強實力並不比齊國差,所以才會提議將六國豪強盡數遷走。

    豪強被遷入陌生的關中,就好比老虎離開深山,其勢力和影響力就不復存在,無法興風作浪,關東的眾多人口,失去了領頭的豪強,也會安分守己。

    西漢王朝兩百多年間,關東地區發生的叛亂,如濟北王劉興居造反、淮南王劉長造反、七國之亂等,發起者都是皇室宗親,割據一方的劉姓諸侯,並沒有六國地方豪強引起的。

    豪強如果留在故土,一旦出現變故,後果不堪設想,再和漢室諸侯王聯手造反,大漢王朝恐怕命運堪憂!

    所以,劉敬的人口遷移策略,保證了大漢王朝兩百多年的安全!後來的漢武帝,再次執行這一政策,“徙郡國豪傑及訾三百萬以上於茂陵”,使得茂陵邑(今陝西興平縣南位鄉)一地的人口就達到28萬。

    漢高祖畫像

    漢高祖這次成功的豪強遷移政策,最後卻導致了西漢王朝的滅亡:

    在被遷到關中的齊國豪強田氏中,有一戶人家,是齊國王室田安的後人,陳勝吳廣起義後,田儋重建齊國,田安被任命為將領,臨濟之戰,田儋戰死,田角等人擁立田假為齊王,田安轉而支援田假,田假等人很快被田儋弟弟田榮擊敗。

    田安領兵在齊國濟北郡一帶,和田榮派來的將領田都交戰,項羽北上救趙,路過濟北郡,田安和田都握手言和,跟隨項羽參加鉅鹿之戰,隨後西入關中,被項羽封為濟北王。

    項羽分封的諸侯分佈圖

    田安後來被田榮殺死,其後人改姓為王,也在漢初被遷往關中的豪強之列,漢朝名士王遂即是田安嫡系孫子,王遂的孫子為王禁,王禁的次女叫做王政君,是漢元帝的皇后,也是漢成帝劉驁生母。

    王政君身居後位長達時間61年,大力扶植王家勢力,本人雖無意取代漢朝,但其侄子中有一人名叫王莽,野心勃勃,後來篡漢自立,改國號為新,西漢滅亡。

    如果漢高祖沒有遷移六國豪強,王家會被留在關東,王政君進入皇宮的機率渺茫,進入諸侯王王宮的機率倒是很高,這樣的話,也就不會發生王莽篡漢一事了,當然,王家沒準會參與到西漢諸侯王的叛亂,諸侯和豪強聯合叛亂,還是有可能給西漢致命一擊的,當然,沒有發生的歷史不好假設,但是一切皆有可能!

  • 3 #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如果你是指戰國時期的東方六國:韓、趙、魏、燕、楚、齊,很不幸,被秦始皇滅掉,殘餘勢力要麼被強迫移居關中,要麼被消滅,身死族滅。

    如果你是指項羽分封的十八路諸侯國,很不幸,被劉邦滅掉了,殘餘勢力要麼被投降,要麼被消滅。

    如果你是指劉邦分封的七個異姓諸侯王:楚王韓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韓王信、燕王藏荼、趙王張耳、長沙王吳芮,很遺憾,除了長沙王吳芮,其餘諸侯王都被消滅。

    到了漢朝時期,原戰國晚期的東方六國勢力,早在秦始皇滅六國時期已基本消滅,至陳勝吳廣起義後,新復國的韓、趙、魏、齊、楚、燕六國勢力,早己不是戰國時期的六國勢力,取而代之的是依靠起義割據原六國地盤,自立為王,或擁立他人為主,自立或擁立為王的條件不是血緣關係,而是實力。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靠著這句口號,出身低層的陳勝吳廣們,依靠武力,在亂世中打著復國的旗號,一躍成為新的王侯將相。

    劉邦在立國前,因為統一戰線共同對付項羽的原因,封了七個異姓王,建國後,又因為種種原因,消滅了六個異姓王,之後取而代之的是劉邦以血緣關係分封的劉姓諸侯王。

    至漢景帝時期,劉姓諸侯王發生七國之亂,很快被平息,但諸侯國還在。

    至漢武帝時期,推恩令的頒佈,讓諸候國徹底失去對抗中央的可能,從此諸侯國消滅,取而代之的是郡縣制。

  • 4 # 滄桑短笛

    在漢朝,還有沒有六國殘餘勢力,這個問法很幼稚。

    第一,戰國時期,戰國七雄,齊楚燕韓趙魏秦。但並不等於戰國後期,這塊土地上只有七個諸侯國,而實際上有30多個諸侯國。比如其中的衛國,做秦國統一中華後都存在了一段時間。

    第二,以六國殘餘勢力VS漢朝為設問,顯然是否認漢朝之前的秦始皇統一六國。齊楚燕韓趙魏秦在公元前221年就已經消失了,成為秦朝了。到漢朝何來“六國”,更何來六國殘餘勢力?比如齊國,是以齊王投降的形式,宣示齊國從歷史上消失了。即便齊國的氏族勢力反對、反抗秦朝,哪也不能代表齊國。

    第三,“楚雖三戶、亡秦必楚”是後世儒家的信口胡吹,跟那個“雖遠必誅”一樣。證據很簡單,真有“雖遠必誅”的實力,又何須和親?表說開始很弱,後來變強了。後來變強哪怎麼還有東漢呢?因為太強大才導致西漢覆滅?總體看來,漢強盛的時期較短,衰弱的時期較長。百度下“西漢皇帝列表”,看看每位皇帝的簡介,就有答案。

    第四,六國殘餘勢力?先搞清楚,漢朝的開國皇帝劉邦是哪個國家的“殘餘勢力”再說。連劉邦都搞不清,還扯什麼?

    漢朝有一個最特別之處:開國皇帝的父母“不可考”,這可是劉邦認可的官方結論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寶馬X5新款的價格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