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硝煙遠逝

    學前教育不要求寫,可教一點兒歌,古詩,古代一些故事當然要有教育意義。這樣的文化課還是要有的。教孩子們認一點簡單字詞等。

  • 2 # 想念雨聲

    根據嬰幼兒的生理和心理特點,可以播放一些適合的兒童音樂或童話故事,多帶領孩子翻閱有意義有價值的繪本,多設計一些合適的有趣味的遊戲。其實,只要想辦法吸引到孩子,讓孩子醒來就想去幼兒園,就算成功……

  • 3 # 一聽煙雨

    我認為學前教育不應該教文化課,對於我們小學老師來說,幼兒園交了簡單的文化課,我們在教學中會相對輕鬆一些。但憑良心說,這也容易造成一些不好的現象:

    1.學生出現分化,學過的同學掌握很快知識,沒學過的同學比較吃力。

    2.會的學生失去了學習興趣。當老師所講的內容是這個孩子學過的知識時,孩子就失去了新鮮感,不能全神貫注的來學,往往造成知識淺學,不能深入,最終影響學習成績。

    3.對老師的教學產生負面影響。不同幼兒園所教內容不同,還有的同學上了銜接班,很多習慣幼兒園過早養成,不利於老師統一教學。如:錯誤的握筆姿勢,字母的不標準發音等。

    所以,推行零起點教學是有很大必要性的。

  • 4 # 個個很可愛

    我說一下我們這裡的幼兒園,幼兒園都是有教育部門下發的教科書的。幼兒園老師跟其他老師一樣都需要上課之前寫教案、備課、課後寫反思的。至於怎麼教是有規定的,要按照教科書來進行。所以到底該怎麼教?我的這個回答已經有了答案。

    至於應該不應該教文化課。我想你所指的文化課應該是類似於小學的數學和語文。這個問題跟我之前回答的一個問題很相似。在這裡我就不重複了。(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我的回答。)需要補充的是,老師所教授的關於文明禮貌,團結友愛,互幫互助等等等等,還有一些好習慣的養成都屬於文化的一部分。

    這就是我的回答。

  • 5 # 默湖26

    個人覺得學前教育以培養孩子的行為習慣為主,那麼肯定有人會問什麼是行為習慣?行為習慣就是一個人從小養成的做人做事的習慣,比如:什麼時候睡覺、什麼時候起床、睡覺前後該做什麼、怎樣和小朋友相處、怎樣歸納自己的玩具、怎樣整理自己的房間、怎樣和人溝通交流等等,我們說三歲看老,養成好的行為習慣將會給將來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如果孩子從小沒有好的行為習慣,將很難自律,而今後的學習和生活都需要孩子學會自律,自律才能很好的完成自己的學習任務,將來才能做個好人。其次學前教育可以讓孩子認識一百以內的數字,這樣他們不但可以記住父母的電話號碼,還會認公交車,認識報警電話。再次學前教育可以讓孩子接觸歡快的兒歌和舞蹈以及簡單的美術課,激發孩子們在幼兒園生活的興趣。總之,學前教育應該釋放孩子的天性,不應過早的給孩子上文化課,畢竟學期的孩子心智還不適合學習文化課,否則孩子會因為過早的學習壓力導致孩子厭學。

  • 6 # 快樂面對每一天

    學前教育文化課可教,但內容不可多,也不必系統化,且需以趣味性為主,重在培養學生興趣,而不在於掌握文化課知識量的多少,我認為可從幾個方面入手:

    1.趣味性

    以學生感興趣內容入手,如故事,歌曲,舞蹈,簡單有趣的詩詞等,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而不是太早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枯燥無味。傳統文化教育更需要精選趣味性比較濃,朗朗上口的。切記不要用學生理解不了的。

    2.啟發性

    利用簡單易懂,生動有趣的知識啟發學生進行思考。如讓學生觀察螞蟻生活,培養對小動物的熱愛。學習駱賓王的《鵝》,啟發學生的詩詞興趣。學畫秋天,啟發學生對自然思考。

    3.廣泛性

    學生這時的興趣和愛好正在形成中,需要透過接觸多方面的技能和知識,逐漸找到興趣和愛好,所以學前班應儘可能讓學生接觸各種各樣的知識和技能。如跳舞,唱歌,樂器,畫畫等。讓學生興趣和愛好具有廣泛性,為將來做好準備。

  • 7 # 順勢家庭教育

    好動、好奇、好問,是學齡前兒童的特性。文化課可以教,但是不應以認字、寫字和算數為主。應該順應孩子的天性,以引導他們的學習興趣為主,培養他們的求知慾、想象力和專注力。

    1、保護孩子的求知慾

    孩子的求知慾是與生俱來的,隨著一天天長大,他們渴望瞭解這個世界的所有,探求一切未知的東西。這個時候,父母要因勢利導培養孩子好學愛問的好習慣,小心地保護孩子的求知慾。孩子問的問題,知道的馬上認真回答,不知道的可以說,“寶貝,這個問題媽媽也不太清楚,我們一起查查《十萬個為什麼》吧”。這樣,即讓孩子學到了知識,也給孩子起到了一個好的示範作用。

    千萬記住:不能孩子問你問題,會答的敷衍了事,不會的說不知道。這樣久而久之,孩子有問題也就不再問你,對於不會的也不再去問。漸漸地扼殺了孩子強烈的求知慾,也降低了你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

    2、激發孩子的想象力

    想象力是希望的翅膀,是一個人通往理想的路。小孩子的想象力非常豐富,腦子裡裝的都是稀奇古怪的想法和稀奇古怪的問題。對於孩子的各種想法和做法,只要是安全的,父母應該給予鼓勵,讓他大膽的去想去做。

    可以透過畫畫方式,激發孩子的想象力。父母也不要去管他畫的像不像,讓他自由發揮,也可以引導他去發揮想象力,如他畫了一個房子,你馬上問,“這是寶貝的家,家裡還有誰啊?是不是還有爸爸有媽媽……”就這樣一點點引導孩子,充分激發孩子的想象力。這樣,孩子在以後的學習中也會進行聯想學習,最大限度地發揮想象力。

    3、培養孩子的專注力

    好動是孩子的天性,尤其是學齡前兒童,很難長時間專注於一件事。5歲以後,父母就要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專注力,這對於孩子將來的在校學習很有幫助。寓教於樂,可以透過遊戲的方式來培養孩子,在一定的時間內認真專注地做好一件事。比如,先讓孩子畫5朵花,然後說,“寶貝,真棒!一下畫了5朵花。”。等孩子玩鬧了一會你再說,“寶貝,這會兒來個更厲害的,一下畫上10朵好不好。”孩子肯定會高高興興地答應,並且會高高興興地去畫。以此類推,漸漸地孩子就會養成在一定的時間內去關注並做好一件事的習慣。

    學前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礎。看似簡單隨意,卻包含著大學問。

  • 8 # 理得心安

    學前教育必須教,但教的內容應該是孩子性格方面的培養引導,而不是文化課。

    首先是從孩子的接受能力上看,從哺乳期開始,孩子就開始模仿大人、迎合父母的學習了。

    所以,在幼兒期,是最容易給孩子進行如何與他人互動(包括如何分享玩具、如何發出請求、如何面對拒絕,等)、如何提高自我防護能力(認識危險、避免危險、尋求幫助)、如何提高自我行為能力(按時吃飯睡覺、自理自己的玩具、不急不躁、開始耐心/細心的鍛鍊,等)的。

    這時的培養和引導,孩子接受、掌握的最快,最容易形成習慣,並開始塑造性格。

    而這些習慣和性格,也是孩子上學後能更好的適應環境、更好的管理自己的基礎,凡是出現學習障礙的孩子,則都會出現上面這些學校基礎上的缺欠問題。

    其次,幼兒期孩子自控能力差,不適合批次教育模式。

    這個時期,還是孩子靠感官、感性認知世界的末期,培養孩子對音樂、運動、美術等方面的樂趣都比識字被詩算術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對日後孩子在學業之外的興趣、性格拓展幫助很大,而死記硬背的東西只能事倍功半。

    再有,文化課教育是需要一定專業技能的,教師才是專家,父母在文化課教育方面最多是山寨的。

    在孩子興趣引導、性格培養上,父母可以用一次旅行、一次春遊甚至是一頓團圓飯後的聊天、一個眼神示意後的補充解釋,就能完成孩子該怎麼做、為什麼選擇的最好教育。

    而若說識字算術方面的教育,還是交給專家更好,連給孩子吃過期食品都不能容忍的父母難得會給他們山寨水平的教育麼?

    ~~~~~~~~~~~~~~~~~~~~~~~~~~~~~~~~~~~~~~~~

    所以,孩子應該有對應的學前教育,但傳授的內容不是文化課,而是興趣、性格方面的引導和培養,培養的最佳實施者是孩子的父母。

  • 9 # 璇赫工作室

    學前兒童的學習,主要是教給他們一些粗淺的自然常識與社會常識,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和良好的學習習慣,為入小學學習打下基礎。

  • 10 # 井老師88

    看過三至六歲兒童指南就都明白了,文化課的知識是不教的,但其實在兒童的一日活動中主要培養了孩子的良好喜歡,更是文化知識的潛移默化。說不教,是不直接的教知識,是在活動中體驗知識的存在,提倡參與與體驗。兒童身心發展尚未健全,切不可讓孩子過於勞累,不要動筆寫字,不要強迫記憶,陪伴孩子,讓孩子開心,體驗生活感知世界,就好!

  • 11 # 鹽城東方愛嬰早教

    小學之前基本屬於學前教育,學前教育主要以培養習慣為主,必學讓孩子多一點接觸藝術教育,文化成績只是孩子學習能力的一種體現方式。如果各種習慣養好了,孩子文化成績是不用發愁的!

  • 12 # 藍妮0419

    學前教育是給孩子一個啟蒙的教育,也就是說讓孩子用一顆童心去觀察和有興趣的認知周圍的環境。

    不是沒等學會起步就先讓孩子跑!

    所謂學前教育首先讓孩子知道錯與對,善與惡

    分享與獨享;謙讓與爭奪等,利弊關係!不是說能認識多少字,背誦多少詩詞歌賦,三歲看到老,所有的學前教育還不如說家庭的環境是個大前提!多好的學前教育離開家庭的本質都是空談!

  • 13 # 阿拉伯數字10001

    學前教育從其名稱和性質就能知道:教文化課是不應該的!

    主要應該教教體操、做做遊戲,把身體發育好; 繪繪畫、做做手工,發展其形象思維,養成勤動手、能動手的習慣;唱唱歌、跳跳舞,愉悅心情!教些兒歌、背點"出禾日當午"什麼的。

    在學前大班時適當地教點兒拼音、寫寫字,為讀小一打打基礎是可以的!千萬不要小學化就好!

  • 14 # 小數課代表

    我一直不贊同對學前班的孩子去進行一些學科教育,就是提前學習一些不在孩子接受能力範圍的知識內。

    學前班的孩子都在3~6歲之間,我覺得這階段的孩子應該是注重綜合能力的培養和綜合素質教育,而不是“拔苗助長”的讓孩子去學習一些一二年級的知識。

    文化課對於這個階段的孩子來說學起來略感吃力,我家孩子當時主要是培養的思維能力,學習習慣和表達能力,這對於孩子的學習成長是有很直觀的影響的,當時在火花思維上的課程班,比較滿意。

  • 15 # 趙美蘭meilan

    個人覺得學前教育就是一個字‘’善”!

    很多時候當我們開始感嘆歲月蹉跎人的心性和容顏時,我們常常嚷嚷著要回到小時候,要想回到那種單純又無憂無慮的日子,可是,誰都留不住時間,你不能,我亦不能。

    而一直想要長大的我們,在真的長大後卻開始懷念過去的日子,每個人都是如此,你不能 狡辯。

    長大後心境變了,我們的快樂不再僅僅是來自一個棒棒糖,一個擁抱,一個吻。當然,以上我所說不是說成年人就不再擁有善良,只是我們的善良被稍微的“加工”了一下。

    我記得有一次帶兒子出去玩,兒子那時候才3歲,我們在去遊樂園玩的路上看見一個老爺爺摔倒在地上。太陽很毒,時間也很緊,我的第一反應就是快點拉著兒子走,因為此前我注意到老爺爺正在自己試著站起來,老人家身體看著還算硬朗,應該沒什麼需要,害怕多此一舉也就不管了。

    正當我準備快步走過去時,兒子扯著我的手說:“爸爸,那個爺爺是摔倒了嗎,老爺爺好痛,我們快點把他扶起來哦”,我還來不及說話,兒子就掙開了我的手走到老爺爺面前,她把她的小手伸在爺爺面前,此時爺爺已經自己站起來了,爺爺微笑著看了兒子,轉過頭又對我投以感謝的目光

    我看見那雙枯樹皮似的手握著妹妹肉嘟嘟的小手,像是拿著最珍貴的寶物一樣

    霎時間我的臉都紅了,因為我羞愧,我突然明白,我們成年人的身上已經缺少了那種最簡單的心思,而小孩子天性善良,簡單大方,反而是他們在教育我們更多 。

    所以幼兒教育最重要的就是教育孩子學會‘’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孩子記憶非常棒,以前的知識還記得,背東西也快,為啥成績一直不理想,該如何提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