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9紫氣東來

    應答:曹操不是騙降徐庶,而是曹操在追擊劉備的過程中俘虜了徐庶的母親,而徐庶是個孝子,悉知母親被俘又有曹操的書信,所以馬上找劉備辭職,並講了在這兒工作也不安心,什麼身在曹營心在漢,這是指關羽,並非指徐庶,對徐庶來講跟誰都一樣,沒有必要拿母親的性命來開玩笑,臨行前推薦了諸葛亮。

    其實曹操高階謀士成群,就是不讓徐庶為劉備所用,這裡說說徐庶,為什麼走的時候才推薦諸葛亮呢?因徐庶這個人雖然在書中沒有特寫,且看看徐庶的能力,特別是組織能力高諸葛亮幾倍,連最刺頭的關羽,張飛與徐庶很談得來,而聽他的話,此後的諸葛亮可沒有這麼幸運,起初是不服,後來也只是表面上看劉備的面了而已,當然包括以後的龐統,魏延,李嚴,徐庶肯定也會搞好關係,這種組織能力不可小看,這是做領導的第一要素,現在也是這樣,這就是一個人的魅力,凝聚力。三國的結局可能又是一個情景。

    曹操即使得了諸葛亮又能怎樣,曹營不缺諸葛這樣的人才,眾覓三國志的資料,曹操對劉備到是有合夥之心,在煮酒論英雄時,曹操已經把自己的心事全盤托出,把劉備看成與自己同等,只是劉備想另起爐灶而已,如能合作東吳不足為慮,國家早已統一,劉備少不了國公一類的爵位。

    陳壽在為諸葛亮做傳時講,諸葛亮是懂得如何治國的傑出人才,然而他連年興師動眾出兵作戰,卻沒有能取得成功,缺少隨機應變與指揮戰爭謀略,在這方面不是他所擅長。

    曹操本人就喜歡出奇謀,所以喜歡郭嘉,人各有所長,不知把能人都給曹操吧,曹操如得一韓信,國家不早就統一了嗎?

  • 2 # 臨風舉

    曹操對諸葛亮下手了。

    三國演義第四十一回:“曹操使人往隆中搜尋孔明妻小,卻不知去向。原來孔明先已令人搬送至三江內隱避矣。操深恨之。”

    看看,哪裡是曹丞相沒出手啊,分明是比諸葛亮棋差一招。徐庶的教訓就在眼前,聰明如諸葛亮能不提防曹操故技重施?能不知道提前安排好家人?所以曹操撲了個空,“深恨之”。

    這兩人,諸葛亮是世之大才,曹操是出了名的重才攬才,卻最終沒有合作,我想可能有如下原因。

    一,亂世之中,群雄並起,人才輩出。曹操麾下人才濟濟。謀士郭嘉、荀彧和程昱等,都是足智多謀之人。所以曹操當時對增加謀士的需求不大。

    二,曹操自北方邊打邊走,一路到了荊州。對荊州的人事並不瞭解。而孔明隱居隆中,只是在荊州範圍內有些名氣。曹操當時並不知道“臥龍鳳雛”之說。直到諸葛亮加入劉備陣營後才聽說其名。

    三,從曹操認識瞭解孔明的過程看,二人陰差陽錯,沒有合作的時機。

    書中第三十九回:“操曰,‘諸葛亮何人也?’ 庶曰,‘亮字孔明,道號臥龍先生。有經天緯地之才,出鬼入神之計,真當世之奇才,非可小覷’。操曰,‘比公若何?’ 庶曰,‘庶安敢比亮?庶如螢火之光。亮乃皓月之明也’”

    聽了徐庶對諸葛亮的評說,曹操應該是又起了愛才之心,但徐庶不比程昱,他並沒有得到曹操的信任。所以曹操沒有表態而繼續聽下去,接下來夏侯惇說,“元直之言謬矣。吾看諸葛亮如草芥耳,何足懼哉!”然後向曹操請戰,狂言要取諸葛首級。

    曹操又信了夏侯惇的話,或者是半信半疑,不確定諸葛是否有真才實學。還真派夏侯惇引兵十萬去取諸葛首級去了。

    結果夏侯惇博望坡大敗。

    但曹操並不認為這一戰諸葛亮足智多謀,書中曹操責問夏侯惇說:“汝自幼用兵,豈不知狹處需防火攻?”。很明顯,曹操認為諸葛亮火燒博望坡只是基本的用兵之道,不是諸葛多謀,而是夏侯惇犯了錯。

    然後曹操又起大兵五十萬攻劉備,意圖一戰成功,滅了心腹大患劉備。結果諸葛亮又一把火燒了新野。曹操兩次共出動六十萬大軍,卻敗給了諸葛亮指揮的不足一萬的軍隊。曹操大怒:“諸葛村夫,安敢如此!”

    哈哈,之前曹操沒確定諸葛有真才實學,所以沒有下手搶人。等確定了諸葛亮的絕世之才,卻也結下了大仇。別忘了徐庶打敗曹仁樊城部隊時,是曹仁自作主張出戰,且兩次出戰共三萬兵。曹操只是損兵折將,他本人並沒有在軍事指揮上丟面子。所以他可以心無芥蒂,設計招攬徐庶。

    而這次曹操親自帶領六十萬大軍還落敗,讓心腹大患劉備逃之夭夭。這不僅是軍事方面的巨大損失,曹操顏面上也過不去。所以佔領襄陽解決劉聰後,立即著手收拾孔明,派人去尋孔明家人。竊以為這次尋孔明家人跟尋徐庶之母絕對不一樣,尋徐庶之母是為了用徐庶。尋孔明家人,卻是為了以此制約孔明,向孔明報仇。

    四,退一步說,如果曹操經過大敗後不記仇,還想把孔明留為己用,但有一點不利曹操也會考慮。

    曹操是當時幾大勢力中最強大的,卻是名不正言不順,“雖託名漢相,實為漢賊”。他的人才基本都是自動來投曹操。也就是說,他麾下的人才只想建功立業,並沒有所謂恢復漢室的正統思想。所以對實為漢賊的曹操忠心耿耿。

    但孔明和徐庶等是密友。徐庶先是選擇輔佐劉備,後被迫輔佐曹操,卻是一計也不出。徐母曾痛罵曹操是漢賊,徐庶對曹操必定也是這種認知。孔明和徐庶是一類人,隱居十幾載後出山輔佐劉備,那麼他的政治主張不用說也是興復漢室了,這樣的人就算歸於曹操,又怎能為曹操所用?

    曹操是亂世梟雄,吃一塹長一智,有徐庶的教訓在前,他還會白費心去拉攏孔明嗎?

    所以,曹操對孔明出手了,但不是出手拉攏,而是意圖出手報仇。

  • 3 # 南方有詩經

    先說一下諸葛亮和徐庶的關係:

    他們兩個是好朋友和同學。

    在《三國志》中介紹過徐庶原來是劉備的軍師,可是後來曹操用計謀把徐庶的母親騙到了曹營,把徐母當成人質。

    徐庶是一個非常有名的孝子,為了母親,為了盡孝,他沒有辦法,只好離開劉備,投奔曹操那裡營救自己的母親。

    臨行前,徐庶對劉備說:“今已失老母,方寸亂矣,無益於事,請從此別。”意思就是說,現在母親被曹操抓去,自己內心已經亂了,對劉備來說現在的自己已經沒有什麼用了,所以請求離開。(這是徐庶離開劉備的原因)。

    但是離開後,徐庶就向劉備介紹了自己的同窗諸葛亮,說諸葛亮不在自己之下,同樣是一個好的謀士,並且答應劉備雖然投奔了曹營,但是他是不會為曹操出謀劃的,所謂“人在曹營,心在漢”。

    透過的推薦後,就有了三顧茅廬的故事。

    那為什麼曹操不去降伏諸葛亮呢?

    前面我們知道徐庶不是真心歸順曹操的,是曹操出奸計把徐庶逼近曹營的。像諸葛亮這麼一個高冷的人,他可能會去投奔曹操嗎?像曹操這麼一個傲氣的人,他可能會像劉備一樣低聲下去“三顧茅廬”嗎?答案是否定的。

    所以好面子、傲氣的曹操可能想過去降伏諸葛亮,但是不可能會低聲下氣請他當自己的謀士,儘管諸葛亮足智多謀。

  • 4 # 憶尋塵

    三國演義之中的謀士何其多,總不會都是曹操那裡的。演義中的劉備也是可憐,漂泊半生才找到真正的謀士。

    這裡就只從演義來談,徐庶透過司馬水鏡的推薦跑到了劉備身邊,一出手就退了曹操派來的兵馬,深得信任。曹操看到了徐庶的謀略,又經過了程昱的解釋,方知徐庶大才,有了愛才之心,再加上程昱出了餿主意――徐庶很孝順,他的母親在我這邊,我們可以讓他的母親引他過來。

    結果呢?徐庶來了,但母親卻沒有了,曹操騙來了徐庶,卻也永遠沒了徐庶計謀的支援。在演義中的赤壁之戰,徐庶曾出現過,在龐統給曹操獻上連環計之後,下船遇到徐庶。徐庶瞬間說破了火攻的謀略,但卻沒有告訴曹操,只是請教脫身之計。這裡也是在迴應終身不獻曹一策的誓言。

    而諸葛亮呢?徐庶在曹操面前稱讚他,自比不如,但曹操卻不屑一顧。而在三國演義看來,諸葛亮屬於荊州的名士,不同於徐庶已經曹操的謀士是在北方的,所以大多不清楚諸葛亮是誰。當初在曹操營中,解釋的也是徐庶,所以一開始曹操就並不看的上諸葛亮。

    徐庶的家眷在曹操的地盤上,但諸葛亮的家眷則是在荊州劉表的地盤,所以曹操不可能用相同的方式把諸葛亮“拉過來”。而經歷幾次鬥爭後又損失慘重,在攻奪荊州時,還特地去搜尋諸葛亮的家眷,可惜早已被諸葛亮轉移走了。

    曹操並不是對諸葛亮不下手,只是諸葛亮在曹操眼中與徐庶完全不同,也不瞭解,自然就不會像對徐庶那樣對待諸葛亮。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晚上2點睡到第二天早上8點醒了請問睡眠正常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