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禁街虎1
-
2 # 上將軍潘鳳
裝瘋賣傻可是一門技術活,沒有出色的演技下血本的心理那是要失敗的,宋江可不就是裝瘋失敗了麼?用現在的話來說這廝演技太差。
裝瘋最有創意的高手明朝洪武年紀監察御史袁凱就以裝瘋成功保命,因朱元璋要處死一批犯人,太子朱標覺得牽連太多又放了一批,就讓袁凱把這改過的名單給朱元璋,沒想到惹禍上身,朱元璋自己的意見跟太子的意見相反,問袁凱哪個才是對的?袁凱一聽這問題嚇的冷汗直冒,這完全就是一道送命題,後來硬著頭皮回答說:您這樣做是按照國家法律自然沒錯,太子那樣做是寬厚仁慈也沒錯。朱元璋一聽這話說:你可真滑頭呀!
後來回家的袁Excelle想越害怕,乾脆一狠心直接瘋了,當然這個是裝瘋,朱元璋聽說後氣樂了,心想這個哥們也未免太能給自己加戲了吧,那就乾脆試試他究竟是真的瘋還是假瘋,於是就派錦衣衛拿著錐子扎他,這哥們也不喊疼跟個沒事兒的人一樣,後來又用鐵鏈子鎖住自己的脖子,整天胡言亂語,為了讓朱元璋徹底相信乾脆豁出去了,事先用麵粉捏成狗屎形狀然後上色,當著錦衣衛的面吃起了“狗屎”而且那叫一個香,錦衣衛一看這情形被噁心的隔夜飯都吐了,就即刻回去稟報,就這樣我們的袁凱依靠著出色的演技,成功的裝瘋了。
王爺裝瘋當了皇帝建文帝削藩一事鬧的浩浩蕩蕩,燕王朱棣不甘心坐以待斃,於是在自己的封地北平也鬧了一回裝瘋的把戲,具體的行為有:在大街上大喊大叫,搶別人東西吃,胡言亂語,睡在大街上,大熱天的裹著棉被圍著火爐吃西瓜等等,戲做的很足也讓侄兒朱允炆相信了,期間暗中操練兵馬最後成功造反自己當了皇帝,不得不說朱棣這一招確實厲害。
一代才子唐伯虎裝瘋保命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唐伯虎也有過裝瘋的經歷,因為自己仕途不順沒當官就四處遊歷,後來江西寧王造反強行拉著唐伯虎當師爺,讓他給自己出謀劃策一起造反,唐伯虎深知這是一條死路就決定裝瘋逃跑。為了裝瘋唐伯虎下了血本,整天在城裡高呼"我是寧王的貴客,我是寧王的貴客"然後經常在一絲不掛到處裸奔,這寧王好歹也是個要面子的人,一見這貨如此不要臉就把他趕走,因此唐伯虎得以保全性命,所謂演技也是一門技術,唐伯虎可算得上是影帝了。
-
3 # 切古磋今
有時候,裝瘋是大智慧,賣傻是大格局。裝瘋賣傻之人所處的時代不同,地位不同,招數不同,智慧也不同。下面,就來看看歷史中裝瘋賣傻的十個人、十件事、十種智慧。
1.熊旅
熊旅,也就是楚莊王,春秋五霸之一。楚莊王剛即位時,年齡還不到20歲,外部有壓力,內部有矛盾。而熊旅則是白天去打獵,晚上就喝酒,對朝政是不管不問。同時下令不讓勸諫,誰來勸就殺誰。就這樣堅持了三年,日夜美酒佳餚,歌舞昇平。此時,國內已經是混亂不堪。直到賢臣蘇從冒死進諫,楚莊王才調整人事,任用忠臣,重振朝綱,最終飲馬黃河,問鼎中原。真是以靜制動,蓄勢待發,一鳴驚人。
2.勾踐
春秋末期,公元前494年,吳王夫差發兵打敗越國,越王勾踐被抓去當了馬伕。由一國之君到他人奴才,這在講究君臣禮儀的古代可是奇恥大辱。勾踐不反抗、不急躁,耐心侍奉夫差,做好僕人應該做好的事。當天氣變化時,就噓寒問暖;當夫差生病時,就熬湯喂藥;當夫差出門時,就跪伏馬下,甘當人梯。三年後釋放回國後,臥薪嚐膽,凝心聚力,奮發圖強,發展國力,最終打敗吳國,迫使夫差自盡。真是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嚐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3.孫臏
發生在孫臏身上的故事很多,也很經典。孫臏、龐涓本是同窗,同在鬼谷子門下,本該同甘共苦,患難與共。但是孫臏遭龐涓嫉妒,被砍去了雙足,臉上被刺上了字,並被日夜監視。於是孫臏玩起了裝瘋賣傻,發愣、哭鬧、睡豬圈、吃糞土,直到龐涓放鬆警惕。在齊國使者的幫助下,孫臏成功脫逃,在齊國拉開了復仇的序幕。十年後,在馬陵之戰終於計殺龐涓。可謂是攻魏救趙,名震天下,千古高手。
4.箕子
殷末三賢之一的箕子,在看到紂王荒淫無道,進諫無效,成湯所創六百年江山即將斷送時,心痛如刀割,就剪了頭髮裝瘋。紂王以為箕子真的瘋了,就把他關了起來。等到武王伐紂,從牢中逃脫,東渡北韓,成為了三韓的始祖。
5.李忱
唐宣宗李忱可以說是裝瘋賣傻的高手,真正的大智若愚。在孩童時期,就給人呆頭呆腦、沉默寡言的印象。史書記載:帝外晦而內朗,嚴重寡言,視瞻特異,幼時宮中以為不慧。一直到李忱三十七歲,在唐武宗駕崩後,因為呆傻被宦官們擁立接了班。李忱登基後,不再是那個傻乎乎的二桿子了,而是明察沉斷,從諫如流,恭謹節儉,且惠愛民物,成就了“大中之治”。
6.李淵
在隋煬帝楊廣要對李姓官員大開殺戒時,李淵迫不得已開始裝瘋賣傻。從說話不著邊開始,後來整日喝酒睡大街,不管不問家中事,成功地以傻傻之氣躲過此次災禍。
7.朱棣
不多說,大家比較熟悉。
8.唐寅
也就是唐伯虎。當時他被明朝的一位王爺看中,被重金聘請。沒多久,唐寅發現這位王爺有叛逆之心,頓時後背發涼,後悔莫及。於是乎,開始“佯狂使酒,露其醜穢”,最終唐寅成功開溜。
9.劉志
漢桓帝劉志是被梁益保薦當的皇上。他為了尋找先帝之死的證據,營造了喜歡偷東西的一種形象。從宮內到宮外,從滿朝大臣到街頭百姓,誰的都偷,誰都知道這個皇帝愛偷。直到有一天從梁益家裡蒐集到先帝死亡的相關證據,他才一改常態,而梁益被氣得大叫,氣絕身亡。
10.楊信
宋太祖趙匡胤為加強中央集權,“杯酒”解除石守信等人的兵權。在張瓊自殺後,起用楊信頂替這一要職。楊信剛上任沒多久,就不能說話了,但有個家童能夠準確的翻譯楊信的啞語,並把他的想法表達出來。就這樣,一啞就是十一年。在臨死前一天,楊信奇蹟般的好了,並向宋太宗趙光義表達了他兩朝知遇之恩。為避其前任覆轍而裝啞,並且十一年之久,非普通人能有如此之毅力啊。
-
4 # 北疆同心聊歷史
這個問題挺有意思!歷史上依靠“裝瘋″逃避處罰的人當然會有一些了!今天我們只選擇一個傳說中的例子說一說!當然此人的裝瘋要比宋江高明多了——宋江不僅是沒有因為裝瘋而逃過一頓毒打,甚至還差點丟了老命。而此人雖受了"臏刑″,但卻逃得一死,最終復仇成功!
這個人就是戰國時代的著名軍事家、《孫臏兵法》的作者孫臏。傳說中孫臏與龐涓都是鬼谷子的徒弟(傳說蘇秦、張儀也是),他倆都在高深莫測的鬼谷仙師那裡學到了一身好本領!不過孫臏的悟性要比龐涓高那麼一丟丟。所以他的本領要比龐涓強!
後來龐涓首先出師下山,去祖國魏國尋求建功立業的機會。受到了魏王的重用,開始平步青雲、扶搖直上。後來孫臏也下山來去尋找龐涓謀個進身之階。而龐涓呢,因為害怕孫臏得寵於魏王而壓過自己的風頭,所以便定下計策誣陷孫臏!致使魏王用"臏刑"(挖去膝蓋骨)這種殘酷刑罰將孫臏變成了"廢人”。要不是龐涓想從孫臏手中騙出《孫子兵法》(孫臏之祖孫武所作),孫臏的性命也早己難保!
其後龐涓的假仁假義被孫臏識破,孫臏釆用″假痴不顛″之計——裝瘋賣傻而又不過度的"瘋":口呼狂語,披頭散髮,吃不乾淨的食物,住汙穢不堪的地方,日行街道胡言亂語,夜臥禁所如痴如呆…騙過了龐涓及監視他的看守,尋找機會逃脫魔掌。
後來孫臏的祖國——齊國派使臣赴魏公幹,被孫臏聯絡上了。在齊使的幫助下,孫臏得以"金蟬脫殼″——逃回齊國…爾後在齊魏交惡時,孫臏率齊軍在馬陵道設伏,打敗了橫行於一時的魏軍。而龐涓也死於亂箭之下!自此後孫臏得以揚名於戰國,傳之於後世!
-
5 # 禕詩禕歌
個人認為裝瘋扮傻最好是朱棣,他的堅持和忍耐,最終成就大業。
朱棣當年就是被打壓的人之一,因為他是藩王中實力最強的,所以受到打壓也是最嚴重的。但是為了自己能夠成功登基,所以開始裝瘋賣傻,希望這樣可以騙過朱允炆。當時皇帝派了很多人去試探他,都沒有成功,此時他的人馬已經很足了,就一舉推翻了統治,自己開始執政,當上了皇帝。
回覆列表
孫臏算吧?
朱棣算吧?
他們裝瘋裝的都不錯,逼真的不要不要的,可以稱為是奧斯卡影帝。他們不僅靠裝瘋躲過處罰和迫害,更在之後的日子裡翻身,大打勝仗。朱棣“病癒”後,發動政變,趕走侄子朱允炆,取得天下,自己做了皇帝,還是赫赫有名的永樂大帝。
裝瘋,有時被人看不起,有軟弱、躲避的嫌疑,但是在特殊情況下,這個辦法實在是自保的最有效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