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巧的農村生活
-
2 # 廣西田態肥農業科技
一般小面積農戶,可在出現分叉後儘早拔除,越早越好。拔除分櫱的時間以晴天的上午9點至下午5點為宜,以利於掰除分叉後形成的傷口能夠儘快癒合。一般種植面積較大的農戶,因僱工費用較高或者減產並不明顯,不建議掰除分叉
-
3 # 鄉村二泉居士
大家在玉米種植的過程中,可能會遇到玉米發叉子的現象,所謂的“分身術”也就是玉米叉子。其實從農業科學說法是玉米的分櫱現象,一般在玉米苗期或者喇口期時,特別是降雨後土溼潤的情況下,玉米根部、節間會另外分長出叉子。這些叉子在肥水充足、種植密度小、通風透光條件好的地塊發生比較多。
長期以來,對於玉米叉子究竟該不該打掉,不論是農民種植戶還是植保人員,大家都是眾說紛紜,各有各的觀點。那麼玉米長叉怎麼辦?為什麼會長叉?怎麼正確打杈呢?
一、玉米為什麼會出現叉子
作為一年生草本科植物,玉米天生具有分出叉的生理特性,但經過人類逐步的馴化和改良,現在的玉米基本上都屬於少分葉或者無分的品種,玉米中的tb1基因直接控制和影響著玉米分櫱情況。在玉米生育過程中,如果各類養分充足、種植稀疏,玉米在養分和空間竟爭不激烈的情況下,該基因就會表現的顯著一些,就會使本來少分或者無分的品種出現我們大家常見的玉米叉子。
對於玉米來說,植株上的每1個節位的葉處都有一個腋芽,其中最頂端的芽會長出果穗,離地面較近的基部芽會長出分櫱的又子;同時頂端優勢也會抑下部節間芽的生長。
二、哪些原因會導致玉米更容易長出叉子
1.品種因素:因為不同玉米品種具有不同的特性。同樣的環境下,易分葉、頂端優勢弱的品種植株發叉多,無分藥或者少分葉、頂端優勢強的品種植株發叉多。此外,因為品種特性的不同,
2.播種因素:同樣環境條件下的玉米地,晚播地塊分櫱長叉少,而早播地塊分長又較多。
3.密度因素:同樣的地塊,種植密度小的地塊,土營養和生長空間充足,植株容易分長叉,而種植密度大的地塊,營養和空間竟爭較大,植株則不容易分葉長叉。此外,出苗不齊或者田地中低矮處的地塊,玉米也容易多叉。
4.肥水因素:因為玉米分能力根土壤中的水肥直接相關,所以地力越高、水肥越充足的地塊,玉米分長叉就越多,地力越低、水肥越少的地塊,玉米分葉長叉就越少
5.其他因素:玉米分葉長叉能力與頂端優勢有很大關係。玉米因噴打控旺藥物、除草劑等帶來的矮化地塊或藥害、以及發生粗縮病等問題,都會使植株頂端生長點受不同程度的抑制,進而導致玉米容易長叉。此外,降水較多、氮肥施用過量,會使玉米營養旺長,也容易長叉。
三、玉米長叉子的時間和部位
1.長叉時間:通常來說,在水肥比較敏感的時期(苗期和大喇叭口期)容易分櫱長叉。此外,玉米的發芽出苗期和穗花後也會少量分長叉。
2.長叉部位:玉米的分葉長叉部位大多出現在植株的根莖部位,但發生瘸蟲害的玉米容易導致植株大部分節間都會長出叉子。及時中耕培土能夠抑制根莖部分長叉的發生,加強病蟲害防治則能夠減少植株節間的分長叉現象。
四、玉米叉子究就該不該打叉除櫱
玉米分櫱過多、叉子過大,任其瘋狂生長,不僅會容取和消耗大量的主莖營養,還會影響玉米地內的通光適風條件變差,不利於中後期植株和果穗籽粒的正常發育,導致玉米植株長不高、果穗個頭小,籽粒不飽満、禿尖病害等,容易造成不同程度的減產,所以大部分農民都會直接掰掉叉子。
因為玉米打叉十分費時費力,所以是否打叉可以根據以下情況靈活掌握。
1.種植密度小(3500-4500株)、水肥不足、地力較差的地塊,可以不打叉或適量打叉。
2.玉米苗期長出的分叉子,應當及時去除,因為此時主莖小、頂端優勢不明顯。容易出現叉子和主莖爭營養,不打又否則會影響植株正常拔節生
3.玉米拔節期長出的分叉子,應當及時去除,否則影響玉米順利拔節長高。
4.玉米花穗後長出分叉子,因為此時玉米株高、莖葉已停止生長,基本不再影響產量,可以不再打叉,面且後期叉子會自然萎縮。
5.玉米雖然長叉,但植株主莖長依然良好,則可以不打叉;如果影響主莖生長,則需要及時打叉去除。
6.種植的青儲玉米,可以不打叉。
五、玉米如何正確打叉
1.打叉時間:選擇天氣晴朗的上午10點前或下午5點後進行,以免病菌侵染傷口發生病害,同時不可在中午高溫時進行,以防蒸發劇烈加重傷口流。
2.打叉方法:一手抓住玉米植株莖基部或莖杆,另一手抓住分叉的基部向一側用力斜拉掰掉,以防折斷或損傷整棵植株。
六、據田間試驗資料顯示
玉米科學打叉,能夠增加8-13克的千粒重,有效果穗能夠増加2-4釐米,平均増產幅度在3.5-10
-
4 # 天漢小鎮
玉米苗玩起“分身術”,新苗瘋長該不該除這個問題?我想了半天才明白什麼是“分身術”
其實題主指的是玉米苗分叉吧,至於新苗瘋長該不該除?得看你的實際情況啊,如果不是特別多,那就完全沒必要啊,浪費時間,浪費人力,但如果時間充裕的話掰掉當然更好了,雖然有實驗證明分叉不影響產量,但你想一想,土壤的養分分給一顆好,還是連分叉一起的好
不過,你也得分清楚,玉米苗分叉的具體原因,有些是因為品種特性 ,有些是因為種植密度,還有土壤肥力,播種時間等等,都會造成影響,給人看病還得對症下藥是把,植物也是一樣的啊,所以,大體上可分兩種情況去處理
如果是因為品種,種植密度,播種時間,肥力,和氣候影響,只要分叉不拔節,玉米主竿拔節抽穗後,那些叉子都會自然枯萎,可不用掰除,但如果是病蟲害和藥物因素影響,就像是某些激素一樣,刺激長出的分叉,同時分叉較大,那就趕緊除掉,不然會影響主竿生長,影響產量
回覆列表
專家:地邊玉米苗分叉要摘除,地中間的不用管
【鶴壁新聞網訊-鶴報融媒體記者 王玉姣 文/圖】“田裡長的玉米苗會‘生’出新的玉米苗,新‘生’的玉米苗到底該不該拔掉?俺老百姓不懂,想請你們幫忙諮詢一下專家。”近日,浚縣小河鎮郝村的姜向東等多位村民向記者反映,他們田裡的玉米苗今年大面積分叉,他們害怕玉米苗因分叉而減產,只能蹲在田裡拔新“生”的玉米苗,但拔過後新苗還會長出,這讓他們犯了難。
7月15日上午,記者來到浚縣小河鎮郝村時,姜向東正在田裡拔分叉的玉米苗,只見田裡還有不少村民和他一樣在彎腰忙碌著。姜向東告訴記者,他今年種了8畝地的玉米,但這8畝地的玉米苗分出很多叉,長短不一,他擔心玉米苗會因分叉影響玉米收成,便選擇把新長出的玉米苗拔掉。
“一棵苗玉米最多能‘生’出5棵玉米苗,新長出的玉米苗拔掉還會長,俺已經拔了4遍了。”姜向東說,往年這個時候田裡已經沒活兒了,可今年為玉米苗分叉的事兒,他已經在地裡忙活半個多月了,但分叉的玉米苗不斷向外冒,他心裡很著急。
“我種了幾十年的地,就認一個理兒,一棵玉米苗長成後才能多收糧食。這一棵玉米苗長出這麼多小玉米苗,不拔掉肯定會減產,俺一看這滿地的玉米苗都在分叉,心裡堵得慌。”村民陳軍告訴記者,他家今年種了30多畝地的玉米,都出現了這種情況。為此,他和家人天不亮就開始下地拔新長出的玉米苗。
那麼,玉米苗分櫱是否影響產量?張守林表示,玉米主莖生長加快之後,它的分櫱就會受到抑制,等到後期主莖果穗灌漿之後,分櫱的營養反過來有可能轉到主莖上來。有相關實驗證明,分櫱的玉米主莖果穗不會因分櫱造成減產。但在生產中,為了節本增效,地邊的分櫱要摘除,地中間的分櫱不用管。“掰掉分櫱是對植株的一種物理傷害,這會讓植株出現傷口,容易遭受病蟲害、真菌的入侵。”
“普通的玉米苗一般不用摘去分櫱,一是沒有必要,二是費人工,但有兩種情況除外。”張守林介紹,鮮食玉米有時候出現的不是分櫱,而是多穗,外觀上看起來和分櫱相同,這時候要摘除分櫱;另一種情況是制種田,因為分櫱後期結穗或受粉,會影響整體的制種質量,因此制種田裡的分櫱要摘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