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阿宅遊戲筆記
-
2 # 元元的天下
比起《長恨歌》,《考工記》更像古籍工具書名,知道和感興趣的人非專業人士不可,根本風馬牛不相及。
不過王安憶同名的兩本書,被稱為姊妹篇倒無非議。讀者在新書《考工記》裡,總能看到"上海小姐”王琦瑤女扮男裝的趙書玉,不同的是王琦瑤,從平安裡弄閣樓的亭子間小屋裡探出頭來,而趙書玉在"煮書亭”的大宅裡躲藏。
關於上海這個風情萬種,搖曳生姿的城市,在海派作家的筆下各不相同,然而繁華落盡的滄桑,一詠三嘆擊節而歌,低迴慢轉無人出王安憶其右。
王琦瑤身後一座城,以城寫史,趙書玉一屋立人,以物喻人,自有異曲同工之妙。書中主角都是遠離時代大舞臺,被現實疏離,又被潮流挾趕的小人物,如何在他們凡夫俗子的泥胎上,發現被歷史風雨在時光的塑型中,留下的光影痕跡,
正如作者在《考工記》跋中所言:“世事往往就是簡單,小說可不是,小說應該有另一種人生,在個體中隱喻著更多數。”
四個世家子弟上海"小開",命運迥乎不同,陳書玉歸鄉當了老師,守著老宅過了餘生,大虞家產沒收全家去了鄉下,而後又去了香港;花花公子朱朱入獄,律師之家的奚子杳無音信。
算起來陳書平安無險,唯有守著大房子,不甘心眼睜睜看它頹廢陷落,變成瓦礫場,人在房在最後的堅守成精神的守望,不免唏噓不已了。
《長恨歌》有大都市,從四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滄海桑田的變遷。王琦瑤對昔日繁華的戀戀不捨。
對於王琦瑤來說眼前的快樂,其實是要以將來作抵押,將來又是要過去來抵,人生真是連成一串的鎖鏈,想獨取一環談何容易,結局咎由自取的。
趙書玉則不然,他退守老宅,希望守屋如守心,縱風流總被雨打風吹過,仍有執著於心,為人樸素的尊嚴。"只幫人,不讓人幫"的原則,從未丟棄,如斷壁殘垣中,一縷溫暖的金色夕陽,懷舊而傷感的美景令人動容。
所以"考工"不僅是修繕老屋,更是立心隱晦的反諷。這時代列車呼嘯而過,帶走遺失的東西太多,個體的精神家園的堅守,愈發難能可貴。
與金宇澄的《繁花》不一樣,人在潮流中掙扎向上,起伏沉淪,固身不由己也還如蟋蟀抗爭一回。
小人物庸常的命運,低迴慢轉中咂摸出人生況味,甘苦自知。他們唱歌走了板,跟不上生命的胡琴。
虛無就虛無,過眼就過眼,人生本就是攢在手裡的水似的,總是流逝,沒什麼千秋萬載的一說。想開了,什麼不能呢?——王安憶 -
3 # 程式龍
長篇小說《考工記》是王安憶老師的作品,小說中的淮海路,就在安憶老師家附近,即思南路對面,她家就在靜安寺的弄堂裡。面對上海這麼一個寫作材料,安憶老師認為有一些美學上的遺憾,因上海“歷史太短促,物質太多,人們也因此變得不夠浪漫”。這樣的材料如何運用呢?安憶老師說:“我所下的功夫就是怎樣讓它特別平淡。”為什麼要寫得平淡呢?
1944年秋末,經歷戰亂的世家子弟陳書玉(阿陳)終於回到位於上海南市的祖宅。他有三個好友:花花公子朱朱、律師世家的奚子、開木器行的大虞,結成“西廂四小開”。小說一開始就有淡淡的神秘感,吸引讀者探知:原來,阿陳最初就是在奚子的安排下,與奚子的“弟弟”結伴,一路掩護幾位神秘人前往重慶。日後,也因與“弟弟”的淵源,阿陳多次避險,平安度日。阿陳乍看可有可無,可是,沒有他,“四小開”也就散了。時代變遷,命運嬗變。朱朱犯事,阿陳作為謹小慎微的小學教員,出頭去找在新社會有了身份的“奚子”;為了擺脫老宅的隱患,阿陳主動把房子出讓給街道辦廠,而他則躲在老宅一方小天地裡過自己隱士般的、曠日持久的孤寂生活。他和老宅相伴相生,幾十年間經歷多次考驗。當年的世家子弟變成普通的退休教師,曾經的四小開也在多年的扶持中成為終生摯友。 小說中,“奚子”的“運作”寫得極為隱秘,而阿陳冗長平淡的生活才是主調。這給讀者很大的想象空間,比一下子就猜出結局有意思多了。這也許就是遵循小說的日常邏輯來寫才有的效果吧,這種邏輯是內在的,而非表面人人都可以看到、感受到的。閱讀中,讀者不斷地萌發想象、猜測:圍繞修葺房屋展開的故事將是怎樣的呢?一直到最後,才算明白:“一個人,在最為動盪的中國社會,磨礪和修煉自身,使之納入穿越時間的空間,也算得上一部小小的營造史。”
這讓我想起自己當年剛畢業擔任教師的情景。當時,我一直認為要把課講得更深刻,表示自己很厲害,但是,後來我醒悟了,激發學生的興趣和調動學生的思考才是重要的,所以課堂要簡單有趣。寫小說也是同樣的道理。安憶老師曾說:“以前我不太重視的,以前我甚至非把難讀的東西寫出來,表示自己很深奧,表示自己有挑戰性,向傳統的閱讀方式挑戰。但是我現在越來越信奉我們長久以來積存的閱讀習慣,要有趣:中國的文字那麼好,它裡邊包含那麼多的趣味……”
這部小說的語言有滬語味,又巧妙地轉譯成大家都懂的普通話。小說的敘述是在語言的流動中行進的。“四小開”各奔東西,奚子音信杳然,朱朱結婚,只有大虞還在。在上海三人重聚時,阿陳還以為生活能安穩過下去。席間,朱朱說:“天下有一種背時的人,推翻皇帝,民主共和,不料軍閥混戰;終於天下統一,日本人來了;日本人走了,自己人打起來;決出勝負,那一種人又不得份!”朱朱喝多了。這就像一句古話,“要問朝廷事,請問砍柴人。”一個轟轟烈烈的事件就這樣過去了。在這裡,時間在語言中是流動的,正是這樣的語言觀,使《考工記》能在十五六萬字中完成半個多世紀曆史的漫長敘述。
這部小說的構思和語言都下足了功夫,小說的眾多人物呢?事實上只重點寫了阿陳的思想歷程,主要是為了解決一個問題:人應該怎樣接受命運的挑戰?小說中的阿陳有一個非常完整的成長脈絡,從樂於享受的小開到不爭辯、積極改造的退休老師,這種對命運的妥協,曰:順其自然。
《考工記》,王安憶/著,花城出版社2018.9
回覆列表
作為一名閱書無數的資深宅女:阿宅,我也不是隻看網路小說噠,所有好看的書都在我的筆記本上記起來了。所以王安憶今年9月出版的這本長篇小說《考工記》當然也沒有放過,趁熱看了一遍!那麼作為一個書蟲,不敢說評價,就來聊聊自己對這本書的理解、拙見吧。
1、《考工記》講了什麼?這本書中王安憶寫了一段在上海時代變遷下的家族史。其中塑造了四位上海“小開”人物:朱朱、奚子、大虞、陳書玉。他們家境良好、受過教育,有不錯的教養和品位,本是憧憬著繼承殷實家業、過著富足安穩的人生。然而時代的浪潮打來,在歷史鉅變中他們只得倉皇應對,各自走上不同的人生路。
一句話總結,就是上海洋場小開經歷各種變革和改造,逐漸蛻變成一個普通勞動者的故事。
2、這本書最吸引我的點有哪些?這本書中最吸引我的就是在時代的起落更迭中,每個人因不同的選擇、立場而最終走上不同的道路,這種不知是被命運推著往前走還是自己選擇了命運的“宿命感”十分吸引我沉入其中,也最終為每個人的結局發出一聲長嘆、唏噓。
猶記得在上海已經風雨飄搖之時,“西廂四小開”也早已分崩離析。當陳書玉、朱朱、大虞三人在上海重聚時,以為日子也就這樣了、能安穩度日就好。
然而,身逢亂世,每個人都被命運裹挾著前行,猝不及防間時代的浪潮就打了下來。律師世家的奚子依舊音信全無、曾經的花花公子朱朱入獄、開木器行的大虞全家財產充公、遷往鄉下,只有當年的世家子弟陳書玉還在上海,與老宅共守。
3、和《長恨歌》有什麼關係?個人認為《考工記》可以說是《長恨歌》的姊妹篇了。
除開都用經典為書名的異曲同工之妙,書中的主角從從王琦瑤到陳書玉,從上海弄堂的上海小姐到上海大宅的世家小開。也只是換個性別來帶我們回看那段風雨飄搖中的上海往事。
在大時代的背景下,每個人都只是浪潮中的小顆粒,歷史變遷中時代帶來的“宿命感”成為無形的枷鎖,束縛著也推動著每個人向前,走向自己的人生道路。
書中王安憶的文字十分緊要獨到,內容精煉節制,所有點把控的剛剛好,留給了讀者充足的想象空間。這本書是值得你靜下心來慢慢品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