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道道說道

    還沒有看,但是關於這部劇的新聞看了好多,都說很好看,賈靜雯,我的女神主演的,而且演技特別好,等空下來就去追劇!

  • 2 # 劇朽閣

    已經看完了《我們與惡的距離》,只有十集,但劇情真的是很緊湊,全程無尿點,劇終的時候還意猶未盡,是近幾年追過的劇中最好看的。

    劇情在將要結局之前還有點壓抑,因為李曉峰的殺人案,給受害者家庭、以及自己的家人都帶來傷害。賈靜雯飾演的喬安因為兒子遇害,她脾氣變得暴躁,拼命的加班,差點與老公離婚,與女兒關係也不好。李曉峰的家人被社會譴責,被受害者家屬為難,妹妹李大芝不敢出去工作,還好被暖心的房東小姐姐收留。挺喜歡房東小姐姐應思悅,超級善良,但因弟弟應思聰得了精神病被未婚夫嫌棄。而應思聰的醫師剛好是喬安的妹妹喬平和妹夫,喬平差點被複發的應思聰傷害,有驚無險。而作為殺人犯律師的王赦因不被社會、家人諒解,生活很壓抑,其實他為李曉明辯護只是想預防犯罪。

    最後的結局很完美,喬安、喬平家庭幸福和睦,應思悅有了愛人,應思聰成為了畫家,李大芝回到媒體行業上班,李家父母也漸漸被人諒解。

  • 3 # 影視愛好分享

    《我們與惡的距離》由林君陽擔任導演,賈靜雯、吳慷仁等擔任主演,賈靜雯扮演的宋喬安,在戲院因為接電話疏忽導致兒子在殺人事件中身亡,她的家庭從此不再圓滿,老公和女兒跟她背離,所以是一個“被害者”的身份,是善的一方。

    但是,在職場上,宋喬安又變成了一個“加害者”的形象。為了麻痺自己的傷痛,全身心寄託在工作上,從事新聞行業的她,為了博取關注度,忽視事件真實性,想控制輿論導向,謀取私人利益,在工作上宋喬安又是在行惡。那麼,她是善是惡?

    《我們與惡的距離》劇中的“加害者”殺人犯李曉明在電影院隨機開槍射殺,造成9死21傷的駭人聽聞事件,表面看他無疑是個惡人。但是,他本身患有思覺失調症,也就是精神分裂症,一切犯罪行為都不是自己主觀意識能控制得了的,誰能說得清他是善是惡?

    還有,作為與事件不相關的群眾和媒體,他們對李曉明的家人進行人肉搜尋,過分報道,讓李曉明全家承受圍觀群眾的指指點點和謾罵,只能躲躲藏藏。面對被害者家屬和群眾的壓力,他們舉家搬遷,父親借酒消愁,母親只能戴著口罩偷偷摸摸去擺地攤維持生計,他的妹妹被迫從大學退學,改了名字才敢去找工作。劇中的群眾和媒體是一個“圍觀者”的身份,普通群眾在網上行貌似正義之事,媒體忽視職業道德過度消費案件,他們可能出於好心,但是他們的行動卻在有意或者無意地助長惡行,讓無辜者受罪。

    “圍觀者”的這種過度行為,生活中經常可以見到,比如最近鬧得沸沸揚揚的“賓士女車主”維權事件,很多人不去關注事件本身,反而去人肉搜尋她,讓她不僅要面臨身邊朋友的壓力,還有微信、簡訊等陌生人的轟炸,網上還說她炒作、在演戲,這種行為,不僅侵犯了她的隱私,造成了她生活和精神上的壓力,更是抑制了正義的施行!試想如果維權成本如此之高,那些被侵權的個人要有多大的決心和勇氣才敢去維權?這時,我們是否要冷靜想一想,我們與惡的距離是否沒想象的那麼遠?

    演員吳慷仁在劇中扮演王赦,他是李曉明案件的辯護律師。在王赦心中,以法律公正為第一準則,對待惡人,主張讓他們接受法律的制裁,而對於涉案人該維護的權利,也會積極為他們爭取,從職業道德出發,他代表的是正義。可是當王赦為患有精神疾病的李曉明辯護時,社會輿論將他推向對立面,媒體更讓他置於風頭浪尖,說他是幫兇,不僅遭受指責,甚至被受害者家屬潑糞洩怒,在媒體和圍觀者看來,王赦是惡的。那麼,你覺得他是善是惡?

    最後,想問下,《我們與惡的距離》:善與惡真的那麼界限分明?你覺得呢?

  • 4 # 好看點l

    看過,這部劇在豆瓣上達到9.3的高評分。

    個人覺得這部劇比較接近現實吧!沒有什麼小鮮肉啊,什麼瑪麗蘇的劇情。以前覺得世界上除了白就是黑,後來慢慢大了發現,並不是自己想的那樣,世界有好多面!有的時候希望自己不要長大。

    這是由一場無差別殺人事件延伸出的幾個家庭間,不同立場、不同參與者的故事…….

    因孩子而瀕臨破碎的家庭—受害者家庭兒子殺人於是逃避人群—加害者家庭幫助死刑犯辯護受到譴責—律師弟弟患精神病帶給姐姐人生的課題—家

    這劇也是由真實事件改編的,深刻的反映了社會上的一些問題,比較真實,看了後感覺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對或錯,也沒有絕對的好人和懷人,每個人的立場不同罷了,雖然不願意承認,但這卻是事實,當不幸的事情發生了, 雖然很痛苦,但是我們應該努力振作,把傷害減少到最小,不能再讓痛苦放大!時間會讓一切淡化的。

  • 5 # 弗居MOVIE

    《我與惡的距離》這部現實主義題材劇集片,我已經看完,整體節奏流暢,無尿點,對於劇荒的朋友強烈建議觀看。

    整部劇批判的是媒體和大眾,媒體對於社會新聞取捨過分依賴於市場,對於播出的新聞不求真,只求利,他們沒有興趣去了解事件真相,也使得加害者家庭遲遲不能走出內心的陰影,面對社會大眾的眼光,也是因為如此,被害者家庭得不到自己的不到真相,對於過去的事情遲遲不能放下,面對未來生活;而大眾則盲目跟風,對於新聞報道中的人,惡意抨擊,牽連家人。更甚者,因媒體報道自殺的家庭,還要面對媒體的大肆採訪,訴說家人死亡對自己的傷痛,就像剝洋蔥一樣,脫去人們最後的一點尊嚴。劇中政府,也是一個盲目的政體,面對社會不正當的輿論壓力,無法恪守法律制度和尋求事件真相,從而草草的將犯人處死,以此來達到環節社會輿論的境地,真的是一種可悲。

    好了,迴歸正題,你提到賈靜雯,那我們就重點聊一下賈靜雯飾演的宋喬安。

    宋喬安在劇中的職位是品味新聞副Quattroporte,她也是受害者家庭的一員,她的兒子在兩年前被李曉明在劇院中槍殺身亡,而當時的她因為臨時接到工作電話來到樓下足足喝了一杯咖啡,也就是離開的這短短的一瞬間,兒子就與她擦肩而過,生死相隔。也就從那時候開始,她的家庭因為這個事件極盡分崩離析,她自己也因為這件事情深陷牢籠,整日裡依賴酒精和高強度的工作來度日。

    在工作中,宋喬安對於自己的員工漠不關心,冰冷的如同頑固不化的冰山,整天一副撲克臉,而在面對自己的女兒時,因為兒子的事情,遲遲不能調整好自己的心態,總是做出一些自己不能保證的承諾,不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緒,也使得女兒對於她漸漸疏離。這一點在第二集的時候表現的更為明顯,在母親節當天,親人要求女兒於喬安擁抱,女兒說:我想先拆禮物。而喬安當時聽到擁抱,整個人瞬間抬頭,當聽到女兒的話後,瞳孔變大,有點點呆呆的感覺,我覺得表現的非常好。

    有一段喬安跟劉昭國因為女兒的事情爭吵到兒子,喬安的大眼睛撲閃撲閃,表現出一種無辜受害者的感覺,還有一直手足舞蹈的動作,對於一個處在激動情緒下的人,細節表現的也到位。

    在往後就是劉昭國與喬安的一段飆戲環節,喬安將那種內心的恐懼以及痛苦,利用身體的下意識躲避,臉部的抽出,以及含淚的雙眼,然後到呆立當場失聲痛哭,都很好的表現了一位母親無法面對失去兒子的那種無法言語的痛。

    到這裡喬安慢慢開始面對自己內心對於兒子逝去的愧疚和痛苦,漸漸的走出“銜尾蛇”的怪圈。也是在這裡劉昭國和喬安開始面對自己的生活,傾訴各自的心聲,面對未來的人生。

    再往後的事情跟他們的關係就不是很大了,主要就是一些其他的案例、王赦的妻子開始理解支援他的工作以及李大芝家庭和李大芝房東一家人的事情。最終所有的事情都沒有完美的解答,也旨在告訴我們,社會中這樣的事情還在持續,不是一時片刻就可以解決,但我們要正確的面對生活和環境,努力的改變。

  • 6 # 茉莉味的白月光

    該片講述了兩個家庭面對失去家人,自我療愈的痛苦心聲的故事,給我的觀點是我覺得一個家庭大家一起吐露每個人的心聲相互扶持面對事情,不管是好人還是壞人,而不是等到失去家人再去透過各種方式來自我療愈。

  • 7 # 做開心的我

    看過,很貼合實際,但是與現實生活有不一樣,畢竟生活與現實生活有差距,電視只是透過鏡頭語言來反映現實生活,從現實中反映出問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耳朵裡有潮聲的感覺,睡覺還經常被吵醒是什麼情況?需要注意哪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