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銀哥成長VLOG
-
2 # 阿曼達UDN
如果覺得自己孩子有暴躁心裡的,那就要看看自己和愛人的教育和性格是怎麼樣了。俗話說得好,上樑不正下樑歪,有時要看看自己是怎麼樣的,不要老怪孩子,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可能要先改變自己的脾氣在教育孩子的暴躁,不要以暴制暴,這樣可能會有所改變。
-
3 # 凡心素履
心中默唸,我是笨鳥!我是笨鳥!我是笨鳥!
一隻笨鳥,下了個蛋,孵出來,拼命的讓他(她)飛。
問題就解決了!!!
雖然是調侃的話,但是會很管用!
轉入正題,輔導作業就暴躁,如今似乎成為一種普遍現象。但是真的很普遍嗎?我想未必。一個真正成熟的家長是不會過於暴躁的。原因️三:
1.武志紅的《巨嬰國》裡,闡述了一種普遍現象:大多數所謂的成年人其實在心理上是沒有斷奶的巨嬰。心理與生理的成熟不匹配!這也就是目前啃老一族這個詞彙出現的原因。
試問一個沒有成熟的父母如何來輔導一個充滿靈性而又自我生命裡爆棚的孩子!
父母自身的暴躁實際上是對自身無能的不認可。潛臺詞是:因為我無能,所以我希望孩子能夠️足夠的能力,這樣在面對他人的時候,可以驕傲的說,我的孩子相當厲害!
2.媒體的大肆渲染。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個別的案例,營造出群體焦慮。別人家的孩子都是這樣,我若不暴躁不合時宜!反過來說,孩子們都應該馬不停蹄的去學習!但強迫的學習本身就是事倍功半!
3.保持與孩子的距離。孩子是自己的孩子,但他(她)也是一個獨特的個體,屬於他自己,不是父母的附屬物。你生養了他,但那是你的需要,因為你“痛快”了!這個需要不是孩子應該承擔的。
你的需要是你的需要,孩子的需要是孩子的需要;
你的生命由你負責,孩子的生命由孩子負責!
2.
-
4 # 冷寒冰F
你能提出這個問題,說明你關注了孩子的情緒。並在積極的尋求解決的辦法。這是一種積極的表現。
首先需要先做好與孩子的溝通,瞭解清楚在哪些情況下容易出現暴躁的情況,是哪些具體的因素觸發到了他然後才引發了他的暴躁表現。比如 是受某些人的影響、受影視劇的影響或者其他,或者還有某些條件給了他持續暴躁的機會等都需要深入的瞭解。知其本 方能除其惑之根。
【可能性原因】
1 模仿習得。
孩子天生有種強大的學習能力:模仿。如果家中或者學校有這種學習條件 那麼孩子現在出現的這種情況就容易理解一些。
2 不當的教養方式。
家人對其過度的順從和滿足【溺愛】,以及不當的獎懲方式都有可能發展出這種特點。前者他會覺得家長什麼事情都應該聽他的,稍有不從 不聽他的就失去了全能感,於是就要透過發脾氣來攻擊家人想繼續實現對家人的控制來達到某種自我滿足。
後者 會讓他降低自我掌控感,他會把行為動機過多的集中於外部刺激而不是內在的客觀需求,他的情緒就會明顯受到外部因素的影響而不是可以得到較好的自我監控。因為他會覺得自我價值和認可受外部的某些因素影響太大,他必須死死抓牢 不然他的自信將垮塌,而外部的獎懲又不可能完全受他來掌控,所以 他必然會有面對失望的時候,於是 他就會出現情緒失控的情況了。
3 內心積壓的不滿等情緒。
可能由於某些原因 讓他內心積壓了很多不滿等負性情緒。但他沒有合適的宣洩渠道和解決辦法,所以 就會無意識的在某些時候透過暴躁來宣洩表達自己所積壓的負面情緒。這需要從已知與未知的家庭和學校環境裡來深入分析考慮。
【相關建議】
一 宣洩法。透過武術、散打或者其他他可以接受的運動來達到更合理的、更最佳化的“暴躁”的表達,以此來打破他的“負性”的暴躁。好的運動可以提高自律性和自控力,這樣他的不好情緒自然可以得到調整。
二 覺察法。和他一起做個他喜歡的表格,分別列出:時間、誘發因素、暴躁的具體表現、以及暴躁的當下用什麼方法可以改善以及以後自己怎樣預防減少其發生(前三個可以在問題剛發生後就寫出來,後兩個在平靜下來後再和家人一起探討)。
每天對自己的暴躁做個記錄表。這是一種自我覺察、監控和反思。開始可以由家長來輔助完成。熟練後 也可以自己來做,根據孩子的年齡、能力情況來具體掌握。(這個方法的前提是,要建立在孩子願意這樣做的基礎之上)。這種記錄可以看到暴躁曲線,可以清晰化進步的過程,可以提高想要進步的信心,這也可以進一步強化這種行為。當然 如果結合合理的獎勵制度效果會更好。
三 樂後溝通法。帶孩子去做些娛樂開心的事情,結束後 待孩子平靜下來後再和他適度聊聊他對於自己某些時候情緒不穩定的看法。此時較容易有好的溝通 更容易探知到孩子內心的很多真實想法。
注意:在溝通時 要儘量做到尊重和平等,多用觀察性描述,不要隨意評判;多用啟發式問題,給孩子充分的思考空間和表達機會,不要隨意把家長自己的主觀強加給孩子。
四 家長的榜樣作用。如果孩子看到自己的暴躁引起了家長明顯的情緒反應,那麼 他就可能認為自己的“暴躁”正在得逞,這可能就變成了對他“暴躁”表現的一種“強化”,他覺得他的暴躁起作用了。所以 家長要學會如何平靜的來應對孩子的暴躁,如何平和的來溝通暴躁問題。如果家長自身就容易被孩子的情緒所擾亂,那麼 可能該家長不太適合在此問題上來引導孩子。因為他自己已經都亂了,又如何能合理的引導孩子呢?
五 處理問題的態度
遇到了問題不可怕,怎樣面對問題才是關鍵。家長看待問題、處理問題的態度也會不同程度的影響到孩子,孩子也可以從家長處理問題的態度中學習到某些東西。合理應對自己遇到的問題,這也可以鍛鍊一個人的抗挫力。解決問題的過程,也是一種能力的培養。
願你們遇到的問題可以儘快得到解決!
-
5 # 報告爸媽
輔導孩子確實很容易讓自己發怒,我以前也這樣,現在基本上很少暴躁,安利下我以前的幾個方法。
第一種:發火前先靜止12秒法美國情緒管理專家羅納德博士說:“研究表明暴風雨般的憤怒,持續時間往往不超過12秒”,當你意識到自己即將發火的時候,深呼吸,立刻在心裡面從1默數到12,當你做完的時候,你會發現,其實你已經沒那麼生氣了(個人覺得很好用^_^)。
第二種:拜倫·凱蒂的四問法拜倫·凱蒂在《一念之轉》中的著名理論,在你覺得你有不好的念頭時,不彷問自己這四個問題:
1.這是真的嗎?
2.我能100%確定這是真的嗎?
3.當我相信這個判斷時,我是怎樣反應的?
4.沒有那個念頭時,我會是怎樣呢?
就以“輔導孩子”為例:
我的孩子是不是太笨了?說了這麼久還不會!
自己的孩子真的笨嗎?問完這一句,大多數家長已經產生動搖了,怒氣已經有消散的跡象。
當媽媽真的認為孩子笨時,媽媽就會放下怒氣,並且會反思自己的輔導方式。
當媽媽不認為孩子笨時,媽媽會努力尋找其他的原因,是不是自己講解的不夠透徹?亦或是孩子在學校沒有學透?在產生疑問時,媽媽的暴躁的心理基本上就平復了。
其實大多數人在沒有問完四個問題時,怒氣已經消散的差不多了,回頭一想發現剛剛自己的想法是多麼可笑,之後你就會很輕鬆,再次面對孩子時也會更加溫柔,親子關係就這麼不知不覺地親密了。
第三種:合理宣洩是人都會有情緒不好的時候,媽媽也是如此,在外面有工作的壓力,回到家還要洗衣做飯輔導孩子,萬一生的是個熊孩子,更容易產生暴躁的心理。心理學家指出,每個人都會發火,總是壓抑著火氣,會給個人和周圍的人帶來害處。因此合理的宣洩非常重要。
你可以站在高處大喊,或者是來一場血拼,這些都是非常有效的宣洩方式。
回覆列表
很榮幸有這個機會來回答這個問題。
如果你願意的話,可以更多的是去看一看自己是如何跟孩子在相處的,每天對孩子講的最多的話是什麼?對孩子做的最多的事是什麼?一般在什麼情況下孩子會出現暴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