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根稻草zcl

    現在是金錢社會 不管你做什麼都離不開錢 如果錢不是萬能的 誰能告訴我什麼是萬能的 下面我給貧困家庭 和富有家庭做個對比

    1貧窮家庭

    貧窮家庭的孩子 在還沒有出生的時候就在孃胎裡開始受罪了 因為父親不能給母親一個好的怪胎營養補充 孩子生出來就面對 玉米糊 破衣服做的尿不溼 炎熱 刺冷 的氣候 上小學後 還要面對家務養豬 放牛 上初中後 面對完全不夠的生活費用 父母生病了還的靠孩子打工賺錢看病 導致孩子被人看到還說閒話 年紀輕輕 幹下力活 衣冠不整 孩子成人後他的夢想就是讓父母有錢看病 每頓飯可以吃飽 轉多了錢給父母買個保險 而父母連自己看病都捨不得花的錢 拿出來給孩子在城裡 買了不到100平米的房子首付 不然孩子連老婆都娶不到 人窮 辦任何事都步步艱難

    2富有家庭

    孩子在孃胎裡面的時候就已經註定 衣食無憂了甚至 爹媽給孩子重幼兒園到出貨留學的 學校都填好了 孩子從小可能與父母關係不穩定 孩子想要自由 卻每天被父母看著 會有叛逆期 因為他沒有吃過苦 生下來就擁有的東西 貧困地區的孩子奮鬥一輩子都趕不上

    3補充一個現實的問題

    不要瞧不起農村人 特別是上海人看人的時候麻煩整眼看

    貧困地區的孩子 生下來思考的是如何能過好溫飽 富人生下來就什麼都有了 有足夠的時間去做他想要的事情

    請尊重每一個人 不要有偏見

  • 2 # 天山小白楊

    1、小時候,最好的朋友是獨生女,父母是雙職工。最愛去她家,因為在她家總能找到好吃的。比如話梅糖、餅乾等。

    在她家抽屜裡翻出來的大山楂丸、酵母片和被我們稱做寶塔糖的打蛔蟲藥,在我的建議下,通通被我們當零食吃了。

    她挑食,不好好吃飯,父母買了麥乳精和奶粉,給她補充營養,最後大部分都進我肚子了。

    那時候,零食匱乏,麥乳精總是讓我垂涎三尺。現在的孩子,沒幾個知道麥乳精了。

    當時,特別羨慕獨生子女,常想,如果家裡只有我一個孩子,媽媽是不是也會給我買麥乳精?

    2、小時候,最愛吃的菜是辣椒炒雞蛋。5個發育中的孩子,吃起飯來像狼一樣。一盆辣椒炒雞蛋端上來不到半分鐘,盆子裡就再也找不出半個雞蛋渣渣了。

    鄰居是教師,家裡有兩個孩子,他老婆來串門,說他家正好相反,做辣椒炒雞蛋,每次雞蛋都剩在盤底,沒人吃,全家都挑辣椒吃。我當時覺得多麼不可思議。

    小時候,魚特別稀罕,家裡偶爾紅燒一盤小魚,媽媽會把魚按人頭分到每個人碗裡,然後大家才開始吃。這樣做,是為了避免孩子們的搶魚大戰,保證每個孩子吃到的魚一樣多。

    3、上小學,學校排練集體舞,我被選中,舞蹈老師很喜歡我,誇我樂感好。

    後來通知交15元錢,買服裝,回家告訴我媽,我媽嫌貴,不給錢,就再也沒去訓練過。

    鄰居女孩兒每天把新學的動作教給我,我認真地練習,最後居然學會了整套動作。

    女孩兒對比賽穿的小白裙愛不釋手,整個暑假,都穿在身上,一天也捨不得脫,我想,能穿上漂亮的小白裙跳舞,該是多麼幸福的一件事啊!

    4、上初一,班主任號召我們購買校服。老師把樣品拿到班裡,海藍色,袖子上有白道。據說是純羊毛的,我相信,因為聞起來的確有股羊毛味。

    買校服要交40元,回家告訴我媽,我媽嫌貴,不給錢。

    後來發現,班裡只有父母是公務員、或事業單位職工的孩子買了校服,父母是農民、工人、個體商販的則大都沒有買,我也就釋然了。

    當時,我在班裡成績數一數二,老師、同學都很喜歡我,可是,他們不知道我的Sunny、自負下,始終隱藏著小小的自卑,就是買不起校服的事實。

    直到現在,我還時常回憶起校服上淡淡的、好聞的羊毛味。那是我印象中最美、最想擁有的一套衣服。

    生長在一個貧窮的家庭,最大的感受就是,身邊同齡人習以為常的東西,對於自己而言,卻是想都不敢想的奢望。所以,童年還是留下了一些遺憾。

  • 3 # 溪的歡歌

    生在一個貧窮的家庭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我給你講一個身邊真實的事吧?

    女孩升入高中後,本該上大學,再上研究生的。

    可是萬萬沒想到她考上了大學,通知書也到了家。

    最後她卻跟大學失之交臂!

    原因是家裡窮,供不起學費!!!

    她的大學夢泡了湯,讀了師範院校。

    因為師範院校有獎學金,學習好的孩子,每個月領著獎學金,家裡就可以節省一大筆資金。

    師範畢業的後她不甘心,又繼續往上考,再次考中了。

    通知書寄到了家,再一次被家裡面否定。

    同樣的理由:家裡沒錢!!!

    貧窮限制了她的發展,她只能一邊工作,一邊自學,最後終於實現了自己的本科夢。

    但是不得不說在當今社會,好點的工作是看學歷的。所以她錯失了很多機會。

    但是她的不甘心也服輸的性格,讓她邊工作邊學習,同樣收穫了精彩自己的人生!

    貧窮不可怕,怕的是你認慫不敢改變命運,讓自己變的更好!

  • 4 # 書生小米

    像我們這群奔四的農村人,可能體會到的貧窮就是小時候,至今我都想這一件事情,那年大旱,糧食產量低,產下糧食還要交公糧,交完公糧後家裡就只有6代糧食,那時不懂為什麼自己出力打下的糧食還要上交給別人。哪個年代幼小的我基本就是急哭的感覺,雖然不知道政府還是給公糧補貼的。哪一年晚飯基本都是地瓜粥,晚上家長是不允許吃麵食的,哪個年代打工的收入很少,一場大病基本就是跪地借錢。媽媽生病,到最後十元錢都要借,哪個年代沒錢不給看病基本是醫院的口頭語。哪個年代的雪糕叫冰糕,只要5分錢,暑假的每天任務就是想辦法湊足這5分錢只為吃一隻冰糕,電力部門的下腳料是我們的主攻方向,一顆螺絲釘都不放過。

  • 5 # 封刀獵人

    生在一個貧窮的家庭,是一種刻骨銘心的體驗,沒有經歷過赤貧的小夥伴很難體會到那種痛徹心扉的感覺。

    先穿插個真實的故事。進城後,有一次去女朋友家,飯桌上閒聊,準岳母談起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生活,說那時候物資供應緊張,生活苦,吃不起肉,也買不上肉,沒辦法只能燉雞爪,一燉一鍋,一燉一鍋。

    我聽了,大惑不解,因為我們小時候,連雞爪也很少能夠啃上。你想啊,只有中秋節待客,才捨得殺一兩隻雞。可每隻雞,只有兩隻爪。大人喝酒,葷菜能不能夠剩下,你能夠搶到什麼,全憑運氣了。

    所以後來,每次看到雞爪,我就想起岳母,想起晉惠帝“何不食肉糜”的典故來。

    因此,對於貧窮,城市和鄉村,南方和北方,張家和李家,體驗也大相徑庭。

    本人70後,出生在華東地區農村家庭。只談自己對貧窮的體會和看法。

    餓,真的餓。

    地裡打的糧食本來就少,還首先要交公糧,所剩無幾的麥子和水稻是全家人一年的口糧和種子。吃上大米、白麵的日子也基本集中在夏收秋收季節和過年那幾天。其餘日子基本能夠填飽肚子,雖說不至於吃糠咽菜,但也基本只能靠雜糧、野菜或紅薯充飢。

    肚子裡沒油水,再加上正是長身體的年紀,所以課堂上常常飢腸轆轆,流口水。等到下課鈴一響,同學們就一窩蜂地擠到操場邊的壓水井邊搶著喝水,怎麼也喝個水飽。沒錯,生水。所以我認為,鄉下的壓井,才是當代直飲水的鼻祖。

    饞,還是饞。

    吃上肉的日子屈指可數,中秋節能夠吃上辣椒燉雞,過年能吃上豬肉粉條餡的餃子,暑假能夠吃上自己下河摸的魚蝦。不過說真的,魚蝦是好東西,但是缺鹽少油,也只能算充飢之物。

    紅白喜憂的宴席,老家叫“大席”,從名字就能感覺到食物的豐盛,也是小夥伴們翹首以待的解饞時機。或許是饞怕了,直到今天下館子,還是愛大塊或大片的五花肉,用剛出鍋的饅頭一夾一捏,滿口流油地鮮香。

    現在,日子漸漸好了,不過似乎所有食物的味道已經不是以前的味道了。對此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不再贅述。

    很喜歡唐太宗《百字箴言》裡的那句——“日食三餐,當思農夫之苦;身穿一縷,每念織女之勞。寸絲千命,匙飯百鞭。無功受祿,寢食不安”。

    朋友們,珍惜今天的擁有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尼康7000怎麼設定拍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