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香茗史館

    正所謂“一入宮門深似海”,作為皇帝的妃嬪,雖然吃穿用度不用發愁,但深宮中的寂寞卻也無償不是一種折磨。而在歷代後宮嬪妃之中,清朝皇帝的妃嬪無疑是最慘的,其他朝代的妃嬪就算見不到皇帝,好歹還有兒女可以陪在身邊,而清朝的女人如果位分過低,即使生了孩子也無權撫養。那麼在清朝的妃嬪之中,誰又是最慘的呢?

    阿巴亥:年紀輕輕被逼殉葬,死後也不得安寧

    孝烈武皇后阿巴亥出身於烏拉那拉氏,是烏拉部滿泰貝勒的女兒,後來成為清太祖努爾哈赤的第四任太妃,先後為努爾哈赤生下三個兒子,即第十二子英親王阿濟格、第十四子睿親王多爾袞、第十五子豫親王多鐸。

    後金天命十一年(1626年),清太祖努爾哈赤去世,此後皇太極等人圍繞皇位展開激烈爭奪,阿巴亥對此根本無能為力。後來,皇太極闖入阿巴亥的後宮,傳達了所謂的皇帝遺命,強令阿巴亥殉葬。阿巴亥被逼無奈之下,最終只得自縊殉死(另說被弓弦勒死),享年36歲。

    皇太極繼位之後,將生母孟古尊為皇后,但卻對同樣是努爾哈赤大妃的阿巴亥隻字不提,就連神牌都沒有設立。直到順治七年(1650年)8月,大權在握的多爾袞才將生母阿巴亥追封為“皇后”,並將牌位擺放進太廟之中。然而隨著四個月後多爾袞的病逝,順治皇帝便廢掉了阿巴亥的封號,並將其神牌從太廟中撤出。

    富察·袞代:被丈夫休妻,死後連棺槨也被挖出另葬

    富察·袞代是建州右衛名酋莽色督珠乎的小女兒,袞代與努爾哈赤之間的關係極為混亂,有興趣的話可以去捋一捋。總之,後來袞代嫁給了努爾哈赤三伯祖索長阿的孫子戚準,並生有一個兒子昂阿拉。戚準病逝之後,袞代按照女真的收繼婚習俗,便又帶著孩子改嫁給了努爾哈赤,成為“繼室大福晉”。

    袞代作為努爾哈赤大福晉長達三十餘年,期間生養了蒙古爾泰、德格類兩位皇子,和公主莽古濟,並憑藉其聰明才智成為了努爾哈赤著名的賢內助,為後金的發展壯大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然而,隨著年老色衰以及涉及捲入政治漩渦,其與努爾哈赤的關係最終開始疏遠。

    後金天命五年(1620年),努爾哈赤以“盜藏金帛”的罪名將其休棄(另說被處死)。再後來,其子莽古爾泰被皇太極以“謀上之罪”而被幽殺,而已經與努爾哈赤合葬於盛京福陵的袞代靈柩也被下令移出,在被廢為庶人之後另擇他地草草掩埋。皇太極仍不解恨,又將有關於袞代及薩濟富察家族與愛新覺羅家族有姻親背景的所有記錄全部刪除。

    馬常在:死後七年無人問津

    馬常在是雍正帝的嬪妃,雍正七年時入宮被封為答應,次年被晉封為了常在。清朝皇后之下妃嬪分為皇貴妃、貴妃、妃、嬪、貴人、常在、答應七個等級,而馬常在僅僅從倒數第一個等級被提升為了倒數第二個等級,由此可見其地位之低,或許正因如此,這位可憐的女人連名字也沒在歷史上留下。

    乾隆得知此時之後,極度惱怒,將有關此事的一大批官員懲罰了一遍後,這才將其彩棺移入泰陵妃園寢安葬。

    郭布羅·婉容:貴為皇后卻從未享受皇后待遇,最終悲慘死於獄中

    婉容出身於滿洲正白旗,是內務府大臣郭布羅·榮源的女兒,由於其父親一直主張男女平等,故而幼年時期的婉容接受了良好的教育。1922年,已經年滿16歲的婉容被選入宮,成為了清朝歷史上最後一位皇后,然而此時的溥儀已經退位,只是因為《優待條例》而得以繼續住在紫禁城而已,婉容也只是名義上的皇后。

    兩年後,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婉容和溥儀被驅離紫禁城,遷往天津居住。再後來,由於溥儀生理上的缺陷,文繡向其提出離婚,溥儀卻將這場給自己帶來奇恥大辱的“刀妃革命”責任全推到了婉容身上,認為是婉容和文繡的爭寵導致了此事發生。

    1931年底,川島芳子將婉容騙至滿洲,後又被日本人誘騙至旅順與溥儀團聚,然而此時的溥儀不過是日本人手中的傀儡罷了,婉容也就此過上了如同被囚禁的生活。不看欺辱的婉容曾多次嘗試出逃,但卻均以失敗告終。

    1934年3月1日,婉容被冊封為偽滿洲國皇后,出逃無望的婉容選擇了自我毀滅,整日依靠吸食鴉片度日,長期吸食鴉片使其整個人都呈現出了一種病態。後來,生理和精神雙重摺磨之下,婉容竟然先後和溥儀的兩名隨侍李體育、祁繼忠通姦而懷孕。溥儀得知之後惱羞成怒,將剛剛出生不久的孩子扔進了鍋爐。孩子的死亡,導致婉容在精神上受到了極大的刺激。

    僅僅兩年時間,一再經受打擊的婉容幾乎變成了一個瘋子,不僅不怎麼梳洗打扮,甚至喜怒無常,以吸食鴉片度日。婉容就此被關在了屋子裡,導致本來就有目疾的婉容,眼睛就此再也見不得光亮,要用扇子遮著從扇子骨的縫隙中看人。

    1945年,蘇聯攻佔滿洲,婉容被當地游擊隊俘虜,被先後運至通化、長春、永吉、敦化、延吉,最終於1946年6月10日前後(另說8月下旬)死於吉林省延吉的監獄裡。

  • 2 # 天高雲淡

    其次,真的很抱歉!這個問題沒研究過,亂說怕人笑話僅憑小時候看過的影視劇,好像清末有個董小宛挺慘的,也不知是不是

    說句題外話哈。可能是因為這些年霸屏的清宮戲,反而激起了我對滿清及其後宮之爭的最大反感,所以也打心裡不願參與討論她們...展望未來的影視太少,戲說歷史的又偏多,且以滿清為最。像義大利導演拍的《末代皇帝》那麼接近寫實有深度的電影很多年沒有過了,越來越多沒底線迎合市場的商業化製作,感覺著離真實愈遠,似美化愈濃...總之,不喜歡大清,和大清後宮的女人。

  • 3 # 回眸滿清

    提到後宮,我們首先想到的就是“佳麗三千”,俗話說“三個女人一臺戲”,更何況這裡有3000,是是非非可想而知。

    在封建社會,政治聯姻比比皆是,和皇族的聯姻更是如此,為的只是爭權奪利和自己的利益而已,所以,後宮也始終是權利爭奪的交錯點,在這一點上,滿清並不例外,只不過前期由於當權者比較英明,把這些爭奪給按壓下來,但是到了晚期,由於皇帝昏庸,“後宮禁止干政”的訓誡就逐步失去了作用,尤其當慈禧出現之後,權利就逐步掌握在這個女人手中

    在權力爭鬥中,贏的笑,輸的哭,無可非議,但是也有不少無辜的人被捲入這場漩渦,成為犧牲品。縱觀整個滿清史,最悲哀的女人有兩個,一個是同治皇帝的皇后阿魯特氏,一個是光緒皇帝的珍妃,但如果非要選一個“最”的話,那麼阿魯特氏無疑是滿清最悲哀的女人,沒有之一

    先說珍妃吧,自光緒親政之後,慈禧為了牢牢掌握他的一舉一動,把自己的侄女嫁給了他,可是光緒真正喜歡的卻是珍妃,而且當變法失敗、慈禧決定把光緒軟禁的時候也只有珍妃跪在地上為光緒求情,這也引起慈禧的不滿,後來,在聯軍攻入北京、朝廷外逃之際,慈禧命人將珍妃投入井中

    再來看阿魯特氏,她可是皇帝明媒正娶的皇后,而且指婚人還是慈安皇太后。阿魯特氏賢良淑德、安分守己,從不過問政治,可惜,同治在看到自己有名無實後萬念俱灰,整日沉迷酒色和煙花之地,最後不幸染上天花暴斃,而此時,阿魯特氏已經有身孕在身

    阿魯特氏的懷孕讓慈禧感到一絲恐懼,因為雖然她當時已經是實權人物,但是,她的一切都是託同治的福,她是同治的母親,所以才能和慈安皇太后平起平坐,現在一旦皇子降生,阿魯特氏就成為皇太后,上有慈安,下有阿魯特氏,她,完全沒有可以服眾的名號了,雖然朝堂有不少她的親臣,但是恭親王一派肯定會以此為藉口讓她下臺(因為恭親王私下處斬了她的太監安德海,他們已經撕破臉),她絕對不會讓這種情況發生

    於是,她以“國不可一日無君”為名召開了一個立君會議,參與者都是親王和權臣,開會之前慈禧密令榮祿帶兵進入京城以防萬一,她還明確要求阿魯特氏不準參與此次會議,由於事先已經安排好了,雖然遭到恭親王等人的反對,但她還是立了醇親王之子,這就是以後的光緒,由於光緒年幼,她也就可以繼續垂簾聽政

    阿魯特氏在得知這個訊息以後悲憤交加,沒多久,就帶著肚子裡的孩子自盡身亡,以此來抗議慈禧對皇帝遺孀腹子的不公,之後,各地抗議的奏摺紛湧而至,可惜,都被慈禧給壓了下來。四年後,御史吳可讀在同治墓前自盡,在遺書中痛斥慈禧對阿魯特氏的所作所為,這引起各國公使和朝堂的再度震驚,在各方壓力下,慈禧終於低頭,承認自己的做法“欠缺考慮”

    可是,人都不在了,一切也都成了枉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大棚種植什麼果樹好,適合溫室大棚種植的果樹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