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青言論史
-
2 # 乾坤正法
這個題目提得並不成立,無所謂攪屎棍不攪屎棍的。有人認為賈詡算,如果按此邏輯,非曹魏集團或者司馬集團的人,都應該算是攪屎棍才對。因為曹魏集團或者說司馬集團才是歷史的最終走向。西方哲學有派觀點認為存在即合理,這個觀點我贊成。這個觀點的潛臺詞其實說的就是歷史的必然性問題。當然這個觀點其實沒說完,它還有個潛臺詞就是存在也並不一定合理,我相信這個可能大家理解不了,這個實際上說的是歷史的或然性。也就是說即便沒有賈詡劉備孫權諸葛亮周瑜這些七七八八的人,也必然會存在別的非曹魏集團與之抗衡。曹操曾經說,假使國家沒有孤,不知有幾人稱王幾人稱帝,這個評價是不過分的。所以從這個角度而言,這些人不但不是攪屎棍,相反他們還是歷史和國家的功臣。就是因為這些人物的存在,我們的歷史才這麼豐富多彩,我們才應該有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所以我們的歷史才不會是混沌一片。
-
3 # 伯延
任何時代都有攪屎棍的人物,有的是智商太高,有的是笨如蠢豬,都有一個相同的共同點:自以為是。
三國第一攪屎棍禰衡當之無愧。
禰衡本來在荊州隱居,聽說許都有發展前途,直奔許都。自己寫了一封自薦信。看著樣子還是想做官的,可到了許都後的所做所為,讓人無法理解。
在許都,別人勸他去結交朝廷重臣,他竟然一一數落,說朝廷上的人都是殺豬賣酒弔喪之輩,不配和他為伍。後來終於結識到了孔融,憑孔融推薦得以見曹操。
孔融求曹操召見禰衡,禰衡竟然不見,放了孔融一個大鴿子,這是對待朋友的態度麼?
曹操大量,也不生氣,讓他做了個鼓吏,因禰衡打鼓相當棒。
有一天,曹操大宴群臣,召禰衡來打鼓助興,禰衡上來二話不說,來了一個《漁陽參撾》,這鼓打得實在有水平,在坐之人聽得如痴如醉,有人哈喇子都流下來了。鼓打好後,有人說了,打這首得換衣服,禰衡立馬把自己脫個精光,一絲不掛,搞得眾人頓時沒了興趣。曹操本來怒而想殺之,但想想禰衡還有點才名,就強迫他去了荊州劉表哪。
到了荊州,開始禰衡和劉表相處的還不錯,過不久老毛病又犯,劉表想殺又不殺,派他去黃袓哪裡。禰衡到了江夏,開始也不錯,後來又辱罵黃袓,被黃袓殺害。
禰衡有才,但天生有狂暴症,不罵人不舒服,說他是三國第一攪屎棍不為過。
-
4 # 長葛張敬堯被車撞死了
虞翻,虞仲翔。在會稽太守王郎帳下,最後孫策打敗劉繇。太史慈投降這時候虞翻讓王郎投靠孫策。最後他投降東吳。後來曹操八十三萬大軍南征,這時候虞翻主動投降派讓孫權投降曹操。跟了一代主公勸主投降,這投了東吳,讓這一代主公再次投降,就會勸主投降,小人一個。難怪諸葛亮說當年仲翔在會稽太守王郎帳下就曾勸主投降孫策,沒想到歸順東吳之後竟要勸主降曹,實乃舊病復發也。真的,看到三國那麼多小人就虞翻貌似跟了兩代主公,兩次讓主公投降,沒一點謀略,就會唇槍舌劍
-
5 # 寒鯤
漢末攪屎棍:何進、袁紹、董卓、袁術、呂布
三國亂世之所以形成,歸根結底還在與東漢中後期諸帝、外戚、宦官的昏庸、貪腐與爭權,正是這些“肉食者”的各種短視行為,釀成了三國乃至整個魏晉南北朝大亂世。所以,東漢中後期諸帝、外戚、宦官正是造成漢末三國亂世的最根源的攪屎棍,這是我們需要明白的一點。
何進、袁紹、董卓三人,在公元189年聯袂上演了一場徹底引發漢末亂世的攪屎大戲。先是何進在誅殺宦官問題上猶豫不決、輕敵大意,採納袁紹建議“以毒攻毒”,然後是何進被宦官撲殺、袁紹反殺回去卻不能控制局勢,最後是董卓擁兵入洛把持朝政倒行逆施,這三人的昏招迭出與董卓的暴政,徹底把東漢帝國振作的希望給攪黃了,從此天下陷入群雄逐鹿之亂世。
袁術的攪屎行徑,主要表現在反董戰爭中屢屢拖孫堅後腿,在獲得玉璽後也不看看自身實力就草草稱帝,如同蝗蟲過境一般禍害江淮地區,毫無建設性可言。
呂布的攪屎行徑,主要表現在兗徐爭奪戰中,屢次破壞曹操、劉備好不容易擺平的州內局面,他自己在取而代之後也不能實現超過曹劉的理政水準,還把周圍的勢力挨個得罪個遍,也是隻有破壞性,毫無建設性。
曹魏攪屎棍:曹爽、司馬氏曹魏政權內部的君臣表現還是蠻可觀的,至少在曹操曹丕曹睿三代,沒有被什麼像樣的攪屎棍干擾,可惜曹魏“晚節不保”,先是被曹爽搞了一波不是很符合曹魏實際、惹得曹魏老臣不滿的“正始改制”,被司馬懿趁機發動高平陵之變摘了桃子。
而後呢,司馬懿父子先後做出各種令人大跌眼鏡的厚黑權謀行徑,踐踏諾言、公然弒君,生生把本來可以早早實現一統的局面拖沓到了263-280年才解決。解決之後,司馬炎還選了一個智障做皇帝、把野戰軍權交給宗室諸王,生生造出來一個八王之亂,妥妥一家子“攪屎棍”。
季漢攪屎棍:黃皓、陳袛、譙周季漢政權早期在劉備、諸葛亮治下還是蠻清明的,諸葛亮死後的楊儀、魏延爭權,雖然對於季漢內政有一定衝擊,但更多是兩個能人之間的性格不合,楊魏二人倒也算不得完完全全的“攪屎棍”。
季漢的後期,隨著蔣琬、費禕、董允的相繼謝世,朝中柱石缺失,朝政落入黃皓、陳袛之手,兩人一味媚上、排擠能臣、作威作福,生生把季漢變成了又一個宦官佞幸把持朝政的東漢,並且使得司馬昭得以趁機派遣鍾會、鄧艾滅蜀成功。
譙周雖然是個大儒,但總是在蜀中散佈“季漢要亡、天命在魏”的言論(《仇國論》),最終還在成都力主投降,這就難免“攪屎棍”的嫌疑了。
孫吳攪屎棍:晚年孫權、孫峻、孫綝、孫皓孫權晚年,在太子孫登死後,雖然立孫和為太子居南宮,卻又因為偏愛孫霸而立他為魯王,這就造成了孫權晚年最嚴重的朝局動盪——南魯黨爭,使得朝臣生生分成了兩派,還氣死了陸遜。而且,孫權還不顧群臣反對,派軍渡海支援遼東的公孫淵,生生把許多戰力與物資打了水漂。晚年的孫權,真是做了一把自家政權的“攪屎棍”。
孫吳中期,孫峻、孫綝兄弟相繼登場弄權,先是搞死了政敵諸葛恪,然後又殘害孫吳宗室,使得孫吳朝堂又遭受了南魯黨爭之後的又一波元氣大失。
孫吳晚期,孫皓即位,孫皓這個末代君主是一個典型的瞎折騰君主,雖然早年間明智過,但執政中後期則徹底淪為沉迷酒色、暴虐弒殺、亂政迭出的昏暴之君,實在是有一個攪屎棍一般的存在。
-
6 # 楊朱學派
三國中,‘攪屎棍’一樣的人物就是許攸。
官渡之戰許攸確實立了大功,之後天天吹捧自己。 吹捧自己一次,曹操心想:我忍了。 吹捧自己兩次,我忍了 吹捧自己三次,我還忍了。
他不但吹捧自己,還貶低別人。 咋辦?把他驅逐吧? 如果把許攸驅逐了,他就會繼續做攪屎棍,就像對待袁紹一樣,對待曹操。殺了才沒有後患。不過許攸畢竟立過大功。再忍忍吧。
然後,許攸繼續吹捧自己,貶低別人。 曹操想殺了許攸,許褚等人也想殺了許攸。
在一個風和日麗的清晨,許褚內急。許攸攔些他,不讓許褚如廁。繼續吹捧自己,貶低許褚。許褚急不可奈何,立斬之。 曹操心想:許褚殺的好,賞賜。再一想:算了,許攸畢竟立過大功,對許褚不賞不罰。以表示對許攸的尊重。
許褚立斬許攸,三國這個‘攪屎棍’一命嗚呼。
回覆列表
三國期間最大的攪屎棍,我認為有兩個,一個是賈詡,一個是呂蒙。
在董卓伏誅、關西軍閥勢力衰微的時候,賈詡跳了出來,對正準備分贓回家的李傕和郭汜等人一通鼓動,讓他們一溜煙殺回長安,把皇帝搶到手,雖然最後這股關西軍閥還是失勢,但是亂世的格局卻就此定下了基調。
因為本來可以藉機上位計程車族力量,在董卓的殺戮中瑟瑟發抖,在李傕們的屠刀下徹底噤若寒蟬。從此開始,軍閥成了此後近百年的主旋律。從這個角度來說,是賈詡扭轉了歷史發展的車輪,為三國鼎立埋下了伏筆。
說完賈詡再說呂蒙。襄樊之戰中,關羽前期何等英明神武,水淹七軍的風采逼得曹操都想遷都避其鋒芒。如果形勢繼續發展下去,有可能關羽就要一鼓作氣直逼洛陽甚至許都,曹操的老命都不一定保得住。
然而呂蒙在這個時間點,白衣渡江破襲關羽大本營,並且一戰定乾坤。關羽根本沒有辦法再打,其本人和荊州一起成了孫權的囊中之物。三分天下的格局就此牢不可破,直到幾十年後才三家歸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