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葉知我秋

    “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已經過時了,時代飛速發展,日新月異。一味想著以前的“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會是笑話了。

    該不該聽父母的話,那得看是怎樣水平的父母。如果父母站得高看得遠又不是自私自利的,是可以和子女朋友般溝通的,那是可以參考下意見,但最終的決定權還須在自己。

    可以肯定不同的選擇會是不同的道路,甚至不同的結果。但沒人能預知將來的結局,所以,自己的人生大事還須要自己拿主意。

    不聽父母的話並不意味不孝順,有自己的思想是好的,父母再愛你也不能替你走你的人生路。當你走好了你的人生路才能更好的孝敬父母。

    我認為十八歲成人後,就不該再愚孝聽從父母的了。該清醒的給自己一個定位,發展的方向。

    孝順父母是減輕父母的負擔,給父母為所能及的幫助,引導父母向高新方面學習。而不是什麼都聽父母的,你的格局應該超越父母,父母也不要君子專制,應該開心過自已的人生,協造兒女發展幸福生活而已。

    我不是唱歌,我就是這樣。女兒很小,她的事情都是自己作主,甚至家裡的大小事(包括經濟情況)都聽她看法。在社會她不是很優秀,但作為女兒,我可以了。我們對她的信任,她不敢讓我們擔心,沒出過麻煩事讓我們面對。

    今年高考失利,要復讀。她選了三次學校,我都尊重她。她自己知自己,說明年學考時就選學校,不高考了。我也說可以,媽思想跟不上節奏了,讓她拿自己的主意。但有一點就是不能歉棄媽媽,什麼都應該跟媽說說。。。

    我女兒說,有這麼開通的媽媽。做什麼都沒有壓力,因為在媽眼裡能幹了,都不好意思讓自己落後。

    希望我女兒永遠幸福!

  • 2 # 天藍水紫

    許多人喜歡自己做主,認為聽父母的是錯的,聽自己的才是對的。說真的,這個說法一聽就知道不是成熟人想的,因為他將所有事情一刀切了,不會全面的考慮問題。

    在我看來,不能一味的聽從父母的意見,這樣完全沒有了自主獨立性;但也不能一杆子打死,完全不聽從父母的意見,這樣你拒絕成長,說明你還在叛逆期。

    想問題要全面,拒絕一刀切的做法

    這世上沒有一個人的思想是完全的正確,完全的瞻前顧後的,古往今來,多少梟雄能人背後有著智囊團的鼎力相助。這說明什麼?

    就連那些千古帝王都有著數不清的輔助之人,試問一下,你覺得你一個人的智慧能抵得上眾人的智慧嗎?更不必說一個未成年或者剛成年的人。而父母雖然抵不上那些謀士,但怎麼說他們也是經歷過生活的磋磨的,面對一些事情,他們的想法總是要比你成熟。

    再不濟,一人計短,兩人計長,多些人一起想事情,可以把問題想的更全面,這時候你只是單方面的認為他們的是錯的,一刀切去不要,這不就是青春期叛逆時的做法嗎?

    對事不對人,採取正確的意見,而不要在意提意見的物件是誰

    一個正確的意見不會因為提的物件不同而改變,所以當你聽取意見時,要對事不對人,不能因為你與父母的關係不好,所以就全盤否定他們的意見,這樣只是不成熟的表現,在我看來,聰明的人善於聽取不同的意見,並將好的意見綜合起來形成自己做事做人的風格,而不要拘泥於物件。若是意見對你有幫助的話,哪怕是你的敵人提的都可以,更遑論自己的父母了。

    我相信人都有自己的喜惡,而聽取意見的時候只喜歡聽自己覺得順耳的。但有時候正確的意見真的就是逆耳的,這時候若是你本就討厭你的父母,他們有提出了你不喜歡的意見,你多多少少肯定會覺得不爽。

    但我相信,當你冷靜下來想的時候,你會知道該做出怎樣的選擇。所以人永遠不要在意氣用事的時候做出選擇,因為這樣很容易叫你後悔終生。

  • 3 # 林少爺English

    父母並非完人,他們肯定會犯錯。犯錯了難道也要聽?

    我們長大了,有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之後,很多事情都是有自己的主見的。你父母的觀念就是錯誤的,而且你還無可奈何。因為心理學告訴你,你沒法改變一個人。

    那怎麼辦?只能改變自己。不是說真的變成父母想要的那樣。而是明確自己內心想要的東西,有明確的是非觀念,這樣每做一次決定都不會懷疑否定自己。自己做決定之前也要做好承擔一切後果的責任,這就是長大成人了。

    如果想懟一把父母,可以跟他們說,當時我也沒想來到這個世界啊,你怎麼能不徵求我的意見呢?所以我才不要事事都聽你們的!

    哈哈,姑且一皮。

    不過父母追根揭底還是愛我們,想讓我們成才的嘛。試著多體諒他們,換位思考一下,也許你就會通透很多。

  • 4 # 心理姐

    我把這個問題分為兩個維度、兩個方面進行思考。兩個維度:

    第一個維度,作為青少年,“不聽父母的,自己做主”,是對是錯?

    以發展心理學的觀點來看,人在成長中為了形成“獨立人格”和“自我意識”,必然經歷叛逆階段。叛逆誰呢?與他們朝夕相處的“統治者”,父母和老師。

    對於他們來講“不聽父母的,自己做主”是這個特殊年齡段的心理需求所導致。說白了,不能怪孩子,因為這只是一種“成長所帶來的現象”。

    當父母仍然習慣性地把處於青少年時期的孩子當“小朋友”看待的時候,殊不知,他們的內心世界已經初具“成人感”。他們的“翅膀”的確慢慢“長硬了”。

    這時候,如果父母還是以高高在上的心態,打著“為你好”的旗號去控制孩子,就會激起他們的“叛逆”情緒。畢竟,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

    綜上,即使孩子不聽父母的話,自己做主卻做了錯誤選擇,請原諒,這是“成長的煩惱”。

    第二個維度,作為成年人,“不聽父母的,自己做主”,是對是錯?

    如果一個人已經成年,按理說,此時的父母早該在TA的人生中退得很遠了。

    紀伯倫說,父母是穩健的弓,孩子是飛馳的箭,我們對孩子的愛,便是傾盡力氣,將生命之間射得又高又遠;

    龍應臺說,所謂父女母子一場,不過是你不斷地目送孩子的背影漸行漸遠,直至消失在路口轉彎的地方。

    作為父母,就算對孩子有一百二十個不放心,我們也不能為他們做一輩子的主。你要知道,人生是他們的,本應由他們自己掌握。

    過得好也好,壞也罷,他們總要承擔起生活的責任。

    兩個方面:

    第一方面,人生的“錯與對”由誰來評判

    題目中說,不聽父母的,自己做主,實際上是錯的。我對“實際上是錯的”這句話存疑,因為除非是涉及大是大非的極端案例,否則誰又能對變化發展中的事物做一個絕對的判斷呢?

    做父母的也得承認,你口中的“對”,只是你認為的“對”;你口中的“錯”,只是你認為的“錯”。

    孩子大了,或許你們的價值觀早已天差地別,生命的高度也不再相同。在他的眼中,或許是你看不見的地方;他所做的選擇,也未必在你能理解的範圍之內了。

    所以,接納即是尊重,理解即使深愛。別再抱著“老子吃的鹽,比你吃的飯還多”這樣的老想法,對於生活來說,年齡不是絕對優勢。

    第二方面,人生的選擇,即使錯了又如何

    不可否認,每一條路上都有走到一半才恍然後悔的人。沒有一個人可以說,“我這一輩子,沒做過一個錯誤的決定。”

    但為人父母,卻常常抱有一個執念。就是,希望孩子一生都走在幸福的康莊大道,不願見孩子走一點點的彎路。這就是愛吧,明知不可為,卻依舊執著。

    可是,人生就是不斷地“試錯”啊。誰不是在錯誤之中摸爬滾打著成長起來的呢?有一句埋怨父母的話,是這麼說的,“是你們剪斷了我的翅膀,卻還要責怪我不會飛。”

    這就是為什麼,現在很多孩子“逆商”很差,扛不住一點困難和挫折。稍微碰到一點不如意,就要尋死覓活……父母應該反思,是不是我們管得實在太多。

    總而言之,在看待“自己做主”這個問題時,不要把結果看得太重。否則,就容易出現本末倒置的邏輯錯誤。

    縱覽人這一生,偶爾做錯幾個選擇在所難免,重要的是,不管走到哪裡,心中知道“家人永遠在身後支援著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七月紅梨樹現在能環割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