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陽光如許2

    說一下我的經歷吧。我起初誰的貼也沒臨,胡畫。為什麼?手僵呀,握筆指頭僵,手腕僵,手還抖,下筆沒輕重,找一些廢報紙,胡畫了一段時間,手不抖了,能控輕重了,然後又胡畫了一段時間,感覺寫毛筆字很熟練了,但那時普通家庭哪見過字帖?後來才接觸到一些,看到什麼帖一看就能寫出來,象模象樣,主要是筆受手控制了,手能隨心。然後才是選帖,行書優先考慮文徵明和趙孟頫的,先別挑王羲之的,先易後難,草書不用選,等你行書練到一定水平了,自己就知道草書選誰了。然後說硬筆,首選龐中華,因我我們平常人寫字總是容易寫歪扭,要麼擠成一團,要麼鬆鬆垮垮,龐中華的字專治這些毛病,並且容易學,用不了多久就能出效果,並且還存專門的描紅帖,然後轉換現在流行的,比如吳玉生,硬筆楷書帖多,行書沒幾家可選,都是靠自己領悟。

  • 2 # 海屋聽濤

    謝謝“悟空”的邀請!我想長話短說:大凡要寫好行字,道先要下功天臨摹楷字。只有這樣寫起行字來才能有紮實的功底,別無捷徑可走。須知,金字塔的原理不是說說而矣。歷朝歷代大名鼎鼎的書法家不是從臨摹楷字起步,並且在練習抄寫名帖王羲之《蘭亭序-天下第一行書》,以及《千字文》等。至於草字,那是聚楷字和行字的大成,時間久而久之形成自己的風格獨樹一幟。柳公權楷書是這樣,王羲之行書同樣是這樣;就是當代毛澤東六十年代蜚聲海內外的扛鼎之作,橫幅手卷行草詩詞手跡《七律-長征》和《滿江紅-和郭沫若》也是這麼一個過程。這叫做:水到渠成,功到自然成。

  • 3 # 壹點書法

    學習行書,草書有很多好的碑帖,我覺得,學書法得有一個主導思想,不能什麼都學。那麼我們學習行書該如何選帖呢?

    首先,要取法經典

    這個我們看下現在很多人學的就可以了,學習行書,我的建議是:

    1、學二王

    可以先學二王手札,再去學習王羲之的《聖教序》

    2、學宋人

    宋代是行書的又一個高峰期,學宋人可以學宋四家,宋四家裡面我認為先學米芾《蜀素帖》最好。為啥,米芾集古字出身,我們學米芾可以得到很多古人筆法,米芾書法蜀素帖比較規矩,這也很適合入門。

    3、學顏

    顏真卿的行書脫胎於王羲之,在繼承中又有所創新,可以學祭侄稿,然後學爭座位。

    草書:

    1、學二王系列草書

    王羲之是行草大家,草書最好的範本是十七帖,也可以選擇唐人孫過庭的草書《書譜》來學。這個是一脈,孫過庭學王羲之很有成就。

    2、學懷素

    學懷素就學自敘帖。

    3、學黃庭堅以及明代草書

    其次,根據個人愛好選擇

    說了這個多,其實,自己愛好才重要,自己喜歡的可以很快上手,但前提是,一定要先學規矩和法度,不然很容易流入狂怪。

  • 4 # 徐茂生書法

    學習行草書練誰的好,選擇比較多,這裡給出我的建議:需要根據您自身的情況來做出選擇。

    如果您書寫的手感尚可,草法儲存量不夠,建議您寫孫過庭書譜。書譜屬於書論,文字常用,重複機率較大,寫書譜對於草法辨識和記憶的提升速度非常有利。

    如果您基礎比較薄弱,感覺直接寫書譜辨識困難,可以寫一點二王手札作為過渡。

    如果您的草書線條線質不過關,尤其是長線條,那麼可以加強對於懷素自敘帖的臨習,加強篆籀絞轉筆法的運用。

    如果想加強字軸搖擺,那麼黃庭堅草書是很好的範本。

    如果對於單字空間希望有所突破,顏真卿、米黻、二王等都在字內字外空間的分佈上有獨特的魅力。

    總之,可取法的範本很多,關鍵的問題在於您是否可以認清當前自身的情況,然後再有針對性的做出選擇!

  • 5 # 點墨堂主

    在中國書法長河中,大家輩出,各有千秋。對於行書和草書的學習,我個人認為,跟著興趣走,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就行書來說,人們常常把《蘭亭序》成為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有馮承素版本、故宮藏張金界奴版本、褚遂良版本、定武蘭亭等。以及《開皇本》、《遊似本》、《洛陽宮本》、《玉枕本》、《穎上本》、《賜潘貴妃本》、《上黨本》、《薛稷本》、《米氏袖珍本》等等

    神龍本太過唯美,個人認為一開始不易選用,可先從定武蘭亭入手,臨摹一段時間,有了感覺再寫神龍本,也就是大家常說的馮承素雙溝臨摹版本。

    顏真卿追祭從侄顏季明的草稿《祭侄文稿》被稱為天下第二行書。此書出用筆酣暢流利外,其意境更為高古,介入顏魯公深厚的功底,才能由此天賜之作。最好有一定的書法功底再去學習,不然很難下筆。

    與前兩者齊名的是北宋蘇軾的行書《黃州寒食帖》,被稱為“天下第三行書”。那時,蘇軾因宋朝最大的文字獄,被貶黃州第三年的寒食節時,他作了二首五言詩:“自我來黃州,已過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今年又苦雨,兩月秋蕭瑟。臥聞海棠花,泥汙燕支雪。暗中偷負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須已白……

    著名書法家王羲之有個侄子叫王珣,曾寫過《蜀素貼》,全文只有四十七字,筆法精到,被稱為“天下第四行書”。

    這些字帖都可以找來看看,從最喜歡的入手,越寫會越有感覺。當然,還有很多行書字帖,儘管不在這些所謂的天下第幾帖中,然而卻是學書者必選內容,例如《聖教序》等……

    草書學二王最佳,大王《十七帖》,小王的《草書九帖》等都是絕世真品,聯絡起來入手也較容易。此外,王鐸的《題王屋山詩卷》《秋興八首》等也不錯。

  • 6 # 墨嘎

    不可一概而論。

    當然起始階段,行書,一般推薦王羲之的《聖教序》;草書,還是王羲之的《十七帖》。主要是字型、筆法等較為規範,合乎法理,避免走彎路。

    有一定基礎後,可依據個人喜歡,選擇就較廣泛,如行書:趙孟頫《洛神賦》、顏真卿《祭侄稿》、還有蘇東坡、文徵明、智永和尚、米芾、王寵等,帖子很多哦。草書分大、小草,亦可根據興趣選擇,如小草有孫過庭的《書譜》、懷素《小草千字文》等;大草有懷素《自敘帖》《大草千字文》、張旭《古詩四帖》、黃庭堅草書《諸上座帖》等。

    供參考哈。

  • 7 # 俊東說畫

    如果想臨行書、草書的帖子,分別推薦以下兩位書法家,供您選擇。

    梁詩正: 清朝最美行書

    清雍正年間,有個風流探花,被譽為“當世書法奇才”,深得雍正皇帝喜愛。後又是乾隆的御用書法家,且很喜歡組織一些半官方的書法交流活動,所以被今人戲稱為清朝的“書協官員”。他就是清朝大名鼎鼎的書法家——梁詩正。

    梁詩正擅長書法。清人吳修在《昭代尺牘小傳》稱“詩正工書”。清人李元度《國朝先正事略》書中說到梁詩正的書法:“公書初學柳成宮(柳公權),繼參文(徵明)、趙(孟頫),晚師顏(真卿)、李(北海)。”後人對梁詩正的書法評價很高,啟功先生多次提起“二梁”(梁詩正和其子梁同書),啟功先生的書法也受到梁詩正的影響。

    梁詩正,字養仲,號薌林,浙江杭州人。雍正八年探花,官至東閣大學士,卒諡文莊。書法初學柳公權,繼參趙孟頫、文徵明,晚師顏真卿、李邕。在王羲之《時雪快晴帖》後面有一幅跋作十分精彩,正是梁詩正行書跋作。

    黃庭堅:宋代草書的標誌

    宋代時,楷書已成為一切書法技巧的基礎。這對於行書來說,尚無大礙,但與草書的要求格格不入,所以書法家通常只能在草書和行書之間作一選擇:精草書者少作行書,以行書知名者多不諳草書。這種態勢一直延續到今天,但也有少數人越出常規,如王鐸、傅山,但他們的草書、行書基本上各成家數,有時竟像是不同作者的作品。

    宋代在草書發展史上具有非常特殊的地位——更加特殊的是,這種地位幾乎由一個人以一己之力所造成——他就是黃庭堅,北宋詩人,書法家,詞人,與蘇軾、米芾、蔡襄合稱為宋四家。

    黃庭堅放棄了草書中奔放的節奏,同時增加了按頓,不避諱向各個方向伸出的長畫(一般來說,草書除了豎向長畫外,竭力避免其它方向的長畫,因為它們破壞作品的連續性),這一切都與他行書的筆畫取得了統一。

    在草書的歷史上,黃庭堅標誌著一個時代的開始。一個漫長的時代,他的影響難以盡述,因為他是一個起端,一位出色的獨創者。他不以表面上的形似澤惠後人,但卻從深處影響到人們的構成原則。然而也正是他,以他的身影隔斷了人們對唐人狂草的真正理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7月24日生日的人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