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新時媒

    東林黨是明朝末年以江南士大夫為主的官僚政治集團.

    東林人士借諷議朝政、評論官吏之名,行包庇地主,為富商巨賈爭利之實。他們雖然提出了廉正奉公,振興吏治,開放言路,革除朝野積弊等進步口號,然而實質上卻淪為了大地主,大商人利益集團的代言人,對明末饑荒災民的悲慘現實視而不見,對徵款賑災行為極力阻撓。

    說的白點,東林黨就是富商的代言人跟官府爭取權利的,因為古代是封建制度,商人地位低下,想要爭取利益困難,而讀書人在古代地位比較崇高,說話有份量,所以富商也需要這些代言人來說話,爭取利益的.

    東林黨的三項具體主張是:開放言路,反對宦官干政,反對礦稅。

    開放言路自然是會觸怒主導朝政的大太監魏忠賢,當時明朝已經變的混亂,宦官把持朝政,所以這時候東林黨人士認為需要廣開言路,才有機會改變這種局面.

    東林黨就有不少人是中小地主兼營工商的。他們有的人突破了傳統的農為國本的經濟思想,提出了工商皆本的新觀點。如趙南星說:“士農工商,生人之本業。”李應升反對關卡重重、商稅繁多,要求執政者“愛商恤民,上不妨工而下利於途(指販運)”。

    可以看的出來,東林黨起先的政治主張出發點是比較好的,其實就是因為當時朝政由宦官把持,有識人士無法發出自己的政治主張聲音,又不甘整個國家陷於弱小混亂,才自發組織的一種自由黨派的形式,為民間向政府爭取權益的聲音力量.

    後來因為要爭取各自利益而模仿東林黨產生的各個地方的朋黨,比如朝中宣黨、浙黨、楚黨、齊黨林立,他們聯合起來打擊東林黨人。鬥爭由原來的閣部之爭和門戶之爭逐漸演變為黨派鬥爭,規模進一步升級,性質更加嚴重,影響也更加惡劣,明代政爭急劇惡化,進入一個前所未有的新時代。

    這樣的結果就從起先的為民間爭取權益,變成各個地方的分裂鬥爭,變成了明朝內部的四分五裂,民心不穩,加劇了明王朝的衰敗.

    這個是東林黨人士始料不及的,所以發出聲音容易,但後果卻是難以料及的,沒有一套良好的政治制度,往往會因為不同的看法主張成為一個時代國家及人民的悲劇.

  • 2 # 苦茶庵

    明朝末年,以皇帝、太監、王公、勳戚、權臣為代表的政治集團,後來被稱為閹黨。另一部分中下級官員、中小地主和地主階級知識分子,為了改革弊政,緩和矛盾,也形成一股政治力量,和大地主集團進行了鬥爭,反對閹黨的人被稱為“東林黨”。

    1594年,吏部郎中顧憲成因和神宗意見相忤,被革職,回到家鄉江蘇無錫,和原任行人高攀龍、御史錢一本、太僕少卿史孟麟等講學於無錫東林書院。顧憲成認為士大夫要關心朝廷,關心民生,關心世道。他們在講學中,往往議論朝政,抨擊一些失職的大官僚和為非作歹的太監等,因此得到社會上對現實不滿的地主、官僚、知識分子和商人等的擁護,也得到朝中一些正直官員如吏部郎中趙南星等人的支援。他們互通聲氣,志同道合,使東林書院成為一個社會輿論的中心。東林黨就是由於東林書院而得名的。

    “東林黨”的政治主張主要是透過個人的活動而表現出來的,綜括起來看,大致有以下幾點:

    一、主張擁立朱常洛為太子。神宗皇后無子,王貴妃生子常洛,鄭貴妃生子常洵,常洛是長子。按照儒家禮法,“有嫡立嫡,無嫡立長”的原則,應立常洛為太子。但神宗寵愛鄭貴妃,想立常洵為太子。許多朝臣爭請立常洛為太子,這就是後來所說的“國本”之爭。圍繞這個問題,又產生了所謂三王並封之爭,福王就國之爭,“三案”之爭等。擁立常洛為帝的朝臣最後雖然勝利,但光宗即位後不久就病死了,使他們又失去了靠山。後來閹黨把由於擁立常洛而產生的這些鬥爭,算作“東林黨”的一項罪名。

    二、主張重用李三才。李三才,順天通州人,從戶部主事,歷官至戶部尚書。在他任右僉都御史總督漕運巡撫鳳陽諸府期間,主張改革弊政,停徵商稅,反對礦監、稅使,並且懲治了稅使陳增部下的程守訓。他還修治河道,發放賑糧,是一個有才能、得民心的官員。顧憲成等和他友好,曾寫信給大學士葉向高,推薦李三才為人廉直,應入閣為相。但忌妒他的人很多,群起反對,有人甚至攻擊他曾私用皇木、營建私第。因此落職為民。“東林黨”人想任用賢能,澄清吏治的主張也破產了。

    三、反對橫徵暴斂。翰林院檢討姚希孟在《代當事條奏地方利弊疏》中說:三吳諸郡,財賦一直很重。自從滿族在東北興起,戶部告匱,於是有了加派的名目。可憐那些百姓,怎能忍受竭澤而漁的痛苦?以致父賣子,夫賣妻。使得財賦根本之地,十室九空。如果繼續下去,政治上的崩潰,將有大水衝潰堤防一樣的危險。因此,東林黨有人還主張“惠商”,簡化徵稅手續;有人主張減少濫徵濫派,減輕江南織造的供應;減輕人民負擔最重的“解役”等。

    四、反對太監為非作歹。神宗為了搜刮財物,派出許多太監到外地去。他們勒索財物,殘殺人命,為非作歹,肆無忌憚。甚至一些地方官也被他們隨意處置。餘懋衡在《惡璫茶毒乞正國法疏》中揭發了陝西稅監梁永的罪惡,李三才在《請停礦稅疏》中揭發了安徽稅監陳增等人的罪惡,凡此都引起了皇帝和太監們的憎惡。

    天啟年間,“東林黨”人葉向高、鄒元標、楊漣、趙南星等人得到執政的機會,反對“東林黨”的人暫時銷聲匿跡。他們幻想能夠依靠皇帝和幾個賢能的官員,對為非作歹的太監加以約束,就能改良政治、安定民生。但是,太監魏忠賢糾合了“東林黨”以外的浙、齊、楚等黨派中的一些大官僚,互相勾結,對“東林黨”人進行迫害。他們編制了東林《同志錄》、《點將錄》等,把他們想要打擊的人編入冊內,又將東林黨人加以《水滸》中為他們所蔑視的農民起義領袖的綽號,如托塔天王李三才,及時雨葉向高、大刀楊漣、智多星繆昌期、神機軍師顧大章等,製造壓制他們的輿論。

    1624年四月,閹黨給事中傅櫆開始向東林黨人開刀,奏劾和逮捕了與東林黨人關係較密的汪文言。閹黨叫汪文言誣陷左光斗、魏大中等人,汪文言不屈,被擊斃獄中。

    同年六月,左副都御史楊漣上疏彈劾魏忠賢二十四條罪狀,其中有:一、自行擬旨,擅權亂政;二、斥逐直臣,重用私黨;三、親屬濫加恩蔭,甚至小孩子也做了高官,四、利用東廠特務機關,陷害好人;五、窮奢極侈,生活腐化等。左僉都御史左光斗也寫成了奏劾魏忠賢的奏疏,魏忠賢聽說了,不等他奏上,就把他削籍為民。給事中魏大中也與同官奏劾魏忠賢擅權結黨,孤立皇帝。接著上疏彈劾魏忠賢的還有黃尊素、袁化中、李應升、周宗建、萬景等七十餘人。

    這一年,又發生了兩淮巡鹽御史崔呈秀貪汙受賄的事。左都御史高攀龍揭發此事,吏部尚書趙南星奏請將崔呈秀遣戍。崔呈秀連夜跑到魏忠賢的家中,叩頭哀告說:“高攀龍、趙南星都是東林黨人,如果不去掉他們,我輩不知死到那裡?”崔呈秀還請魏忠賢收留自己為養子。專權的太監和無恥的官僚進一步結合起來,對他們所憎恨的官員開始下毒手了。他們用廷杖打死萬燝,指使閹黨奏劾並罷免了高攀龍、趙南星、楊漣、左光斗、周宗建、李應升、黃尊素、魏大中等人。接著,又派錦衣衛緹騎到他們家中去逮捕。顧大章因受刑不過自縊身死,楊漣、左光斗、袁化中、魏大中、周朝瑞五人都被閹黨使用各種酷刑致死。死後還誣陷他們貪贓,株連家室親朋。周宗建、李應升、黃尊素等也相繼慘死獄中。高攀龍被迫在家中投池自殺。趙南星死於戍所。曾經在東北抵禦滿族入侵的熊廷弼也被殺害。

    凡是他們認為是東林黨人或和東林黨人關係較近的人都被免官、放逐或殺戮。李三才由於已在1623年病死,只好把他削籍為民,奪去朝廷給他的封誥。1625年八月,御史張訥奏請拆毀天下所有的書院,停止講學,以壓制在野官員和知識分子對時政的議論。 當錦衣衛緹騎在蘇州逮捕周順昌時,蘇州人民紛起反對,當場打死緹騎一人,其他緹騎受傷逃跑。周順昌自投監獄後被打死。巡撫毛一鷺逮捕了居民顏佩韋等五人,並把他們殺死。蘇州人民為了紀念他們,把他們葬於虎丘,題墓碑為“五人之墓”。前往浙江逮捕黃尊素的緹騎,行至蘇州,也被人民打散。經過這次教訓,緹騎再也不敢到外地去任意捕人了。

    魏忠賢等閹黨在鎮壓了大批反對派以後,更肆無忌憚地專權腐化。 1627年八月,熹宗病死,崇禎帝朱由檢繼位,才把魏忠賢等人除掉,為“東林黨”的官員恢復名譽。但是,一些閹黨殘餘分子繼續為惡,在東北抵禦滿族入侵的袁崇煥也被他們害死。這樣的鬥爭一直繼續到明朝滅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看小畫家畫畫這篇短文寫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