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宣齋藝術館

    古玩之中最頂級的就是真、精、新,證明其流傳過程中得到寶主精心呵護,視若珍寶,同時寶物本身各方面都是極品,如名畫來說無論其材質、絹、紙、天然顏料、墨、印泥等等都是極品,能防蟲防蟻防潮防黴等侵蝕,歷代大都是帝王流傳,開卷次數有限,故而能儲存千年如新,這種新是自然陳舊的新,因此真精新才是頂級藏品,而非又爛又舊的藏品。以下介紹的是流傳千古的唐代名畫,閻立本《孔子弟子像》真跡,全卷人物共59人,分三段完成,唐代紙本設色,畫心縱34.1cm,橫1025.8cm,林衡珍藏。

    卷首是灑金紙題跋“杏壇遺範”,落“雙龍”印,“宣齋林衡”印。此張“灑金紙”紙質和灑金已顯陳舊,必不是明、清灑金紙材質。其四爪“雙龍”印應屬古代皇家獨有,目前已知的只有宋徽宗有“雙龍”印,但此“雙龍”印不是宋徽宗那種風格,因此這枚“雙龍”印應屬唐代宮廷所有,其灑金紙應屬於唐代的,故而“灑金紙”的製作年代當推到唐朝。

    此畫心縱34.1cm,橫1025.8cm,尺幅之大是歷代古書畫中數一數二的鉅作。其“宣紙”材質更是見未所見,聞未所聞,紙質緻密、絨滑。閻立本工筆下的人物栩栩如生、唯妙唯肖、令人歎為觀止,人物神韻古樸、神態各異,筆法細膩而精妙,筆鋒蒼勁而流暢,人物用多種天然顏料著色,著色嚴謹,一絲不苟。鈐印有乾隆“乾隆御覽之寶”“乾隆鑑賞““石渠寶笈”“石渠定鑑”“寶笈重編”“三希堂精鑑璽”宜子孫“。”嘉慶有“嘉慶御覽之寶”“寶笈三編”。“林衡鑑賞”“無上神品林衡”“上善若水”“清風明月”,閻立本落款“閻立本制”“閻立本印”等共三十二方鈐印。

    卷尾跋文為大學士、戶部尚書、翰林院士、畫家蔣溥敬識。跋文二為工部侍郎、東閣大學士、文華殿大學士、畫家董誥恭跋。

    國家博物館現藏一幅《孔子弟子像》,是數年前在中貿聖佳拍賣公司私下洽購所得,其是宋摹本沒有作者落款,也是清宮舊藏,和宣齋所藏這卷題跋名稱一樣,卷尾也是蔣溥、董誥跋文內容一樣,從其兩卷尾跋文來看,蔣溥、董誥所題的字型是出自其本人之筆跡。相同之畫的題跋和跋文內容,乾隆都是以擬定好的文字內容再命書法大臣題寫在各卷相同之畫上,這是很正常的現象,宣齋所藏多卷名畫都有此情況。首博這卷《孔子弟子像》也有“嘉慶御覽之寶”鈐印,但唯獨沒有其“寶笈三編”鈐印,為何?因宣齋林衡此卷閻立本落款原作《孔子弟子像》已入“清宮所藏”,只有更為頂級的書畫才可入“寶笈三編”藏。

    由此林衡也總結出了古書畫的“破舊”和“新精美”的規律研究,1,無論摹本或(贗品)的材質、顏料、工筆等和原作對比,都是相差甚遠。2。摹本或(贗品)遞藏者雜,都是名不見經傳之人藏為主,且經手之人多,故開卷次數也多,更容易破舊。3。原作名畫即不同,它基本上都是在歷代皇宮中流傳為主,除此即是名家收藏,遞藏者都是鑑賞名家為主,在古時從不輕易示人,故開卷次數也會少得多,其宣紙或絹布等材質、顏料等也遠優於摹本材質,從而歷經千年之名畫,也是“新精美”頂級之神作。

    此閻立本《孔子弟子像》為清宮舊藏、石渠“寶笈三編”所藏

    —今期人物—

    唐 閻立本《孔子弟子像》真跡

  • 2 # 吳抒文

    首先老破殘有一個流通體系進行宣傳,大部分的人不加辨析就進行接納,真精稀一直都是老破殘打擊的對面形象,對面的典型。

    其次,有人強調多少東西孤品不能得到,真精細你怎麼會有!

    最後牽涉普世經濟學:博弈和收藏。

    對於得到真精稀概念,收藏和博弈我都寫過短文,分享如下:

    在遍佈喊假的收藏市場,如何搏擊取勝

    很多人說什麼什麼東西全世界兩個,什麼什麼東西是孤品。講的是個機率。對於發生的人來講是這件事情的發生機率是100%,對於沒有發生的人來講機率也是100%,平均機率對於每個人來講都沒有任何意義。

    需要談的問題只有一個就是--我如何100%的到這個東西而已,事情就是這麼簡單。

    再講講收藏怪相和博弈

    昨天用低價格在市場上淘到了不少我們夢寐以求的心愛寶貝,跟藏友交流時他很有感慨地講“現在在低端的收藏市場真的可以以很低的價格淘到很多極品,反過來普品德價格一路追高,真的很奇怪。”是的,的確很奇怪的事情,在一個成熟的收藏市場上高精尖的東西最有收藏價值和最大升值空間,應該是大家的收藏首選和搶購的。但是現在的現象說明了什麼呢?

    前兩年讀了一本美國經濟學博士納時的一篇論文-博弈,這個67頁的博士論文影響了華爾街半個世紀。納時也整整瘋了40多年。這個論點的核心案例是囚徒困境。大概講的是2個囚犯同時關到監獄裡面,警察要求他們互相檢舉揭發,揭發的結果有3個 (當然這個故事的前提條件是兩個囚徒是完全不能溝通的):

    1.如果揭發了對方,對方沒有揭發你坐2年牢,不揭發的那位坐7年牢。

    2.如果對方也同時揭發你,那就大家都坐5年牢。

    3.如果都不揭發,無罪釋放。

    看完這個個故事後我立馬想到:如果我是囚徒我肯定什麼都不做也不承認,那不是就當庭釋放了,最好的結果。但是,以納時的理論來講結果是大家同時揭發,這樣的結果最好。因為可以有效地避免自己坐7~10年的牢。

    在現在的收藏市場上,不斷地打假,弄得人人膽戰心驚,不知所措,很害怕弄到極品,感到弄到極品就是仿品遭受經濟問題,產生了膽怯的心理,極品和精品變成了無人問津,變成了“開門假”。所謂藏品往往是一個人心境的反射,內心不純淨的人資訊不斷湧現的時候就會認為:普品風險低的東西,是自己的最佳選擇,就像囚徒困境一樣為了避免最大風險,反而把低風險把最好的結果給放棄了。當這種心情在社會上廣泛產生的時候其共振效應是十分明顯的:表徵就是大家都搶著玩片片,四處奔走高價弄普品,其目的為的就是一而再再而三的降低再降低自己的未來風險,但是我們要知道當投資的風險為零的時候投資的回報議會變成零,也就失去了收藏的最高價值體現,在我看來這根本就是窮人心理在作祟。按照“磚家”的講法,弄到這個東西的機率是0.001% ,你怎麼會有。很簡單的事實就是你講0.001%,我就是那0.001%。如果這個事實發生在我身上的話那就是100%,這100%的發生怎麼就不可能?如果不可能那麼0.001%的機率你說出現在哪裡?

    現在的低端收藏市場就橫生了文章開篇提到的情景。我的老家湖南有句老話叫“鬼不嚇人,人嚇人” 。魯迅先生曾經在他的文章中提到“少數清醒的人應該喚醒在沉睡中的人們。”

  • 3 # 潤古齋話瓷

    收老普殘的東西,嚴格意義上講只能叫收集不能叫收藏。收的東西多具歷史性、標本性和民俗性。沒有多少經濟價值、文化價值和歷史價值。因為老普殘的東西除了不值錢,它也不能代表那個時代的歷史和文化,因為它不是那個時代的最高價值的代表。

    交物或古董中真精稀的東西,比如陶瓷(前提是真的),是那個時代文化的歷史的和經濟價值的代表。體現著那個時代的最高成就和巔峰價值。不是普通和普遍的東西,因此也不是普通人能夠擁有和認識的。很多人不認可很正常。

    很多人不認可真精稀的東西原因有三:

    一是前文己述普通的人認不了高階的東西,他沒有認識高階東西的水平。正如古人所言“曲高和寡"。

    二是有的人認識但不認可,主要原因兩個方面,一方面你不是他們圈子裡人,另一方面他和你擁有的真精稀的東西沒有利益勾連。

    三是你的真精稀的東西沒有人認可,因為你的平臺不夠大,你不具備話語權。

    不管別人認可的程度如何,如果你擁有真精稀的藏品一一恭喜了!

  • 4 # 八三年屬驢的

    首先,糾正你的說法,不是說精珍稀的不被認可,而是認可的相對比較慎重罷了。大家都知道玩收藏的都是窮主,手頭拮据可數。其次,精珍稀是造假重災區,而且現在造假手段異常高超,所造偽品幾可亂真,沒有幾個人敢於用精珍稀品去練手,畢竟撿漏都是傳奇,我們也不是火眼精精。再次,這幾年錢幣收藏也進入深水區,是否真的有市可探,大家都在觀望,換做任何人都會拿風險最小的試水,普品恰恰是最好的選擇,可練手可試水!但是,精珍稀品不代表失去其獨特地位,只不過生不逢時罷了。收藏的終極目標仍然是精珍稀,時間和歷史會給出回答。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上課時的不同狀態作文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