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簡讀拾光機
-
2 # 亙辰
這個問題問得好!其實現在華人給孩子起名字特別隨意,表現出來對於未來的恐懼!
一個人的名字,對於他的一生而言其實非常重要。現代人為什麼起名字都喜歡什麼豪啊,勇啊,什麼剛啊之類的。其實這就表現出現代人的迷茫和恐懼。
《論語》是發生在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時期,那時期華夏文明正向著最高巔峰邁進。在華夏文明主體思想(道家思想)的影響下,整個華夏民族都有一種天生自命不凡的自傲心理。起名字都希望自己的後代是獨一無二的,不希望有那麼多的重名誤會!其實名字起的複雜了,也就讓華夏文明的文化更加開闊一些;那些不願意深刻研究學問的人,在教育領域就不好混了,試想,一個老師叫不出學生的名字或是根本叫不對學生的名字,必然會受到恥笑的。這其實也說明了兩千多年前的華夏民族對於知識的追求是非常高遠的。
現代人為了語言簡化,把老祖宗的象形文字都簡化的失去基礎的本意了。其實這就是一種文化的倒退現象。
現在華人起名字重名的太多,據說叫王剛的有幾十萬,起名字還有一些偏向於簡潔常用,其實都是對於後代的不負責任!在華夏文明的語言表達中,如果有一個人名的詞出現的時候,應該有一個禮節性的停頓。這就是對於人類生命的尊重!這就是人類社會文明進步的體現!
華夏文明的核心思想,就是來自黃帝部族所帶來的道家思想源頭的農耕文明思想。華夏文明思想的主幹就是“黃老之學”,就是道家思想的基礎!這種強調逐步培養人的內心強大的獨特思想,才造就了輝煌燦爛的華夏文明!有了這些對於華夏文明思想的認識,就不難理解孔子的七十二弟子各有不同的名字的意義了。
-
3 # 古詩詞成語
現在人看起來給孩子取名都非常的嚴謹。其實相比古人,可以是現在人取名是特別的隨意。現在只是取個名,而在古代。取名有名、字、乳名、還有字號等等。都是非常非常的講究的。比如孔子:“姓子,孔氏,名丘,字仲尼”,“孟子姬姓,孟氏,名軻,字子輿”
再比如“姓子,樂氏,名喜,字子罕,”,“公冶長又稱公冶氏,名萇,字子長、子芝”等等。
現在人看起來非常奇怪,其實在古代是不奇怪的。每個時代都有它不同的文化。感到奇怪或許是因為很多人還對古代文化各方面都不太瞭解吧。
中國的原始社會,起自大約170萬年前的元謀人,止於公元前21世紀夏王朝的建立。原始社會經歷了原始人群和氏族公社兩個時期。氏族公社又經歷了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兩個階段。元謀人是已知的中國境內最早的人類。北京人是原始人群時期的典型。山頂洞人已經過著氏族公社的生活。長江流域的河姆渡氏族和黃河流域的半坡氏族是母系氏族公社的繁榮時期。大汶口文化的中晚期反映了父系氏族公社的情況。軒轅黃帝傳說中,黃帝是大約4500多年前,生活在黃河流域原始部落的部落聯盟首領。他提倡種植五穀,馴養牲畜,促使這個部落聯盟逐步強大。他曾率領部落打敗黃河上游的炎帝部落和南方的蚩尤部落。後來炎帝部落和黃帝部落結成聯盟,在黃河流域長期生活、繁衍,構成了以後華夏族的主幹成分。黃帝被尊奉為華夏族的祖先。中華民族被稱為炎黃子孫,就是這麼來的。
回覆列表
現代的人可能經常問別人:“您叫什麼名字?”對方便答,我叫某某某。實際上他回答的只是他的名,並沒有回答出字來。因為現在人一般只有名,沒有字。現在的“名字”這個詞,由“名”和“字”兩部分組成,但其中的“字”已經沒有實在意義了。“名字”這個詞,實際上用作偏意複詞專指名了。然而,在古代“名”和“字”是有著嚴格區別的。
《說文》:“名,自命也。從口,從夕。夕者,冥也。冥不相見,故以口自名。武並切”。分析“名”這個字,就是古代人們在共同生活中,假如白天還可以用手勢、動作來表示的話,夜間就只能用聲音來表示自己的存在,用語言來交流思想,這就出現了各自的“名”,故而從口從夕會意。概括來說就是,“名”是人們在社會生活中為了相互區別而又相互聯絡而對各自的稱呼。①
《說文》:“字,乳也。從子在‘寶蓋’下,子亦聲。疾置切”。分析“字”這個字的結構是“子”上面加個“寶蓋兒”,這“寶蓋兒”就是房屋。“字”的本義是在屋子裡生小孩兒。引申為孳生、繁衍。名字的“字”其實就是從名衍生而來的,所以叫做字。《顏氏家訓》說:“名以正體,字以表德。”②“表”就是表達,所以字又叫表字。上面說的歸納起來就是,字是從名派生出來的,它的作用是表達名的意思。因為“名以正體,字以表德”,字是解釋、闡發名的,所以名與字之間必然有意義上的聯絡。正如《白虎通義·姓名》:“旁其名為之字者,聞其名即知其字,聞其字即知其名,若名賜字子貢,名鯉字伯魚。”③名與字之間的聯絡可以是語義方面的,也可以是字形方面的,這就是漢語漢字對名字的影響。
搞清楚了“名”與“字”的內在含義,接下來我們探討《論語》中人物名與字的關係。先統計《論語》中一共出現多少個人物的名字。然後,再探討《論語》中人物的“名”與“字”關係。
二、《論語》人物名字索引
根據楊伯峻《論語譯註·論語詞典》和程石泉《論語讀訓·論語索引》可發現,論語中一共寫到了152個人物。分別是:八士、三飯繚、衛公子荊、衛公孫朝、衛君、衛靈公、大宰、子文、子產、子羽、子西、子張、子貢、子服景伯、子賤、子夏、子桑伯子、子羔、子游、子禽、子路、予、公子糾、公山弗擾、公西華、公伯寮、公冶長、公叔文子、公明賈、卞莊子、夫子、孔文子、文王、比干、王孫賈、長沮、世叔、儀封人、冉有、召忽、史魚、葉公、司馬牛、四飯缺、甯武子、左丘明、申棖、亞飯幹、仲弓、仲叔圉、伊尹、回、堯、師陽、師摯、師冕、有子、湯、紂、老彭、達巷黨人、陽膚、陽貨、齊人、齊君、齊桓公、齊景公、齊簡公、伯氏、伯牛、伯夷、伯魚、佛肸、吳孟子、宋朝、牢、閔子騫、陳文子、陳師敗、陳成子、巫馬期、叔孫武叔、叔齊、周公、周任、孟之反、孟公綽、孟氏、孟莊子、孟武伯、孟敬子、孟懿子、季文子、季氏、季桓子、季康子、季然子、林放、武王、南人、南子、南公適、南容、柳下惠、祝駝、禹、羿、原思、原壤、晉文公、晏平仲、桀溺、桓魅、泰伯、皋陶、荷蓧丈人、高宗、接輿、崔子、曾子、曾皙、棘成子、舜、魯人、魯公、魯太師、魯定公、魯哀公、微子、微生畝、微生高、裨諶、彭方叔、僎、漆雕開、箕子、管仲、臧文仲、臧武仲、樊遲、稷、顏路、澹臺滅明、孺悲、蘧伯玉④。其中名和字都可查到的有近60人⑤。本文就將對這將近60人的名與字的關係作番分析。發現“名”與“字”之間一般有同義、相關、相對等關係,還有析名為字、同音為字、名加修飾詞語產生的字等。具體如下:
三、《論語》人物名字用例分析
名與字相聯,由抽象引指具體。共5例:
1、孔子,名丘,字仲尼。據《史記·孔子世家》記載:孔子父叔梁紇和母顏氏“禱於尼丘”,遂生孔子,因此名丘,字仲尼,姓孔氏。
《說文》:“丘,土之高也,非人之所為也。從北,從地也。人居在丘南故從北。中幫之居在崑崙東南。”丘是小山,尼是這座山的名。名與字相聯表達意義。“仲尼”之“仲”,表示的是排行,因為孔子上有兄長“孟皮”,系叔梁紇之妾所生。⑥
2、冉耕,姓冉名耕,字伯牛。孔子以為有德行。據《史記·仲尼弟子列傳》記載:伯牛有惡疾,孔子往問之,自牖執其手,曰:“命也夫!斯人也而有斯疾,命也夫!”
《說文》:“耕,犁也。從耒。井聲。一曰:古者井田。古莖切”。又《說文》:“牛,大牲也。牛,件也;件,事理也。象角頭三,封尾之形。凡牛之屬皆從牛。”在古代耕必須有牛。冉耕,字伯牛。由農墾之義,引指具體的耕牛。名與字相聯表達意義。“伯牛”之“伯”,表示的是排行。表明冉耕在家裡排行老大。
3、司馬耕,姓司馬名耕,字子牛。據《史記·仲尼弟子列傳》記載:牛多言而躁。問仁於孔子,孔子曰:“仁者其言也訒。”
《說文》:“耕,犁也。”“牛,大牲也。”(同上)。在古代耕必有牛。司馬耕,字子牛。由農墾之義,引指具體的耕牛。名與字相聯表達意義。“子牛”之“子”表示的是對男子的尊稱。春秋時男子取字最普通的方式之一是加“子”字。稱呼時,這個“子”有時可以省去。如司馬耕,可以直接稱為司馬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