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陸萬裕

    文化與價值本來就是孿生姐妹。文化的傳播說白了就是價值觀的傳播,古人的一句“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就一直統治著人們對家族基因傳承,家族文化傳承的思想觀念,同時也代表著他的人生價值。

    什麼樣的的文化就孕育出什麼樣思想和觀念。中國能延綿5000年,文化起到決定性的作用,因為中國文化所就造的價值觀最基本的首先就是國家認同。一句“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早溶進了華人的血液裡,如同與生俱來。

    這就是我對文化與價值觀相連的解釋。

  • 2 # 草民879

    在古代中國,自漢帝國始,儒學文化成為所有大一統的皇權專制帝國的御用文化,精神支柱。儒學飽受歷史詬病的就是所謂教化作用,在儒學的教化之下,華人對君主、儒學、權力、英雄、民俗宗教等等頂禮膜拜的愚昧無知,就是延續幾千年的社會主流價值觀。

    當代中國的官方文化是馬克思主義文化。所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是官方提倡的社會主流價值觀。

  • 3 # 魚缸裡的l

    文化是對於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乃至一個文明“生存”的意義。

    而一個擁有文化加持的個體、資本、國家,它們有什麼不同呢?

    因為文化對於個體的影響,就更為直觀,所以用來舉例。

    假如你看到一個人,為生活而奔波,為房貸和車貸而發愁,但仍然和你大談國家戰略,分析世界局勢,探討宇宙洪荒,你覺得他會是哪裡人?

    假如,你又看到一個人,穿著拖鞋,揹著蛇皮袋,手拿一串鑰匙,你又以為他會是哪裡人?

  • 4 # 燕善閣傳統文化

    淺析文化、價值和價值觀及三者之間的關係

    摘要:站在哲學的高度上理解文化和價值觀的關係,對於初學者的我而言無疑是困難的。可是,我們應該感到欣喜,正是有了前人的嘔心瀝血,有了時間與歷史的考證,此刻的我們才能夠如此思路明確,有勇氣去借用他們的觀點。在這篇文章中,我的主要觀點是,文化指的是人們的具體的生活,是人的主體性或本質力量的物件化。價值是一種主體人與客體物件之間的關係的概念。價值觀是人的意識對客體屬性和主體需要之間的關係的反映。價值觀是文化的最深層次,文化的不同取決於價值觀的不同,建設符合當今時代召喚的價值觀必須立足於優秀文化的建設。

    在中國,對於文化與價值觀的關注應當是 20 世紀 90 年代。是經濟全球化、政治多極化和文化多元化的世界歷史格局,將價值觀的關注提升到了關乎國家發展的高度。自此,在中國學術界掀起了文化與價值觀的大討論,並且站在價值觀的角度去思考一切關乎國家發展的重大事件,對其提出了建設性的意見,文化與價值觀緊密聯絡的關係不但是一個重大的學術理論,更是一個需要迫切關注的現實問題。

    (一)何為文化、何為價值、何為價值觀。 在我看來,比生命更久遠的是知識,比知識更深刻的是文化。當我們要給文化下一個定義時,我們會發現那些我們越是熟悉的東西,往往越是最難用語言言說的。其實我們認真歸納一下那些與人相關的文化,我們不難發現文化的樣貌總是以物質的或精神的存在於我們周圍。我一直以來比較贊同赫爾德文化的定義,“文化”指的是人們的具體的生活,是人的主體性或本質力量的物件化。例如,一個人的行為活動不能稱之為文明,但是一群人的行為活動就會有一個歷史性的特定名稱。由於文化的本質,決定了文化具有區分的功能,它僅僅包括自己 的活動區域內的成員,而不包括其他的成員,但是,文化最主要的社會功能就是教化人、塑造人、薰陶人,進而塑造全面、完善的人,推動社會進步、文明。 隨著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告訴發展,價值逐漸具有了其獨特的重要價值,價值概念也被廣泛應用,現在它已經在哲學領域中獨佔一席之地。在我看來能夠將人本問題和價值問題充分交融權衡的價值哲學家應當是作為創價學會的第一任會長的木口三郎先生,他首先規定了價值的範疇,對真理和價值做出了嚴格的本質上的區分,並將真理從中剔除出去。木口三郎先生透過潛心的探究和深刻的沉思在他的《文化與價值》一書中給價值確定了明確的定義,“價值不是被評價的客體概念,而是一個主體與人之間關係的概念—它是這種關係客體的一個象徵。”這種關係性的價值定義也是我所認同併為之不斷探求的動力。價值不是單純被評價的客體的概念,而應當是一種主體人與客體物件之間的關係的概念。 儘管價值觀在現實社會中無法以實型被人們所理解和應用,但是它卻以另外一種強大的力量,實實在在地牽引並作用於社會和個體的一切生存活動中。關於價值觀的概念的判定,學術界有廣義和狹義兩種不同的立場。主張廣義的價值觀的學者認為,價值觀相當於哲學基礎理論中的價值論,是以價值為特定的研究物件得理論學說,並且是系統的理論學說。狹義上的價值觀是指,價值觀就是價值觀念的簡稱。因此相對於狹義價值觀的侷限性我更認同的是廣義價值觀的理論。在我看來,如果要給價值觀賦予一個定義,那麼價值觀就應當是意識對客體屬性和主體需要之間的關係的反映,所反映的物件不是一般的客體,而是一種處於主體地位作用於主體並滿足主體需要的價值關係。

    二 文化、價值和價值觀三者之間的關係 (一)文化與價值的關係 相對論的觀點認為,所有與人類有關的價值都根植於其特有的歷史文化中,這些價值判定只可能具有本土的、暫時的意義,因此在他們看來,不存在普遍的的價值。在我看來,文化與價值的關係理解,大前提價值是建立在文化基礎 上的,這一觀點是正確的。但是,我們也應當看到傳統相對論觀點在此理解上的不足之處,由於文化的特定性導致的價值判定的暫時性,繼而證明普遍的價值不存在。這種論述在語言邏輯上固然成立,可是在現實生活實踐中是靠不住的。由於我們接受了相似的文化教育我們的文化給我們傳達了相似的價值理念,所以我們總是會做出不約而同的價值判斷和價值取向,因此,普遍的價值是存在的。 由於文化是伴隨著人類文明而產生的,所以,首先在時間發生上文化是先於價值而存在的。文化是恆久普遍存在於人類生活之中的,而價值是在人類關係中體現的,是需要性的體現,而這種需要性的關係中總是被包含在生產方式的總和中的。在我看來,文化是先於價值而存在,並且蘊涵著價值,價值總是存在於文化中,並且影響著文化。

    (二)價值與價值觀的關係 價值與價值觀的聯絡就是,價值觀內在蘊含著價值,一旦形成和確立,就作為個體的一個主觀條件或內在因素對人的具體活動發揮引導和定向作用。價值觀是建立在價值基礎之上的,但是,同時又區別於價值理念,價值觀是以價值為特定的研究物件的理論學說,並且是系統的理論學說。因為事物的價值存在的合理性,首先必然是有益於人類的,其次它存在的根本是它與人類的關係互動,從而它才能被發現貨展現出來,但是人是有高階意識的,價值觀的形成是價值存在的必然,因此,價值觀與價值是不可能完全剝離而存在的兩個獨立個體。鑑於價值和價值觀二者的概念區別和應用的區別,價值和價值觀也有不同之處。在現實生活中,人們由於受到階級立場、認知能力和評判標準的限制,人們的價值觀各有不同。在社會歷史和意識形態的發展中,處於利益的考量,不但不同階級的人們對於同一事物的價值有不同的看法,甚至是同一階級的人們對同一的事物價值的看法也會有所不同,這是因為人們的認知能力和評價標準的差異性導致的。

    (三)文化與價值觀的關係 儘管在我看來人類社會的構成是複雜的,但是應用理論科學加義歸納我們的社會主要是由政治、經濟、文化這三者構成的,而這三者又各具文明,既有物質文明,也有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當下社會,伴隨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物質資 源的不斷豐富,人民群眾的需求已經不僅僅是吃飽穿暖的需求,儘管人民人需要更多的物質資源,但這種物質資源是一種包含了文化的物質,同時對於精神上的需求也在不斷增加。是否擁有先進的文化,不但決定了一個人、而且決定了一個政黨、甚至決定了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素質、能力和命運。從上文文化與價值觀的基本概念,我個人對於文化與價值觀的關係的基本觀點是,文化的最高層次的表現就是價值觀,而特定的價值觀也是特定文化的核心所在,這種基於文化而形成的價值觀包含了某一時期一定群體的共同理想和信念。 參考文獻: 1.日,木口三郎著,《價值哲學》,馬俊峰、江暢譯,華人民大學出版社,1989年 8 月版。 2.王玉樑著,《價值哲學新探》,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年版。 3.餘衛東著,《哲學研究》2012 年第 12 期,《認識自己的三面鏡子》,社會科學院出版。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收拾嘔吐物的作文急急急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