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翰墨書道
-
2 # 黃九變書畫
會寫大字,一般都會寫小的。
只會寫小字,寫大字就比較吃力。
對於楷書來說,大字更難,小字為上。
楷書有小字為上的說法。小字主要練習神韻,貴在精緻,不刻意追求點畫的交代,把大楷的點畫結構簡捷化。
小字為上,說的是小楷比大楷更有神韻,更有味道。
但從難度來說,大楷更難。小楷一般都是坐著寫,還是枕肘,難度很小。對會寫大楷的人來說,寫小楷不就是玩一樣嗎?
會寫小楷,不代表你就能寫大楷,只能說對練習大楷有幫助。
寫大楷,注重點畫交代,注重結構,稱一筆書。
楷書裡面的一筆書和草書裡面的一筆書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意思。
草書裡面的一筆書,是指一筆寫完一個字或者無數個字,甚至是一行。
楷書裡面的一筆書,意思是每個字的點畫,都是一筆一劃寫成的,每個點畫都可以看成一筆寫成的小單元。
大字更難,主要是拿來練基本功。
小字為上,主要拿來表現你的內心世界。
這就是為什麼國展上小楷很多,卻很難見到大楷的原因。小楷更能寫出藝術感。
所以還是先練大楷吧(當然我說的大字,是拳頭大小左右的,並不是榜書,並不是比碗口還大的那種)。
其他書體也一樣。小的難度低,大的需要真功夫。
除了楷書,還沒有小字為上的說法。僅限於楷書。
-
3 # 潘茂生書法文化研究
這個問題不一定,取決於之前從什麼範本中取法,打下的是什麼樣的書寫技法基礎。
從書法技術原理這個問題來講,小楷是中楷的基礎,中楷是將小楷適當的放大一點,同時對用筆技法作相應的微調,依據應用所需,對筆畫、字型個別的地方,適當的進行技術處理。同理,大楷是以中楷為基礎,把它的書寫法則與特點加以變通,巧妙的作一些特技處理,之後在應用到實際創作當中。為了防止出現殭屍症、運算元體,或者說為預防寫成美術字,可以將小楷的一些元素吸納過來融入其中,即所謂取法乎上,融會貫通。
究竟是先練小楷好,還是先練大楷好? 或者說,先練小字對,還是先練大字對? 以及初學者應該從哪種字型入手? 等等類似這些問題,長期以來,在書法教育界一直爭論不休,始終沒有達成一致共識。究其原因,主要是從古至今,一直沒有權威性的〈書寫技法訓練操作規程〉作準則,99%的初學者都是散兵遊勇式的,自守門路,隨性練習……
我認為,學習書法的過程,猶如企業製造產品,必須要有精良的工藝生產流水線,單純依靠照著字帖硬性模擬,是絕對不行的。如圖:
首先弄清楚一個關鍵問題,小楷真身本色是小字,並不是將大字縮小寫的都是小楷,小字與小楷概念上本質屬性不是同義。
小楷、中楷、大楷,是字型大小規格類別劃分的基本標誌。
從歷代古帖中看,多是小楷、中楷,沒有大楷。也就是說,古人不寫大楷,所謂大楷是今人為了追求視覺效果,肆意偽造的展覽體,很多筆法動作,以及筆畫寫法、結字法等是錯誤的!而且尚未形成科學的技法理論體系,也沒有正規系統、專業完整的訓練方法套路……
現如今,99%的初學者,起步入門練大楷,並且直接照著字帖寫,執筆姿勢不正確,運筆法動作不規範,臨摹方法不科學,範本的書寫技法還沒有弄懂學通,就急於寫作品,脫開字帖天天寫……殊不知,很多解決問題的措施都是違背科學規律的作法,等於直接走進沼澤地。
小楷是楷法的源泉,主要特點是: 筆法動作簡單明瞭,行筆節奏快慢有度,筆勢轉換自然流暢,字型姿態靈動活脫,沒有矯揉造作的成份,尤其注重書寫性,儘量追求自然美。
在古代,小楷書法是人們執業從政必需具備的職業技能之一,也是日常普遍應用的字型書寫形式,具有良好的實用性和藝術性。多用於抄經文、寫秦折、科舉考試、題跋等,比較通行的規範字體主要是楷書,也有小行楷、小行書、小隸書等。
中楷,字型比小楷大一兩倍,不是日常辦公作業務普通的書法形式,它是特殊環境下專門使用的一種文字形態,多是刀刻出來的碑文體。我們所見到的中楷字帖,絕大多數都是碑拓文字,尤其是篆書、隸書、楷書,遺存下來的墨跡版本甚少。
中楷字型,由於多是根據書丹勒石刻制而成,因露天矗立,年代久遠,自然風化,槌拓過多,人為損壞,拓工不精,印製誤差,等等諸多因素影響,有些字口邊緣殘蝕嚴重,許多筆畫的起止處細節變得十分含糊,難以斷定筆法動作是什麼樣的。
專業刻字技術的人都知道,刀刻之後的字,筆畫與線條的力度感、節奏感,以及字型神采韻味等,會與原書丹有一定的區別的,即使刀工非常精細,而且沒有刻錯,但是,這種經過工藝技術處理後的字,總覺得不如寫出來的效果真實,所謂更漂亮了,那是它變成陽文、陰文,加上漆藝渲染氣氛起了作用。實際上,碑拓已經不是書丹原貌了,刀痕與筆痕不是一回事兒。
由此可見,用樣是毛筆字,小楷、中楷,差別很大,主要是它們的適用領域與範圍不一樣,文字製作技術與過程各有特色,導致書寫技藝方法有所不同。
可以這樣理解: 小楷是純粹的手寫體。中楷是特殊加工過的工藝字,也可以把中楷看作是藝術化的“美術體”,如: 殷商時期的甲骨文、鐘鼎文,秦篆、漢隸、魏碑、唐楷等。
基於上述原因,也許是條件反射作用,很多人對中楷字型的筆法動作產生了錯覺,誤以為筆畫的起止處和轉折的地方,那些稜角分明的特點,是刀工所為,而用毛筆書寫很難表現出來的,於是,臨摹範本時,便想入非非,採取了諸如“逆入、藏鋒、頓筆、回描”等不必須要的筆法動作。實際上,這是誤讀曲解原作精神實質,篡改原帖技法核心密碼要訣的行為,也就是說,沒有完全忠實作帖,自以為是,肆意妄為。
所以,正確的訓練方法是,在正式臨帖之前,必須要先進行執筆法、運筆法、筆畫、結字法等基本功訓練,有了這個過程,當開啟字帖的時候,方筆、圓筆是怎麼產生的,哪些形狀都是用中鋒寫出來的,或用側鋒寫出來的,其質感與神采,和行筆節奏與速度是怎樣的關係? 等等,都能讀得懂,一眼就看出來了。
總而言之,實用型書寫技法、藝術化書寫技法,這是兩個層面。應該分道揚鑣,按需教學,各取其法,不能混淆是非……
我一直堅持這樣的教學或自學理念: 先練實用硬筆書寫技法,寫字是書法的基礎。之後再練毛筆小楷→而後練毛筆中楷→最後練大楷→練榜書,這是正途。這種階梯式的練習方法,才是真正的符合從易到難、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科學規律。如果初學者從大楷入手,等於起步入門就錯了,相當於上錯公交車,反向行駛,本末倒置,不符合邏輯。
凡是堅持始學大楷,認為小楷最難……純屬無稽之談。說明對傳統書寫技藝方法沒有深入研究過,缺少親身實驗,完全憑空想象,或者是盲目崇拜名家,過於迷信偽大師歪理邪說……
回覆列表
也許吧。不過大多都是先學大楷後學小楷。因為對於初學書法者來說,我們多多書法的知識是一窮二白,不知筆如何執,墨如何用,點畫是有什麼樣對應的技法表現出來的,結構佈勢如何安排,怎麼臨摹,怎麼讀帖。如果從小字,或小楷學起,筆都拿捏不穩,如何下指甲蓋那麼小的空間寫出一個符號書法標準的點畫,顯然是不可能的,而學大楷書法就不同了。
大楷字至少大如我們的拳頭以上,正在和小楷相同的字或點畫間,大楷的運筆活動範圍要大許多。這就像穿穿針引線那樣,小針的鼻孔自然要比大針的鼻孔穿線容易的多。所以對於書法技法一窮二白者來說,先從大楷學起,最不濟也能夠寫出一個足可以識別的字,如果寫小楷字手一抖可能一個字可能就是一個墨疙瘩,還寫什麼字。
所以對於初學老說最好先學大楷,如果特別喜歡小楷,要將書法的技法練熟以後在學小楷。我們知道,從初學開始,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的書法技法知識會越來越豐富和嫻熟,越駕輕就熟,越能夠隨心所欲,自如的心揮手運。對技法的理解也越微妙細緻,盡精微,致廣大。這時候學小楷就容易許多。
甚至看可以將大楷寫成小楷,將小楷寫成大楷。都會筆筆精道,不至於點畫結構出現病筆。
如顏真卿的大字《麻姑仙壇記》和小字《麻姑仙壇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