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康康的西居筆記
-
2 # 東籬ZWH
,,張愛玲筆下塑造了一系列的女性形象,小說《金鎖記》中的曹七巧就是其中之一,作者成功塑造了一個完整的血肉豐滿的女性形象,一個厚實的小市民形象,毫不誇張的說,作者為現代文學史上貢獻了一個獨一無二的經典的藝術形象。
,,曹七巧是作者筆下一個貪婪無理,心靈扭曲,守財如命且庸俗的女人。與此同時她又終日與孤單寂寞相伴。她嫁入姜家後,由於不算門當戶對,處處被人瞧不起,就連伺候她的丫頭也敢輕視她,“就連那一年娶咱二奶奶也比這一趟強些”,她沒有“正頭二奶奶”應有的地位,又因生理與慾望得不到滿足,心裡更加變態畸形,脾氣變的暴躁,性格尖酸刻薄,時刻把自己放在與人對立面上,註定了其一生都是孤單寂寞的,連虛幻的愛都沒有,她恨所有的人,別人也怕她,以至於在生命的最後一刻,她完全陷入孤獨的包圍。
,,曹七巧內心深處的人性慾望與自私,被作者很好的詮釋出來,她為了金錢嫁到姜家,為了金錢忍受各種痛苦的折磨,她把全部幻想都聚焦在金錢上,她終於得到時,物慾就成為吞噬她她的一股可怕的力量。為了金錢她放棄自己選擇愛情的權利,為了金錢她可以犧牲自由與幸福。
,作為母親,她可以破壞兒子的婚姻,毀掉女兒的幸福,為了金錢她不顧母愛,不念親情,以達到自己變態扭曲的慾望。作者多方面,全方位地塑造了曹七巧這個不可理喻,心靈嚴重變態的女人性象。
,,在作者筆下,曹七巧是一個由孤傲轉為冷漠的人,她的冷漠表現在對兒媳的苦難遭遇不聞不問,完全不同情,當兒媳患病後,她嫌棄她,“比尋常似乎多享了些福,自己一睹氣便也病了”。她在女兒面前,專制,獨裁霸道,女兒十三歲,就讓她纏足,女兒有了心上人時,她羞辱女兒,“不害臊!你肚子裡有擱不住的東西怎麼著?……你好不自量,”作者成功塑造了一個,為了金錢把自己永遠鎖在金錢的枷鎖中的女人性象。
,作者透過曹七巧從人格轉變到走向毀滅的過程,表現了女性在封建禮教壓抑下的環境,同時也展現了女性力圖反抗的意願,把曹七巧由孤寂到自私冷漠而報復變態的性格特徵,寫出了極致,具有強烈的悲劇感和藝術震撼力。
-
3 # 門書霞原創詩詞空間
人在無力抗爭的命運面前會產生強烈的人性扭曲。(或者說是變態)張愛玲筆下七巧的轉變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活生生的例子。小說不只是對人性的鞭撻,更是對社會的控訴。張愛玲用其卓越的文筆把這一形象刻畫的有血有肉,生動傳神。
回覆列表
張愛玲以尖銳凌厲的筆觸寫下了許多變態心理和扭曲人性所造成的悲劇故事,最具代表性的當屬“文壇最美的收穫”--《 金鎖記》。從女性視角看,主人公曹七巧沒有得到她想要的一切,“三十年來戴著黃金的枷”,不幸又可憐;而她最終“用那沉重的枷角劈殺了幾個人”卻是可悲又可恨。她這一生就是一部最徹底的悲劇。
一、悲劇之源一被禁錮的原始人性與孤獨的生活之境
縱觀七巧的一生,可以稱為是一幕徹底的悲劇,她的婚姻就是她悲劇人生的源頭。出嫁前的七巧是一個健康自由的市井姑娘。可以說是為了錢,她被哥哥賣進了姜家,嫁了有癆病的二少爺,這便成了七巧人生的轉折點。依據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人的需求可以分為五個層次,最基本的第一層級即是人生理上的需要,其中就包括性的需要。七巧年輕健康,可她的丈夫是個殘廢的人,是一具“沒有生命的肉體”。他不僅不能滿足七巧的情慾要求,甚至都不能給七巧一點精神上的安慰。七巧的自我需要受到了束縛,已經她感到十分痛苦。與此同時,七巧更是處於一種無人關心的精神孤獨之境。在等級社會,麻油店家的女兒嫁到姜家這樣的大家裡,是提高了自己的地位。但丈夫無法依靠,家裡的人都瞧不起她。在僕人的眼中,七巧不是“清白人家”的出身, 滿口村話,算不得主子。丫頭如此,更不用提其他幾位少爺少奶奶。本應處於平等地位的三個人,玳珍和蘭仙可以“挽手一同上樓",關係和諧自然,七巧卻固然做不到如此。生長環境和所受教育的不同,使得七巧與公侯小姐之間存在著無法跨越的距離。她們眼中的七巧是與她們地位不同等的、低賤的人。七巧抱怨住處不好,玩笑似的說道:“知道你們都是清門]淨戶的小姐,你倒跟我換一換試試,只怕你一晚上也過不慣。”這是無奈的傾訴,換來的卻是玳珍的不解和厭惡。而新來的蘭仙卻也是“早看穿了七巧的為人和她在姜家的地位,微笑儘管微笑著,也不大答理她。”“七巧自己也知道這屋子裡的人都瞧不 起她”,她努力的想和她們親近,想得到認可與關心卻不能。人性本能的無所釋放,無人傾訴無人理解的孤獨生活,使得七巧內心充滿委屈與壓抑。
二、悲劇之態一生存困境中的苦苦掙扎
七巧嫁人姜家後的生活充滿絕望的氣息,但潛意識中的本能衝動使她不甘心順從於命運,努力的在孤獨壓抑的生存環境中苦苦掙扎。在孤獨寂寞的環境下,七巧的心中懷有深切的情感渴望一-她愛 上了小叔季澤。蘭仙和季澤他們三個人在一起說話時,七巧“她嘴裡說笑著,心裡發煩,一雙手也不肯閒著,把蘭仙揣著捏著,捶著打著。恨不得把她擠得走了樣才好。”她渴望和季澤獨處,情慾被禁錮的痛苦更使她不顧一切跟季澤表明心意,但季澤只是“看著她,心裡動了一動",他“早就抱定了宗旨,不惹自己家裡人”。求愛不得的七巧就像“玻璃匣子裡蝴蝶的標本,鮮豔而悽愴”,情慾還是沒有得到釋放。十年後,丈夫婆婆相繼去世,姜家分家這一天對七巧來說,“是她嫁到姜家來之後一切幻想的集中點。這些年了,她戴著黃金的枷鎖,可是連金子的邊都啃不到,這以後就不同了。”人性受到壓抑的七巧找到了能夠讓自已活下去的生活重心一金錢。 她是因為金錢開始了這樣痛苦絕望的生活,也就只有金錢還能帶給她--絲慰藉。
當季澤上門來向七巧訴說衷腸,一時間相信了的七巧“低著頭,沐浴在光輝裡,細細的音樂,細細的喜悅....可是很快季澤的本意被拆穿了,“七巧- - 頭掙扎,一頭叱喝著,然而她的一顆心直往下墜”“多少回了,為了要按捺她自己,她迸得全身的筋骨與牙根都酸楚了”。給了她無盡痛苦的這份愛最後就這樣結束了,七巧的心也徹底的涼了。
所以,對七巧來說,她面臨著雙重生存困境:她本能的自我實現和生存問題。這可以看作是那個時代女性的共同命運,無法自主選擇的婚姻,宗法禮教的束縛,男權精神的籠罩,經濟上的無法獨立,使得女性無法正視自己的生命價值,往往屈服於現實環境,只為了生存。而七巧她的本能受到禁錮,她在雙重的生存困境中苦苦掙扎。
三、悲劇之極一--在自虐與施虐中喪失人性
人性內在的慾望需要被滿足或者發洩,壓抑慾望的行為只會讓它以異化的形式爆發得更加強烈。七巧在無情的現實中選擇了抓住金錢,但又無法甘於現實。這種絕望的生存狀態使她產生了報復性心理,開始對身邊人施虐以發洩自已的痛苦,漸漸走人人性最黑暗的極端。
長安和芝壽同為女人,是七巧施虐的主要物件。她並不怎麼愛自己的女兒長安,更多的是當作發洩的工具。她教育長安“男.....碰都碰不得!誰不想你的錢?你娘這幾個錢不是容易得來的,也不是容易守得住....”.當她觸碰到自已畸形的腳,“心裡一動,冷笑一聲"便要給長安纏腳。可以看出七巧此時的報復心理。長安定了婚,內心歡愉,作為母親的七巧見了,竟“內心有氣",時時冷言冷語諷刺,還向外敗壞長安名聲。最後以“一個瘋子的審慎與機智”故意透露給童世舫長安抽鴉片的事,徹底葬送了長安的幸福。七巧的嫉妒與報復欲已經令她完全喪失了人性。與長安不同,七巧對長白則多出了許多“愛”,因為“她不怕他想她的錢-橫豎錢都是他的",“這些年來她的生命裡只有這一個男人....現在,就連這半個人她也保留不住一-他娶 了親"。所以兒媳芝壽就像是七巧的敵人一般,要奪走給她安全感的這個男人。並且芝壽年輕健康,能夠擁有七巧從不曾得到的情慾滿足,這讓她充滿嫉妒與仇視。她
打聽他們夫妻間的密事還大肆宣揚,給芝壽難堪;把長白拴在自己身邊,挑撥他們夫妻間的關係。這些都反映出了七巧心底對性的渴望和她的性變態心理。
七巧為金錢所操縱,一步一步走向靈魂的毀滅與不可救贖。“三十年來她戴著黃金的枷。她用那沉重的枷角劈殺了幾個人,沒死的也送了半條命。”夏志清在評價《金鎖記》時說:“七巧是特殊環境中所產生出來的一個女子。她生命的悲劇,正如亞里土多德所說的,引起我們的恐懼與憐憫,事實上,恐懼多於憐....."七巧的所作所為固然是可怕的,但更是可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