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季我努學社

    明末三大案之一的梃擊案發生在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一男子張差手持棗木棍闖入當時太子朱常洛的慈慶宮,擊傷守門太監後,被太子內侍逮捕。因為涉及到國本之爭,這個事件成為明末著名的皇家案。事件的主人公明光宗朱常洛不僅毫髮無損,甚至可以說,因禍得福。至於為什麼這樣說,恐怕要從明光宗的身份說起了。

    (萬曆皇帝)

    明光宗朱常洛是明神宗的長子,但並非嫡子。萬曆九年,明神宗在去向太后請安的時候,遇到了太后宮中的宮女王氏,並臨幸了她。不想王氏一朝有孕,明神宗雖然不喜歡出身低微的王氏,但考慮到皇后無所出,以及在母親李太后的要求下,還是封了王氏為恭妃,之後王氏便誕下了神宗長子朱常洛。起初,明神宗還是很重視這個長子的。

    但是,萬曆十年,明神宗擴充後宮,納京畿豪門出身的鄭氏入宮。鄭氏出身高、容貌姣好,深受神宗喜愛,被封為貴妃,之後也誕下了一位皇子朱常洵。鄭貴妃以及朱常洵的出現,令朱常洛的地位一落千丈。

    (鄭貴妃劇照)

    萬曆二十九年,朱常洛十九歲,考慮到“嫡長秩序”,在皇后無子的情況下,理應立他這個長子為太子,但是由於神宗厭棄朱常洛的母親恭妃,偏愛鄭貴妃母子,因而遲遲沒有立太子,最後還是在李太后的壓力下,才迫於無奈立了長子朱常洛為太子。可是,由於神宗的不支援和鄭貴妃家族的勢力,這個太子的地位顯然是不穩定的。

    萬曆四十二年,李太后去世。這使得朱常洛一下子失去了唯一的支持者和保護者。也使得鄭氏一組蠢蠢欲動。

    (明光宗)

    萬曆四十三年,發生了襲擊太子的梃擊案,在將兇手審訊後,得知指使人是鄭貴妃的親信太監。這樣一來,鄭貴妃難以逃脫干係。在事情已經無可挽回的時候,鄭貴妃哀求神宗,並向朱常洛解釋。朱常洛在神宗的壓力下,將此事不了了之。

    但也正是因為朱常洛對此事的隱忍,讓神宗對他的態度有所轉變,鄭貴妃也因為這件事不得不收斂,一直到朱常洛登基。

    只是,即便梃擊案讓朱常洛順利成為皇帝,但他還是沒有擺脫悲劇的命運。由於明光宗朱常洛身體不好又縱情聲色,以及服用了紅丸藥,最終在登基一個月後就駕崩了。

    參考文獻:

    陳漢成,《苦命的一月天子朱常洛》,《文史天地》,2012年7月

    張禾,《明“梃擊案”述論》,《固原師專學報(社會科學)》,1999年第2期

  • 2 # 青言論史

    紫禁城對於中國普通百姓而言,一直是個神秘的地方。即使在現在,普通人想要進去也得買票;更遑論在古代宮禁森嚴,想要擅自闖入鬧不好就是殺頭的罪過。但是就在風雨飄搖的萬曆末年,還真有一個人拿著根大棍子進去,還鬧出了一場鉅變。

    巍巍紫禁城

    萬曆四十三年端午節的前一天,一個大漢拿著一根大木棒(古稱梃)出現在東宮門口。他一棍子打翻看門的老太監,又走到前殿門口,和一幫太監糾察在一起,最後才被趕來的宮廷侍衛抓住。

    慈慶宮

    這一個端午節對於太子來說就沒法好好過了,他把這事向父親做了當面彙報。朱翊鈞立刻下令有關部門調查。調查報告很快就送到了御前:犯人張差,薊州人。只說是來吃齋討賞,語無倫次,瘋瘋癲癲,但是眼神狡黠,請予以進一步調查。

    明神宗朱翊鈞

    這一事件再加上這一份調查報告,頓時引起軒然大波。此時雖然太子之位已定,但是朝野內外都懷疑鄭貴妃及其弟弟還想換太子。再加上方從哲內閣的不作為,導致整個外朝的矛頭都一致指向了鄭家姐弟。

    鄭貴妃

    刑部馬上展開了第二次訊問,這一次的供詞有了新變化:“張差的柴草被人燒了,因氣憤而發瘋。他四月來京城告御狀,碰到兩個不知名男子,給他棍子讓他來宮裡鳴冤。於是他從東華門入宮,一路打到東宮。”

    這一份報告比之前的更加無厘頭而且更加漏洞百出,再加上辦案人員和內閣首輔都是浙江人,人們自然更加懷疑這是此時已經有顯露苗頭的黨爭所捏造出來的供詞,辦案一時陷入僵局。

    管事的刑部主事王之寀覺得這事一定有問題,親自提著牢飯來看張差。餓得要死的張差看見飯就要吃,王之寀卻把飯桶收了回去,面帶微笑:“招,不然餓死。”

    時任刑部主事王之寀

    張差毅然決然地選擇了不餓死:“我小名張五兒,馬三舅和李外公讓我和一位不知姓名的老太監走,說事成以後給我幾畝田。到了京城以後,一位太監給我飯吃,又說:‘你先去打頭陣,看見人就打死,哪怕進去了也有我們救你’。然後又給我這根棍子,讓我從後宰門直接衝到宮門,我一路打過來,最後被抓了。”

    後宰門

    大驚失色的王之寀趕緊跑去找刑部侍郎,刑部請求皇帝召叢集臣會審。都察院也馬上要薊州地方對張差進行摸底。薊州給出來的調查結果是鄭貴妃讓人在當地建廟,需要燒陶,當地百姓就靠賣柴火給陶廠掙錢。張差的柴火被人點了,因而要告御狀。似乎與第二次的報告很有些契合。

    這下子,支援鄭貴妃的就精神了,都紛紛表示這是宮中秘辛,不宜過度宣揚,要求迅速處死張差平息風波。刑部堅決反對,遂召開了刑部全堂會審,即十三司會審。

    全堂會審

    張差一見這麼大陣仗,不僅說出馬三舅等是些什麼人,還把涉案宮人的名字全都招了:“那個老太監叫龐保,帶我住在大太監劉成家裡。二人要我打進宮門,打死太子,有吃有喝!”

    龐保和劉成都是鄭貴妃宮中的太監,這之間的曲直聯絡就實在無需贅述了。薊州將這些人全部扭送北京,朝野震動。

    之前就有人告發,說龐保、劉成曾在宮中搞巫蠱,詛咒太子。皇帝一開始不加理會,但這一次再次牽涉到這兩人,皇帝就不能不上心了。任由鄭貴妃向皇帝苦苦哀求,皇帝也不為所動,只要她自己去找太子求情。

    太子朱常洛

    太子知道朱翊鈞和鄭貴妃都不想把事情搞得太大,他自己又是個懦弱的性格,自然也就很痛快地和鄭貴妃重歸於好。五月二十八日,二十五年不見大臣的神宗皇帝在慈寧宮召見群臣,在他左邊坐著的是太子,身邊還有朱由檢、朱由校等三位太子的兒子侍從。

    慈寧宮

    朱翊鈞笑容滿面地拉著太子的手說:“這孩子非常孝順,我很愛惜他!從小養到這麼大,當太子也這麼多年,我要想廢了他,不早動手了?更何況福王已經去了洛陽,我何苦來哉的立他?”又指著三個孫子說:“皇孫都這麼大了,我幹嘛費那個勁?”

    後來也做了皇帝的朱由校

    太子又開了口:“張差等人,應當早日明正典刑以謝天下。”又對群臣說:“我們父慈子孝,關係融洽。你們不要聽信小人的話,置我們父子於不義之地!”這一場友好的會晤就在頌揚皇帝聖明、天家和睦之聲中收場。

    比較尷尬的是張差,儘管王之寀想讓他多活幾天,卻還是和龐保、劉成一起被送上了凌遲的囚車。他到死也沒想到,就被人這麼當成了槍使。

    以上,就是明末三大案的“梃擊案”的全部過程。疑點重重,撲朔迷離,而最後結案又實在過於倉促。這一案件中,沒有真正的贏家。作為受害者的朱常洛雖然逃過一劫,卻終究沒有熬過五年後的那個初秋。

  • 3 # 鐵馬冰河wu

    對於封建王朝來說,太子是“天下之本”,可見立太子一事已經上升到攸關社稷能否穩固、基業能否長青的“國本”層面上去了。

    明朝末年,宦官專權,黨爭激烈,皇帝至高無上的權力受到了極大的制約與挑戰。明神宗(萬曆)朱翊鈞與大臣們在立儲一事上激辯、對立、僵持了15年,史稱“爭國本” 。後來,精疲力竭的明神宗妥協了。萬曆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神宗冊立朱常洛(長子)為太子,封愛子朱常洵(次子 )為福王。照祖制,藩王年滿14歲就應遷往封地,平時無事不得入京。可福王朱常洵滿了14歲後, 卻假裝不知有此規定, 一直賴在北京,不去封地洛陽。

    太子已立,福王和他的母親鄭貴妃仍未死心,“爭國本”的明爭暗鬥還在繼續。後來相繼發生的“梃擊”、“紅丸”、“移宮”三案,被史家稱作“晚明三大案”,就是各方勢力爭太子之位的餘波。

    在這裡單說“梃擊”事件。史載,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5月的一天,一身形剽悍的虯髯男子手持一根粗碩的木棍,突然出現在太子朱常洛居住的慈慶宮大門前。他悄悄抵近宮門,一棍子將守門太監擊倒,乘其他人愣神的功夫,他迅疾衝進門內,直往太子寢殿奔去,大夥見不是頭,慌忙一擁而上,七手八腳將他擒住。

    神宗獲悉後,吩咐將人犯送交負責皇城巡視、警衛的御史劉廷元親審。劉廷元審問後向神宗報告:嫌疑人姓張名差,薊州井兒峪人,看樣子有些瘋癲張狂,但其人眼神狡詐、言談閃爍、頗為滑頭,看樣子這廝不是善類,須嚴加審訊。

    神宗命張廷元將嫌犯交給刑部複審 。刑部郎中胡士相提審後,認為張差確實是個神經病,而且有謀刺太子的企圖,遂判了個斬立決。提牢主事(監獄長)覺得此案關係重大,疑點頗多,於是私下裡威逼利誘、套問張差,張差供稱是宮裡太監將他引到太子寢宮大門前的,主事忙將這個意外口供轉達給刑部侍郎張問達。

    事情被哄傳得沸沸揚揚後,朝臣們都懷疑嫌犯張差是受鄭貴妃和其兄鄭國泰的唆使入宮行兇的,目的就是欲傷害太子朱常洛。御史張問達過堂後發函給薊州地方主官,命他們調查清楚張差的身世背景。薊州知府經過仔細調查後確認張差在家時就已得了瘋病,左鄰右舍都可作證。張問達採納刑部員外郎陸夢龍的建議,令刑部十三司對張差進行聯合會審。參與會審的十三司的官員心知此案水深莫測,幕後大有玄機,都不敢深究,唯獨刑部員外郎馮夢龍不信邪,他審的特別仔細、認真。

    張差熬刑不過,供出給他引路的太監有兩人,分別叫龐寶、劉成。張差供稱,那兩個小太監對他許願道:“打死小爺(指太子朱常洛),一輩子吃穿不愁”。大家聽後面面相覷、瞠目結舌。原來,龐寶、劉成均是鄭貴妃手下的親隨太監,再查下去,“梃擊案”的幕後主使就已經隱隱露出真容了。

    陸夢龍將審訊結果呈給了上司,張文達也委決不下,不知該如何定案。明神宗朱翊鈞已經25年賭氣不上朝了,很多大臣甚至還未有幸親睹龍顏,事情鬧至如此地步,他再不出面局勢恐怕就無法收拾了。於是,他開始賣力表演,想平息洶洶之事態,挽回些皇家的臉面。

    他特地臨朝召見了大學士方從哲、吳道南,文武百官悉數到場,黑壓壓地跪倒一大片,大家已經20多年沒見過這位以懶散著稱的奇葩帝王了。

    神宗拉著太子常洛的手,滿臉慈愛地說:“太子仁孝,朕十分喜愛他。眾愛卿不要聽信並傳播那些亂七八糟的流言蜚語,離間朕父子”。他對常洛說:“你有何話,就在這裡全說出來,免得大家猜疑,胡亂議論”。朱常洛朗聲道:“張差是個瘋癲之人,他的話能信嗎?趕快處死他,以免妖言惑眾,擾亂視聽。吾父子何等親愛!外面諮議洶洶,各種離奇傳聞都有,這是不應該的!到此為止吧,再妄議下去,爾等就是目無國君的逆臣 ,還連累我成為不忠不孝的逆子了”!神宗父子一唱一和,當堂自導自演了一出精彩的父子雙簧,眾大臣們揣著明白裝糊塗,都無話可說。之後,張差伏誅,情節詭譎、喧囂塵上的“梃擊”奇案遂不了了之。

    以上就是明末轟動一時的“梃擊”謎案始末。

    插圖源於網路

  • 4 # 月朗風輕lzw

    梃擊案案情其實是明確的。根源就是儲位之爭。因為朱常洛生母地位卑微,他本人也不被神宗待見,唯一的優勢就是長子,因了祖制才能備位儲君。神宗偏愛的是鄭貴妃,子因母貴,福王朱常洵也受到父皇青睞,怎奈不是長子,與儲位無緣,但鄭貴妃一夥一直不甘心。梃擊案行兇者是張差,幕後主使實為鄭貴妃,起碼也應該是和她關係密切之人。張差瘋癲之說,實不可信,試想一個瘋子如何能闖進禁衛森嚴的皇宮大內,而且在宮殿林立的環境中直奔太子寢宮?沒有內應根本是不可能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不想在外打工了,想回家裡種植藥材,種植金銀花有前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