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夢迴唐朝162458004

    羅馬帝國建立前除了地中海對岸的迦太基和一些小城邦國家外,周邊基本上都是一些部落聯盟,羅馬基本上沒有強有力的對手,就是羅馬帝國建立後其威脅也主要是北方的日耳曼,西哥特,東哥特等部落,還有西亞的薩珊波斯帝國,而且那是基督教剛剛出現對羅馬帝國的影響還未顯現,羅馬帝國滅亡後,在帝國的廢墟上建立了許多國家,而且這時基督教會已經形成極大的權力,對歐洲王權造成極大的制約,所以西歐沒有了形成統一帝國的條件

  • 2 # 漫步世界歷史

    這也是西方歷史學家一直在探索的問題,雖然後世很多效法者。比如法蘭克王國,神聖羅馬帝國,拜占庭,甚至土耳其和沙皇俄國都想重建羅馬帝國,但是到目前只有歐盟最接近。

  • 3 # 棒槌一揮

    一點個人淺見,還望不喜勿噴。

    其一,神聖羅馬帝國被蠻族滅亡以後,在歐洲大地上沒能形成一個向心凝聚力很強的政權,而蠻族之間也是各自為政,幾十個小國家在歐羅巴大地上你方唱罷我登場,再也沒有一個政權實際控制過整個歐洲。這點比較類似中國東周後期,也就是春秋戰國時期的狀態,但是戰國出了一個秦國統一天下,雖然秦朝二世而亡,但是它把統一的種子留在了所有人的心裡,從那以後中華大地上所有有抱負的統治者最崇高的理想就是統一全國。而歐洲就沒能出現一個它們自己的“秦國”來完成一統歐洲的偉業,哪怕只是短暫的統一。

    其二,基督教在歐洲的影響力屬實太大,教廷是希望歐洲統一的,前提就是世俗統治者必須服從於教宗,作為世俗統治者代表的國王,前期可以表面服從於教廷,但是隨著勢力越來越大,國王怎麼會甘心聽命於人,所以歐洲歷史就是國王與教皇在蜜月期、破裂期、妥協期之間不斷輪迴。任何一方失去對方的支援都沒有統一歐洲的條件。拿破崙與希特勒都做了統一歐洲的嘗試,他們最後都失敗了。

    其三,筆者發現德華人對統一歐洲有著近乎瘋狂的執念,他們透過一戰、二戰的失敗發現以武力統一歐洲這條路走不通,所以他們現在嘗試透過歐盟這個平臺把歐洲整合在一起,出錢出力當冤大頭都願意,就是為了實現另外一種形式的歐洲統一!但是美華人發現了他們的這個想法,而且美華人不希望出現一個同聲和氣的歐洲,所以德國的歐盟戰略註定非常曲折坎坷。

  • 4 # 大師兄翡翠原石

    首先在於羅馬帝國覆滅以後,歐洲進入了一個貴族統治的模式,而沒有像比方說是中國這樣成功的轉入了一箇中央集權的帝國模式。

    在貴族統治模式下呢,國王對各個領主貴族進行分封,那麼貴族在對他下面的各個騎士進行分封。層層分封下去的話,形成了大大小小的可以理解為擁有高度自治權地方割據政權。雖然說這樣的分封體制下,各個貴族對國王效忠,各個騎士又對他的領主效忠,但是在這樣一個鬆散的統治模式下,國家的動員能力組織能力都很弱,難以形成一個大一統的中央帝國。所以在當時的歐洲,人們對於國家的概念,甚至對於王朝的概念都是很模糊的。領土經常會因為出現聯姻的情況,一段時間屬於這個國家這個王朝,可能某一段時間又會屬於另一個國家另一個王朝。形成了這樣的一個很特殊的情況。

    二個原因在於,羅馬帝國覆滅以後呢,基督教已經形成了一個正統地位,教皇對於世俗的權力干預相當之大。甚至出現了當時國王繼位必須要獲得教皇的認可和授權,才能夠擁有法理上的合法性。如果出現了一個大一統的集權帝國,那麼對於教皇的統治來說,其實是形成了一個潛在的威脅。從這個角度來說,教廷也不願意形成這樣一個大一統的帝國。

  • 5 # 史海泛讀

    歷史背景公元1449年,在希臘的伯羅奔尼撒,君士坦丁·德拉加塞斯匆匆登上了一艘威尼斯的帆船前往都城君士坦丁堡,不久便在君士坦丁堡加冕為拜占庭帝國皇帝,史稱君士坦丁十一世。此時的拜占庭帝國早已虛弱不堪,都城四面遭到奧斯曼帝國軍隊的包圍。儘管君士坦丁十一世是一位極具才幹和能力的皇帝,但是面對帝國如今悲慘的境地,帝國如今只剩君士坦丁堡一座孤城,他也感到回天乏術,最終成為了拜占庭帝國的“崇禎”。隨後的幾年,在奧斯曼帝國蘇丹的命令下,蘇丹的軍隊瘋狂的進攻君士坦丁堡,君士坦丁十一世率領禁衛軍拼死抵抗。1453年5月29日,奧斯曼帝國的軍隊最終攻入了君士坦丁堡,君士坦丁十一世力戰殉國,和無數拜占庭帝國戰士一樣,永遠長眠在了君士坦丁堡這座偉大的城市裡。拜占庭帝國,又稱東羅馬帝國,在西羅馬帝國滅亡1000年後,最終歸於滅亡。至此羅馬帝國的歷史徹底劃上了句號。

    ▲拜占庭帝國最後一任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

    原因一:羅馬帝國後期基督教平等思想的傳播公元393年,羅馬帝國皇帝狄奧多西一世正式確立了基督教為羅馬帝國的唯一國教,從此基督教就有了合法的身份徹底穩固,並在整個帝國境內廣泛傳播。基督教的教義認為:"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每一個人都可以得到上帝的救贖,沒有等級和身份的差別"。公元五世紀末,隨著西羅馬帝國滅亡,大批入侵羅馬帝國境內的蠻族,建立了自己的國家。這些日耳曼蠻族在入侵羅馬帝國之前就已經接受了基督教的思想,他們認為自己的種族和其他種族是平等的,都能夠接受上帝平等的救贖,不應當接受其他種族的統治,因此紛紛建立了屬於自己的民族國家。而羅馬帝國建立統一大帝國的措施是授予其他種族同盟者的地位,而這種同盟者地位的思想在基督教興起後被基督教的平等思想所取代,使得歐洲在西羅馬帝國滅亡後無法再次統一。

    ▲基督教的傳播路線

    原因二:基督教的幾次大分裂,導致信仰不同基督教派別的國家分裂和對立。第一次分裂。自公元4世紀基督教正統派和阿里烏斯派論戰後,雖然正統派的基督教最終以《尼西亞信經》確立了自己的地位,但是基督教內部仍然存在不同的流派觀點,特別是以羅馬帝國東部希臘地區的為代表的基督教流派一直與義大利羅馬為中心的流派產生衝突。最終於公元11世紀東部教廷與西部基督教教廷徹底分裂。西部以羅馬教廷為核心形成了天主教,而東部則以君士坦丁堡為核心形成了東正教。西部諸日耳曼國家信奉天主教,而東部的拜占庭帝國則信奉東正教。基督教教派的不同使得兩者之間一直都是衝突不斷,很難真正形成統一。第二次分裂。1517年,馬丁·路德提出了著名的《九十五條論綱》,開啟了中世紀歐洲轟轟烈烈的宗教改革運動,西方天主教世界再次發生了分裂。衝突最激烈的地區就是神聖羅馬帝國境內的福音新教聯盟和天主教同盟的戰爭,史稱三十年戰爭(具體戰爭過程可參見我之前的回答中)。最終的結果便是新教國家和天主教國家勢均力敵,從此以後便各自為政,新教國家脫離了羅馬天主教廷的控制。基督教的再一次分裂使得歐洲的統一變得遙遙無期。

    ▲16世紀宗教改革家-馬丁·路德

    原因三:伊斯蘭教世界的興起和擴張

    公元8世紀,伊斯蘭教在阿拉伯半島興起。隨著伊斯蘭教的不斷擴張,原屬東羅馬帝國(又稱拜占庭帝國)的東方行省的土地被阿拉伯軍隊不斷侵佔。到了公元11世紀,拜占庭帝國在和阿拉伯軍隊交戰的過程中,丟掉了東方大部分行省的土地,只剩下小亞細亞沿海的一部分土地。隨著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在小亞細亞的興起,最終於1453年攻陷了拜占庭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滅亡了羅馬帝國最後的餘火東羅馬帝國。由於伊斯蘭教世界佔有了羅馬帝國大部分的東方行省,雖然基督教世界一直對伊斯蘭世界發動宗教戰爭,但九次十字軍東征也沒能把阿拉伯人趕出東方的領土。羅馬帝國過去的榮光再也無法恢復了。

    ▲在阿拉伯人的進攻下,拜占庭帝國不斷縮小的版圖

    結語

    基督教在羅馬帝國的興起帶來的平等思想瓦解了羅馬帝國社會的等級意識,使得羅馬帝國滅亡之後,歐洲迅速陷入了分裂狀態。同時伴隨著基督教的多次分裂。西歐不同地區和國家所接受的基督教教派是不同的。東正教、天主教和福音新教等不同的基督教教派給歐洲各個國家之間在形成統一國家意識方面帶來了很大的阻礙。同時伊斯蘭教佔領了過去羅馬帝國東方行省的土地,也使得歐洲很難再出現一個橫跨歐亞非三洲大陸的大帝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刺激戰場新手玩家如何攻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