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3
回覆列表
  • 1 # 潘茂生書法文化研究

    李邕的書法非常有個性,主要取法魏晉。筆法上,側鋒為主,注重節奏。筆畫上,清秀勁健,剛柔並濟。結體上,收放適度,姿態活脫,取勢險峻,動感十足……潑辣、毫爽、率真,猶如舞刀弄槍。

    學習李邕的行書益處頗多。比如,可以豐富筆法,增加線條力度。

    學行書,若是將《懷仁集聖教序》與李邕《李思訓》、《嶽麓山》,趙孟頫《長春道院》,宗高宗《千字文》等帖,結合學習是最好的。

    以上是我個人的感覺。

  • 2 # 蝶戀花56044386

    李邕(li. yong)是唐代書法家。

    主要作品有《麓山寺碑》,《法華寺碑》《李思訓碑》等。

    李邕的行書筆勢雄健 ,氣勢磅礴。其特點有:融“二王”舒朗雋秀與魏碑古樸雄渾為一體,氣勢磅礴,筆力雄勁舒展,由點畫的精妙,方中有圓。

    字形結構上松下緊,方折險勁有力,筆畫肥而不滯。

    李邕也是一位賣書法字致富發財的古人。

  • 3 # 狂喜淡墨a

    李邕行書用筆和結體特點是什麼?

    唐代開元北海太守,故稱李北海。文章書翰正直,言辭善辯,義氣剛烈。屬於舉動強倔,禮節生疏。而筆墨精彩動人,墨渴筆勁,想見運筆神助。

    李邕得右軍之氣,而失體格。又擺脫王獻之,書體纖濃。古人稱,右軍如龍,北海如象。

    北海,始變右軍行法,頓挫起伏奕奕動人,鋒穎不可一世,凌厲有加,到宋代人不甚重之,到了蘇軾與米芾,才有稍有承襲其法,《麓山寺碑》最為藝林所重視,筆力雄健,渾厚,入魏晉諸名家至,於六書之學,頗有乖戾,有意低昂,走入佻巧。故北海自雲:此北海所謂似我者俗,學我者死也。

    總之其書以拗峭勝。怪怪之書體。

    由此見,人怪字有象,李邕書體個性化,背叛性強,其書有肥,然而可有Jetta,以荒率之筆意,深沉厚重,欹側為湍凝,奇人異稟,大象者也,康有為稱其書,大熊也,肥捷。因此而今臨其書,必有了解其書之意性,有之比較,可以從之效尤。

  • 4 # 用心寫吧

    李邕能在書家雲集的唐代佔有一席之地,可見其書法定不會差。《宣和書譜》“李邕精於翰墨,行草之名由著。初學王右軍行法,既得其妙,乃復擺脫舊習,筆力一新”。從其傳世碑刻來看,古人數言已悉概詳盡矣,只要將古人的意思翻譯出來,便無需後人多費贅言了。只不過古人講話言簡意該,今人則長篇大論也不知所云。精於翰墨就是精於書法,擅長行草書。開始學王羲之的行書,領會到了王羲之書法的精妙後便擺脫了之前的習氣,面目一新了。從其存世的作品來觀察,確實深得二王面目,又自成風格。而其風格有別於二王的便是犀利開張之勢了,這跟王羲之放中有含大相不同。這或許就是字如其人,不同的個性呈現不同的精神面目了罷。

  • 5 # 麓風軒

    看了前面幾個回答,都寫得不錯,但還少點乾貨。我再來說說。

    唐代書法家李邕行書取法王羲之《聖教序》,變右軍行法,既得其妙,又擺脫舊習,筆力一新。用筆和結構特點表現為用筆厚重穩實、強勁有力,結構上重心下沉。

    為了更好地說明問題,下面將李邕行書與王羲之的行書來對比說明:

    一、李邕行書用筆特徵:厚重穩實、強勁有力,以厚重取勝

    其一,是在力度控制上的以按為主,以提為輔,這是李邕對王羲之的筆法改造。按多提少使點畫肥厚、字形穩實,整體氣息充滿厚重紮實的審美意象,所以董其昌評價說“北海如象”(意為李邕的字像大象一樣厚重穩實)。透過《晉 · 王羲之 · 集王字聖教序》經字(見上圖)與《唐 · 李邕 · 李思訓碑》經字(見下圖)相比較就能發現“王字輕巧、李字厚重”的特徵:

    其二,對牽絲連帶筆法的消隱。王襲之尺牘或《蘭亭》《聖教》二序,特別是前二者,對牽絲的使用時有所見,體現出細膩和精緻,如下圖《晉 · 王羲之 · 蘭亭序》崇字:

    而李邕行書中消除了牽絲連帶,筆畫之連線多為厚重的實線,不過也有人評價說他厚重穩實有餘,纖細變化不足。如下圖《唐 · 李邕 · 李思訓碑》崇字;

    二、李邕行書結構特徵:左低右高,多重心下移

    王羲之行書的新巧,除了表現在妍美筆法與魏晉的質樸有別外,其體勢的巧麗,多由重心上移而引起。如下圖《晉 · 王羲之 · 集王字聖教序》難字:

    李邕在繼承王羲之結構的同時,更多的是把重心下壓,從而表現出厚實、穩重、茂密的結構特點。如下圖《唐 · 李邕 · 李思訓碑》難字:

    此外,李邕行書在字形上以歧反正,左低右高,具有錯位強烈的結構特點。下面兩個“教”字分別選自《晉 · 王羲之 · 集王字聖教序》、《唐 · 李邕 · 李思訓碑》,兩相比較,特點非常突出。

    以上就是李邕行書的用筆和結體特點,學習時可以把握重點。

  • 6 # 觀海廬

    明代董其昌評李邕:“右軍如龍,北海如象。”現代吳玉如先生論書曾說:“虞秀、歐厚、褚活、李韌,四者合而王體可彷彿其端倪,真跡不能得,唯於此討訊息也。"所以我覺得李邕的書法用筆特點就是一個‘韌’字,‘韌’字有柔而不易折斷,綿中帶勁之意。

    他的書法初學二王,又參以北碑及初唐諸家的筆法,逐漸變化,形成了其鮮明的個人風格。李陽冰謂之"書中仙手"杜甫作詩讚其文章"聲華當健筆,灑落富清制。"可見其 書、文,雙絕。這也說明李邕在當時就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李邕所書碑版居多,南宋 高似孫《緯略》記戴他所書碑版達八百通之多,所書碑版皆出自李邕自己撰文,還有人考證說其書碑皆自己刊刻。流傳到今天著名的碑刻有《麓山寺碑》《李思訓碑》《李秀碑》《法華寺碑》等

    李邕書法具有猷勁豪邁而雄健之氣韻,是東晉二王以來的行書風貌所沒有過的。還有就是歷來大書法家,在其一生的書法實踐中,其書法風格都始終貫穿一個"變"字。李邕也不例外,他曾言"似我者俗,學我者死"當然這個"死"字並非指人的死亡,乃是藝術的"死亡"。你看他流傳下來的這些碑刻書法作品,表現出來的都有所不同,不象一些書法家一生寫出來的字都差不多,都是一種書體或學某一家之書體,有的看似與別人不同,或與古人不同,美其名曰變古人法或日"創新“,所以這樣的字是沒有生命力的,從此可以看出美術字和書法藝術是完全不同的兩種藝術形式!高水平的書法藝術是不可複製的,例如:王羲之的《蘭亭序》,據說是他醉酒後書寫,醒後再寫總不如酒後那篇寫的好。再如顏魯公的《祭侄稿》《爭座位》如使魯公重寫同樣內容未必有同樣的藝術效果,而且顏真卿的楷書一生也是在不斷的變法。

    李北海書法有攲側之勢,勢如斜而反正,我覺得他的書法好似太極拳的神韻,慢而舞動之態,這也是其書法間架結構的特點。他的書法界於楷書與行書之間,應屬於行楷書。歷代米芾、趙孟頫、董其昌皆從李邕書法中吸取營養成為大家。

    清人梁巘在《承晉齋積聞錄》中認為“北海逸氣生動,通身貫注,且有英雄蓋世之慨。"徐青藤題李北海帖雲:"北海此帖,遇難布處,字字侵讓,互用位置之法,獨高於人。"當然也有不少貶低邕書的言論。這裡就不說了。

    另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無論是碑版的書法,還是勾填墨跡的書法,其藝術的魅力都與真跡相去甚遠,倘若王羲之的蘭亭序重現天日,那麼和馮承素的勾填本比較,你會發現一定有很多不同之處,有很多細節微妙處是很難再複製的,這就好像工筆畫作者可以複製N個作品,而大寫意水墨交融很難複製出差不多或一模一樣的作品,畫說回來就算是工筆作者本人複製也有很多微妙的不同。何況是即興而為的書法作品了!所以只有字匠才會重複的寫美術字。

  • 7 # 晨風書法

    李邕是唐代書法家,曾任北海太守,世史稱李北海。父親李善,是知名學者。李邕博學多才,尤以擅寫行楷碑文聞世,數量達800餘塊。傳世作品有《端州石室記》、《法華寺碑》、《東林寺碑》、《麓山寺碑》等。

    談及唐代書法,大多會提到歐虞褚顏柳,李邕較少提及,但他對後來宋元明的書法家影響頗大,比如蘇東坡學他的豪放,米芾學他結體側斜的動感,趙孟頫和唐寅更是他的超級粉絲,具有他閒雅寬博的神氣。

    李邕書法主要學二王和魏碑,筆法上更接近聖教序,同時具有魏碑的厚重感。人們評說“右軍如龍,北海如象”,說的是王羲之書法靈動矯健如龍,李邕書法厚重如象。李邕書法注重了用筆的按壓,減少王羲之柔美的連筆,加上結體的側斜和對主筆的強化,使字具有豪邁峻峭的英氣,是具有創新感的書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清湯調味料製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