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三節課社群

    一、建立好的UGC社群的基礎是什麼?

    UGC社群的立命之本就是使用者的互動程度和話題的豐富度,其本質就是將我們線下傳統生活中人與人的溝通向線上遷移。所以說,我們可以借鑑人們聊天的動機來搭建出一個好的UGC社群的基本要素:

    1、使用者之間的資訊不對稱;2、大家對於某類事物存在不同的見解,並且這種爭議是具有廣泛性和持續性的;3、大家對於話題本身或是其中的元素有一定的關注度。二、UGC社群產品如何克服初期尬聊的窘境

    透過這3點,我們就可以理解為什麼某些初創網站的UGC內容往往會變成尬聊。因為他們現有的業務體系不支援這三要素,或者是他們的社群運營沒有把使用者內心潛在的三要素激發出來。

    人心不是鐵板一塊,業務定位也未必是一成不變的。我們來看看那些做的相對比較成功的UGC社群產品是如何克服初期尬聊的窘境的。

    2、滿足使用者的利己心態

    換句話說,就是給使用者提供某種價值,越稀缺越好。價值的定義其實很寬泛,對於普通使用者來說,是獲取內容後的愉悅感和實用價值,對於KOL使用者和活躍使用者來說,更可能是變現手段和精神滿足。精神滿足包括榮譽、履行道德、社會公益、分享心態和社會地位等等。

    5、生態閉環

    如果你的社群遊離在你的整個產品體系之外,那你的社群面向的使用者很可能根本不是你主營業務的使用者。而更殘忍的是,往往這樣的社群除了機器人,根本沒幾個真實使用者。對於這種情況,社群運營該重新想想自己社群的定位了。

    6、可見且有效的階級上升渠道

    這個概念源自於社會學和遊戲運營。其本質是給嘗試型使用者和普通使用者一個盼頭,即自己有一天也能成為核心使用者或是KOL使用者。“不想當將軍計程車兵不是好士兵”。核心使用者和KOL使用者是社群的旗幟,而普通使用者和嘗試型使用者則是社群的基石。另一方面,因為每個個體的輸出能力和風格是有限並且固定的,普通使用者難免看久了生膩。所以如果使用者階級沒能產生迭代的話,久而久之,普通使用者會逃離,沒有基石的旗幟也會隨之墜落。

    三、如何調動使用者的積極性

    以上說的都是些戰略層面的思路,針對具體的產品以及具體的使用者,運營人員該用何種戰術來調動使用者的積極性,從而進行內容貢獻呢?小夥伴們分享了不少自己親身經歷的案例,我們一一來看。

    1、瞄準單一使用者群,依靠使用者協同增加社群凝聚力。@了了比較喜歡“十人”,這個很少人知道吧。是一個基於故事合作的內容創作分享社群。簡單說就是一個高階故事接龍產品喜歡的點,介面簡潔,偏文藝。針對性強,只做一件事,就是開腦洞,編故事。激發使用者合作意識,一個完整的故事完成後很有成就感。有社群特定的規則和文化,易於沉澱目標使用者。

    2、KOL榜樣激勵和人性中的分享衝動,同時還考慮挖掘核心使用者的變現需求。

    @王小蛋螞蜂窩寫遊記的氛圍比較好,每天的蜂首、寶藏遊記是一種激勵,看別人寫的那麼好,自己也想嘗試;其次是心理動機,喜歡分享,也想透過自己的行程方案幫助別人,有成就感;最後是螞蜂窩的產品體驗好,編輯遊記的過程很輕鬆,做好這個後,很多旅遊網站都會購買他們的攻略資訊作為內容的填充。同時線上線下相結合,整的很像江湖幫派,每個城市設立舵主,還有蜂首會、搞線下活動,線上再由這些大V產出優質內容,帶動整個社群氛圍。

    3、瞄準小眾群體,把握他們內心“知音少,絃斷有誰聽”的傷痛和“他鄉遇故知”後的驚喜感。

    @rt-ing_張啟網易雲是最早的挑選出這些小眾的民謠歌曲,打造了品牌調性,激發了人內心的情感,寫出來的內容,也就更打動人。我的貢獻動機:這首歌如同一把鑰匙,打開了我的內心,讓我想要留下文字,作為自己的記錄。我對這個內容有了解和自己的理解,想寫一些跟這首歌有關的故事和人。聽喜歡的民謠電臺,跟DJ主播,進行互動。@雪亞七八年前我在百度知道和同學建了一個team回答計算機相關的問題。一方面自己正好大學學的專業相關,有解答問題的成就感,另一方面百度知道的使用者體系和激勵做的還可以,當時喜歡那個鑽石級別的虛擬標誌。當時團隊用的頭銜是軍旗那套,軍師旅團,類似王者榮耀的鑽石鉑金,那個鑽石團的標誌特別好看。我回答了167個問題,採納率41%。@李小白窮遊,在上面發表過長篇遊記。第一次發表真的是出於回報社群,因為從上面參考了太多攻略,後面再發表,是為了賺窮幣換禮品。

    5、一般來說,精神層面的反饋相對物質反饋有更強的永續性並有利於社群文化的健康發展。

    但是不是說物質獎勵完全不可以,運營需要關注是不是能用環環相扣的誘導來讓使用者貢獻足夠走心的內容。而不是薅完羊毛就拍拍屁股走人。

    @錯錯我最近持續性的共享就是大眾點評,目的是為了霸王餐和積分兌換。用了兩個月時間刷到了LV4,然後每個月一次霸王餐。所以我各種帶動身邊人都去報名。大眾點評有個每天霸王餐簽到積分,滿4000就換一張PASS卡,他們很少人去簽到,就是之前玩的人告訴我好難啊,經常有過期的。我為了試一下這個功能和存在的必要性,連續每天簽到轉發試了一下,發現這個功能還是很厲害的,基本兩個月左右就可以滿4000。但是他確保了你每天的開啟率,轉發率。然後成為會員後每個月需要傳送至少四次點評來維持會員身份,這個保障了活躍度和貢獻度。之後我又發現如果你每天去寫一篇點評,都會給你35積分,在大眾點評買單的時候100積分=1元錢。我特別系統的去研究了一下這個整個會員積分系統,發現真是一環扣一環的棒。現在就會經常翻之前的朋友圈,找照片去寫點評。大眾點評寫點評,100字以上+3張圖片就會給優質點評,然後系統酌情會挑選點評給你100積分。所以你看的大多數點評都是圖文並茂的。四、後記

    優秀的UGC社群千百種,但基本的業務邏輯和運營手段大多跳不出這個圈子。這篇文章本應該就此結束,但是筆者突然想到一個問題,UGC社群或許才是一個陌生人社交的切入點吧。單純服務於約X的社交根本不叫社交,應該叫“O2O交易”,UGC的魅力或許一定程度上激發了陌陌拓展業務的動機。

  • 2 # 去旅居

    強化UGC企業定位,捆綁客戶,培養忠實客戶群體

    UGC APP的通病在於客戶通常把其作為一個工具而存在,真正購買的時候,往往是去各大專業APP比價,在專業平臺去下單。使用者購買商品時更加註重商品的品質、商品的價格、商品的附加值(積分、會員優惠等)。所以UGC APP無論是在宣傳還是定位上,強化其作為“服務商”的地位,應該是當下的分享類APP值得深耕的地方。

    “線上+線下”的雙佈局

    在如今流量為王的時代,佔盡天然優勢的UGC企業,普遍的開始由線上轉為線下,線上下舉辦各種活動,以及實體店的延伸,這對強化作為“服務商”的存在,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

    在跟進馬蜂窩使用體驗調查發現:使用者對馬蜂窩認知有限,一是根本不知道馬蜂窩APP,二是使用者更愛使用其遊記攻略的功能,實際下單更喜歡在飛豬、攜程等專業提供服務的平臺進行比價下單。向線下延伸,提升知名度,線上下組織驢友見面會,線下vr體驗店,提升客戶對馬蜂窩的認知,定位不僅僅只是作為攻略存在,強化馬蜂窩作為“服務商”的地位。

    小紅書在2017年年末,引進范冰冰入駐小紅書,僅僅花了半年時間,粉絲超過1000萬,其在小紅書分享的各類護品都引發了搶購,一時間所推之物全線斷貨,明星化身美妝博主在小紅書帶貨成為一股風潮。在數十位明星先後入駐以及贊助熱門綜藝的共同作用下,很多人第一次知道了小紅書的名字,這也直接影響到了小紅書的品牌影響力和使用者數量。

    開發基於內容的粉絲經濟,聘請貼和企業發展方向的領域名人幫助定性APP基調,對提高使用者黏性、沉澱一批優質客戶和提升APP知名度,有著巨大的作用。

    緊跟時尚前沿,利用流行的風口期

    “抖音”同款的都火了!就連淘寶開始都直播促進銷量,利用小影片帶動銷量,也不失是一種滿足快節奏時代需求的好方式。關鍵在於,如何迎合新網際網路時代的消費需求,最大可能的提升使用者滿足感和歸屬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亮劍》中李雲龍是否要為和尚的死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