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晨鏘鏘

    是說的南方古猿人嗎

    南方古猿

    1.南方古猿發現研究歷程

    1924年,在南非阿扎尼亞一個叫做湯恩的地方,那裡的採石場工人採石時爆破出來一個小的頭骨化石。這塊湯恩頭骨化石很快被送到約翰內斯堡的威特沃特斯蘭德大學醫學院,交給瞭解剖學教授達特(Raymond Dart)。達特是澳洲人,當時剛結束在英國倫敦的醫學、解剖學和人類學學業回來。採石場工人送給達特的頭骨化石,包括顱骨的大部分和完整的顱內模,頜骨上儲存著全套的乳齒和正在萌出的第一恆臼齒,屬於幼年個體(相當於現代3~6歲的小孩)。

    達特發現,這個化石具有許多似猿的性狀。比如,這個幼年個體的腦子大小像一個成年的大猩猩,大約為500毫升,估計成年時也不過600毫升左右。此外,其上下頜骨向前突出,類似猿。同時,達特注意到該化石也具有人類的性狀。其牙齒很小,與人類的牙齒相近。尤其重要的是,其枕骨大孔位於顱底中央,與人類相同。枕骨大孔是頭骨基部的開口,脊髓與大腦在此相連。人類由於採取兩足直立行走的姿勢,頭平衡於脊柱的頂端,枕骨大孔便位於顱底中央;而猿的頭則向前傾,枕骨大孔在顱底相對靠後的位置。湯恩頭骨枕骨大孔的特徵表明,它所屬的個體已能直立行走。

    基於這些發現,達特於1925年發表研究報告指出,這個化石所屬的個體是似人和似猿性狀的混合體,是已發現的與人的系統最相近的一種滅絕的猿。由於發現於非洲的最南部,因而湯恩頭骨所屬個體的種被命名為南方古猿非洲種(Australopithecus africanus)。達特的文章發表後,受到英國解剖學界和人類學界許多權威的嘲笑。他們認為這個化石不過是一個早期猿類化石。在隨後的10多年中,由於倍受矚目的北京猿人化石的發現,這個頭骨很少再被人提起。

    1936年,在德蘭士瓦地區斯特克方丹採石場發現一個成年個體的南猿化石,次年又在一名叫克羅姆特萊伊採石場找到完整的南猿下頜骨和頭骨碎片,南猿逐漸引起學術界的認同和重視。雷蒙•達特的理論得到羅伯特•布魯姆(Robert Broom)支援。於1938年,布魯姆將一個成年的顱腔模型,體積有485立方厘米,命名為Plesianthropus transvaalensis。於1947年,布魯姆及John T. Robinson在斯泰克方丹發現一個屬於中年雌性的頭顱骨,編號STS 5。布魯姆亦將它分類為Plesianthropus transvaalensis,而報章報道則簡化為“普萊斯夫人”。雷蒙•達特將之(及湯恩幼兒)比較猿後,發現缺乏面部突出部份,與較進化的人亞科相似。這兩個化石後來都被編入非洲南方古猿中。

    1936—1948 年,又相繼在南非的斯泰克方丹、克蘭德萊、馬卡潘斯蓋特、斯瓦特克朗等四個地點發現南猿的化石。到50年代,在上述五個地點,總共發現了70多件南方古猿化石。學術界將在南非發現的南方古猿化石定名為南猿屬,按體型可分為纖細型(又稱南猿非洲種 Australopithecusafricanus)和粗壯型(Australopithecus robustus)兩種,前者距今 300—200 萬年,後者距今 200—100 萬年,並逐漸確立了南方古猿作為早期人類祖先的地位。

    20世紀50年代後期,在非洲尋找人類化石的活動,逐漸轉移到東非的衣索比亞、肯亞和坦尚尼亞。東非的地質特點是,存在一條由南到北的大裂谷,其地表為一系列峽谷和湖泊。這個地區有幾百萬年以來大量火山噴發造成的火山沉積,這為同位素年代測定提供了良好材料。因而,埋藏在這些火山層中的化石的年代,可以被準確地測定出來。

    1959年7月17日,經過30年的尋找,古人類學家路易斯·利基(Louis Leakey)及其妻子瑪麗·利基(Mary Leakey),終於在坦尚尼亞的奧杜威峽谷,發現了一個粗壯型南方古猿近乎完整的頭骨和一根小腿骨。頭骨特別粗壯,牙床上帶有碩大的臼齒。在火山灰堆積(也有湖相堆積)的第一層(最底層)發現的。利基夫婦將這個頭骨所屬個體的種命名為鮑氏東非人,後又改為南方古猿鮑氏種。他們認為,鮑氏種是粗壯種的東非變體。用鉀-氬法測定化石的年代,確定“東非人”生活在175萬年前。在這次發掘中,還發現了石器和滅絕動物的被打碎的骨片(似乎是為取食營養高的骨髓而造成的)。此後,在佩寧基(1964 年)、肯亞的巴林戈(1970 年)和衣索比亞的奧莫(1966 年)等地發現了大量的南猿化石。

    1960年,在發現“東非人”頭骨地點的附近,路易斯·利基的兒子喬納森·利基(Jonathan Leakey)發現了一個10~11歲小孩的部分頭蓋骨和下頜骨,不同年齡人的手骨,一根成年人的鎖骨和近乎完整的足骨。1963年,在同一地點又發現了一件頭骨和附有大部分牙齒的下頜骨。對這些化石的研究表明,這是一種比“東非人”更進步的人。其腦量比“東非人”幾乎大出50%,頭骨的形狀更為進步,牙齒比“東非人”小,生活於178萬年前。根據達特的建議,路易斯·利基等將其命名為“能人”(Homo habilis),作為人屬的第一個早期成員。Homo habilis 這個名字的意思是“手巧的人”或“有技能的人”。

    路易斯·利基相信,那些在“東非人”的發掘中找到的石器是“能人”製造的,破骨片也是“能人”打碎的。他認為,雖然南方古猿是人類早期祖先的一部分,但只有“能人”才繼續向後一階段的人類演化,並最終產生現代人。“東非人”和東非“能人”的發現,也是兩種型別的人科成員同時生活於同一地區的最早的證據。此後,在衣索比亞和肯亞,又發現了一批“能人”化石。其中最重要的,是1972年路易斯·利基的另一個兒子理查德·利基(Richard Leakey),在肯亞的圖爾卡納湖東岸發現的編號為KNM-ER1470的頭骨。

    從60年代開始,在衣索比亞的奧莫河谷和阿法地區的哈達爾,發現了大量的南方古猿化石,包括從約350萬年前到150萬年前的人科化石。其中,1973年在哈達爾發現的構成一個膝關節的股骨下端和脛骨上端的兩段骨頭,已顯示出具有直立行走功能。這些化石的年代為350萬年前。1974年,美國古人類學家約翰松(Donald Johanson)在同一地區發現了一具女人的大部分骨架,命名為“露西(Lucy)”。根據對她的骨盆、脊柱和膝蓋骨的研究,可以肯定她是兩足直立行走的,生存年代測定為340萬年前。

    到90年代初,在非洲發現的南方古猿已達5個種,即非洲種、阿法種、粗壯種、鮑氏種和衣索比亞種。這五種南方古猿分別歸類為前面所述的南方古猿纖細型和粗壯型。非洲種和阿法種屬於纖細型。其中,阿法種年代較早,以“露西”為代表;非洲種則年代稍晚,並且只在南非有發現。其餘3個種屬於粗壯型的南方古猿。衣索比亞種是根據一塊250萬年前的下頜骨命名的。這塊化石1967年發現於衣索比亞南部。許多古人類學家不承認這個種,認為應將其歸入鮑氏種。

    90年代以後,東非的早期人類化石研究又獲得了新的突破。1994年,美國古人類學家懷特(Tim White)等宣佈,他們在衣索比亞阿法盆地發現了440萬年前上新世早期的大量人科化石,並命名為南方古猿始祖種(始祖地猿)。以此命名所發現的化石,表示這是迄今發現的最古老的人類直接祖先。

  • 2 # 環球異事

    南方古猿被人認為是人類的始祖,最早發現於1924年,但是從這發現的地理位置來看,人類應該起源與非洲,他們已經進化為能人了,又經過多少年的進化他們成為了碩壯人,這時候的始祖已經有700-900CC的腦容量了,也能使用簡單的石器了,到了後石器時代,他們已經變成真正意義上的人了,具體可以參考奧杜威文化,

    其實古猿最讓人難以理解的地方是為什麼現在進化人類的古猿完全消失了,按正常來說他們不可能一次性的都進化成人,那麼沒有進化的古猿為什麼沒有後代,人類的祖先從樹上下來拋棄了同伴學會了用火,還吃上了燒烤,而曾經的沒有進化的同伴為什麼都不存在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都說良禽擇木而棲,為何呂布卻如此讓人不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