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東皇

    三姓家奴,典出羅貫中老師的《三國演義》,特指呂布。意在諷刺其反覆無常,不忠不義。

    呂布本身姓呂,父親早逝,認荊州刺史丁原為義父。丁原待他不薄,倚為股肱。然而,呂布見利忘義,寡情負恩。董卓用了一匹日行千里的赤兔馬,一千兩黃金,數十顆明珠,一條玉帶,便令呂布動了心,殺了丁原,取其首級,投降董卓,拜為義父。天下第一好漢賣身投靠,使奸賊董卓如虎添翼,更加飛揚跋扈起來。

    為誅滅董卓,司徒王允抓住這對父子同樣好色的特點,設下連環計,將歌伎貂蟬同時許給董卓和呂布,使父子兩人陷入爭奪美女的圈套。“風儀亭”一折,父子的矛盾加深了。董卓無情,竟向呂布擲戟。而這個呂布,為了一名歌伎,也不惜與義父反目,殺了董卓,奪回貂蟬。這便是“三姓家奴”的全本故事。在講究忠孝仁義、崇尚祖宗膜拜的封建社會,這是最為人不齒的事。

    《三國演義》是一部講仁義的書,劉、關、張是羅貫中老師極力歌頌的仁義的化身。而呂布,卻是嫋情絕義、毫無主見的武夫,是劉、關、張的對立面,是作家極力鞭撻的人物。

    書中,呂布多次被罵為“三姓家奴”。在講究忠孝仁義、崇尚祖宗膜拜的封建社會,這是最為人不齒的事。三英戰呂布時,張飛挺著丈八蛇矛,飛馬大戰:“三姓家奴休走,燕人張翼德在此!”這是對呂布的人格最大的羞辱。

    史實典籍中,並無關於呂布“三姓家奴”一說。這句貶損人的話,是羅貫中老師的杜撰,其目的以借來提高劉關張三英的聲譽地位。

    然而,三國時代最不能“從一而終”的正是被羅老師捧得最高的劉備。

  • 2 # 南宮雁門

    古人云良禽擇木而棲。但是呂布是良禽嗎??

    古代特別講究忠義,忠義之人才會更可能被後人傳頌。有的時候自己也可以跳槽到別人的隊伍哪裡去。但是最好是上司昏庸不識你的大才或者上司幹了什麼事逼你不得不跳槽的。而不是你幹了什麼對上司不利的事情。雖然可以跳槽但即便是跳槽了也會讓自己在別人隊伍或者歷史上的份量大大降低。所以能不跳槽就儘量不要跳槽。

    呂布有個別名叫三姓家奴。呂布不止跳槽了。還跳了兩次。而且還都是因為一些呂布自身的原因才跳槽的,並不是他的上司怎樣對不住他。

    呂布原來是丁原的義子。後來丁原反對董卓廢少帝立陳留王而和董卓刀兵相見。董卓見呂布勇猛難當就派人去用珠寶和赤兔寶馬收買呂布。呂布果然就被收買了。他殺了丁原拿著丁原的人頭來到了董卓這裡。之後,董卓收呂布為義子。

    後來王允對董卓的所作所為越來越憤怒就想除掉董卓。他的小妾貂蟬表示願意幫助他。王允就想出了一個美人計來讓呂布為他所用。借呂布的手殺掉董卓。結果最後也如他所願,呂布把董卓給殺了。

    在董卓死後呂布又佔領了徐州,在陳登父子的幫助下曹操順利的拿下了徐州抓住了呂布。呂布此時還想向曹操求饒讓自己有機會東山再起。曹操沒有給他機會直接就斬了他。要不呂布可能就成為四姓家奴了。

    呂布出賣丁原只是因為董卓給了他一匹好馬和一些珠寶他便殺了丁原。呂布出賣董卓僅僅是為了一個女人貂蟬。他都是因為小事就出賣了自己的上司。這種人就是古代常說的不忠不義之人。這種人怎麼能算良禽呢??分明就是一個小人。

    西漢的陳平雖然先投靠了魏王豹,然後又投靠了項羽,最後才投靠了劉邦但是陳平沒有幹出呂布這種不仁不義的事情來。所以沒有人罵陳平什麼。因為陳平投靠了多人也導致自己的名聲不如一開始就跟著劉邦一起隨著劉邦打天下那些人。雖然陳平比他們都有能耐。後來陳平靠著自己的能力在大漢建立以後立下了許多的功勞才使得自己在歷史上留下了好的名聲。要不然他可能也就默默無聞了。

  • 3 # 經典守望者

    任何事情都有一定的尺度和規則。良禽擇木而棲,良臣擇主而侍也是有一定的限度和前提的。首先君不正,臣投他國,這是理所當然的。但是呂布的每一次反叛都伴隨著他將僱主殺死並消滅。絲毫不顧忌主公的知遇之恩,信任之情。

    相當於說是將前任主公的首級作為自己的投名狀,用以向下一個主人邀功請賞,這就是不可以原諒的。

    早在春秋時期諸侯國之間大臣相互投奔,這種情況非常普遍。一些臣子甚至遊走多國,先後入仕,在不同的國家為不同的君主效勞。可是有一件事是不能打破的,那就是隻要前一個君主沒有對你做出非常過分的事情就不可以投奔到敵方的陣營,幫助敵人來攻打你之前的主人。

    秦末漢初的時候武將文臣互相投奔也是非常常見的,比如大家熟知為漢高祖制定漢朝禮儀的叔孫通,在秦朝末年就曾經先後侍奉過六位主公,雖然他反覆無常投奔到各個陣營當中,但他從沒有做出任何對不起上任主人的事情。相比呂布的境界可以說高出許多。

    與其說呂布是反覆無常,不如說他是見利忘義,他好像是東漢末年的僱傭兵一樣,誰給的錢多就跟誰幹。這種行為是完全違反社會基本道義和儒家所推崇的仁義禮智信的。所以,呂布一直受到各方的詬病,最終自己死於曹操之手,也可以說是惡人自有惡人磨。

  • 4 # 蝶谷幽蘭

    其實呀,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怎麼說,都能說出來道理。比如吧: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與君不正臣投外國!忠臣不事二主,與良禽擇木而棲!

    呂布,被張飛罵做:三姓家奴!作為三國第一大將,卻連連易主,最後搞得愛才如命曹操也對其失去信心,落得個命隕白門樓,更是落得個千古罵名!

    歷史上,因為一句良臣擇木而棲而背叛舊主,選擇新主的也是數不勝數,何以獨獨呂布為人不齒呢?我想大約是呂布每每易主不是因為義,而都是因為利!呂布先隨丁原,結果被董卓以赤兔馬利誘反叛,呂布不僅投了董卓,還帶去了原義父丁原的人頭!後來追隨王允誅殺董卓,董卓隨罪惡滔天,人人得而誅之,但呂布殺董卓不是因為其罪行,而且為了其義母主母貂蟬!所以說,雖有良臣擇木而棲,但卻不適應呂布!

    因為他只能說是有奶便是娘!毫無立場與道義,而且反覆無常,就算曹操不殺呂布,他也成不了大事,只不過我想會有更多的人,先後紛紛追隨丁原,董卓而去罷了!

  • 5 # 小週週Sky

    對於呂布我在這裡想說說自己的看法:

    一、弒父這個名號是否合適?

    董卓和丁原應該都不能算是呂布的父親吧,他們大概都對呂布有和曹操相同認識認為呂布易反覆,便倚老賣老,用人義子的方法試圖給呂布套上一個枷鎖,好讓呂布為自己拼命。所以與其說是他們賞識呂布,不如說是他們提防呂布。三國裡面還有一個義子——劉封大家看看他的下場就知道,所謂義子都是騙人的鬼東西。

    二、其次"弒父"是否合理

    丁原和呂布的關係暫且不表,但有一點,張遼高順本來都是丁原的人馬,但是最後都選擇跟了呂布,大概呂布殺丁原也沒有像三國演義裡面說得那麼不得人心(很多士兵不再跟隨,這應該是很正常的,讀過《兵車行》的人都不會對這種現象感到奇怪。)

    還是談談呂布和董卓吧

    1、董卓對呂布並不好,三國志裡記載董卓常常因為小事情責怪呂布。可以想象董卓在這位“義子“面前肯定也是飛揚跋扈,一幅“君父“的樣子,更不要說什麼父愛(……*……%—……)了。所以樓主的薄情說恐怕……至於對於呂布的那些賞賜,我想如果以呂布的軍功來衡量的話恐怕遠遠不夠。

    2、不信任:就算脾氣差點也就算了,最關鍵的還是不信任。儘管董卓本人不一定多有計謀但他周圍還是有一些謀士——比如說他的女婿李儒。他們對呂布的個性應該都有一定認識,所以人呂布做義子應該就是這些人給他出的一個主意。如果對於一個下屬真正信任的話從來不必用這種手段,像孫策對周瑜。他倆的關係不用我在這裡羅嗦了吧,但是你啥時候檢孫策也假惺惺的人周瑜為義弟。我想呂布之所以被重用,實在是無奈之舉。董卓當時內外交困,內部與朝臣不合,外又是把路諸侯圍剿。急需一名強悍的戰將替他問住局面,用呂布不過是權宜之計。等到局面穩定,對於呂布這個有前科的強悍手下,恐怕結局只會是兔死狗烹的下場

    再加上董卓本人實在是一個大壞蛋,殺他,天經地義!!!

    至於把下邳之敗,因為他不聽陳宮的計謀而從了夫人的意思,很多人認為是偏私。但我認為鄉呂布這樣一個“當事人”,自然不能像我們這些“後來人”一樣明辨是非。連個主意中選了錯的一個,也是很正常的。所以這一點只能算是策略上的失誤,不能算是人品上的問題。所以我認為呂布的人品沒有絲毫問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輕毛燕窩知識及鑑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