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鐵老師

    關於這個問題,我們從大家耳熟能詳的《三國演義》小說來說。

    劉備一意孤行討伐東吳之前是做了很多鋪墊的,大概有幾個原因。

    第一,最開始因為關羽大意失荊州,敗走麥城,最終被呂蒙所擒,關羽父子拒不投降,被孫權斬首,為了避禍,把關羽的首級送到了曹操手裡。這件事激怒了張飛。

    第二,張飛報仇心切,酒後鞭撻士卒,被範疆張達殺害並投奔了東吳,這更堅定了劉備伐吳的決心。況且張飛從閬中趕到成都,用言語刺激劉備伐吳。

    根據《三國演義》來看,若不是張飛,劉備也不會伐吳,因為在之前諸葛亮等苦勸,劉備是聽進去了,不準備急著伐吳,但張飛用桃園結義刺激劉備,劉備不得不答應伐吳。

    所以,諸葛亮並不是沒有勸,而是沒有勸住,況且劉備做了皇帝后便有些不聽忠言,一句“我意已決,請勿再議”,誰還敢勸阻?所以諸葛亮只能感嘆“若是法孝直在,定能阻止陛下伐吳”!

    歷史沒有假設,當大勢已去,劉備也只能後悔,劉備的死,多半是因為不聽建議,一意孤行,羞於見人而造成的。我們現實生活中不也常有這種情況嗎?

  • 2 # 伯延

    不僅阻止,還苦諫,可劉備一意孤行,根本不聽任何人意見。

    劉備一生,大多是值得稱讚的,但就是這一件事,為兄弟義氣,為私仇,不顧大局,因私廢公,不以天下為重,放棄《隆中對》戰略,最終失敗。這也是上天不讓他成功的原因。

    劉備繼皇帝位後,首先就要出後伐吳,趙雲第一個出來阻止,說:國賊是曹操,不是孫權。若舍魏伐吳,兵勢相交,不是一時可以解決的。而且兄弟之仇,是私仇。要劉備以天下為重。

    諸葛亮自己也苦諫數次,劉備不聽。後百官來找諸葛亮,諸葛亮率百官又來諫:若欲北伐魏,伸長大義,可親統大軍;若只欲伐吳,則命一將即可。

    劉備本來都準備聽從,可這時又接到張飛被殺的訊息。十頭牛都拉不回來了。

    其實,在這件事中,只有張飛能勸劉備。必竟他們三人從小感情深厚,又結義身死,只有張飛勸他,效果才會好,可張飛比他還衝動。真是“成也蕭何,敗好蕭何”。

    從這件事,我們要學習,任何人,都要以公事為重,以天下為重,不能因私廢公。

    否則,上天是不會幫助你的。

  • 3 # 悠悠披薩

    關羽沒死這個事情還可以談,如果死了,做大哥的當然要有所反應,否則以後誰還跟你混。所以勸也是沒用的,不管,就會引起團隊向心力的危機。關羽死了以後,經歷了劉備稱帝,攻打東吳兵敗,自己也死了,但是團隊卻沒有垮掉。由此看出,劉備的決定並沒有錯,只是能力不足以致勝

  • 4 # 洛水宓妃

    劉備一席話讓欲阻伐吳的臣僚噤若寒蟬:打漢中凡男當兵,凡女當運。斬個夏侯淵,朕失兵七、八千,朕且問汝等,曹操丟了一錠金子,朕失了一錠銀子,誰更痛心?得個空漢中,雞毛沒撈到一根,還要朕派魏延領幾萬兵去守鬼城,可憐朕的大將魏文長要去做保安隊長。

    祁山之路北伐,糧草如何運,棧道要修到何年去,朕已花甲,太子比茄子大不了多少,朕為太子奪回荊州,恢復兩路北伐宏圖,何罪之有?汝等臣工明知曹魏漢中之戰未傷其根本,北伐毫無希望,朕已讓汝等平步青雲到極點,搶盡益州之財,汝等貪圖安逸、不思進取的惰性暴露。

    再有阻朕伐吳者,無論神鬼皆誅。

  • 5 # ww3721王建文

    劉備並非因為關羽之死,怒於東吳。樊城之圍從頭到尾有半年多時間。劉備的有充分理由接管荊州兵馬軍政大權。把關羽調到益州守衛。可沒有做,也不敢動,任憑關羽糊弄。自己小舅子麋芳投降東吳,公安士仁也投降了江東,還有孟達也投降了魏國。因為什麼會發生如此大規模發生叛亂,是劉備在漢中戰役中勝利了,稱王了。關羽堅決卻反對劉備稱王,並自己獨立分裂了,而且還有比孫權,曹操,劉備都強大的軍事力量地域基礎。迫使曹操派七軍去打擊。由於禁率軍徵去關羽,結果更是被關羽用水淹七軍,于禁投降龐德被殺。中原振動,襄陽胡修付方都投降關羽,曹操在荊州就剩下樊城獨立存在。關羽當時軍事比誰都強大,也學他的老師劉備給權力就分裂獨立。向劉備學習分封南陽的孫狼,曹操的許都太醫令吉本,少府耿紀,司直韋晃,宛城太守侯音,衛開於,要塞襄陽刺史胡修南鄉太守付方都授予將軍。但除了胡修付方外,都被曹仁率軍殘酷鎮壓血腥屠殺了。

    曹仁219年正月攻破宛城,將候音殺了並屠城。關羽沒有大意,苦心經營,修築江陵,公安多年互為犄角之勢 弄烽火臺,部置井然有序,對東吳的防範一直都非常的嚴密。在曹操親領大軍爭漢中,劉備特別重點要地據守,趙雲劫糧成功,曹操又轉移進功重點要趕走關羽時,放棄捨了漢中,劉備遂佔據漢中上庸。關羽在荊州也戰勝于禁,乘勝對樊城發猛攻,樊城進水,城牆崩塌,曹仁兵少到幾幹人,內外斷絕,糧食無幾。劉備那時形勢空前大好統一有望。

    曹仁在滿寵勸說下,與將士殺白馬沉水盟誓,以死守城。而城堅糧廣胡修付方卻投了關羽。關羽聲振華夏,劉備卻作了漢中王。關羽堅決反對因此獨立。喊到”大丈夫絕不和老兵同列“而絕裂。在曹操一面合孫權結盟,孫權命呂蒙為主師偷荊州,並親自率為後援荊州。江陵守將麋芳,公安守將士仁,上庸守將孟達。都因為劉備無所作為,對關羽獨立沒有任何影響下。為保命不戰而降東吳和魏國,使關羽再無無迴歸之地。曹操的本意不是要消滅關羽 只是解樊城之圍,打跑關羽並在孫權要曹探秘密合作曹操想主動告訴關羽讓他離開樊城讓他去禍害孫權(因為麋芳士仁之故)關羽的將土沒有動,在徐晃一敗再敗打擊下。損失並不是特別重大曹操還發出不許追擊關羽指令,全殲殘敵,徐晃也沒有乘勝追擊 ,呂蒙也沒有重沉壓迫。而劉備就是不來援救,關羽叛亂劉備被大家知道,一夜間在麥城潰散崩潰,就剩下關羽父子親兵數十騎,在臨沮被潘璋的小兵所殺。而劉備卻根夲不在關羽死活。仍然在諸葛亮瞎說、漢獻帝被曹丕殺了,你要繼承大漢正統,成為大漢的法定皇帝。根夲在想一心準備坐皇帝,沒有理會關羽死了沒有了,荊州也沒有了要如何。當了皇帝以後,諸葛亮還是希望劉備能去打荊州把幾郡奪回來的,從歷史真實看諸葛亮是政治家戰略家,並不是高明的軍事家,還認為有黃權在,這場戰爭是能夠打贏的。更可能在是想,我不贊同也不能說,成功了我沒有反對,劉備不會噁心我,失敗了,我也是劉禪的老師。不在其位,不謀其政。我是蜀軍肖何只管運糧草,劉備是皇帝主人了,不能象過去那樣平等地對待事情去論證。劉備認為東吳是可拿下,就是可以拿下。諸葛亮一生緊慎,在這樣是不會冐險,重大問題上是不會反對劉備伐吳,更不會因明知劉備親自出徵,要完成再造劉氏江山的理想,還沒有點名用孔明去盡心力,再去多言多語會被殺頭的,只有做好劉禪的老師,管好收集糧草為軍隊招收人員的中下級的中郎將的就好了。再的還沒有資格哩。諸葛亮沒有反對原因是多方面,他U力希望劉備把荊州奪回來,更希望滅亡東吳,成就再造大漢偉大事業,當然更懂得皇權厲害。自已只是劉禪的老師,只是有司隸校尉一職 ,雖然掛個丞相,劉備連個辦公地方都沒有給他,更不要說劉備重視他語話份量了。弄不好就前功盡棄。當時諸葛亮雖然是掛名丞相,但劉備並沒有把管理全國重任交給他的。任務就是每天培養劉禪說四書五經六韜,每抄這些書籍,教導劉禪學習,講解這些意義,當然還是兼顧稅收糧草人員招聘送輸的,但沒有辦公一處辦公地方。實際還是劉禪的老師。老師不是不是老帥,軍事話語權夲身就沒有,再說他當時並沒有提出建議措施。沒有反對就是肯定劉備行動,支援劉備行動,從實際能力上說也無法反對劉備行動。劉備太需要勝利為自當上皇帝慶祝了。是不會再乎別人說什麼的。

  • 6 # 樂觀的三國迷

    不是每個皇帝都是“李世民”,也不是每個臣子都是“魏徵”,諸葛亮當然有勸阻,可君主下定決心的事,不是臣子勸諫就能改變的!

    1.劉備攻打東吳當然不全是因為關羽的死亡,也有丟失荊州的仇恨,也有圖謀天下的野心,也有範疆張達殺害張飛的原因,也有大捷稱帝后的狂妄自負。只是他想到了開始,沒有想到結局罷了!

    2.諸葛亮真正掌握大權是在劉備亡故以後,在此之前他的地位與重要性其實還不如法正,所以他的勸諫是基本不會影響劉備的決定!

    3.當時同時勸諫的還有趙雲,而且趙雲有點死諫的意思,可依然沒有改變劉備的決心,諸葛亮這麼聰明,看到劉備這麼毅然決然,自然也就不會在難麼沒“眼色”了哈!

    主永遠是主,臣永遠是臣,在封建統治的時代裡,這是無法改變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尼康d6說明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