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炮賢影視

    首先需要確定的是孩子粘人是一種正常的現象,因為孩子對大人有依賴性。然後就是需要不斷鍛鍊孩子的獨立性比如分房睡,讓孩子自己去完成一些簡單的沒有危險性的小事情,完成後記得表揚孩子給與肯定讓他有成就感。這樣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也就會不斷提高獨立性和自主性。

  • 2 # 茂茂媽

    三歲多粘人太歷害可能是沒有安全感,可以帶出去多跟小朋友玩一下,剛開始可能他會不想跟小朋友一起玩,或想要媽媽陪他一起玩,這個時候可以是害怕,不喜歡跟不認識的小朋友一起玩,這個時候媽媽可以在小朋友多的地方多結交點媽媽,感覺興趣相投的,或者其他媽媽的寶貝你家寶寶不是特別抗拒的都加個微信啥的,熟悉了可以一起約出來玩,這樣多呆在一起,自然他就不喜歡老粘著你了,我們小區有三個媽媽就是這樣認識的,成為了特別好的閨蜜,去年有一個寶媽因為工作原因去外地定居了,今年暑假還回還帶著孩子過來玩,然後三個寶媽帶著自家寶貝一起去玩,玩了一個多月,快開學了,那個寶媽才又帶自家寶貝回去了,真的是很羨慕呢!其實孩子粘你,可能是因為你把他保護的太好,所以有的時候要學會放手。

  • 3 # 智貼

    三歲多特別粘人,應該說不會的,這時孩子已經有社會意識了,他們和小夥伴不再平行玩耍了,而是手拉手的玩了,不會一直粘著某位家長。

    想一想在三年多的時間,孩子的生活是不是顛簸流離,撫養人頻繁更換,沒有建立孩子的安全感意識,所以他就想一直粘著,擔心自己去玩了或者睡著了,你們又換人了。

    這種安全感缺失,影響孩子的心理發育,他不能全身心專注在繪本上、玩具上,焦慮你們會離開的心情佔去了他大半精力,在學齡後也有些影響。所以,這時家長應注意了。我建議:

    1、給孩子穩定的家庭環境,陪伴人也要性格開朗,給他滿滿的愛;

    2、每次出去辦事都告訴他,不要偷偷跑出去,而是說清什麼時間出去和回來,如果不能準時就打電話告訴他,一點一滴的重建安全感;

    3、當他粘人鬧人時也是他最脆弱時,千萬不要打罵訓斥,緊緊的抱著他,有時一個擁抱就能給他很多,然後再慢慢的講道理,三歲多已經能聽懂了,他們也很講道理。

  • 4 # 蝦米小白弛

    三歲多寶寶太粘人,不願意和爸爸媽媽等家人分開,這是典型的分離焦慮。在寶寶7、8個月時就可能會有比較明顯的表現,大約要到寶寶2歲左右才能慢慢減弱或消失,也有部分寶寶到4歲時仍有這種情況。美國著名兒童心理專家斯坦利·格林斯潘的研究發現,3歲左右的孩子,幾乎每隔15分鐘就會找一次親密看護人。這是包括人類在內的所有哺乳動物的本能:和媽媽分離達到一定時間和空間的邊界後,就需要重新回到媽媽身邊,汲取安全感。

    總是放任寶寶無止境地依戀家人或害怕分離,對他沒有什麼好處。由於多數寶寶3歲後就要上幼兒園了,如果不能在此之前很好地克服焦慮情緒,入園時就會出現許多不適應的情況,以下有一些小建議可以參考試試:

    1.給予更多的安全感

    真正能使寶寶獲得安慰的方法,就是讓他充分的感受到家人對他的愛,從而產生足夠的安全感。平時爸爸媽媽應該儘量的多陪伴寶寶,給他更多的關注與呵護,當他感覺足夠安全,才更有勇氣去面對分離的場景。

    2.要理解但不要妥協

    分離焦慮和依戀都是寶寶的正常表現,家長應該寬容而耐心的對待他,不要因為覺得煩躁就訓斥他的哭鬧。家長也不能一味的覺得寶寶很可憐,而總是對寶寶妥協,這隻能讓寶寶下一次更難和你分離。當你確實需要離開寶寶一陣子時,可以溫柔的和寶寶告別,然後堅定的離開,不能半路返回。

    3.從短暫分離開始練習

    從短暫分離開始鍛鍊寶寶適應這類情景,但不要悄悄地離開寶寶,以免他誤會你拋棄了他。設定一個“媽媽離開”的程式,讓寶寶逐漸瞭解媽媽要消失一段時間,然後還會再回到自己身邊。記住一定要在答應回來的時間內回來,這也是建立安全感的重要方式。

    4.鍛鍊孩子的獨立自理能力

    家長要從生活上打好基礎,保證孩子已經掌握了獨立吃飯、如廁等基本生活技能,為孩子準備一些平時在家喜歡的玩具,這樣不僅會讓孩子自身感到熟悉,也會吸引別的小夥伴來陪他一起玩耍,提高鍛鍊社交能力,從而更好的融入新環境。

    家長應該注意培養寶寶獨立自主的性格,不要過度保護、事事都給他提供幫助,而是由他自行面對困境、解決問題,當寶寶主動尋求幫助時才施以援手;

    多帶著寶寶去和同齡孩子接觸,給寶寶創造機會融入社交群體,鍛鍊他的交流能力和社交主動性。

  • 5 # 王小胖家的小寶貝

    “孩子只有得到了情感的滿足,才會自然走向獨立”,孩子粘人,千萬不要強行推開,以為那樣就可以培養獨立性,這種想法只能說是你的一廂情願。只有從媽媽那裡得到足夠的情感滿足,孩子才會建立起安全感,才有勇氣和膽量去探索外部的世界。情感的交流 讓孩子快樂,讓孩子產生安全的依戀而不是時時“粘人”,並不只是母親使幼兒的需要得到滿足,而是在幼兒與母親相互的感情交流中逐漸形成的。 母親要想與孩子建立安全的依戀關係,首先在觀念上要正確,要認識到和幼兒的情感交流是至關重要的,如果你只是在孩子生日的時候送他一個禮物;在孩子哭鬧的時候送個玩具哄他,孩子就會覺得你是一個源源不斷的“物質供給站”而總是粘著你。如果你給予孩子的是情感上的交流,孩子就會從心底裡感到一種安全,這時候,你和你的孩子就建立了一種情感上的依戀,孩子出了什麼問題,會跑來向媽媽訴苦;孩子有了什麼開心事,會跑來和媽媽報喜,這樣,親子間就建立了安全的依戀。

    1. 家長要對孩子發出的訊號具有敏感性,如對他們的各種表達方式應該做正確的理解並給予適當的滿足

    2. 經常微笑地與孩子交流

    3. 常和孩子說說話,給孩子唱唱歌。這些都可以促進孩子與母親之間形成比較安慰的信任。

    4. 可以適當的抱抱孩子,親親孩子,藉由這些,孩子會感覺到,你是多麼的愛他。良好的習慣 要想建立安全的依戀關係,家長自己應該養成良好的習慣,與幼兒建立適中的依戀關係,既能讓孩子與家長相處融洽,同時也能讓孩子對周圍的環境與新鮮事物感興趣,這樣孩子才不至於總是粘著固定的一個人。 母親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母親的言行在孩子看來是很有威信的,因此母親如果對孩子做出了承諾就要努力實現並形成習慣。這樣才會讓你的孩子感覺到,媽媽是可以信賴的,不管媽媽離我有多遠,媽媽還是愛我的。這樣孩子就不會總是哭鬧著要粘人了,而是在心裡建立了一種和媽媽的聯絡。 1. 在送孩子上幼兒園的時候,為了消除孩子在父母離開後的不安全感,暫時離別前,父母一定要再三告訴孩子你會回來,並向他說明你會說到做到。 這樣經過幾次的體驗,孩子知道父母是不會拋棄自己的,父母只是把自己放在這裡和其他小朋友、老師一起遊戲、玩,這樣孩子自然就不會把注意力放在找媽媽上面了,而是開心快樂地投入到幼兒園的生活中去了。 2. 如果你要暫時離開你的孩子,儘量在你離開前讓孩子處於愉快的狀態。最好在他正玩得高興時,和他再見,並告訴你的孩子“媽媽一會下班回來就和你一起玩”。形成這種習慣後,孩子就會知道:媽媽離開我只是暫時的,她到了一定時間就會回來陪我的,不會拋下我一個人。 3. 當你外出回到家時,要對孩子說:“你看,媽媽回來了,媽媽答應過陪你一起玩遊戲的,現在我們一起玩會吧!”形成習慣後,孩子就知道,媽媽是遵守諾言的。 4. 你離開孩子外出辦事時,請千萬記得要告訴孩子,不要偷偷地走,這樣孩子就會失去安全感,只有無時無刻地粘著你才會讓孩子找到缺失的安全感。和諧的家庭氛圍 只有生活在團結、和睦、親密的家庭中,幼兒才能有安全的感覺,這裡的安全不僅是身體上的安全,也包括心理上的安全。這樣能使幼兒接觸更多的人,有利於幼兒的人際關係發展,使孩子不再“粘人”。 雖然說親子依戀問題主要是母親與幼兒的關係,但是往往幼兒生活的家庭結構也是影響幼兒建立安全的親子依戀關係的重要條件。特別是現在的家庭結構中,年輕的家長一般都忙於工作,沒有時間照顧孩子,都是隔代教育的比較多,父母與孩子在一起的時間很少。這樣常常會讓孩子感覺到親情的缺失,感到一種不安全感。所以,他們會特別渴望親情,會想要和父母粘在一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吉利新能源幾何A對比廣汽新能源Aions你更看好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