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zhangchi1209

    這個問題我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回答:

    一 首先鬼子六和咸豐在皇位繼承上是競爭關係,咸豐到死都沒有對這個兄弟放心過,咸豐的執政班底是肅順等人,他們對鬼子六也是一直提防和打壓的,所以無論鬼子六是否在軍機,他都不是核心人物。

    二 鬼子六在軍方沒有什麼影響力,他所長在於外交,在咸豐決定開戰之後,鬼子六是無法力挽狂瀾的。

    四 鬼子六在戰後的外交斡旋中,也只能是順勢而為,並未顯示出什麼雄才大略,其後的執政軌跡,包括其與慈禧的宮鬥,都顯示了他優柔寡斷,缺乏野心和進取心,被慈禧釜底抽薪。

    所以無論鬼子六在否軍機,他當時只能是個配角,難以起到作用,國運如此,豈是一兩個人可以改變的,唯有大破大立,脫胎換骨,才能挽救中華。

  • 2 # 國史館

    不會有太多意外的結果,因為一來恭親王奕訢也需要成長,二來咸豐皇帝不可能放手讓奕訢獨掌大局。

    題主在強調奕訢的重要性時,忽略了另一個事實,那就是肅順的作用。事實上,肅順在戰略層面和大局觀的把握上一點也不比奕訢差,甚至可能更強。如果在英法聯軍進攻大沽口炮臺時由奕訢取代肅順,結果當然不見得很壞,但肯定不會更好。

    與我們在影視劇裡得到的印象不同,咸豐皇帝不是廢物,也不是沉溺於酒色的昏庸之輩。相反,他知人善任,從善如流。如果論個人能力,比起他的祖父嘉慶皇帝和父親道光皇帝,甚至略勝一籌。他的問題是運氣不好,趕上了一個烽火狼煙的亂世,而他個人的稟賦偏向文治,更適合當一個守成之君。

    世人現在喜歡拿恭親王奕訢與他作比較,以奕訢在同光年間的表現看,至少在智商、身體素質方面全面碾壓咸豐皇帝,但論城府和韜略,奕訢則不見得比咸豐皇帝高明。

    總結下來,咸豐皇帝在十年的帝王生涯中,幾乎很少犯錯,他犯的唯一大錯就是臨終時顧命八大臣沒有安排好,讓慈禧鑽了空子,搞出一個辛酉政變。而反觀奕訢,雖然聰明睿智、果敢練達,但喜歡意氣用事,缺乏城府,在心機方面甚至不如慈禧,這在同治二年的蔡壽祺案中一目瞭然。

    其實,在咸豐十年,1860年的第二次鴉片戰爭中,咸豐皇帝的舉措沒有重大的戰略失誤。木蘭秋獮看起來驚慌失措,很沒面子,但以當時的局勢看,進可攻退可守,承德背靠蒙古大草原,有非常廣闊的戰略空間,同時離北京也不遠,方便指揮和聯絡。當然,如果奕訢主政,他肯定會反對皇帝出逃,他當時受他老丈人桂良的影響,對英法兩國的看法沒有皇帝那般悲觀。而咸豐皇帝如果留在北京,也許會避免圓明園被毀,但面對英法聯軍,戰敗的結果是一樣的。

    咸豐皇帝任期內最英明的決策就是重用肅順,沒有之一。肅順這個人是滿洲親貴中的異數,也是滿洲八旗百年不遇的人才。

    肅順是鄭親王端華同父異母弟弟,他壯志凌雲,以天下為己任。表面上他是京城裡第一紈絝,實際上廣交天下英才,眼界和胸懷早就不是京城裡只知道架鷹走狗的八旗子弟所能比的。

    咸豐二年,肅順被他哥哥引薦給了咸豐皇帝,咸豐皇帝與肅順第一次見面,甫一交談就相見恨晚,立即決定重用肅順。

    肅順給咸豐皇帝的建言是“嚴禁令、重法紀、除奸艽”的九字方針。他協助皇帝大力整頓吏治,一改嘉慶和道光兩朝為政的庸碌無為,著名的戊午科場案,他甚至鼓動皇帝殺了滿洲親貴大學士柏俊。戶部官銀票案,他一下子讓上百個八旗貴胄之家破產。

    在咸豐一朝,肅順絕對是皇帝的股肱之臣,他的能力和眼界使咸豐皇帝得心應手。那個時候京中六部九卿腐敗嚴重,積弊甚深。是肅順下了大力氣,一個部門一個部門去整頓,在咸豐朝的中晚期,甚至一時弊絕風清,為後來的同治中興打下了絕好的吏治基礎。

    肅順很看不慣滿洲八旗的顢頇和腐朽,而對深受儒家文化薰陶的漢人士子十分推崇。他的口頭禪是,“不要輕易招惹漢人中的讀書人,他們那隻筆可不是吃素的。”

    肅順為政的另一大功績是重用以胡林翼和曾國藩為代表的漢大臣,積極發展地方團練武裝,用以抵禦太平天國。為此,他力排眾議,極力說服咸豐皇帝和他身邊的重臣,不惜得罪勢力非常強大的滿洲既得利益集團,與親貴和重臣交惡,致使辛酉政變時眾叛親離。

    肅順少時生長在鐘鳴鼎食的王公之家,成長太過順利,沒有經歷過大的挫折。他本人擁有卓越的才華和能力,因此眼高於頂,過於狂傲。他一生中最大的失誤是得罪了慈禧太后,又與滿洲親貴集團搞得勢同水火。他的性格決定了他的悲劇結局,豎敵太多,又不屑於低頭妥協。

    咸豐十年,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中,英法聯軍破大沽口炮臺,逼近京城。肅順力主咸豐皇帝離開圓明園,木蘭秋獮,逃往熱河。

    我們今天盤點一下,這個決策並沒有什麼不妥,他站在皇帝的角度考慮問題,把皇帝安危放在第一位,符合中國傳統的“留得青山在”的邏輯,而且,當時僧格林沁和勝保在京東八里橋吃了大敗仗,局勢非常不利。

    而這個時候的恭親王奕訢則剛剛展露頭角。肅順比奕訢大17歲,從年齡上說他們不是一代人,而且肅順與奕訢是遠房的堂兄弟。奕訢咸豐元年開始就擔任軍機領班,甚至不到二十歲,實在是年輕得很。而肅順則在三十多歲時來到咸豐皇帝身邊,他心中的奕訢是個毛頭小子,乳臭未乾,就像自家的子侄一樣,所以肅順那時根本沒把奕訢當成是勢均力敵的對手。

    但奕訢的成長速度太快了,快到出乎所有人的意料。開始時他有點生澀,但很快大踏步追趕上來,以至於連咸豐皇帝都感覺到他的咄咄逼人。咸豐五年,咸豐皇帝藉口康慈皇太后封號一事,索性罷黜恭親王奕訢的軍機領班,甚至將他逐出軍機。

    從那以後,肅順對奕訢防範甚嚴,生怕他們兄弟重歸於好。他操縱咸豐皇帝,把持著中樞大政,只把一些艱難繁複的差事留給奕訢。咸豐十年皇帝與一班近臣遠走熱河,卻讓奕訢留守京城,負責與洋人的談判,看起來像是在重用和倚靠奕訢的才幹,實際上是讓奕訢接個燙手山芋,只要奕訢出一點錯就有了整治奕訢的理由。

    但奕訢是那種能把危機轉化成機遇的人。他乘機籠絡了被皇帝嫌棄的僧格林沁和勝保等敗軍之將,成為留守京城的一大批朝中大小官員的主心骨。同時,發揮他的才幹,真的與洋人有模有樣地談了起來,並且奏請皇帝成立總理各國事務衙門,成為中國現代外交的第一人。

    在這期間,咸豐皇帝對奕訢的態度是矛盾的。一方面他嫉妒奕訢的才能,擔心他的威望日隆,另一方面又完全不能離開他,短短的幾個月時間,奕訢已經在洋務和主持京城留守事務方面成為朝廷的唯一選擇,沒有任何人可以替代。

    其實,最理想的狀態就是他和肅順二人和衷共濟,那樣慈禧在咸豐身後根本就沒有什麼機會。而且,他們形成以老帶新的模式過渡,奕訢與肅順會珠聯璧合。

    奕訢比肅順高明的地方是他個性溫和賢良,善於團結人。在辛酉政變前後,他彌合了肅順造成的朝中親貴離心離德的局面,團結了以上書房師傅為核心的朝中實力派老臣,同時在很短的時間裡迅速接管了肅順的班底,安撫了前線將領惴惴不安的情緒,以至於過去倚肅順為靠山的曾國藩和左宗棠等人在新政權上臺後幾乎沒有任何不適的感覺。

    奕訢的一大優勢是人緣好,得道多助。當時他身邊的左膀右臂非常得力,瓜爾佳文祥是滿洲八旗裡百年不遇的賢良,卻心甘情願為奕訢所驅使。他的岳父瓜爾佳桂良長期擔任封疆中的要職兩江總督,英法聯軍來犯之後又在直隸總督任上,擔負對外議和的主官,所以經驗十分老道。他的密友索綽羅寶鋆是左都御史,實際上可以左右朝中清流和言官的輿論。而當時的軍機處還集中了一大批懂軍務和洋務的大臣和章京,朝中形成了以奕訢和瓜爾佳文良為首的文官治國局面。

    所以,對於逃到熱河的咸豐皇帝而言,當時最好的選擇是在顧命八大臣中加上恭親王奕訢的名字,努力促成肅順與奕訢和衷共濟、傾力合作的局面。

    如果真是那樣,顧命八大臣的名單也會相應變動,至少六額駙景壽,打簾子軍機杜翰和焦佑瀛不會在其內。這幾個人是肅順拿來當槍使的,沒有什麼真才實學。而瓜爾佳文祥、索綽羅寶鋆、瓜爾佳桂良肯定會入選。

    那樣肅順也不會與慈禧拼個魚死網破。肅順與穆彰阿和賽尚阿那些滿洲親貴權臣不同,他不僅成熟而又理智,更是一個有理想的政治家,相信他在國家和民族利益面前,一定會審時度勢,放下成見選擇與奕訢合作的。

  • 3 # 蘇欣瑭

    大家好,我是作家九命貓耳,我來回答

    咸豐皇帝是道光皇帝的第四子,恭親王是第六子,所以後來人們稱他為‘鬼子六’,咸豐皇帝與恭親王本來是同父異母的兄弟,可是他倆卻要比一般的兄弟親,咸豐皇帝母親死的早,由恭親王的母親康慈貴妃撫養,所以哥倆的關係十分親近。

    當年,道光皇帝一直在他兩中間舉棋不定,不知道該立誰為太子,恭親王強幹,道光皇帝心於是有所向,後來在打獵的時候,咸豐也知道自己不行,於是沒參與打獵,道光問他你怎麼不去打獵,咸豐回答說現在正是春天,正是孵育繁衍的時候,如果我現在將母親打死,孩子就沒有吃的了,道光非常開心,認為咸豐帝是仁愛之君,可是道光皇帝不知道的是這並不是咸豐自己的主意,是他的老師杜受田告訴他的!

    道光駕崩,於是咸豐即位,道光臨終遺命,一定要封奕訢為親王作為補償,之所以封恭親王,取的是兄友弟恭的意思,一開始,咸豐與恭親王關係非常好,也非常倚重他,讓他入了軍機,清朝祖制不讓皇子參與政治,恭親王入了軍機就是走進了政治核心,可見哥兩兒的關係非同一般。

    可是為什麼到了後來,關係不好了呢?因為他們的母親康慈貴妃,貴妃病重,咸豐去探望,貴妃迷糊之中以為是自己的兒子恭親王就說你啊,差不多就行了,老跟他要那麼多幹什麼,他本來心眼就小,他就是指咸豐,咸豐於是與恭親王產生隔閡。

    後來康慈太妃去世,恭親王沒有與咸豐商量,私自給自己的母親定為太后,於是咸豐發怒,但是仍然給了康慈太妃以太后的名號,喪事辦完,於是將恭親王撤去軍機,在家養著,一直到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

    咸豐出逃熱河,這個時候才想起自己的兄弟恭親王,讓他留守京城處理一切事務,後來,恭親王幾次上摺子要來熱河請安,都被拒絕了,可悲的是,咸豐病死熱河,再沒回來!

    如果是恭親王當皇帝,事情可能會有所轉機,但是清王朝走向末路已經是肯定的了,恭親王獨木難以支撐,只能是延緩,但是歷史終歸是歷史,扭轉不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捷安特普通的腳踏車多少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