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塞北閒人大羊
-
2 # 戴草帽的小老鼠
來自於日本的舶來詞,在我們現代漢語裡佔據著一定的數量。如果一下子摒棄這些來源於日本的外來語,也許會給我們日常交流帶來一些不便。但是,我們漢語的生命力是極強的,就算有這種事發生,那也只是短時間內的問題。一、什麼是舶來詞
有關外來語,我們先來了解“舶來詞”這個含義。舶(音博),意指航海的大船,舶來品本是指透過航船從國外進口過來的物品,外來詞也由此被稱為“舶來詞”。漢語中存在著這麼一類詞,原本在咱們漢語裡並沒有,隨著中外交流的頻繁,不可避免的一些外來語會被我們直接搬用,多用以表示新事物或者新概念。這就是我們說的外來語,也叫“舶來詞”。
二、常見的舶來詞漢語裡常見的舶來詞來自於音譯。第一類是純音譯的,比如咖啡來自英語coffee;粉絲來自英語fans;歇斯底里來自英語hysteria;爵士樂來自英語jazz;基因來自英語gene;可口可樂(簡稱可樂)來自英語coca-cola。
第二種是音譯+意譯的,比如如啤酒來自英語beer;卡片來自英語card;吉普車來自英語jeep;因特網來自英語internet。
第三種是直接搬用英文專有名詞,比如WTO。
三、漢語裡來自日本的舶來詞很多。來自於日本的舶來詞,主要是直接搬用日語裡的漢字部分。日本明治維新後,其經濟高速發展,導致我們當時和他們交流學習的時候,不得不把日語裡一些詞彙直接給搬用過來了。有些詞彙如果不是翻閱資料,都不知道它們最初是來自日語,比如我們很熟悉的社會、主觀、經驗、民主、哲理、絕對、自由、權利、典型、意識、哲學、科學等詞。在那個時候,這些詞和意思對我們來說都是新概念,於是就這樣在漢語裡直接用上了。
近些年來,隨著交流的進一步深入,來自於日語的安舶來詞仍然會有,比如達人、宅男, 卡拉OK、寫真、料理、 攻略 、便當等,實際都是來自於日語。
四、對舶來詞的看法筆者認為,語言裡有舶來詞是一種正常現象。語言作為一種交流工具,不同地區間相互受影響是正常的,學習先進的思想文化、接受新事物是積極的現象,學習不分國家和民族。在歷史上,咱們漢語也影響了北韓、日本、越南等國家,就比如南韓現存很多古籍,大多是用純粹的漢字來寫的。咱們中華文明的發展,語言和文字不可能做到獨立發展而萬世不變,適應實際發展需要而有所變化,這是正常的。
隨著咱們國家的日益強盛,漢語中有不少詞彙也影響到了其他國家,就比如英文 kongfu,不就是咱們“功夫”文化影響的麼?筆者外語水平極差,水平有限,所以只能想到這一個。
-
3 # HuiNanHistory
這種觀點非常無聊。
19-20世紀的日語外來詞確實在很大程度上豐富了人們對西歐世界的認知,但並不是說沒有這些詞語,人們就不能思考了。
日語外來詞都包括哪些詞語呢?
主要都是一些新的名詞,設計19-20世紀傳入中國的新事物以及歐洲等國的政治、文化概念等等。
這些詞語包括:電線、電報、郵局、火車、鐵路、銀行、科學、民主、議會、總統、進化、政治、物理、經濟、民族等等。
透過新詞語的引入,許多的新的概念也就在中國得以廣泛傳播。
舉例而言。我們都說中國古代沒有哲學,其實更主要的是:沒有哲學這個術語。
哲學就是一個日語外來詞,譯介自英語的philosophy。19世紀的日本學者(にし あまね)根據philosophy的本義“愛智慧”,聯絡宋朝文人周敦頤所言的“士希賢”一說,將這個詞“希哲學”,隨後演變為哲學。由此可見——
沒有日語外來詞,我們可能不知道哲學這個概念;但是,如果沒有中文媒介,philosophy也沒辦法翻譯成哲學。到底是誰沒有了哪種語言就不能思考呢?
日語外來詞,成為我們認識外界事物的媒介;但是,中文也是日本人消化外界事物的媒介。所謂“離開了日本外來語人們不能思考”的言論,實則毫無意義。
最後需要強調的是:日語外來詞並不是晚清認知外部世界的唯一媒介,有時候英語和中文是可以直接對譯的。
-
4 # 忄夜明丶
很蠢的觀點,現在日本已經不用漢字翻譯外來語,全部用日式英語,用假名來表音,過去式了,相反中國還一直用漢字表意來翻譯外來語,所以我一直很反感叫酸奶優格,叫乳酪起司等等,不管從漢字還是發音,根本不知道是什麼,就表了個音。
-
5 # 桃花不識東西晉
哪種語言都會有外來語
這是語言交流的結果
日語引用外用來語直接音注片假名書寫應用
漢語的外來語大都翻譯成漢語後使用
有了這樣的轉換過程
就複雜了
由於日語使用當用漢字
見到漢字就不再翻譯轉換而是直接使用
消火栓
就是一例
當然日語中有很多詞是唐朝人使用的
日本超市裡賣韭菜按束計
束就是唐朝人用的
杜甫得到朋友送來的韭菜
詩中也稱束
日語稱白菜為小菘
小菘就是古漢語用詞
但漢語接觸日語人名時就直接用了
老安就稱呼書寫為安倍而不用日語的發音
-
6 # 味冷
隔一段時間就有人蹦出來扯犢子。
跟我學科技日語:
memory,日語密毛妮,中文儲存器;
robot,日語漏鮑透,中文機器人;
polymer,日語撲力摸,中文聚合物;
transistor,日語偷亂擠死她,中文電晶體;
helicopter,日語海里靠撲她,中文直升機;
diesel,日語弟一再摟,中文柴油機;
router,日語擼他,中文路由器;
rocket,日語肉蓋頭,中文火箭;
browser,日語不露咂,中文瀏覽器;
sensor,日語深插,中文感測器;
camera,日語卡沒了,中文照相機;
~( ̄▽ ̄~)~
沒了日語,過不了英語四級倒是真的。離開了中華文化圈,日本二字就失去了意義。Japan,壓盤。
-
7 # 長風浩蕩
呃,那些日本人翻譯的漢字詞彙,也是以漢字為基礎,那麼,離了從中國來的外來漢字,日本人還能……有啥?
之所以是日本首先翻譯西方文化概念的漢字詞,只是因為日本早早做了英國走狗,更早接觸了“西方”而已。
沒有日本人用漢字翻譯的漢字詞彙,華人就自己翻譯啊。有需要就會有人做,而學貫中西的能力,華人遠比日本人好。看你翻譯的還湊合,就拿來用而已。而且從目前來看,日本人那些譯詞離著信達雅還早著呢,還糟蹋了不少漢字。且等著吧,正本溯源的事情,中國早晚會做的。
對了,就這個在來自中國的漢字的基礎上加工組合的工作,就是日本對中國的貢獻?就是“恩情”?
那麼,是隻能記你日本之“恩”,不能記仇麼?你對你自己所認為的“恩”倒是熱心的很呢。是吧?只是,既不問你這“恩”的“恩”之所來,同時又以身作則的要求中國不記你之仇。好事全是你的呀。你還真是世界寵兒呢。
回覆列表
什麼叫離開了日本外來語,人們還能思考嗎?這是個什麼鬼問題?你想問什麼?你指的人們究竟是誰?是華人還是南韓人?
知道日本規範語言的基礎是什麼不?知道日本規範語言真正成型是什麼年代不?中華語言文化已經規範系統成型時,日本語言還處於蠻荒狀態,明治維新前日本整個文明系統都是照搬中華文明,明治維新後日本雖然全盤否定了漢唐儒家文化,但根植於中華語系的日本語言文化書法卻沒有什麼大的改變。由封建農業社會進化成資本主義工業社會後,日本的科技工業農業得以飛速發展,較相對落後的近代中國,在文化領域亦超前許多諸如文學創作,詩歌,戲曲影視作品等,對中中國產生了相當大的影響,同時一部分日本外來語為廣大華人民所熟知,如,大迴,小迴,巴嘎,殺雞給給,丫賣碟……等等,這部分語系充其量也就佔總體的千分之一或萬分之一,根本就是邊緣用語,還多為文藝作品或玩笑時所用。遠達不到用其來思考的程度。漢奸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