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餘冠鋒Gordon

    鹽,學名:氯化鈉。進入人體之後分離出Cl氯離子與Na鈉離子。鈉離子主要存在於細胞液外,包括了血液與體液。與細胞內的鉀離子平衡著細胞液與體液的水分走向。

    在我們的食物中鈉攝入的途徑很多,但是鉀攝入的途徑越來越少。世界衛生組織因此建議減鈉加鉀,原來建議每天攝入2克鉀,2013年最新建議攝入3.5克鉀。

    過度的鈉攝入,會導致鉀鈉平衡失衡,細胞液大量排出細胞外,細胞外液體快速過量積聚,血管內液壓一下子升高,導致高血壓。——如果,已經出現了動脈硬化等症狀的人群,這個時候高血壓會擠爆血管導致中風。那麼,本來心臟有問題的人也會增加心臟壓力。

    鈉從腎臟排出,過度的鈉也會引起腎臟的壓力。一般建議每天不要攝入食鹽超過5.8克,運動人群最多去到7-8克。

    下圖截至《高階運動營養學》

    但是問題又來了,目前很多人口味偏重,卻做不到每天吃掉1-2斤的蔬果,所以,吃不胖要介紹給這類人群的另一個解決方法是低鈉鹽。低鈉鹽是以普通碘鹽為原料,用30%的氯化鉀替代氯化鈉。透過減鈉加鉀,在起到防控高血壓作用的同時還有助於人體內鈉鉀元素的平衡。所以,經常吃低鈉鹽,不僅減少了體內鈉元素的攝入,增加體內鉀元素的補充,在保障鈉鉀平衡的同時防控高血壓。

    參考文獻:

  • 2 # 糖人健康網

    鹽攝入過多一方面介導血壓升高,增加心腦血管發病風險,同時高鹽還獨立於血壓直接導致血管內皮功能受損、刺激炎症並介導胰島素抵抗等,容易造成心,腦,腎等靶器官受損。 雖然鹽攝入量對不同的心腦血管疾病的影響不太一樣,但總體來看低鹽限鹽飲食還是有利於大多數心腦血管疾病的防治的。

    人類對食鹽的生理需要量很低,成人每日攝入1- 2 g食鹽足以滿足一般人體的生理需要。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每人每日食鹽攝 入量不高於5g,中國營養學會建議每人每日食鹽攝入量不高於6g,在世界各國的膳食指南中低鹽飲食均被列為一項重要建議,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也提出:“吃清淡少鹽飲食”,但實際上中國大部分居民有高鹽飲食習慣,人均攝鹽量遠高於建議攝入值,在中國北方這個現象尤為明顯,每日攝鹽量可高達14-26g之多。

    生活中經常聽人說到高血壓患者要少吃鹽,的確如此,鹽的攝入量與心腦血管的疾病的發生和發展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正常人減少鹽的攝入量,可預防高血壓的發生,降低腦卒中、心臟病和慢性腎臟的發病率和死亡率。高血壓患者減少鹽的攝入量,可改善高血壓治療的效果,減少高血壓導致的心、腦、腎併發症。但是也有研究表明低鹽飲食可誘使心臟的氧應激增加,進而促進心臟功能失調,因此,一味低鹽飲食也並不是絕對健康的。

    同時對於高鹽或低鹽飲食,不同個體的生理反應可能差別很大,可也就是俗稱的鹽敏感性的個體差異。甚至有一小部分人在低鹽飲食時血壓或心血管病風險反而會升高,這種現象稱之為“負鹽敏感“。對於高血壓患者,低鈉飲食未必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限鹽飲食可能會增加其機體對脂肪負荷產生有害的血脂和血流動力學變化,增加高血壓患者的血漿脂蛋白水平,導致一系列代謝綜合 徵的產生,因此,限鹽也是有度的,我們應該根據自己身體的實際情況合理地攝入食鹽,才能維持良好健康的身體狀態哦~

  • 3 # 吳一波

    心腦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主要在於以下七個方面:

    即高血壓、血液黏稠、吸菸、血管壁平滑肌細胞非正常代謝、糖尿病、酗酒與遺傳因素。其中除了遺傳因素外,其餘的因素大多數都是與不健康的日常習慣相關聯的。譬如吸菸、酗酒。而高血壓、血液黏稠和一部分糖尿病的形成,亦是與不良生活習慣相關。比如高碳水高脂肪高鹽的攝入,成年累月地累積,就會導致慢性疾病的形成。

    我們常常聽說,攝入鹽分過多會導致高血壓和動脈粥樣硬化,而這兩個因素也是會導致心腦血管疾病的重要方面。那麼,攝入鹽分過多的“重口味”偏好者們,真的更容易得心腦血管疾病嗎?而這其中的因果關係又是什麼?

    攝入鹽分過多,由於體液濃度增加,導致滲透壓過高,就會造成失水,從而導致血液黏稠度增加。這就會對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埋下隱患。且長時間高鹽飲食,會導致高血壓的發生,同樣會對心腦血管造成不利影響,進而可能成為心腦血管疾病發生的一個誘因。

    一般來說,高鹽飲食伴隨的常常會是高油脂飲食。尤其在長期寒冷的北方地區,人們往往更加偏好鮮香濃鹹的菜餚。比如東北菜系和魯菜系,就以“鮮鹹”為主要的菜系特點。這樣“濃墨重彩”的一餐偶爾吃一頓是沒有太大問題的,可是若以此為習慣,長年累月則將會對身體有不利影響。久而久之,“三高”就會找上門來,許多慢性疾病也會悄悄潛伏在這些有“重口味”飲食習慣的人群中。因此,高鹽高脂的飲食模式是對健康是弊大於利的。尤其是中老年人群,更應引起注意。

    平時飲食應當以清淡為主,並在飲食結構合理的基礎上,適當地多增加一些富含蛋白質、不飽和脂肪酸、纖維素、維生素C的食物在一天總攝入量中的比例,並同時適當增加運動量,減少“久坐”的時間。透過這些方式可以增強機體的抵抗力,並有防止“三高”的效果。

    同樣地,平時應適量攝取一些具有軟化血管功效的食物,譬如玉米、蘋果(其中的)預防血管的硬化,並應當在適量的基礎上多飲水,多運動,以加快新陳代謝的速率,疏通血管並排出廢物。這樣長期堅持,就會在一定程度上對身體健康起到有利的影響,“遠離”中老年易患的慢性疾病。

  • 4 # 平安好醫生官方號

    有資料顯示,進入5月份後,中風和冠心病患者的住院率明顯增加。在35攝氏度以上的高溫天氣中,心腦血管疾病的死亡率明顯增加,高溫對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危害極大。

    這是由於夏季人體新陳代謝加快,對氧氣和養分的需求量增加,但此時氣溫較高,空氣溼度較大,而含氧量降低,且人體為散熱會使血液集於體表,因此心臟大腦血液供應減少,會加重缺血缺氧反應。由於氣壓偏低、人體大量排汗,體內水分流失多,使血液黏度上升,血液迴圈受阻,容易誘發血栓、心梗、冠心病、中風等心腦血管疾病。所以夏天到了,我們要給心腦血管病患者提個醒,請注意身體變化,面對夏天諸多的危險因素,心腦血管病患者應如何安度炎熱夏季呢?

    第一,要防止“情緒中暑”,做到“心靜自然涼”。 天一熱,人就容易顯得煩躁,要防止“情緒中暑”,就要特別注意“靜心”養生。應該讓自己的思想平靜下來,神清氣和,精神愉悅,對生活充滿信心,免除外界不良情緒的干擾,切不可“以熱為熱”,導致心火內生,情緒失控,過度憤怒或緊張而誘發心腦血管疾病。同時,在盛夏還應儘量少講話,不做緊張的腦力思考,以免勞神傷氣。這是夏季養生的重要一環,對預防心腦血管疾病具有藥物所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二,要做到起居有節,適時運動。 夏天應是老年人“靜養”的季節,不宜大量運動。很多老年人由於夏季天亮得早,都願意早起晨練,但據調查,70%-80%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都是在早晨6-l0時,這段時間被認為是心腦血管病的多發時間,因此鍛鍊應儘量避開這段時間。近年來,使用空調的家庭愈來愈多,居室內外就形成了溫差,如果正午走出戶外,溫差會更大。心腦血管病人對於這種變化很難適應,因為溫差的急劇變化會引起人體血管不斷收縮和舒張,直接導致血壓變化,引起血液迴圈障礙,誘發心梗或卒中。因此,有心腦血管病史的老人應注意減少戶外活動,多在室內休息,且午後最好能小睡1小時,以補充晚間睡眠的不足。

    第三,要注意飲食清淡,保證水分充足攝入。 盛夏時節暑溼重,易發生溼熱症,故炎夏的飲食應以清淡質軟、易於消化的食物為主,少吃高脂厚味及辛辣之物,尤其要避免暴飲暴食,因為患心腦血管疾病的人暴飲暴食容易誘發心絞痛、心肌梗塞等突發性疾病。高血壓者應注意每日的鹽攝入量控制5克以下,同時提高攝入含鉀豐富的食品,多吃些新鮮蔬菜、瓜果及豆類製品。要注意多喝水,及時補充水分,即使感到不渴每天也要飲水在1000毫升以上,汗多時還要增加飲水量。尤其是晚上睡覺前和早晨起床後應喝一杯水,如半夜醒來時也可適量進點水,此舉可降低血液黏稠度,預防血栓形成,減少心腦血管疾病突發的可能。

  • 5 # 勺子得嘞

    你好,吃鹽並不是導致血管硬化的直接原因,而是間接原因,高鹽飲食會導致血容量增加,血壓升高,發生高血壓,從而久而久之影響肝臟、腎臟功能,導致血脂代謝紊亂,最終可導致脂質沉積在血管壁上,產生動脈硬化,這種情況是需要很長時間,一般只有到了50歲以後病症才會發作如 動脈硬化 、血栓等,不過近年來這些老年病有年輕化的趨勢,和長期在飯店吃飯不無關係,因為飯店的菜為了吸引人來吃,都會做的比較鹹,而且重油。

    想要快速降低血液內鹽分,就去泡澡,蒸桑拿,慢跑,只要能出汗什麼都行,因為鹽分會隨著汗液從體內排出。

    吃葡萄,喝葡萄酒,可以軟化血管,防止動脈硬化。

  • 6 # 阿森美食丶

    鹽是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味調料,然而過多的攝入鹽分,就容易誘發心腦血管等疾病!

    簡單的來說,因為鹽過多的攝入,血管中的水分就會增加,血管壁收到的壓力也就會增大,從而使血壓升高,血管中的壓力高了,心臟負荷就會加重,久而久之就會造成心臟肥大、心衰、等心血管疾病。

      除了用鹽外,過量用油也是心腦血管的重要誘因之一,食物油膩,容易引起血脂升高,體內醇類物質逐步增多,堵塞血管,形成血栓,從而促使血管硬化,引起冠心病、腦血管疾病等。

    當下正是春季,氣候多風乾燥,人體易缺水,上火,無論是油還是鹽都要少食,春季以清淡為主。

  • 7 # 談健康話養生

    鹽和高血壓的關係密不可分!

    食鹽,也叫氯化鈉(NaCl)中,對人體血壓主要起影響作用的是Na離子,Na通常主要存在於體液和組織中,同時保持著一種相對的平衡狀態,當外部攝入的Na過多,身體長期來不及排出時,就會使多餘的Na累積在血清中,造成水鈉瀦留,血容量增加,血容量增加造成血管的壓力增加,從而導致血壓的升高。血壓長期偏高,血管壁長期受到過高的壓力,加上其他的問題,就會引起血管的粥樣硬化、血管變脆、血栓,甚至腦出血等嚴重的心血管問題。

    因此,控制血壓,預防心血管問題,往往除了服藥,首先提到的就是控制鹽(實際上是Na)的攝入。

    如何正確的吃鹽呢?

    人體內每天需要多少鹽就可以維持平衡呢,答案說出來可能嚇你一跳——0.5g!而正常生活中人體攝入的鹽約4~15g,口味重的人則更多!多餘的鈉鹽一般經尿液、汗液、眼淚、體液等途徑排出體外,但如果長期攝入過高量的鹽,引起Na離子的濃度升高,就會引發血壓的升高。

    中國基層高血壓防治指南2016年版中指出,生活中每天攝入的鹽不應超過6g,美國低血壓飲食(DASH)指南中也指出每天攝入的Na不應超過2300mg(也相當於6g食鹽的量),低鹽飲食是控制血壓、預防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那麼6g鹽如何控制呢?從食鹽來講,啤酒瓶蓋,去掉裡面的膠皮墊,平平的一瓶蓋食鹽,就是6g,這個量,每天不應該超過。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應該注意人每天攝入的隱形Na,如鹹菜、醃漬品、燻肉、加工製成品的肉食、零食、速凍食品中,都含有大量的Na,這些Na除了來源於食鹽、還來源於味精(穀氨酸鈉),抗氧劑(如亞硫酸氫鈉)、防腐劑(苯甲酸鈉)等等多個方面,因此,在吃加工製成食品時,應多關注產品包裝上標註的Na的含量。

    加上這些隱形Na的攝入,實際上人每天吃的食鹽的數量,還應少於上文說到1瓶蓋,嚴格控鹽,可以使血壓降低2~8mmhg左右,還能預防心血管的其他問題,何樂而不為!

  • 8 # 執業藥師yang

    鹽分攝入太多,主要是增加高血壓風險,同時也就間接的增加了其他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病風險。

    高鹽飲食導致人體細胞內外離子紊亂,從而損害機體器官功能,是導致高血壓發病的重要影響因素之一。

    鈉鹽敏感性與鈉鹽不敏感性

    人群中存在鈉鹽敏感性與鈉鹽不敏感性。

    有些人,高鹽飲食,對血壓的影響並不明顯,這種情況也是存在的,就是所謂的鈉鹽不敏感;

    而原發性高血壓患者中則有相當一部分屬於鈉鹽敏感性高血壓,這或許與地理環境、飲食習慣以及種族等相關。

    美國高血壓學會(ASH) 在2005年,在關於高血壓的新定義中,將鈉鹽敏感性確定為高血壓早期損害標誌。

    鈉與高血壓發病機制

    鈉鹽影響高血壓的機制目前還並不明確。

    但多種研究均表明,由於各種原因導致的細胞膜離子轉運缺陷和腎臟排鈉功能異常,在高鹽環境下容易發生鈉鹽代謝異常,繼而出現多種病理生理改變,從而引起高血壓。

    總的來說,鈉鹽升高血壓,或可有以下幾個原因。

    1、腎臟

    鈉進入體內後,升高血漿鈉含量,從而引起細胞外液量變化,繼而影響血壓此外,除了飲食,如果腎臟這個重要的代謝器官發生病變或障礙,腎臟排鈉功能降低,也會使的血漿鈉離子濃度升高,引起高血壓。

    2、神經交感機制

    有證據表明,血鈉升高可以使血管和心臟中活化的血管緊張素Ⅱ增多,而血管緊張素Ⅱ有可以作為獨立因素,作用於高血壓患者的心血管,促使其結構發生改變。

    多種研究表明,血管緊張素Ⅱ1型受體(AT1R)狀況實際上是決定高血壓的關鍵因素。

    因此,血管緊張素Ⅱ增加,會導致血壓上升。

    3.鈉與動脈和心臟

    當體內鈉含量增多時,血管內液體量相應增加,從而導致血管切應力發生改變,進而引起內皮功能損害所導致的氧化應激,以及減少NO等物質的釋放,造成全身血管受到損害,最終導致高血壓的發生。

    4.鈉與腦

    研究表明,長期高鹽飲食可以增加腦脊液中的鈉含量,從而使血壓升高。

    種種研究均表明,鈉鹽可以透過多種渠道引起血壓升高。因此,日常飲食一定要限制食鹽的攝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個女人對家的定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