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明學23

    實是求事的說,在中國科學界,物理學的理論基礎其實就是一些舶來品。他們從來就沒有對理論成立的條件,根源以及適用範疇有過認真與獨立的思考。結果是一種理念被一些自以為是的一幫人,弄得不倫不類,自欺欺人不說,還帶偏了一些不明真像的吃瓜群眾。

    所謂的量子糾纏的超距感應,並未成為一種確定無疑的自然法則,即便是在某種特定情形下成立,那也是有前提與條件,而事實是,為了為所謂的量子通訊自圓其說,那幫人杜撰了一個莫須有的量子糾纏學說,以此來為其那一大套歪理邪說做理論註釋。

    應該說,現代的物理學理論存在許多問題,也正因為此,許多的謊言才能得以繼續。但是謊言畢竟是謊言,假以時日,終究會被揭穿的。

  • 2 # 周林東832

    "量子超光速”,應是個偽問題!它可能源自於所謂"量子糾纏”的概念;但此概念恰恰本應與量子力學無關!乃系某些"量子通訊"論者對EPR論文的誤讀。所以,既不存在糾纏的量子,又何來"超光速"。說得乾脆點,這是由一個偽量子力學概念引伸出來的二級偽問題!

  • 3 # 彭大博士電工電子精講

    量子力學是謬論,謬論體現在哪裡?

    謬論1.

    量子。主觀地,硬性地,把物理量分割為不可再分割的、完全相同(注意:完全相同)的最小單位,稱之為“量子”。

    把近似接近的整體視為1份,把“1”作為度量客觀世界的基本尺度,是原始人就有的想法,是主觀行為,是數學思想,而不是物理思想。物質不存在相同的份。“份”是主觀定義的,主觀劃分的。

    每個電子的質量都絕對相同嗎?把100克的物質視為1份,能找到絕對等於100克的那1份物質嗎?10個雞蛋,質量或者體積完全相同嗎?

    光量子的能量E=hv,頻率相同的光子能量相同。可是,普朗克常數本身是個無限不迴圈的無理數,即使光子頻率相同,也不存在能量完全相同的光量子,何況頻率完全相同的光子也不存在。能量完全相同的量子根本不存在。

    相同只存在於數學表示式中,物理世界裡不存在。不能把物理世界真的看成由相同“份”組成的。

    謬論2.

    量子糾纏。物質的運動狀態是無序、連續變化的。僅僅對位移進行無窮無盡次的求導,就得到無窮無盡個狀態量。不存在無窮無盡個狀態量都對應相同或對等的個體。

    量子大神所說的確定性的糾纏量子製備方法根本不存在。能級的能量值不可能是唯一值,而是個範圍。比如不是100,而可能是99.999999~100.0000001。既然能量值不唯一,那麼高能級A與中間能級B的能量差,不絕對等於中間能級B與低能級C的能量差。

    電子從能級A躍遷到能級B發出的光子M,與從能級B躍遷到能級C發出的光子N,波長就不可能相同,它們還是一對糾纏光子嗎?

    關係絕對相互對應的東西,只存在於數學表示式中,物理世界裡不存在。

    世界上可以有無限相似或無限接近的個體,不存在完全相同或完全相等的個體。

    既然,不存在量子糾纏,還存在基於量子糾纏的量子通訊嗎?

    謬論3.

    量子疊加態。資訊分為客觀資訊和主觀資訊。

    客觀資訊反映物質的客觀狀態。主觀資訊是對物質狀態的主觀構造(期望,要求,想象,猜測),不一定與客觀資訊一致。

    確定貓死和貓活的資訊是客觀資訊,不確定貓是死是活的資訊是主觀資訊。客觀資訊是確定的。主觀資訊是不確定的。確定資訊與確定資訊運算才會有確定的結果。不確定資訊參與的運算不會有確定的結果。

    不確定的主觀狀態只存在於數學表示式中,物理世界裡不存在不確定的客觀狀態。

    既然,疊加態是主觀資訊,那麼還存在量子計算機嗎?

    總結:

    任何製備單光子、發射單光子、傳送單光子、接收單光子、儲存單光子、操縱單光子的所謂量子科技,都是騙局! 宇宙中,不存在糾纏量子,也不存在量子疊加態,量子通訊和量子計算機都是騙局!

    不存在建立在數學之上的物理世界。

  • 4 # 想法捕手

    沒有超光速運動,只是一種由量子糾纏態產生的超距作用。

    首先,被愛因斯坦稱之為“幽靈般的超距作用”的現象並不是一種運動。其次,沒有什麼所謂的“超光速”,超距作用源自於量子的糾纏特徵。

    “超距作用”得以聲名遠揚,源於1935年愛因斯坦和玻爾的一場科學戰役。雙方同年都發表了一篇名為《量子力學對物理實在性的描述是完備的嗎?》的論文,卻給出了兩個完全不同的答案。

    愛因斯坦和波多斯基、羅森提出了一個EPR佯謬來攻擊量子力學的超距作用。大概的意思是:根據量子力學可推匯出,對於有糾纏特徵的兩個粒子,無論距離多遠,只要對其中一個粒子進行測量就可以瞬間影響到另一個粒子。一個粒子對另一個粒子的影響竟然可以超越光速,在愛因斯坦看來這完全是不可能的。

    玻爾在看到愛因斯坦等人的這邊論文後,花了3個月的時間試圖找到愛因斯坦推導過程中缺陷,但後面他發現愛因斯坦的推導完美無缺,只是對愛因斯坦認為不可能的結果,給出了肯定答案,認為這種超距現象是可能的。

    於是超距作用從理論論證進入了實驗求證的最終戰場。

    為了求證這一引起科學界震盪的猜想,科學家們在當時的現代光學技術上找到了突破口,透過讓一種特殊的激發態原子的電子從激發態連續兩次躍遷返回到基態,可以同時釋放出兩個分離的具有糾纏態的光子(沿相反方向自旋,也就是說,光子對的淨角動量為0),這對光子稱為“孿生光子”。

    當這兩個光子沿相反方向飛出後,只要對其中一個光子進行偏振方向測量,如果另一個光子和測量的光子保持偏振方向一致,就是玻爾勝出,反之就是愛因斯坦勝出。

    最後的結果是隨便測量的偏振片以任意角度擺放,最後測得的結構兩個光子的偏振方向都是一致的。似乎玻爾已經勝利了。

    但愛因斯坦的支持者聲稱隱變數理論也能和以上實驗結果相符。

    於是1964年,英國科學家約翰·貝爾為了支援站隊愛因斯坦的隱變數理論,提出了著名的貝爾不等式。貝爾不等式是一個強有力的數學不等式,不等式成立就是隱變數勝出,不等式不成立就是量子力學勝出。

    隨後一系列的實驗都證明了貝爾不等式的不成立。貝爾作為愛因斯坦的堅定支持者,最後卻完美終結了隱變數理論的不可行,宣告了量子力學的勝利。

    而量子力學的糾纏態也成為了最不可思議的物理現象,至今無人能夠完全解讀它,只能承認它、利用它。

    糾纏態的第一大運用:量子隱形傳送

    基於糾纏態的超距作用被證實後,人們第一反應想到的運用方式,就是能否實現科幻片裡的超空間傳送。

    但1982年,一篇《單量子態不可克隆》的論文,先是給人們潑了一盆冷水。也就是說人們無法利用量子態來傳送確定的訊號。然後1993年又有6位科學家聯合發表了一篇題為《由經典和EPR通道傳送未知量子態》的論文,開創了研究量子隱形傳送的先河。

    不是說量子不能傳送資訊的嘛,怎麼又可以了呢?

    事實是因為科學家找到了一個方法,大概意思是將原量子態的所有資訊分為經典資訊和量子資訊兩部分,分別傳送就可以以部分還原的方式,在接收地重組出原量子態的全貌。

    1997年,奧地利的研究團隊首次完成了量子隱形傳送的原理性實驗,將一個量子態從一個地方的光子傳送到了另一個地方的光子上,當時潘建偉就在這個團隊之中。

    2012年,中國科技大學和中國科學院以潘建偉為首的聯合研究團,在青海湖首次成功實現了100公里級別的自由空間量子隱形傳送。

    結論

    基於量子隱形傳送的量子通訊是可能的,但卻不是大多數人腦裡想象的那種瞬間即達的“量子通訊”,不要把科學的理論命名方式與世俗的智慧概念混淆,大多數偽科學的盛行,其實是玩文字遊戲,概念誤導。

    以上陳述僅為了儘量通俗的表達,如有不嚴謹的地方還請原諒。

  • 5 # 夢想晴空111754811

    這位學者對潘院士指控!請用你的實踐,研究成果證實才有說服力,不然!潘院士團隊的研究會流轉於世!而你就成了“大話博士”!

  • 6 # 味冷

    個人大概的理解是這樣的:製造兩個糾纏光子,當測量一個光子的偏振,另一個光子的偏振就確定了。量子力學的方程預言了這種現象,但是在方程裡沒有關於兩個光子距離的變數,也就是說從方程本身出發,光子之間是神同步,不受距離限制。

    但是這可能有兩種解釋,一種是愛因斯坦的解釋,認為有一種未發現的作用(隱變數),讓兩個光子狀態同步;而另一種解釋是量子力學是非定域的,兩光子之間狀態同步是不需要時間的(超光速)。當時愛因斯坦是以佯謬的方式質疑後者的,因為當時物理學認為沒有什麼相互作用的速度能超過光速。

    然而後來真的有人做實驗了,實驗發現:在兩個光子跑出一定距離的時候進行測量,兩者的狀態同步時間比光速傳播的時間還要短,也就是說非定域性解釋更符合事實。

    然後科學家又用多種糾纏粒子做實驗,並不斷延長兩個粒子之間的距離來擴充套件非定域性的驗證範圍,比如在衛星和地面之間做實驗,其結果都支援非定域性的結論。

    因此雖然不能說在宇宙尺度內非定域性都成立,至少在幾千公里內兩個光子的狀態同步是不受限於光速的。這個非定域性的驗證範圍隨著實驗技術的進步正不斷被重新整理。

    當然未來也可能在某個距離上會發現非定域性不成立了,那就會產生一系列新理論。但是目前在量子力學的方程裡,沒有對於兩個粒子之間糾纏距離的限制。

    以上個人理解,用語不一定規範,理解不一定正確。民間有科學家,但肯定不是民科的行事風格。一切對量子理論的質疑,首先要從實驗現象出發,先弄清楚前人做過了什麼。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沒了父親還願意過父親節嗎?還喜歡提起這個節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