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是元帥克萊斯特為何跟曼施坦因同時被解職?戰後還被兩地關押?回答這個問題,要與克萊斯特的作戰經歷結合起來,戰爭結束後讓他在南斯拉夫和蘇聯兩地受審和服刑,也與他在這兩個地方所犯罪惡有關。
在二戰德軍的高階將領裡面,克萊斯特並非表現不行,而且在有些方面可以與曼施坦因、古德里安和隆美爾相媲美,甚至在作戰指揮上還要強於他們,只不過因為他在戰爭爆發前因反對希特勒發動二戰,耽誤了對他的使用。
但是,雖然克萊斯特反對戰爭,卻又在軍人職責和對裝甲部隊進攻有所建樹方面展現出兩面派的角色。他在二戰的最輝煌之處,也是他在戰後受審的原因,就是在橫掃東南歐的巴爾幹之戰,和打贏了蘇德戰爭的基輔戰役,給這兩地造成了重大損失,從而惹火燒身。
在二戰德軍裝甲成軍的組成歷史上,克萊斯特雖然不是首任三個裝甲師長之一,卻是最早指揮裝甲軍展開閃擊戰的高階將領之一。1939年德軍要進攻波蘭,克萊斯特因反戰被降在預備役服役,是進攻波蘭的A集團軍群司令賴歇瑙起用了他,讓他擔任第1裝甲軍軍長,從此與裝甲結上了緣。
波蘭戰役打響後,克萊斯特的第1裝甲軍與古德里安的第2裝甲軍把閃擊戰理論應用到實踐,成功的使用了鉗形攻勢,在戰後克萊斯特迅速得到提升,成為進攻西歐A集團軍群的裝甲叢集司令,職務在古德里安之上。
1940年,克萊斯特指揮的裝甲叢集因作戰有功,他被晉升一級上將,他的裝甲叢集也被變更為德軍歷史上第一支戰役級裝甲部隊,第一裝甲叢集。當德軍上下在巴巴羅薩計劃指引下準備進攻蘇聯時,1941年4月份,巴爾幹危機爆發,克萊斯特被命令先解決東南歐的困局,也成為他指揮作戰的高光時刻。
由於第1裝甲叢集10個裝甲師一天內推進50公里,三天推進200多公里,成功地阻止了南斯拉夫軍隊繼續頑抗,並將英軍和希臘聯軍打敗,逼迫希臘政府投降,從而奠定了克萊斯特最先成為閃擊戰先鋒的地位,被希特勒用在閃擊蘇聯的最重要位置,成南方集團軍群的第一裝甲叢集司令。
1941年6月22日,蘇德戰爭爆發,作為4支閃擊蘇聯裝甲主力之一,克萊斯特指揮的第1裝甲叢集一直擔任著重要方向的重要作戰任務,在與古德里安指揮的第2裝甲叢集取得基輔圍殲戰的勝利以後,他的第1裝甲叢集就一直戰鬥在南線,成為蘇德戰爭參加戰鬥最多的部隊。
莫斯科戰役失利以後,德軍在東線的4支裝甲叢集只剩下第1和第4兩支維持著南線和中線兩個作戰方向,從戰術運用上,第4裝甲叢集被德軍作為機動叢集,多次往返於南線和中線之間,只有第1裝甲叢集一直在南線作防禦作戰,直到1944年3月30日,克萊斯特和曼施坦因同時被解除職務。
從克萊斯特的指揮經歷看出,雖然他思想上反對戰爭,但在行動上卻不遺餘力地熱衷於閃擊戰,一方面是感謝德軍重新啟用他,另一方面是對裝甲進攻情有獨衷。
應該說,克萊斯特在指揮裝甲部隊的時間要比曼施坦因要早,戰功也不遜色,只是倆人沒有機會在一起,當克萊斯特獲得基輔大戰勝利時,曼施坦因剛指揮第11集團軍進入克里米亞戰場。不過,也是1942年底1943年初開始,他們幾乎把命運都交到了蘇德戰爭的南線戰場,也成為了東線作戰的主力。
1942年斯大林格勒戰役最關鍵時期,曼施坦因重新被派到南線組建頓河集團軍群,實際上,這時的曼施坦因掌握著B集團軍群的指揮權,不久克萊斯特晉升為元帥也接任了A集團軍群司令的位置,可以說,蘇德戰場南線的命運也掌握在這兩個元帥手中。
也可能英雄所見略同,也可能是對戰局不抱太大希望,1943年,對這兩個元帥來說,他們的日子都不好過,除了在第三次哈爾科夫反擊戰獲得一點喘息機會以外,基本上都是被蘇軍牽著鼻子打,尤其是庫爾斯克坦克大戰,德軍打得非常窩火,這裡面有希特勒長臂指揮的原因,也有戰場形勢對德軍不利的因素。但他倆幾乎都想到了一個問題上,那就是繼續進攻只有死路一條,唯有壓縮戰線防禦作戰才是最好出路。
實際上,人們一直好奇,希特勒把德軍最能謀善斷的曼施坦因派到了南方集團軍群司令位置上,為什麼也難改失敗格局呢?這與當時德軍已失去戰場主動權有關,任憑曼施坦因有三頭六臂也無力迴天。那麼,他們的矛盾也來自希特勒要維持現有陣地作頑強防禦,可曼施坦因手裡既缺兵少車又無後援,拿什麼抵擋蘇軍一個接一個的反攻?此時,如果德軍主動撤退到本土作頑強防守,可能還會保留幾支有生力量。
那麼,曼施坦因和克萊斯特被雙雙解職後,他倆的命運為什麼迥然不同呢?主要是盟軍對曼施坦因高看一眼。是曼施坦因手上蘇軍傷亡少嗎?肯定不是的。因為克萊斯特在南斯拉夫的作戰,和圍殲基輔戰役的所作所為,對方的傷害太大了,盟軍和蘇軍展開秋後算賬也是要找到一些理由的,也可能是克萊斯特在這兩個戰役中做得太過分了吧。
從上面分析看出,克萊斯特在戰後被兩地受審,分別被判15年和25年,5年後死於獄中。而曼施坦因被判18年,4年後就被釋放。不得不說,克萊斯特戰功無數,結局悽慘,應該與他的兩面性格有關吧。
同是元帥克萊斯特為何跟曼施坦因同時被解職?戰後還被兩地關押?回答這個問題,要與克萊斯特的作戰經歷結合起來,戰爭結束後讓他在南斯拉夫和蘇聯兩地受審和服刑,也與他在這兩個地方所犯罪惡有關。
首先,克萊斯特思想上反對戰爭,行動上卻熱衷於閃擊戰。在二戰德軍的高階將領裡面,克萊斯特並非表現不行,而且在有些方面可以與曼施坦因、古德里安和隆美爾相媲美,甚至在作戰指揮上還要強於他們,只不過因為他在戰爭爆發前因反對希特勒發動二戰,耽誤了對他的使用。
但是,雖然克萊斯特反對戰爭,卻又在軍人職責和對裝甲部隊進攻有所建樹方面展現出兩面派的角色。他在二戰的最輝煌之處,也是他在戰後受審的原因,就是在橫掃東南歐的巴爾幹之戰,和打贏了蘇德戰爭的基輔戰役,給這兩地造成了重大損失,從而惹火燒身。
在二戰德軍裝甲成軍的組成歷史上,克萊斯特雖然不是首任三個裝甲師長之一,卻是最早指揮裝甲軍展開閃擊戰的高階將領之一。1939年德軍要進攻波蘭,克萊斯特因反戰被降在預備役服役,是進攻波蘭的A集團軍群司令賴歇瑙起用了他,讓他擔任第1裝甲軍軍長,從此與裝甲結上了緣。
波蘭戰役打響後,克萊斯特的第1裝甲軍與古德里安的第2裝甲軍把閃擊戰理論應用到實踐,成功的使用了鉗形攻勢,在戰後克萊斯特迅速得到提升,成為進攻西歐A集團軍群的裝甲叢集司令,職務在古德里安之上。
1940年,克萊斯特指揮的裝甲叢集因作戰有功,他被晉升一級上將,他的裝甲叢集也被變更為德軍歷史上第一支戰役級裝甲部隊,第一裝甲叢集。當德軍上下在巴巴羅薩計劃指引下準備進攻蘇聯時,1941年4月份,巴爾幹危機爆發,克萊斯特被命令先解決東南歐的困局,也成為他指揮作戰的高光時刻。
由於第1裝甲叢集10個裝甲師一天內推進50公里,三天推進200多公里,成功地阻止了南斯拉夫軍隊繼續頑抗,並將英軍和希臘聯軍打敗,逼迫希臘政府投降,從而奠定了克萊斯特最先成為閃擊戰先鋒的地位,被希特勒用在閃擊蘇聯的最重要位置,成南方集團軍群的第一裝甲叢集司令。
1941年6月22日,蘇德戰爭爆發,作為4支閃擊蘇聯裝甲主力之一,克萊斯特指揮的第1裝甲叢集一直擔任著重要方向的重要作戰任務,在與古德里安指揮的第2裝甲叢集取得基輔圍殲戰的勝利以後,他的第1裝甲叢集就一直戰鬥在南線,成為蘇德戰爭參加戰鬥最多的部隊。
莫斯科戰役失利以後,德軍在東線的4支裝甲叢集只剩下第1和第4兩支維持著南線和中線兩個作戰方向,從戰術運用上,第4裝甲叢集被德軍作為機動叢集,多次往返於南線和中線之間,只有第1裝甲叢集一直在南線作防禦作戰,直到1944年3月30日,克萊斯特和曼施坦因同時被解除職務。
從克萊斯特的指揮經歷看出,雖然他思想上反對戰爭,但在行動上卻不遺餘力地熱衷於閃擊戰,一方面是感謝德軍重新啟用他,另一方面是對裝甲進攻情有獨衷。
其次,既然克萊斯特與曼施坦因指揮相近,結果為什麼不同呢?應該說,克萊斯特在指揮裝甲部隊的時間要比曼施坦因要早,戰功也不遜色,只是倆人沒有機會在一起,當克萊斯特獲得基輔大戰勝利時,曼施坦因剛指揮第11集團軍進入克里米亞戰場。不過,也是1942年底1943年初開始,他們幾乎把命運都交到了蘇德戰爭的南線戰場,也成為了東線作戰的主力。
1942年斯大林格勒戰役最關鍵時期,曼施坦因重新被派到南線組建頓河集團軍群,實際上,這時的曼施坦因掌握著B集團軍群的指揮權,不久克萊斯特晉升為元帥也接任了A集團軍群司令的位置,可以說,蘇德戰場南線的命運也掌握在這兩個元帥手中。
也可能英雄所見略同,也可能是對戰局不抱太大希望,1943年,對這兩個元帥來說,他們的日子都不好過,除了在第三次哈爾科夫反擊戰獲得一點喘息機會以外,基本上都是被蘇軍牽著鼻子打,尤其是庫爾斯克坦克大戰,德軍打得非常窩火,這裡面有希特勒長臂指揮的原因,也有戰場形勢對德軍不利的因素。但他倆幾乎都想到了一個問題上,那就是繼續進攻只有死路一條,唯有壓縮戰線防禦作戰才是最好出路。
實際上,人們一直好奇,希特勒把德軍最能謀善斷的曼施坦因派到了南方集團軍群司令位置上,為什麼也難改失敗格局呢?這與當時德軍已失去戰場主動權有關,任憑曼施坦因有三頭六臂也無力迴天。那麼,他們的矛盾也來自希特勒要維持現有陣地作頑強防禦,可曼施坦因手裡既缺兵少車又無後援,拿什麼抵擋蘇軍一個接一個的反攻?此時,如果德軍主動撤退到本土作頑強防守,可能還會保留幾支有生力量。
那麼,曼施坦因和克萊斯特被雙雙解職後,他倆的命運為什麼迥然不同呢?主要是盟軍對曼施坦因高看一眼。是曼施坦因手上蘇軍傷亡少嗎?肯定不是的。因為克萊斯特在南斯拉夫的作戰,和圍殲基輔戰役的所作所為,對方的傷害太大了,盟軍和蘇軍展開秋後算賬也是要找到一些理由的,也可能是克萊斯特在這兩個戰役中做得太過分了吧。
從上面分析看出,克萊斯特在戰後被兩地受審,分別被判15年和25年,5年後死於獄中。而曼施坦因被判18年,4年後就被釋放。不得不說,克萊斯特戰功無數,結局悽慘,應該與他的兩面性格有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