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青言論史
-
2 # 歷史碎沫
古代的間諜最早 起源於夏代,間諜機構開始應運而生 ,成為政府的重要部門。
到了明代三廠一衛的黑暗統治,是間諜特務的頂峰,明代朱元璋設立了錦衣衛,錦衣衛的首領稱為指揮使,很少有太監擔任,朱元璋成立錦衣衛的初衷 是用來做儀仗禮儀,後來由於他大肆屠殺功臣, 認為司法機構如刑部,大理寺,都察院,都不好用,於是將錦衣衛的保衛功能提升起來,使其成為皇帝的私人警察,從事間諜活動,主要監視大臣的日常活動,有皇帝的親信大臣統領。
除了錦衣衛意外,當時還有另外兩個特務機構,那就是東廠和西廠,東廠的建立者是明成祖朱棣,朱棣發動了 《靖難之役》奪取了侄子的皇位,朱棣一直擔心帝位不穩,朝中的大臣也不十分支援,迫切需要建立一個新的機構,當時朱棣起兵, 一些宦官出過很大的力,他們身處皇宮,聯絡比較方便,在朱棣遷都北京以後 就建立了一個以宦官為首的特務機構,由於地址位於東安門的北側,因此被命名為東廠,東廠的負責範圍非常廣,堅視官員的一舉一動,甚至日常百姓的生活, 柴米油鹽的價格,也在範圍以內,負責偵緝,抓人,然後交給錦衣衛審理,東廠獲得情報, 可以直接向皇帝報告,相比錦衣衛 報告的方式 ,要方便的多。
西廠在歷史上只短期存在過,在明憲祖成化年間,出現了很多案件,明憲祖感覺偵查能力不足, 派身邊小太監汪直往宮外打探訊息,汪直抓住機會 ,到處捕風捉影,蒐羅了不少所謂的秘密訊息報告給憲宗,憲宗認為這些訊息很有價值,對汪直的表現很滿意,讓他繼續做下去,幾個月,憲宗成立了 一個內廷機構西廠,首領便是汪直,西廠人員極度擴充, 甚至超過了前輩東廠,西廠的成立本來只是為皇帝打探訊息,但汪直為了升官發財 拼命的.購置大案,一旦懷疑某人 ,就立刻逮捕, 然後嚴刑逼供爭取把案件 弄得越大越好,就連一般百姓,言行只要稍有不慎就會被處置,在這種情況下, 西廠僅僅成立五個月,就弄得朝野上下人心慌慌,於是朝廷上下集體上書,向憲宗報告西廠之危害,憲宗得知此事後非常震驚, 於是撤銷西廠,在西廠撤銷以後憲宗總覺得沒有安全感,奸臣得知 憲宗 的心思後 ,主動上書, 大肆吹捧 汪直,憲宗大喜,立刻恢復西廠,汪直復出後更加嚴酷的辦案, 此後的五年裡 ,汪直將反對自己的朝臣一一除掉,汪直的權力 極度膨脹,引起了憲宗的警覺,汪直最終被調離京城,西廠也隨之解散。
-
3 # 94310417小云
這也是明太祖的一大發明,嫌疑王公權貴,勢大危國,自大封功臣良將後,,在廟堂上太祖嚴詞義正,告誡王公,安份守法,共享太平,,實乃風聲鶴唳,天下陰霧,有大臣夫妻間且且私語,,而天未明,。東廠大內特務,布天羅地網,上天入地皆無門,。乃國家安全域性的前身,,危害深重,幾經亡國,,,
-
4 # 鼓樓博牛志
明朝的特務機構是中國曆代最著名的,所以以此為主題拍攝的電影便不少,比如《新龍門客棧》,還有它的續集《龍門飛甲》。那麼明朝的這些神奇機構都有哪些呢?
首先是錦衣衛。錦衣衛相當於皇帝的禁衛軍,首領由武將擔任。它是執行特殊命令的軍事機構,明朝著名的廷杖制度就是由宦官監刑,而錦衣衛執行。錦衣衛在這三個特務機構當中是最早的,從朱元璋時期就開始有了。
東廠的產生則是在朱棣時期,出現的原因一方面是為了尋找朱允炆下落,還有一方面在客觀上也起到了制衡錦衣衛的作用,所以東廠的性質是國家情報機關,類似於美國的CIA。
西廠出現的時間最晚,開設於明憲宗時期,也就是明朝中期了。其實除了西廠之外還有個內廠,因為知名度比較低,所以就略過不表。東廠和西廠都是由宦官,也就是太監領導的組織,相比於錦衣衛,雖然三者是平級,但前兩者和皇帝走得更近,而且其中以東廠最為皇帝信任。
清朝沒有類似明朝錦衣衛、東廠、西廠的特務制度,但是從康熙晚年開始卻制定了密摺制度。這其實也不是清朝皇帝的首創,我們以前講武則天是否有所謂“內衛府”時,就講過武則天的告密制度。
除了密摺制度以外,清朝獨有的軍機處也是獨立於內閣之外的更私密的權力機關,掌管著清朝的軍政大權,內閣的權利與其相比,反而有名無實。
總而言之,無論是明朝的特務機構,還是清朝的軍機處,都是為了中央集權服務。除此以外,明朝的廢除宰相、八股取士,清朝的秘密立儲、大興文字獄,都進一步的加強了中央集權的程度。
-
5 # 歷史八卦社
明代的特務機關計有“錦衣衛”、“東廠”、“西廠”、“內行廠”四個。其中存在時間最久,知名度最高,分佈範圍最廣的則是錦衣衛。今天,我們就以錦衣衛為例,聊聊它存在的意義。
錦衣衛並不是明朝建國就存在的錦衣衛的前身是“御前拱衛司”,後來改為“親軍都尉府”,親軍都尉府下轄儀鸞司,負責皇帝的儀仗及護衛工作。洪武十五年三月,朱元璋下令罷親軍都尉府,把親軍都尉府與儀鸞司合併成“錦衣衛”,錦衣衛至此登上了歷史舞臺。
錦衣衛成立的緣由錦衣衛正式成立於洪武十五年三月。此時胡惟庸案已經爆發,延續兩千多年的丞相制也已經被廢除,天下權分六部,然後六部直接向皇帝負責,這種情況下,皇帝與大臣之間,就拉來了距離。
丞相又稱宰相,:“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陰陽,順四時,下遂萬物之宜,外填撫四夷諸侯,內親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職也。
說直白點,宰相就是外臣與皇帝之間溝通的橋樑,所謂“承上啟下,調濟陰陽”是也。現在這個橋樑不存在了。皇帝與外臣直接本身天然存在的信任危機更加明顯。而朱元璋又是權力慾極強的皇帝,他不允許再出現宰相與他分潤權力。這個時候,他就需要他所信任同時又與外臣疏離的人來替他監察百官。
錦衣衛是皇帝親軍上十二衛之一,全稱是“錦衣親軍都指揮使司”,是皇帝的親兵出身,號稱天子家臣,身家榮辱皆繫於皇帝一身,是用來監察百官的最好工具,所以因緣際會之下,本身職責是儀仗隊的錦衣衛被賦予了特殊的權力——專理詔獄。
洪武二十年,胡惟庸案告一段落,朱元璋為了拉攏人心,把錦衣衛刑具當眾焚燬,宣佈錦衣衛不再預刑獄事,但仍然保留了錦衣衛監察百官的權力。後來永樂登基,為了鞏固自身權力,又興詔獄,用酷吏,錦衣衛的權柄更甚洪武時期。
後續皇帝不信任外臣,所以以家臣檢查外臣,而隨著天下的安定,逐步由武治轉向文治,文官們的話語權在逐漸提高,許多錦衣衛指揮使甚至與外臣交好,這是大勢所趨,不可阻逆。這個時候,家臣已經不再受到皇帝完全的信賴,就需要有新的人來替代。而宦官作為皇帝的家奴,用起來更為順手,東廠應運而生。所以以家臣監察外臣,以家奴監察家臣逐漸成為常態,貫穿整個明朝。後來的西廠、內廠成立的原因也與此大同小異。
回覆列表
這個問題,需要從兩方面來分析——一個是歷史的發展趨勢,另一個則是皇帝自己的小心思。
明朝的時候,封建君主專制已經發展到了一個相當高的水平,皇帝的權力需要無孔不入地滲透到每一個角落。這不僅僅體現在國家的實際管理者、中樞的實際掌管者——丞相制度的廢除,還體現在皇帝要求大臣對自己的絕對服從之上。
而為了打理好這些大臣們,就需要足夠嚴格的監察制度。因此,明朝的御史成了官場上重要的一股力量。但是御史們畢竟也是文官集團的人,他們也會官官相護。那麼,就需要另外的人來監察他們。一開始是錦衣衛,屬於武官系統;後來又是東廠,屬於內侍系統。
然而,朱元璋晚年,越來越意識到特務統治不得人心,並且也取消了錦衣衛,還掛了一塊“太監不得干政”的牌子。然而這些到了他寶貝兒子朱棣那裡,就全部被否決了,為什麼呢?這就必須談到朱棣的問題。
朱棣的得國不正,使得他必須用特務統治堵住別人的嘴巴。而當他復甦並且親手培養出來的錦衣衛首領紀綱權傾朝野之後,他又不得不拔除掉紀綱,並且設立了一個權力更大的機構——東廠來監察錦衣衛。
這其實就是個邏輯的必然演化結果——文臣不夠自覺,就靠武將來監察;武將也不夠自覺,那就靠宦官來監察。因為正常人都有慾望,都會為了自己的小算盤背叛皇帝;只有太監,無家無妻,無兒無女,是皇帝最可以信賴的奴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