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0又土又木0

    袁崇煥的歷史是清朝改過的,袁崇煥爭議極大,很難有石錘證明努爾哈赤死於袁崇煥的大炮。崇禎殺袁崇煥也不全是沒理由的。

  • 2 # 秀才說歷史

    努力哈赤起兵後,先後統一女真各部,在短短几年間,建立起了後金政權,然後釋出七大恨祭文,率兵進攻大明國!在薩爾滸大戰中,擊潰大明軍隊,所向披靡,然後攻城掠地,除寧遠綿洲等少數地方外,關外幾乎被努爾哈赤的後金全部佔領。明督帥崇崇煥遼東領兵後, 迅速遏制了後金的兵峰,幾過幾番大戰,努爾哈赤損兵折將,也沒能突破綿寧防線,佔領全部關外明地!然後兵進山海關,佔領北京,拿下大明國。對袁崇煥深恨之!在寧遠大戰中,努爾哈赤中明軍炮傷,不到半年便虛弱而亡!本想意氣風發入主中原!怎乃事不隧願,壯志未酬身先死,袁崇煥成了努爾哈赤心中永遠的痛。…謝謝悟空邀請!

  • 3 # 努力的黃小爬

    之所以說袁崇煥是努爾哈赤心裡永遠的痛,那是因為在寧遠一戰中,袁崇煥讓一生戰無不勝的努爾哈赤留下了汙點,並且沒有一雪前恥的機會,因為努爾哈赤在戰敗半年之後就去世,所以說是他心理永遠的痛也不為過!

    公元1622年,正月,袁崇煥獨自一人跑到邊關之外考察軍情。回朝後做了報告,並很自信的說:“只要給我足夠的兵馬和糧草,我一人就可以守住邊關。頗有"一夫當關,萬夫莫敵"的氣勢,深受眾臣賞識。

    公元1623年,袁崇煥奉命修建寧遠城並且要求修建的城牆高三丈二尺,雉牆高六尺,牆腳寬三丈、城牆上面寬二丈四尺。修好後的寧遠猶如銅牆鐵壁般的堅固。成為了關內外商人和流民的聚集之地!而袁崇煥勤於職守,又善於安撫軍心,所以將士們都很願為他盡力。

    公元1626年, 努爾哈赤領著13萬士兵,氣勢洶洶的向寧遠撲來。他原以為明朝只是在做垂死掙扎,不消多久,肯定能夠攻下寧遠城,並且還給袁崇煥送去招降書,只要他肯投降,保證善待他們,並且封官加爵。然而,袁崇煥給他的答覆卻是:“城在人在,城亡人亡!”努爾哈赤為此怒冠衝發,發動了強勢的攻擊。

    誰知在沒有援軍的情況下,袁崇煥僅帶領2萬將士,誓死抗敵,竟然還能重創了努爾哈赤的軍隊,努爾哈赤從未見過如此英勇頑強的明軍,心中暗想著這場戰爭的艱苦。幾天過去戰勢依然沒有任何的轉機。努爾哈赤也是不斷的變換戰略,但寧遠城就像是銅牆鐵壁,不管怎麼攻,就是攻不破。

    最後努爾哈赤無奈只能率領全軍班師回朝。但 這次寧遠之戰,實在是努爾哈赤心中的痛。因為自起兵之後,努爾哈赤從來都是戰無不勝,這是他的第一次失敗!半年之後,努爾哈赤因病去世,有野史說是因為在寧遠戰中被重傷,最後也是因此而去世的。

  • 4 # 家郭山河

    努爾哈赤佔了撫順後,萬曆皇帝大怒,召集帝國最能打的總兵及直屬親兵戰團組成4路大軍對女真進行“犁庭掃穴”式的剿滅,如赫赫有名的杜松,如善車站的大刀劉挺、、、結果3路被全殲,後二年,統治中國盡半個世紀的萬曆皇帝抑鬱而終,天啟五年後遼東除寧錦外盡入努爾哈赤手中。

    當時明廷,老謀深算的皇帝已逝,繼位的天啟在當政五年後剛滿20,大權旁落宦官魏忠賢,政局搞的是烏煙瘴氣。能征善戰的將領,經驗豐富的老兵盡折於薩爾滸之役,還能幹點事的薊遼總督孫承宗也被排擠罷官歸鄉、、、

    努爾哈赤肯定琢磨著,這也許就是天賜良機吧,親率八期將勇13萬進軍山海關,明軍一路望風而逃,收縮至山海關、、、

    努爾哈赤此次的進軍目標,滿清避而不談,其他人語焉不詳,咱們可以推測,13萬對女真來說可以是傾巢而出了,難道就是為了拿下覺華島?顯然不是。應該是直驅山海關,入關奪京師。誓師大會上努爾哈赤肯定躊躇滿志,心裡肯定思討著自己比成吉思汗還要強、、、明軍的一瀉千里更助長了他的這種情緒,可能都不止一次調整了作戰目標,“是不是可以一統中原了呢?”、、、

    然而行軍至寧遠這座小城,碰到區區一萬明軍,和一個不知名的寧前道袁崇煥(這不算武將吧都,更不是名將),慣用奸細內部破城,熟稔韜略集中優勢兵力殲敵野外的努爾哈赤這次決定少點套路,憑自己的實力單刀直入,雷霆一擊,正面剛剛這不知天高地厚的混小子,讓大明軍民明白明白順我者昌逆我者亡是什麼意思

    然而他踢到了鐵板,八旗折近二萬精兵自己也身負重傷,寧遠卻紋絲不動,無奈退兵期他日再一決高下,不想7個月後,傷重不治,亡。

    他以為薩爾滸5天內破3路明軍只是自己軍事巔峰的起點,沒想到那就是自己的巔峰,草寇一般的後金大敗天朝驍將,擁有不敗神話的他卻慘敗於籍籍無名的袁崇煥,時也命也,啥叫痛,這就叫痛,永遠的痛。

  • 5 # 白金甲魚99

    寧遠戰役是明朝抗後金首戰告捷,意思是明朝與後金第一次勝利,意味著努爾哈赤作為後金領導與明朝軍隊作戰的第一次失敗,努爾哈赤自七恨告天公開與明朝軍隊作對到寧遠戰役期間,一直保持以少數軍隊戰勝多數明朝軍隊。

    事後再講袁崇煥為何是努爾哈赤心裡永遠的痛,剛才看到其他作者草率不足,甚至對寧遠戰役中的袁崇煥直接叫作督師,沒有那種學習知識一定要務實求真,傳達知識一定不能誤人子弟的正確認識的精神。所以中間我詳細的講一下寧遠戰役。

    寧遠戰役發生時間是1626年正月期間, 此時的袁崇煥官職是什麼?我們還原一下歷史。

    袁崇煥1584生,1619年袁崇煥考中進士,被任命為福建邵武知縣。在任時喜歡與人談論兵法,遇見退伍的老兵時,袁崇煥與其討論邊塞上的事情,所以對邊塞的狀況比較瞭解,自認為有鎮守邊關的才能。1622年,袁崇煥往京城覲見明熹宗朱由校,御史侯恂破格提拔袁崇煥在兵部任職。不久之後,廣寧被後金軍攻陷,於是朝廷商議,應該派人鎮守山海關。袁崇煥得知後,隨即一個人往關外查閱地形。回朝之後,袁崇煥上言稱:“只要能給我足夠的兵馬錢糧,我一個人就可以鎮守山海關。”朝中大臣也誇讚袁崇煥的才能,於是又破格拔袁崇煥為兵備僉事(負責分理轄區軍務,監督地方軍隊,管理地方兵馬、錢糧和屯田,維持地方治安等)。

    兵備僉事袁崇煥則主張保關內必守關外,保關外必守寧遠,得到前往山海關巡視的明東閣大學士,兵部尚書孫承宗支援。

    袁崇煥抓緊練兵屯田,按照以臺護銃、以銃護城、以城護民原則修建城堡,親定規制,城高3丈2尺,雉高6尺,址廣3丈,上廣2丈4尺。寧遠城成,遂為屏障山海關的軍事重鎮。

    1625年,孫承宗採納袁崇煥建議,派兵據守錦州,松山,杏山,右屯及大,小淩河等城,將遼西防線向前推進200裡,使寧遠亦有所屏障。

    1625年10月,明廷派魏忠賢的黨羽閹黨高第取代孫承宗。

    高第下令盡撤錦州,松山,杏山,右屯及大,小淩河等地的明軍和守城器具,退入關內。這個撤退命令來得十分突然,事前缺乏周密的組織工作,因此在撤退途中,人馬爭先恐後,亂成一團,連平日屯積在各地的10多萬石軍糧也丟棄了。老百姓平白無故地遭受逃難流亡的痛苦,在路上死亡的很多,到處聽到悲慘悽苦的哭聲。百姓怨恨,軍隊更加沒有鬥志了。 錦州、右屯和大、小淩河等地城堡均被放棄。唯袁崇煥申明利害,堅決不肯後退,誓死守衛寧遠共存亡。

    努爾哈赤乘遼東明軍易帥和匆忙撤軍之機,親統八旗軍約六萬人(號稱十三萬)於1626年正月14出瀋陽,17日西渡遼河,直逼寧遠。

    袁崇煥(兵備僉事可以監督管理地方總兵)以總兵滿桂,副將左輔,參將祖大壽,副將朱梅分守城東,西,南,北四面。自與滿桂提督全城臨危不懼,召集諸將議戰守,決定採取堅壁清野之策,組織全城軍民共同守城。他在眾將士面前刺血為書,誓與寧遠共存亡,兵民為之感奮。

    23日努爾哈赤攻城,連續3天后金騎兵被高牆紅衣大炮轟炸傷亡慘重且發揮不了騎兵優勢,26日被迫撤軍偷襲覺華島把這座明朝後勤基地摧毀便折道回瀋陽而去。

    8月11日,努爾哈赤卒。死前,他對兒孫講,我們對待明朝這棵大樹,要一刀一刀的砍,努爾哈赤一生都是想從山海關慢慢的入主中原,死後皇太極改變方略向蒙古借道從陝西破長城多次俘殺山東,河南等地折蒙古回瀋陽。

    寧遠戰役不但終結了努爾哈赤一生不敗的神話,還深深的影響了努爾哈赤的後人改變國家軍事行動方略,不得不意味著此次戰役的重要意義。也是讓後金明白了明朝所有力量都集中在東北防線的城堅械足造成了給後金騎兵的軍事壓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除了釜山行和隧道,還有什麼好看的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