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仰角45度

    我是高中歷史老師,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彼得大帝,是後世對彼得一世的尊稱。彼得一世(1672年6月9日-1725年2月8日),原名彼得·阿列克謝耶維奇·羅曼諾夫,是沙皇阿列克謝一世之子,俄羅斯羅曼諾夫王朝第四代沙(1682─1725)。俄羅斯沙皇(1682年—1725年)、俄羅斯帝國皇帝(1721年—1725年),著名統帥,1682年即位,1689年掌握實權發動改革。作為羅曼諾夫朝僅有的兩位“大帝”之一,彼得大帝一般被認為是俄羅斯最傑出的皇帝。

    為什麼說他是俄國曆史上的傑出君主?其實這個很好理解。就好比我們中國歷史上幾位傑出的皇帝一樣,是因為他在位期間推行的政治、經濟和軍事等改革,他制定的西方化政策使俄羅斯變成一個強國。他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少年大志,政變奪權

    1672年5月30日,彼得·阿列克塞耶維奇·羅曼諾夫出生。由於他的兩個哥哥智力低下,父親阿列克謝沙皇對彼得關懷備至,從小彼得就得到了很好的培養。父親去世後,其兄長費奧多爾三世繼位,然而沒過多久就短命而亡。於是當時的納雷什金家族就推彼得為沙皇,而另外一個家族米羅斯拉夫斯基家族卻對此不滿,唆使近衛軍發動政變,推伊凡(即伊凡五世)與彼得並立為沙皇。由於彼得年幼、伊凡痴鈍,由伊凡的姐姐索菲亞攝政。姐姐索菲婭·阿列克塞耶芙娜雖是女人,卻從小就表現了極強的政治野心。此後的七年中,索非亞把伊凡五世留在莫斯科,彼得一世和皇太后避居普列奧勃拉任斯科耶。

    彼得少年時期基本隨母親住在莫斯科郊外普列奧布拉任斯基村度過。他酷愛軍事遊戲,建立了“少年軍”,編為普列奧布拉任斯基兵團和謝苗諾夫斯基兵團(後來這支隊伍成為俄國的禁衛部隊)。常與附近外國僑民來往,從中學習航海知識和造船技術,並深受西歐文化影響。1689年,他率領“少年軍”平息索菲亞策動的射擊軍叛亂,把索菲亞關進了修道院。他把國事交給母親、舅父等人處理,本人仍專心操練“少年軍”。1695年,他率領3萬大軍遠征土耳其的亞速,因沒有艦隊配合而遭失敗。他汲取教訓,在頓河河畔的沃羅涅日建立造船廠,很快建立起一支小型江河艦隊。這是俄國曆史上第一支艦隊。1696年,他發動第二次遠征,在艦隊配合下終於奪佔亞速。

    矢志強國,學習改革

    據史料記載,彼得一世1689年親政,當時的俄國並不強大,相比於當時西歐的荷蘭、英國、普魯士等國家,要落後很多。於是在1697年至1698年間,他派遣使團前往西歐學習先進技術,而他本人則化名彼得·米哈伊洛夫下士隨團出訪。這期間,他在荷蘭東印度公司當過一段時期的船長,在英國造船廠工作過,還在普魯士學習過射擊。他走訪工廠、學校、博物館、軍火庫,甚至還參加了英國議會舉行的一屆會議。總之,他儘量最大的努力學習西方的文化、科學、工業及行政管理方法。

    “學成歸來”後,彼得大帝開始系統改革。在經濟方面,他大力鼓勵工商業發展,鑿運河,開商埠,擴大出口,允許企業主買進整村的農奴到工廠做工,批准外華人在俄國開辦工廠,他還派遣許多年輕的俄華人去東歐學習技術,把許多西方技術人員帶入俄國,為俄國近代工業奠定了基礎。在政治方面,他建立完整的中央集權統治,加強工作效率。一是設立參政院,剝奪了貴族領主杜馬會議的職能,並下設11個委員會負責具體工作。他還打擊保守勢力,甚至不惜處死皇太子,將權力集中到了自己手中;二是進行宗教改革。罷黜大教長,代之以宗教院,使教會成為國家政權的一部分。三是劃分行政區,將全國分為50個省。此外,他還改革官制,將文武官員分成14個不同等級,所有官員不論門第出身,都要從最低階做起,依靠功績晉升。社會文化方面,建學校,辦報紙,剃鬍須、剪長服,革除陳規陋習,注重培養和選拔人才,主張唯才是舉;軍事方面,實行義務兵役制,統一編制,建立由步兵、騎兵、炮兵和工兵組成的正規陸軍,並擴建海軍艦隊。 在他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下,俄國前所未有的強大起來。

    南征北戰,開疆拓土

    在他的領導下,俄國在南部與土耳其交戰,在北部與瑞典交戰。與土耳其初戰告捷,於1696年攻克了亞速港,從而在某方面來說給俄國開闢了通往黑海之路。1700年,俄國與丹麥和薩克森結盟同瑞典展開了一場戰爭,當時瑞典是一個主要的軍事強國(波蘭後來也對瑞典宣戰)。1700年俄軍在納爾瓦戰役中失敗。這次戰役之後,瑞典國王就把注意力轉向其他敵人。與此同時,彼得重建俄國軍隊。瑞典和俄國再次交戰,1907年瑞典軍隊在波爾塔瓦徹底失敗。

    俄國透過戰爭吞併的領土大體上包括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和芬蘭附近的一片重要領土。雖然征服的領土並不很大但卻很重要,因為它給俄國提供了巴爾幹海上的一個出口,因而提供了一個“瞭望歐洲的視窗”。彼得在涅瓦河兩岸,即在征服瑞典所獲的土地的一部分上,建立了一座新城市──聖彼得堡(曾稱列寧格勒)。1721年他把首都從聖彼得堡遷到莫斯科。從此,聖彼得堡就成了俄國與西歐交往的主要地點。

    “ 彼得大帝並不單單是一個順乎潮流的君主,而是一位站在時代前列的人。完全有理由認為是他的先見之明是歷史發生了變化,改變了方向。”在記載歷史英雄的名冊上,像彼得大帝這樣具有政治家的長遠預見性眼光,又有敢作敢為的勇氣和百折不撓的大無畏革命精神的君主,的確應該好好記上濃重的一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清朝的皇帝怎樣花錢?是直接從國庫裡支付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