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閆廣鑫

    宋太祖最偉大的功績是終於結束了五代十國那個荒唐的年代,中原大地重新看到了統一的希望。然後順便開啟了一個文化昌盛的朝代。

    就這些功績怎麼跟唐太宗比?

    契丹在唐朝就是唐太宗的小跟班,跟著一起去收拾高句麗的馬前卒,結果在宋朝那個年代一直欺負北宋……

    西夏一開始也是宋朝的小跟班,跟到後來敢叫宋朝小弟了……

    想不想知道唐朝的一個郡是怎麼把宋朝欺負的一點脾氣都沒有的?看看安南就知道了,

    唐太宗從秦王時代就是一個開掛的存在,掃平中原,玄武門以後問鼎天下,敢惹他的最後都沒有啥好下場,東突厥、吐谷渾、高昌、高句麗和吐蕃等,不是被打殘就是被滅國,然後再比較一下唐太宗時代的疆域比北宋打幾倍吧!

    唐太宗不僅武功出類拔萃,文治也是歷朝歷代的典範,這個內容有點枯燥,我就不說了。反正唐太宗以前的明君標杆都是什麼堯舜禹,來自遠古的崇拜,唐太宗以後要學習明君典範,需要看《貞觀政要》。

  • 2 # 詩酒趁年華0520

    一個盛唐,一個弱宋。一個天可汗,萬國來朝。一個陳橋兵變,納貢稱臣。一個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一個杯酒釋兵權。李世民唯一的黑點也就玄武門之變了。

  • 3 # 書法之情

    因為一般人骨子裡都崇尚勇武,而唐朝在安史之亂前正是開疆拓土,戰力高的時代,唐代也是世界文明,國際地位高。而宋其實除了武力外其他方面都達到了帝國時代的頂峰。可惜一般人畢竟不好真正去學歷史,所以一條武力弱項就遮蓋了宋的豐功偉績。有個怪現象,讀史的人都在讚歎宋,而一般人都對宋嗤之以鼻,由此可見一斑

  • 4 # 蕭七符

    李世民貞觀一朝,把西漢劉邦到劉徹幾十年的路都走完了,統一,休養生息,消滅北方遊牧民族,秦皇漢武唐宗宋祖,李世民妥妥排第一

  • 5 # 翻倍小螞蟻

    秦皇漢武,唐宗宋祖,都明顯是前一位分量更重吧!

    秦皇漢武,秦始皇是千古一帝,始皇帝!分量要比漢武帝要重。

    唐宗宋祖,唐太宗李世民,大家對他的評價高於宋太祖趙匡胤,也不足為奇。

    宋太祖趙匡胤,本身就是一個存在感要低一些的。現在大家唸叨“唐宗宋祖”,其實都是因為偉人寫的《沁園春·雪》。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

    望長城內外,惟餘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

    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

    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

    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一,且看唐太宗的功績。貞觀之治,“天可汗”!

    唐太宗李世民,598年或599年出生,隴西狄道(今甘肅省臨洮縣)人,是唐朝的第二位皇帝(626年—649年在位),政治家、戰略家、軍事家、詩人。

    615年,隋煬帝在雁門被突厥包圍,那時候十幾歲少年的李世民即響應招募,往雁門關解救隋煬帝。

    但是看著隋朝氣運已敗,走向窮途末路,李世民鼓動父親李淵起兵反隋,首倡晉陽起兵,領兵攻破長安。

    唐朝建立後,又是他帶兵東征西討,平定劉武周、竇建德、王世充等割據勢力。唐朝的建立與統一,唐太宗都立下了赫赫戰功,拜天策上將,封秦王。

    到他即位後,聽取群臣意見,虛心納諫,這方面的例子,歷史書上他和魏徵的故事大家都知道的。對內文治天下,厲行節約,勸課農桑,實現休養生息、國泰民安,開創“貞觀之治”。

    對外,那時候的唐朝算是歷史上中國最強大的時候了。唐太宗開疆拓土,攻滅東突厥與薛延陀,征服高昌、龜茲和吐谷渾,重創高句麗。設立安西四鎮,與北方地區各民族融洽相處,獲得尊號“天可汗”,為唐朝後來一百多年的盛世局面奠定重要基礎。

    如果拿資料說話的話,隋末大亂,人口銳減,唐太宗即位的貞觀初,只有200萬戶。唐太宗君臣二十三年的勵精圖治後,社會安定、經濟恢復並穩定發展,對外武功顯赫,至公元652年(唐高宗永徽三年),人口達到三百八十多萬戶,史稱貞觀之治。假如沒有貞觀之治,何來唐高宗、武則天、唐玄宗年間大唐盛世?

    唐太宗得到的部分評價,

    寫《資治通鑑》的司馬光:“太宗文武之才,高出前古。蓋三代以還,中國之盛未之有也。”

    成吉思汗:“欲安邦定國者,必悉唐宗兵法。”

    二,讓我們看看宋太祖的功績。

    宋太祖趙匡胤,(927年-976年 ),生於洛陽夾馬營(今河南省洛陽市瀍河區東關),五代至北宋初年軍事家、政治家、戰略家,宋朝開國皇帝。

    他原為後周的禁軍最高統帥,受命抵禦北漢及契丹聯軍,在“陳橋兵變”中被擁立為帝。

    趙匡胤在位期間,依據宰相趙普“先南後北、先易後難”的策略,先後滅亡荊南、武平、後蜀、南漢及南唐等南方割據政權,完成了全國大部的統一。我們熟悉的“杯酒釋兵權”手法,宋太祖玩了兩次,罷去禁軍將領及地方藩鎮的兵權,這樣唐朝中葉以來地方節度使擁兵重,導致戰亂割據的隱患,就得到了很好的解決,但也埋下了“弱宋”的原因。

    三,唐太宗與宋太祖的比較。

    建朝方面。

    唐太宗是唐朝的第二位皇帝,但在唐朝的建立和統一中,他立下了赫赫戰功。可以說,沒有他,就沒有唐朝。

    宋太祖是宋朝的開國皇帝,但他這個建國過程,好的地方是很和平,犧牲的人很少很少,這個在古往今來的朝代更替中是難以想象的。但他作為最高護衛,欺負後周的孤兒寡母,搞了個“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得位不算正吧。

    功績。

    唐太宗貞觀之治,作為後人一眼看得最多的是當時的疆域,貞觀二十年(646年),唐朝在漠北設立安北都護府,在漠南設立單于都護府,建立了南至羅伏州(今越南河靜)、北括玄闕州(後改名餘吾州,今安加拉河地區)、西及安息州(今烏茲別克布哈拉)、東臨哥勿州(今吉林通化)的遼闊疆域。當時的唐太宗是被尊稱為“天可汗”。

    宋太祖,主要是消滅了南方割據勢力,完成了全國大部的統一。但“杯酒釋兵權”後,對內軍事的安排,造成兵不識將,將不識兵,也是“弱宋”的病因之一。

    總的來說,強唐VS弱宋,所以,大家提到唐太宗李世民,要遠高於宋太祖趙匡胤。

  • 6 # 逍遙遊講史

    主要原因是唐太宗的功業要高於宋太祖。我們一起來看看:

    一、唐太宗

    消滅了隋末以來的割據勢力,統一了全國,虛心納諫,其統治被稱為“貞觀之治”。後世很多皇帝都以唐太宗為學習楷模。

    二、宋太祖

    宋太祖結束了持續近兩百年的戰亂,統一了中國南方,進行中央集權,推行重文輕武的國策,也是一位有名的開國之君。

    功業上來看,唐太宗強於宋太祖;版圖上看,前者也強。總體來說,唐太宗的名聲高於宋太祖。

  • 7 # 大唐天可汗李世民

    有唐人街沒宋人街,唐朝盛世萬國來朝開疆拓土思想開放文化自信帝之驕子繁榮昌盛,在當時是世界上最強國度。上下五千年唯唐代最天驕也。華夏萬歲。

  • 8 # 醒著說夢話

    一個是創造海納百川,萬國來朝的大唐盛世。

    一個是開創歲貢苟安,割地求和的割據勢力。

    兩個人不在一個層次,沒有可比性。

  • 9 # 人間原理

    1、建立的功業之比較,漢唐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開疆拓土的時代,而即使是北宋朝,疆域也是不得完整的;

    2、得位的手段之比較,雖然李世民也有玄武門之變為人詬病,可是終究是以明著的手段獲得,並且李世民本身就是唐朝天下的奠定者。而趙匡胤是從孤兒寡母的手中搶來的天下,欺負弱小,辜負故人所託;

    3、後代子孫的表現之比較,李世民本身的貞觀之治不說,一直到李隆基,唐朝基本上是興盛的。並且可以說,唐朝是中國封建社會的巔峰,也創造了封建社會的輝煌。而宋朝一直武力積弱,一代不如一代,終成靖康之恥,亡了國。南宋更是偏安一隅,不值一提。

  • 10 # 北疆同心聊歷史

    這沒啥好奇怪的,因為一個歷史人物影響力之高低,不僅要看其是否開創過足以功彪史冊的業績,還要將其置於整個王朝發展的大背景下!

    泱泱大唐,萬國來朝。疆域東至海濱,西跨蔥嶺,北跨長城,南抵雲貴。

    唐朝極盛之時,政治影響力之廣、軍事實力之強,均堪稱中國歷史上的繼漢代之後的又一個巔峰期!

    而這個強大王朝的實際開創者是誰呢?不是唐高祖李淵,而是唐太宗李世民。

    李世民不僅有開創之功,更有苦心經營建設鞏固王朝之根基的貢獻。唐太宗知人善任、虛懷若谷,既懂得剋制私慾又懂得及時糾正自己的失誤,從而為唐朝後來的強盛奠定了基礎。

    雖然說宋太祖趙匡胤也有結束中原的分裂與戰亂的歷史功績,但卻由於受制於特殊的歷史時期,使其沒能完成真正意義上的“大一統"!

    在北宋的疆域上,不僅缺失了“幽雲十六州″以及自秦朝時便已歸屬中原的遼東地區,而且由於西夏的存在,連以前暢通無阻的陸上“絲綢之路″也斷絕了,北宋對西域的影響更是微不足道!

    尤其為人詬病的是,北宋王朝在抵禦外辱方面沒有什麼作為,以致於兩次滅亡於外敵之手。

    既然北宋王朝是如此之弱勢,自然難免令宋太祖的歷史光輝為之減色!而唐朝卻是中華歷史上空前強大的王朝,至今仍為人們所向往和津津樂道。

    因此,大唐王朝的開創者、“天可汗”唐太宗李世民的歷史熱度,高於相對“平庸”的宋太祖趙匡胤又有什麼值得奇怪的呢?

  • 11 # 鴻哥iouyh福小鋪

    在我個人的心目中的地位確實是唐太宗李世民高於宋太祖趙匡胤,或許這也是與我有同感的人亦是如此覺得。

    二人都是武將出身,雖然級別層次不同,但親身帶兵打仗的經歷都是類似的,可大將風度卻差距蠻大的。

    同樣都是用不當手段上位,李世民是以玄武門事變登基稱帝,趙匡胤則是陳橋兵變篡位稱帝。

    奈何啊,李世民可以繼續沿用開國初期的名臣將帥,但趙匡胤卻容不下這些人,雖然搞了個杯酒釋兵權,可怎麼也算得上讓這些開國的名臣將帥提前退休,早早離開權力決策圈子。

    胸懷,這就是兩人的差距。

    要知道開國初期的那些名臣將帥都是從屍山血海闖過來的,單單這樣的人才培養經歷就非常珍貴,最起碼說也屬於那種百戰老兵之類的級別,算得上精銳中的精銳,甚至在智慧層面也堪稱頂級。

    李世民就是繼續沿用這些開國的名臣將帥頂住了登基之後的渭水之盟的恥辱,平復了鎮守燕雲十六州(幽州)的羅藝叛亂,繼而消滅了突厥汗國。

    相反,趙匡胤就是另一個版本的內容,他無法遏制契丹人建立的遼,而且在開創北宋之後也奪不回燕雲十六州(幽州),繼而為北宋製造了被迫吞下澶淵之盟的苦果。

    沒錯,澶淵之盟雖說是和談的一個典範,但對中原王朝而言是一個苦果,因為其內容就規定了北宋不得再興兵討回燕雲十六州(幽州),換句話說,長城的門戶,燕雲十六州(幽州)被掌控在外人手中,中原王朝的興盛受到限制,頂得住的時候可以用類似澶淵之盟解決爭端,頂不住就只能出現靖康恥。

    而發生如此強烈對比的關鍵轉折就在於唐太宗和趙匡胤登基後的決策,一個是用博大的胸懷,海納百川,高超的政治手腕擺平矛盾,團結對外;一個卻是做賊心虛,故作大方,看似高明卻實則削弱自身實力的手段解決隱患,導致實力滑坡。

    或許有不同意見,我就說個比較容易搞明白的事例,古時候的將帥和兵士都是需要長時間磨合才能夠形成戰鬥力,想想看,趙匡胤一下子讓那麼多的將帥卸甲歸田,失去將帥的兵士與新的將帥需要多長時間方可重新磨合出新的戰鬥力,而且這股新的戰鬥力是否還能保持住北宋開國初期那種勢如破竹的氣勢?

    恐怕不能,因為有杯酒釋兵權的例子在前,任何統御士兵的將帥都怕啊,搞不好不是敵人來摘腦袋,而是背後的皇帝下狠手啊。

    如此束縛豈能成就大業,這也就是李世民和趙匡胤的本質區別。

    李世民不但維持了開國初期的實力,還將其推向新的高度,而趙匡胤卻削弱了開國初期的實力,為後世留下了嚴重的隱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生命中最深的遺憾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