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最近一篇《奧數天才墜落之後》在網路上引起了不少議論,關於撰寫這篇文章的記者吳呈傑,和文章主人公付雲皓髮表的個人宣告中可以看出,這篇文章之所以會有所爭議,可能和作者的經歷與這位天才付雲皓有些相似的地方有關,不知道這篇文章撰寫的時候,是不是吳呈傑也看到了自己的影子。而從後來付雲皓本人的迴應來看,他本人其實是比較樂觀的,對於自己選擇的生活也並沒有如此多的不滿,可以猜想,這篇文章多多少少吳呈傑也是將自己本人的一些感受,融合了進去。可能更多的是作者本身的寫照吧。
1
回覆列表
  • 1 # 北辰小學生家長課堂

    其實這篇文章如果真能說明什麼,也只能說是體現了這篇文章作者的淺薄無知而已,純粹是利用標題賺取眼球!天才和墜落就因為不匹配的關係而吸引眼球,而這不正好和作者表達的意思恰好自相矛盾嗎?用個例來論證自己所謂的論點,本身就是毫無意義,更何況這個個例並不符合大眾對墜落一詞的理解,你能說一個二本院校的老師是普通人眼裡的墮落嗎?

  • 2 # 布穀公社

    這樣的文章一定會引發爭議的,即便是寫的客觀全面,作為一名20年職業經歷的記者,我可以肯定地這麼說。

    我仔細看了記者採訪的《奧數天才墜落之後》,以及文中主人公付雲皓髮表的《奧數天才付雲皓自白書:我沒有墜落我正在腳踏實地處》兩篇文章。

    在記者採訪的文章中提到,付雲皓是“IMO(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2002和2003連續兩年的滿分金牌得主”;代表那一代最傑出的數學頭腦;現在參賽的學生,10年後將成為世界上握著知識、智慧金鑰匙的勞動者,未來屬於他們;IMO參賽者成年後大多會繼續從事數學研究,2000年以後的14位菲爾茲獎(被譽為「數學界的諾貝爾獎」)得主中,至少8位都有IMO的獲獎記錄。

    然而,被保送上北大的付雲皓最後卻沉溺與遊戲,而不屑於除了數學之外的其他的學科的學習,導致大學沒有畢業。

    後來在時任廣州大學計算機教育軟體研究所所長朱華偉的拯救下,專門為付雲皓一人開設了廣州大學「數學教育與數學奧林匹克」的碩士學位,如此才將付雲皓救出了泥潭。

    後來,付雲皓在清華博士考試中再次失敗,這讓付雲皓倍感挫折。在他跟記者談到自己的大學生活時,用了“悲哀、瘋狂、墮落”這樣的字眼。最後,付雲皓不得不將自己的人生座標設定在廣州的一座二本師範院校教擔任數學老師,兼職各大奧數比賽出題、閱卷、頒獎的奧賽教練。

    付雲皓在他的文章中認為這句話,“似乎暗含著一種專業歧視,教育方向和學術研究是兩條平行線,似乎優秀的研究者都不能從教師中產生,當了教師就沒辦法做研究了?”

    實際上,記者在文章後面的一個章節中,以“人們總是期待進化的發生”為小標題寫到了記者對付雲皓的一種期望,期待他的爆發和表現。由此可以看出,記者更多地是認為,如果付雲皓現在所從事的工作如果更理想一點,與科研實踐更接近一點,可能更加有利於付雲皓人生價值的體現,更多的應該是一種美好的願望。

    綜合來說,記者寫這篇文章確實帶有一定的主觀色彩,但同時也是記者的一種惋惜之情和對一個曾經的天才所寄予的厚望;而對於付雲皓,我不得不遺憾地說,可能他的智商很高,但情商確實還需要修煉,從他在大學時代跑進老師的辦公室質問老師說他的壞話,到現在這篇《奧數天才付雲皓自白書:我沒有墜落我正在腳踏實地處》的行文思路,我只能下此結論。

    最後,我想說的一點是,如果真的是天才,墜落了之後還可以照常升起,只要如付雲皓文章中所說的“只有腳踏實地,才能擼起袖子加油幹,為這個社會,這個國家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那樣,實實在在去幹就好了,記者的文章可能有失偏頗,但對付雲皓不失為一次刺激和提醒。

    假如未來沒有幹出什麼成績也不要緊,天才墜落的又不止你付雲皓一個,如果真的墜落了,那就是墜落了,過普通人的生活也挺好。

  • 3 # 姞雪心

    題主看到的是爭議,雪心看到的是觀點碰撞

    雪心把兩邊文章都看過後,心底升起了一種淡淡的惆悵。

    同時腦海裡閃過三個問題。

    能做自己擅長的事,是幸福的,但是只能做自己擅長的事,還談得上幸福嗎?基礎和發展,如何調和兩者的矛盾?回憶高中,如果能選擇,我將如何分配自己的精力?問題一:興趣與職業

    我們常說,當興趣變為職業,興趣就不再是興趣了。

    吳呈傑的採訪原文裡,充滿了這類惋惜。

    當然,吳呈傑的這種惋惜,是透過寫付雲皓透露出來的。

    大多數人比較在意文章前半部分,爭議也集中在付雲皓的大學生活描述是否存在失實?

    但雪心留意到的是後半部分,寫付雲皓小時候的成長經歷。

    那個用粉筆做四則運算的稚童,在父母的殷殷期盼下,開始刷題,吳呈傑還特地提到付雲皓回憶那時說“刷的噁心了”。

    從吳呈傑的筆觸來看,他也更傾向於,小時候的付雲皓是被榮譽感刺激而學習的,對數學的興趣,變成了為榮譽而戰的興趣,這其實就是一種職業化。

    做自己擅長的事,並得到肯定與回報,無疑是幸福的。

    但只能做自己擅長的事,至少就吳呈傑看來,這談不上幸福。

    你讓雪心看,雪心也很難承認這是一種幸福。

    人畢竟不是機器,刷題的枯燥感,相信每個經歷過考試,經歷過長期重複工作的人,都會有這樣的痛苦。

    這種狹隘的重複,說穿了,其實就是限制了人的成長髮展以及可能性。

    更何況人還要生活,文章裡提到了《星際爭霸》,話說雪心工作讀書期間也打網遊,網遊本身是一種社交活動。

    刷題、工作之餘,我們還需要生活。

    第二件事:基礎與發展

    說起人的成長髮展和可能性,很多人會有嚮往。

    但有一點,無論我們再怎麼討厭重複枯燥,都不能否認,離開枯燥的基礎,發展成長和可能性就是一句空談。

    所以,這裡就有一個基礎和發展的矛盾調和

    吳呈傑說付雲皓現在的生活狀態,是一個“天才的墜落”。

    付雲皓認為,從事基礎工作,未必就困於基礎。

    這裡,雪心同意付雲皓。

    現實中有兩個很好的例子。

    一個是寫《明朝那些事》的當年明月,一個是高中歷史老師紀連海。

    這兩人的可能性,其實都離不開他們在從事的基礎工作

    當年明月除了熟知歷史外,他對官場生態絲絲入扣的把握,沒有近距離觀察過官場的人,是很難寫出的。

    而紀連海,並不是每個高中老師都能成為紀連海,可偏偏人家上課時,就是練出了口才,培養了大量的對歷史有興趣的學生。

    雪心不是說學歷史的人,一定會有大局觀,但是,不對歷史有深入瞭解,還挺難培養出大局觀的。

    而吳呈傑的筆觸,否定付雲皓從事的基礎工作,其實是他自己的一種焦慮。

    偏偏付雲皓所在的崗位,其實並沒有浪費他過去的累積,所以他才會反駁吳呈傑。

    雪心呢,其實特別理解吳呈傑的這種焦慮,因為雪心讀書時,是被逼著讀理科。

    雪心喜歡文科,花了那麼多精力在理科上,打了些似是而非的基礎,工作上是用到了些,但個人發展上,雪心喜歡的文科,確實受到了一些影響。

    雪心的精力必須給理科一部分,文科上的積累自然就少了。

    第三件事:精力分配

    以上,因為現實所迫,我們常常面臨著吳呈傑式困境,我們打的基礎和我們想要的發展,可能是背道而馳的。

    因此,雪心最後回想了一下高中時期。

    初中的學科其實沒什麼難度,好好做作業,基本不會掉隊。

    但到高中,就有個精力不夠的問題。

    在雪心眼裡:

    文、史、政是差不多的學科,三者之間融合度是非常高的。

    數學和物理、數學和化學,有部分焦急,但本質上還是三者差異較大的東西。

    英語是非常不一樣的東西。

    所以學生的精力分配就有些難

    1.文史政 2.數學 3.化學 4.物理 5.英語

    以上,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數學、英語都是要花大力氣去啃的,偏偏就佔據了兩項基礎考科。

    這對精力消耗簡直是災難性的,雪心忍不住想,當時,只要去掉一門數學,或者一門英語,其實整個成績就能有質地飛躍。

    所以,能同時啃下數學、英語的高分生,真的都是了不起的人才。

    但作為雪心這樣的普通生來說,可能更希望可以選擇放棄英語,哪怕政治之外,再加考歷史和地理也無所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遊戲手機選iQOO Neo還是紅魔ma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