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講上善若水,引出聖人不爭之德。
上善若水,是指水之德,近於道之德。道體極其微細,“視之不見,聽之不聞,搏之不得”,“不可致詰”,理解起來極其困難。幸運的是,水之德,近於道之德,而水分子充斥天地之間,地球表面70%的面積都覆蓋著水,人的生活處處離不開水,透過研究水的規律,來理解道的規律,自然是再好不過了。
水之德,概括起來是“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因此幾於道。這裡的水德,有兩大方面,一是“善利萬物”,故大公;二是“不爭”,故無私。“處眾人之所惡”,居處在眾人所厭惡和放棄的低窪之地,也是“不爭”的表現。因此,水之德,總體來講就是大公無私。
具體來講,老子列舉了水之“七德”,即“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分別由水之善處卑下,引出聖人守分修身;由水之淵默沉靜,引出聖人含藏內斂;由水之潤澤萬物,引出聖人仁懷天下;由水之知所行止,引出聖人重諾守信;由水之潤物無聲,引出聖人無為而治;由水之因勢隨行,引出聖人順勢而為;由水之應時變化,引出聖人相時而動。因此,水有七德,聖人法之,亦有七德。
水之德,近於道之德,因而聖人由水之德,參詳道之德。水善利萬物而不爭,因而聖人也善於造福蒼生,不存爭心,自然不會招致怨咎,“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以至於成就功業,實現內聖外王的至高理想。
本章講上善若水,引出聖人不爭之德。
上善若水,是指水之德,近於道之德。道體極其微細,“視之不見,聽之不聞,搏之不得”,“不可致詰”,理解起來極其困難。幸運的是,水之德,近於道之德,而水分子充斥天地之間,地球表面70%的面積都覆蓋著水,人的生活處處離不開水,透過研究水的規律,來理解道的規律,自然是再好不過了。
水之德,概括起來是“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因此幾於道。這裡的水德,有兩大方面,一是“善利萬物”,故大公;二是“不爭”,故無私。“處眾人之所惡”,居處在眾人所厭惡和放棄的低窪之地,也是“不爭”的表現。因此,水之德,總體來講就是大公無私。
具體來講,老子列舉了水之“七德”,即“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分別由水之善處卑下,引出聖人守分修身;由水之淵默沉靜,引出聖人含藏內斂;由水之潤澤萬物,引出聖人仁懷天下;由水之知所行止,引出聖人重諾守信;由水之潤物無聲,引出聖人無為而治;由水之因勢隨行,引出聖人順勢而為;由水之應時變化,引出聖人相時而動。因此,水有七德,聖人法之,亦有七德。
水之德,近於道之德,因而聖人由水之德,參詳道之德。水善利萬物而不爭,因而聖人也善於造福蒼生,不存爭心,自然不會招致怨咎,“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以至於成就功業,實現內聖外王的至高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