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挖掘機式遂發槍
-
2 # 戰略論
斯大林格勒戰役以殘酷的巷戰而聞名,而莫斯科戰役並沒有發生巷戰,德軍最遠也只是推進到莫斯科的近郊,並沒有進入城市,這應該是這兩次戰役最明顯的區別了。蘇軍透過殘酷的巷戰成功的拖垮了德軍最重要的兩個重兵集團軍,尤其是使其喪失了關鍵的機動性,這最終導致了斯大林格勒包圍圈的德軍在突圍問題上猶豫不決,進而全軍覆沒。而莫斯科戰役中,蘇軍依靠的是天氣的因素和持續不斷的增援,最終壓垮了強大的德軍中央集團軍群,並將其大範圍的逐退,贏得了最後的勝利。
蘇軍在整個戰爭期間並不是只是進行消極的防禦,只要一有機會蘇軍立刻會發起反擊,蘇軍認為只有進攻才能奪取主動權,所以在莫斯科戰役和斯大林格勒戰役中蘇軍都發起了規模龐大的反擊,企圖殲滅或者重創當面的德軍重兵集團,只不過莫斯科戰役中的德軍中央集團軍群及時的選擇了戰略撤退,逃出了蘇軍的包圍圈。而斯大林格勒戰役中的德軍B集團軍群沒能及時的撤退,導致其核心的第6集團軍被包圍殲滅,這也是蘇軍第一次在進攻上取得決定性的勝利,除了德軍在戰略部署上的重大失誤外,更重要的是蘇軍實力的恢復,尤其是組建了坦克集團軍這樣的大型機械化部隊,使蘇軍具備了實施深遠突擊的能力。
另一個明顯的區別就是,德軍對這兩座城市的進攻方式不同,一般來說對於現代化的城市的進攻是非常困難而又漫長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先包圍這座城市,切斷守軍的補給和增援,才有可能以較小的代價迅速攻陷之。德軍對於莫斯科就是基於這種思想,將強大的裝甲叢集部署在兩翼企圖迂迴在莫斯科東面會合從而形成合圍圈,只不過德軍在惡劣的後勤補給和不利天氣的影響下,最終沒有達成。而斯大林格勒就不一樣了,斯大林格勒背靠伏爾加河,城市緊建在伏爾加河河畔,根本無法迂迴包圍斯大林格勒,除非進攻方渡過伏爾加河從東岸徹底封鎖那些渡口,否則不可能真正包圍斯大林格勒。
所以德軍分別從斯大林格勒的南面和北面推進到了伏爾加河河畔,切斷了通往斯大林格勒所有的陸地聯絡,但是卻始終無法徹底切斷其和外界的聯絡,由於德軍已經分兵高加索,以當時B集團軍群的實力無法渡過伏爾加河從而徹底封閉斯大林格勒,所以斯大林格勒戰役淪為一場正面的消耗戰,德軍不得不捲入一場曠日持久的巷戰,而蘇軍之所以能長久的堅守在斯大林格勒,就是因為城內守軍可以持續的得到兵力和補給的增援,顯然擁有更多預備隊和軍工產量的蘇軍是不會懼怕任何消耗戰的,而德軍卻承受不起這種作戰模式。
無論如何,這兩場戰役都可以稱作是東線最具決定性的戰役,它使德軍在軍事上打敗蘇軍的幻想最終破滅!
-
3 # 大將軍威武K
第一、時間和作戰區域不同
莫斯科戰役是在1941年下半年至1942年初期。作戰區域是蘇德戰場中部。斯大林格勒戰役是1942年中期至1943年初期,作戰區域是蘇德戰場南線。
第二、作戰過程和方式不一樣。
莫斯科戰役德軍投入180萬大軍,採取主動進攻,先是用合圍的方式殲滅蘇軍主力部隊70餘萬,然後長驅東進,然後受到蘇聯軍民用節節阻擊的方式拖延遲滯了進攻能力。最後在莫斯科城下遭遇蘇軍生力軍的反擊,功虧一簣。
但是此時的蘇軍從綜合實力上來講並不具備“宜將剩勇追窮寇”的能力,莫斯科戰役蘇軍大反攻把德軍從距離莫斯科不到10公里地段的距離驅趕到了150—350公里的地段,但是蘇軍反擊部隊也遭遇了重大損失,而德軍並沒有被整建制的消滅。整個戰役始終以平原野戰方式進行,並沒有大規模的城市巷戰。
斯大林格勒戰役德軍前後投入總兵力不下200萬,坦克、飛機數以千計,火炮數以萬計,從頓河一路打到伏爾加河。蘇軍前後投入相同數量下的兵力兵器與德軍對抗,雖說是且戰且退,但是始終沒有像莫斯科戰役那樣出現了大兵團被德軍合圍殲滅的局面。但是隨著整個南線局勢的惡化,蘇軍最高統帥部下達了“一步都不許後退”的227號命令,蘇軍部隊在距離伏爾加河一尺之遠的地方與德軍殊死拼殺,雙方軍隊用成噸的血肉去衡量戰線的長度。
等到1942年雪花飛舞在伏爾加河時,蘇軍卻突然吹響了反攻的號角,110萬大軍在數以千計的T—34坦克、數以萬計的火炮用德軍最慣用的戰術形式——兩翼突擊合圍方式圍殲了德軍在蘇德戰場上最大的一個戰役軍團——擁兵30萬的第6集團軍,開創蘇軍第一次完全、徹底殲滅德軍主要戰役軍團的同時也拉開了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全面反攻的序幕。
-
4 # 紅色手電筒
按照蘇聯人的劃分,斯大林格勒保衛戰和莫斯科保衛戰都是在衛國戰爭的第一階段,按照我的看法,莫斯科會戰意味著德國迅速擊敗蘇聯的企圖落空,戰爭進入長期化,而斯大林格勒也意味著德國再也沒有可能打敗蘇聯的可能了,德國做的只能是有條件的求和。這個是蘇聯人守莫斯科時的地圖。這個是蘇聯人在莫斯科城下開始反攻的地圖。
莫斯科和斯大林格勒都是蘇軍在被動條件下,最後取得了勝利的戰役,不過兩者的戰果可是相差的太多,莫斯科戰役只是把德華人從莫斯科城下趕跑,而斯大林格勒戰役則是圍殲了一個德國的重兵集團。在莫斯科城下舉行反攻,主要的機動力量是騎兵,而在二戰中,騎兵已經是無法適應這個身份了,騎兵的防護太差,已經無法抵擋機槍大炮的火力殺傷,在當時擔負起地面突擊的主力只能是大規模的坦克叢集,但是在莫斯科蘇軍還沒有這樣的部隊,而到了斯大林格勒,蘇軍已經可以用幾個機械化軍和坦克軍對於德軍重兵集團的側翼進行打擊,從而合圍德軍第6集團軍。這個是蘇聯人守斯大林格勒的地圖。這個是蘇聯人反攻的時候,這個看的清楚一點。
況且,莫斯科戰役期間,蘇聯的由於丟失了大量的後期倉庫,在反攻階段可以說是要什麼沒什麼,當時蘇軍完全是在靠庫存過日子,當時不僅是從遠東調兵,同時來的還有各種物資,這些物資據說有8000車皮,這些物資起的作用恐怕比調來的那幾十萬部隊更管用。
當然,斯大林格勒會戰時的蘇軍坦克部隊也還是屬於摸索中,到了後來的庫爾斯克會戰中才最終成熟,蘇軍終於組建起來一支自己需要的坦克力量,而且也知道如何使用這支力量。
對於德軍來說,莫斯科是一次敗仗,但是斯大林格勒是一場噩夢,讓德軍有心理陰影,莫斯科戰役德軍損失大約50萬人,中間沒有整建制被消滅的部隊,而且傑米揚斯克,憑藉著空軍的支援,德軍還創造了一個利用空中橋樑守住地面要點的戰例,德軍在斯大林格勒實際上是想複製這個戰例,不過沒有複製成功。而在斯大林格勒,德軍的損失在100萬人以上,而且最後成建制的重兵集團被消滅,曼施坦因在回憶錄中還一一列出了這些師的番號,這對於德軍士氣的打擊可是非常巨大。
德軍在莫斯科失利以後,第二年在蘇聯的南部戰線還能夠集結100個師的部隊,而到了斯大林格勒會戰之後,德國是挖地三尺,在庫爾斯克也只能是再集結90萬人,這說明德軍受到的損失已經是無法彌補的了。
在斯大林格勒戰役以後,戰爭大體上按照蘇聯的計劃進行了,蘇軍沒有爭議的獲得了戰爭的主動權,而德軍也是完全處於被動的狀態。直到最後戰敗。
回覆列表
兩個戰役就戰役層次說就是莫斯科戰役蘇軍打出來了是擊潰了德軍。
而斯大林格勒(今天的伏爾加格勒)蘇軍打成功了圍殲戰,一成功圍殲了德軍精銳的第六集團軍群,讓全世界的人都知道了蘇軍的厲害,(主要是德華人,從此以後德軍總部的高層反叛者源源不斷向蘇軍駐瑞士的三紅間諜電臺放送德軍總部戰略戰役絕密情報,庫爾斯克戰役德軍就是這樣輸給蘇軍的)。
兩個戰役都是冬天裡的一把火,德軍冬季軍服有問題,抵抗不了俄羅斯大原野的涼涼橫風。
蘇軍和蘇聯全境早就總動員了,斯大林的227號命令也釋出了,蘇軍戰士們知道如果表現不好,後方的家屬就要遭罪,所以表現的普遍超過了戰爭初期。
指揮官對德軍的戰術識別層次上了一個臺階,能做到處變不驚,從容對應了。如對曼施坦因的頓河集團軍群的冬季風暴,能達到雙管齊下,抄襲敵人的後路!
能打敵人的要害,派出去坦克兵特遺,特遣隊。衝進敵人的前線機場,讓戈林本就不多的遠端運輸機又損失了一批。動搖了第六集團軍的頑抗意志。
莫斯科戰役是告訴美華人,英華人蘇軍能打下去,而斯大林格勒戰役卻是告訴美國總統克利夫蘭,羅斯福總統,他賭贏了,租借法案運輸給蘇聯人的物資沒有打水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