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靐叄亗

    秦始皇,既有統一六國之力,也就有治理天下之能,統一度量衡,錢幣,車同軌,書同文,小篆,坑殺儒士,焚燒典籍。

    秦始皇,荒淫無度,暴政,酷刑,徭役,稅收,使黎民百姓,生靈塗炭,民不聊生,苦不堪言。

    大興土木,興阿房宮,興修帝陵,勞民傷財,國家雖統一,但是百姓的生活苦不堪言,戰爭從百姓手中拿走太多。

    可謂,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秦國是在二世胡亥手中開始敗落的

    二世加重了賦稅徭役,各地英雄豪傑,名門之後揭竿而起,陳勝吳廣起義是第一次農民起義,

    這也折射出秦必亡的訊號,所以項羽也是在推動著秦朝覆滅的一把利刃。

  • 2 # 澳古說歷史

    很明顯始皇若在,則秦國永遠都不會被滅。

    始皇帝在的時候,被滅的六國遺民根本就不敢有任何的反抗,就算是項羽、劉邦這般的英豪也得在始皇帝巡遊的道路兩邊老老實實的跪著

    秦國被滅無外乎趙高專權,皇帝無能,良將被殺,在外的精銳不回援,能打的將軍要嗎被殺,要嗎遠在外地不願意回來救援,最明顯就是遠在嶺南擁兵50萬的趙佗,50萬精銳在手卻不回來救援秦朝,反而自立為帝,很大一部分的原因就是趙高,雖然他自己也有很大野心,但若是始皇帝還在的時候,他絕對不敢不回來。

    再者即時始皇帝還在的時候,項羽他們敢反,以始皇帝的文治武功,再加上他的威望,秦國也依然穩如泰山,項羽被滅也只是時間的問題。至少始皇帝若在,則蒙氏家族就不會被滅,守衛長城的蒙家軍這個最精銳的部隊也就不會分崩離析,始皇帝只要傳召蒙恬和趙佗率領大軍南北夾攻,不管是誰領導的叛軍,短時間內就可以將其團滅。

  • 3 # 達o芬奇密碼

    有一種人天生就是一種權威,由他在沒人敢反。就連武則天也是。武則天稱帝,全國反對,但朝堂之上留下來的人都屈從於他。但等武則天老了,生病之後。手下大臣就發動政變。

    造反都是要考慮代價的,沒有希望的造反沒人會幹。秦始皇死了,武則天生病無法指揮,都是時機。

  • 4 # 奕天讀歷史

    秦始皇即使還健在,還是阻擋不了各方諸侯爭相起義的滅秦大勢,項羽還是有很大的機會滅亡秦朝。

    秦始皇政治才能很高,但是殘暴無度,嚴刑酷法已經多失人心

    幫助秦始皇定下統一天下大略的尉繚就形容秦始皇是刻薄寡恩,心如虎狼,處於窮困時容易謙卑下人,得志時也容易吞噬人。如果秦王得志於天下,天下人都要成為他的俘虜了。不能和他長期相處。

    術士侯生盧生也曾說,秦始皇天性剛戾自用,專任獄吏。樂以刑殺為威,官吏們害怕獲罪,為了保持俸祿,莫敢盡忠。而且秦法嚴酷,動輒就要被處死。

    秦始皇統治天下的方法,並沒有獲得天下人心。一但有星星之火,那麼天下吏民必然揭竿而起。

    看看劉邦、蕭何這些秦朝底層官吏就瞭解了。而類似劉邦,成為盜賊、流寇的,在當時應該非常多。陳勝、吳廣不願意做盜賊、流寇,所以,他們才起義了。

    陳勝、吳廣還是會起義

    陳勝、吳廣帶人戍邊,“會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斬。”反正都是死罪,兩人才決定起義。

    劉邦不管秦始皇在不在世,也都不敢這麼聲勢浩大的帶頭起義。而陳勝、吳廣兩人明顯就不同了,秦始皇在世不在世關係不大,他們有一套自己號召天下的方法。

    陳勝一句話說明了當時的社會情況,“天下苦秦久矣。”這才是真正的原因,秦二世只是一位“接鍋俠”而已。

    所謂的扶蘇,天下百姓當時根本都不知道他已經死了,所以,陳勝、吳廣以扶蘇的名義號召天下。其實效果不大,秦地沒幾個人相應。

    如果秦始皇在世,最多就是不打扶蘇的旗號,但可以繼續打著項燕的旗號,號召楚地百姓起事。只要陳勝、吳廣起義,其他幾個被滅諸侯國的貴族和當地百姓照樣還會揭竿而起。

    胡亥只是延續了秦始皇時期的勞役、賦稅

    胡亥派兵鎮壓起義軍,很快殺了周章、陳勝、項梁、魏咎等起義將領,但是關東地區的起義大軍只見增加不見減少。

    將軍馮劫的一句話道出了實情:“關東群盜並起,秦發兵誅擊,所殺亡甚眾,然猶不止。盜多,皆以戌漕轉作事苦,賦稅大也。請且止阿房宮作者,減省四邊戍轉。”

    可見,之所以發生大規模的農民大起義,而且接連不斷,完全是因為勞役、賦稅過重,讓眾多百姓苦苦在底層掙扎,要不餓死、要不戰死、要不勞累死,隨時面臨死亡威脅。反正都是死,六國貴族和百姓就只能不懼生死,前仆後繼了。

    秦始皇活著的優勢

    秦始皇活著,唯一的優勢是少了趙高幹政,可能不用殺那麼多秦朝宗室貴族和大臣,章邯有可能也不會投降項羽了。但是章邯不投降,最多就是給諸侯聯軍多製造一點麻煩罷了。

    王離的二十萬大軍可是當年蒙恬帶的長城戍邊軍,戰鬥力怎麼會比驪山囚徒低。長城軍的戰鬥意志也非常頑強,在蘇角被殺、王離被俘虜後,最後一名大將涉間拒不投降,自焚而亡。

    鉅鹿之戰諸侯軍兵力是佔優的,並非傳說中的只有五萬楚軍,全殲了王離二十萬大軍。諸侯軍能夠全殲王離長城軍,對於章邯的囚徒軍,更是不在話下了。鉅鹿之戰最終還是項羽取勝。

    這種情況下,秦始皇只剩下了關中一地,還能做什麼呢?項羽進了關中,秦始皇如果不自殺,項羽還會像殺了子嬰一樣殺了秦始皇。這就有損始皇帝的威名了。

    對於秦始皇這類已經威名天下之人,讓他們按時死去是最好的結局。不然就會跟漢武帝、唐玄宗一樣,先明後黯,聲名受損。

  • 5 # 遙望燕園

    秦始皇吞併東方六國,把整個中華大地都劃到秦的版圖後十餘年,便去世了,而後接班的秦二世,是個徹徹底底的昏君,不足三年,便把國家給搞亡掉了。

    雖然我們總是說歷史沒有如果,但我們還是總想聊聊「如果XX」,我們今天不妨聊一聊,假如秦始皇還健在,項羽和劉邦還能滅秦嗎?

    項羽

    我認為不能。

    我們不妨想一下,秦始皇在位的時候,秦始皇對百姓的徵調,就比秦二世時輕嗎?並沒有啊,但為什麼秦始皇時陳涉沒有斬木為兵揭竿為旗?是因為陳勝沒有被徵調嗎?

    並不是啊,因為陳勝等野心家深知,秦始皇的權威有多大,在秦始皇巨大的權威下,大秦的所有官吏都會積極配合,毫無保留地配合,此等情況下,秦的國家機器就會正常而敏捷地運轉,一切反秦勢力,尚未成燎原之勢時,都會被秦始皇徹底撲滅。

    這也是稍懂政治的人便知道的道理,任何一個帝國,只有在權力交接時才最脆弱,春秋和戰國時,諸侯間的很多攻伐,都是趁對方新君剛剛登基時做出的,陳勝也一樣,陳勝之所以選擇在大澤鄉揭竿而起,實在是因為秦二世剛剛繼位,立足未穩,有機可乘。

    陳勝或許從來沒想到,由自己首倡的反秦,竟然能在短短的三年時間內,就徹底滅了秦的社稷,或許陳勝認為,自己能長期地佔幾郡為王,已是最好的結果了,所以陳勝並沒有聽從張耳陳餘的「帝業可成」的建議,轉而於陳地稱王,國號張楚。

    秦始皇

    倘使陳勝選擇秦始皇尚在人世,秦帝國強大的政府機關正高效運轉時揭竿而起,即便他能迅速地攻佔銍、酇、苦、柘、譙等地,也抵擋不過秦始皇迅速調集的軍隊,也會在頃刻間被秦軍滅掉。

    與此同時,項梁、田儋、劉邦等人,怕是也不會趁勢起來,項梁還是在會籍做他的座上賓,靜待時機;田儋還是在狄縣做他的豪傑大戶;而劉邦,則繼續帶著樊噲等鐵哥們,在芒碭山間暗暗地發展自己的勢力。

    就算項梁、劉邦等人在秦始皇老得幾乎不能動的時候起來,但只要秦始皇還有一口氣在,趙高、李斯等人仍舊不敢亂搞,所以,無論項羽多麼神勇,無論劉邦多麼智慧,所謂雙拳難敵眾手,項羽、劉邦仍舊抵不過組織有序、訓練有素、後勤保障充足且具有壓倒性優勢的秦軍。

    項羽和劉邦只能被打上「反賊」的標籤,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

    對,就是這樣。

    秦並不是敗在項羽的神勇和劉邦的智慧上,而是敗在強大的國家機器運轉失靈上了,如果秦始皇在,秦的國家機器並不會失靈。

    劉邦

    參考資料:《史記·秦始皇本紀》、《史記·項羽本紀》、《史記·高祖本紀》、《史記·陳涉世家》、《史記·田儋列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紅色的藍寶石可以叫紅寶石嗎?紅寶石和藍寶石有哪些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