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從小愛踢球
-
2 # 醉眼看書
中日甲午戰爭是戰爭史上典型的由於戰略誤判從而導致戰術安排失當,從而造成戰役完敗的悲慘結局,並因此改變了中國近代走向,東亞格局徹底轉變,日本也因此登上世界舞臺,成為亞洲第一強國。
第一次戰略誤判,清政府朝廷中樞認為中日戰爭只是對北韓的利益之爭,早期的日本可能也是這個企圖,但隨著戰果擴大,日本的利益需求也迅速膨脹起來,直指中國本土。由於這個誤判,清軍沒有在鴨綠江沿線重點佈防,進行死守,而選擇了更易防守的摩天嶺一帶,日軍順利突破鴨綠江,後續部隊源源而來,已有與清軍決戰態勢。五十年後二戰中的蘇德戰爭前期,蘇聯也是對德國戰略進行了誤判,認為德國只會對波蘭有利益要求,從而導致前期的潰敗和混亂。
雙方海軍實力接近,可能日方略強,由於補充有限,雙方主將都不願在海上打成消耗戰,行成僵持局面,等待陸戰結果,北洋海軍由於由炮臺拱衛,自身安全沒有太大問題。由於有北洋水師和沿岸炮臺,日方艦隊無法近海作戰,也不能直接威脅京津。
第二次戰略誤判,當清政府看出日方企圖以後,採取了較為傳統的戰術安排,就是正面狙擊,側面騷擾,然後伺機
運兵至日軍後方,行成戰略包抄,希望讓日軍知難而退,或者尋機殲滅。作為防守方,戰術看似無懈可擊,但是清政府認為日軍的進軍只會採用兩百年前清兵南下的路線,從而忽略了日軍沿海岸線南下,直接奇襲旅順。日軍在進攻摩天嶺受到強烈狙擊,傷亡可謂慘重,由聶士成率領的摩天嶺防禦戰是甲午戰爭中方唯一的亮點,也完成了戰略要求。日軍違反常規戰術理論,沿海南下,確實也是冒著極大的軍事風險,日方認為沿路防軍戰鬥力較為低下,而且很難統一協調,事實上日方判斷正確,清軍確實在極大的混亂中進行防禦,首尾難顧,結局悲慘,這裡有很多政治原因,總體看來是舊的軍隊體制造成的。
最後的戰術失當,當旅順丟失後,如威海再失,北洋水師將不保,當李鴻章強烈要求由天津淮軍部隊增援威海時,被山東巡撫拒絕,並信誓旦旦一定可以守住,此時的李鴻章即使違反朝廷部署,也應該立刻命令北洋水師出港南下,而不該把命運交給雖有鬥志而戰鬥力不強的部隊。事實上,威海一天即被攻佔,從而北洋水師全滅,日方海軍從此可將軍艦直接開到天津大沽口,炮彈可以直接打到紫禁城,戰爭結束了!
-
3 # 東臨滄海
戰略問題是根本沒想到要和日本人打一場戰爭,想的只是天朝上國要去教訓一下犯上的小國。
海軍方面,北洋水師根本是渾渾噩噩,世界第六,亞洲第一的艦隊不敢出海,只在家門口轉來轉去,最後被堵在家門口狂扁。平壤被佔領,去北韓增援的運兵船被擊沉,都這樣了還不知道好好備戰,還好意思說準備不足。還有,所有的歷史教科書都羞於啟齒的一幕,定遠艦一炮出去,沒打到人家,卻把自己的指揮台震塌了,主帥丁汝昌就這麼摔傷了,簡直世界海軍史上數一數二的笑話,可以想象平時的保養和維護有多差,主力艦尚且如此,更別說其它的軍艦了。
鄧世昌,民族英雄,但是在炮火連天的戰場上,居然還帶著狗,從記載來看,感情還很深,可見不是一天兩天,而水師也習以為常。要是陸軍打仗帶個狗也算了,可你軍艦上也帶著狗,這樣的紀律能打勝仗才是怪事。
必須指出,北洋水師的裝備,從紙面上看,儘管多年未添一艦,也仍然大大優於日本人。特別是定遠鎮遠兩條鐵甲艦,甲厚,炮猛,精度高,唯一的問題就是掌握在一群烏合之眾手上,而日本人的軍艦,船小,炮小,射速快,精度低。打個比方,兩個大哥,穿著防彈衣,扛著重狙,帶著一群小弟去和人家AK對戰,正常的結果應該是大哥在遠處把對方全部幹掉,小弟只要負責吶喊助威就行,實際結果是人家沒事,大哥也沒事,可是小弟被撂倒一大片,當時世界上的海軍強國得出的結論和戰鬥結果完全相反,他們認為日本人經驗不足,否則不會和如此裝備精良的對手決戰,而北洋水師同樣經驗不足,否則應該全殲對手,大炮鉅艦理論也就此誕生。
至於陸地上,大清的兵勇,大部分對手裡的洋槍完全不懂,屬於那種能把槍放響就不錯了,而日本陸軍已經是一支現代化的軍隊,這樣的兩支軍隊交戰基本就是一邊倒的屠殺
-
4 # 星星月亮7
甲午戰爭無論在戰略上還是在戰術上錯誤都很多!在戰略方面主要為:全國上下盲目輕視日本,朝廷內部不能達成一致,更遑論一致對外。在將帥任用上問題更為嚴重!實際主帥李鴻章任人唯親、消極避戰導致戰略戰術失當錯失先機!甚至可以說李鴻章統帥下的北洋海軍陸軍所犯的戰略性錯誤是導致甲午戰爭失敗致命性錯誤!
在北韓局勢剛一緊張,清朝決定應北韓要求出兵之時,李鴻章決定派葉志超去北韓,葉志超才能平庸因害怕打仗,就不願去北韓。李鴻章給他去信說,不一定肯定打仗你只要去一次就可以。李鴻章從一開始就不想打仗,因此李鴻章和葉志超根本不積極往北韓增兵,面對日軍渾水摸魚,他倆不積極備戰,而是完全依賴談判。儘管清軍佔用優勢但卻坐以待斃!形勢逆轉後,葉志超又不顧一切帶頭逃跑使平壤失守!
說完陸軍,再說北洋水師!早在七月,日軍艦隊偷襲中國運兵船開始,戰爭就已經爆發。大東溝海戰,日軍又假冒英國商船靠近偷襲。丁汝昌本身不擅長海戰不說,還受李鴻章影響消極應戰。又被人先發制人,發揮近戰速射優勢同時由於訓練備戰不足,一開始就被日軍打亂陣腳。但客觀來說大東溝海戰北洋水師官兵大多數還是英勇的。尤其鄧世昌已經和吉野拼命了。中國雖然損失慘重,日軍損失也不太小。關鍵時刻又是李鴻章強令北洋水師縮回軍港不準出戰,而此時因葉志超逃回國內,北洋陸軍已經打敗。結果日本陸軍攻佔威海衛日軍海陸夾攻;北洋水師一個響屁都沒放一個就覆滅了!
我的總結:主帥無能,累死三軍!上有慈禧太后敗家玩意兒,再加上李鴻章挾私誤國、葉志超畏敵如虎、丁汝昌昏庸無能。這才是甲午戰爭中國失敗最重要的原因。同樣當時條件,假如中國主帥換成左宗棠,陸軍劉銘傳、劉永福,水師換成鄧世昌。那麼甲午戰爭失敗的就應該是日軍,歷史就應該改寫了!
-
5 # 四處走走5
民心所失,失敗已成定局,而日本舉全國之力來打這一場仗,都沒勝算,開始只能偷襲,清政府並沒有傾盡全力,僅憑北洋水師一家之力~~洋務運動和日本的明治維新同時起步,最終洋務運動失敗而日本的維新成功,清政府的鐵甲艦都是買來的,當時退回十年還算先進,可到了甲午戰爭時已經落伍,都十多年沒有更新新的裝置,且部隊缺乏訓練,軍紀散漫,豈能不敗,主要是海軍是清政府一人的海軍,而不是人民的海軍!
-
6 # 達o芬奇密碼
北韓的淮軍得不到後勤補給。在大清李說了不算。導致李安排的策略處處掣肘。黃海海戰,北洋水師並沒有上戰略上的失誤。只是日本擁有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吉野號。高航速高射速。這就好比一個兔子拿衝鋒槍,和拿漢陽造的烏龜打,雖然烏龜殼硬。
黃海海戰,雙方几乎打成平手,日本損失慘重,自行撤離戰鬥。然而,大清買的裝備還沒有運到。受損的北洋軍艦無法得到修復。但日本卻敢挑戰兵家大忌,艦船攻要塞。日本進行“諾曼底登陸"攻佔山東半島。包圍北洋水師。山東巡撫,包括大清所有人都見死不救。北洋水師堅持半個月,丁汝昌自殺,北洋被迫投降。
-
7 # 董娟49董宏斌
我認為甲午戰爭的失敗,表現在幾個方面,一:廟算失策,應對倉促。清廷對戰爭預判缺乏正確的認識,認為日本不敢對清下手。當戰爭來臨之時,決策層猶豫不決坐失良機。軍事準備 不充足,海軍軍費被挪用等等,充分說明,朝廷根本沒有做好戰前準備。二:技術裝備落後,偵察手段單一,料敵於後使得我清朝對日本瞭解知之甚少,對於日本行動缺乏預先防範。在大戰之先,日本派遣大量間諜大肆蒐集我政治、軍事、經濟、地理等情報。由於情報方面不對等,造成決策層的誤判。三:官場腐敗,相互掣肘,使得戰爭準備很不到位,當戰爭來臨時,戰爭物資嚴重不足,戰艦老舊,炮彈灌沙。由於軍備不能自造,受制於人。海陸軍缺乏有效的配合,加上海軍官員個別人畏戰,以及指揮失誤,造成這次戰爭的失敗。其中主要方面是決策層戰略失誤造成的。
-
8 # 街頭說評書
海戰戰術沒問題,你要說問題,那就是備戰不充分,船體老化嚴重,火炮代差太大,船體設計失敗,說白了硬體上的問題更致命。船頭對敵沒有毛病,因為船設計就是船頭對敵!而且正面著彈面積小,而陸軍…………他們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幹什麼的,跟海軍相反!硬體過硬但是精神潰散,確確實實不是打仗的料,而指揮官……都是國足的級別,能抵抗一下我們也盡力啦,畢竟以前打仗也總是輸嘛~
-
9 # 佐羅周
甲午戰爭的戰略問題,首先是大清根本沒有應對戰略,更談不上消滅和制止倭寇的戰略決心,得過且過,苟和且安,以維護晚清腐朽的族群封建統治,沒有站在國家民族的高度,調集全國力量去抗擊倭寇,這是最大的戰略失誤
-
10 # 坐而忘憂1
國家層面而言,最大的戰略問題是根本沒有國家戰略。清庭與清流派固然想削弱李鴻章的實力,李鴻章也有儲存實力以爭寵的意思。雙方眼中都沒有國家民族利益。軍隊層面而言,只有嚇阻而無削弱和抑制日本力量增強的考慮。北洋水師的建立兆始於日軍野心的擴充套件,但建設北洋水師如何來削弱和抑制日本實力的擴充套件,卻沒有任何戰略上的考慮,只餘示威性的嚇阻一詞。李鴻章雖然發跡於剿太平天國剿捻軍,但他根本不是一個軍事家,也不是一個戰略家,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升官發財。淮軍固然是他的私家軍隊,北洋水師也仍然是他的私家軍隊,他內心裡就沒有用自己的私家軍隊為國家利益而戰的的想法。即便是他的私家軍隊,他也仍然沒有把私家軍隊經營好。軍隊的組織建設,訓練後勤,外軍與世界裝備研究,戰略謀劃,戰術提高,後備力量的動員組織支援都沒有,軍事人才和士兵的判斷能力技戰術水平也沒有,考察指戰員的只有忠心勇敢與親疏關係。弱者的心態,讓他只有防守的想法,而從無削弱日本力量抑制日本擴張的戰略,在北洋水師力量最強大的時候,他也仍然是保守的防禦,更別提將北洋水師當作進攻力量去爭奪制海權。長崎事件,本是天賜李鴻章一巨大機會,只需學著法國偷襲福建水師突襲長崎,將長崎港內日軍戰艦逐一擊沉,也就沒有後來的甲午慘敗了。世界格局層面,李鴻章空有以夷制夷的理論,空有懂得外交的名聲,卻一不能幫國家尋求盟友求得助力,二不能讓列強保持中立以減少傷害,三不能給日本樹立敵國以增日本壓力,連從未辦過外交的左宗棠都不如,左趁俄土之爭收復新疆,就是一千個會辦外交的李鴻章也比不上。本來左在新疆抗擊俄勢力成功,應使俄之死敵英國傾向中國。這個會辦外交的人,卻將英國推向日本,將俄羅斯拉入東北,實在是個十足的草包。世界各國又有哪一個國家會喜歡左宗棠而不喜歡李鴻章?找李鴻章辦外交,又有哪個國家是不佔便宜而吃了虧的?
戰術層面,幾乎所有戰役戰鬥方面都居下風。除遼東有些少亮點外,海陸俱黑。連中日實力相差最遠的老蔣都不如。最後果真只剩下慘烈的忠與勇了。
-
11 # 安子anzi
沒完沒了的爭執這場恥辱的戰爭,模糊了華人的視野。甲午戰爭失敗的根源就是貪腐問題,龐大的艦隊,巨大的戰爭資源,在自家門口被小孩吊打,還有意思找戰略戰術的原因嗎?不覺得可笑麼?
回覆列表
戰略問題就是沒把海關交給英國,洋務運動沒問英華人借錢,自己幾個大臣就把洋務給辦了,沒去英國發行國債,繫結戰爭利益。不肯用英鎊,只收白銀,每年對英貿易順差害得英國佬到處搞銀子來付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