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蟲秋語
-
2 # 秀傑親密說
首先透過提問,您給我的印象您是對自我有要求的人。
您希望父母老有所依,你想成為父母的依靠是吧?
您提出自己的身體也不好,是給自己一個指標用好的身體支援到年邁的父母和自己是這樣想的吧。
之所以說您是對自我有要求的人,是您想調整自己的心理狀態。
而在這個提問裡,您有著愛人愛己的心理狀態,有著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有著讓父母親在您的養護陪伴下有所依有所靠的心,這是一顆溫暖的心,柔軟的心。
我覺得您這顆心理就不用再調整了,心理狀態不需要調整,您只需要按照您所希望的去做就好了,對父母去支援他們,陪伴他們,讓他們覺得有您很有靠,加強自己的身體鍛鍊去保護好身體,愛愛您自己的身體,讓自己快樂,您的父母也快樂了,你有這樣健康的身體,父母也有了一個支撐的臂膀。
最後,祝福您和您的父母,健康快樂。
不知道我的分享能否協助到您。
佛教說:看破,放下,隨緣,自在,並不是完全的消極避世。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能為則為,不能為亦不勉強自己。
人生的每一個階段,都會有不如意的事——也許相同,也許不同,心理上如何應對,卻有一些共同的原則。不管是朝氣蓬勃的少年,血氣方剛的青年,成熟穩重的中年,日薄西山的老年,都需要有一個對自己清醒的認識——自己能夠做什麼?自己不能夠做什麼?什麼是自己做得好的?什麼是自己做不好的?什麼是自己應該堅持的?什麼是自己應該放下的?
從心理學上說,憂鬱、焦慮、緊張、懊惱、悔恨、恐懼等等不良的情緒,不但於事無補,而且會對身體產生負面作用。加上中年人的身體抵抗力本來就開始走下坡路,更容易出現各種問題。保持一個平和、客觀、現實的心態,在此基礎上,依舊能夠向上看,向前走,對每個中年人都是最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