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林風教練
-
2 # 雷老師學習力訓練室
一、首先我先給您分享一下兒童學習能力發展進階規律:
1.大肌肉動作學習能力——0.5-3歲
2.感覺(小肌肉)動作學習能力——0.5-6歲
3.知覺動作統合學習能力——0.5-6歲
4.符號認知——閱讀理解能力——2-12歲
5.數學——推理學習能力3-15歲
6.自控能力——3-成年
一般來說,孩子學習能力是隨著認知的發展而發展的。學習能力最初的發展是從感覺運動階段開始,向知覺和知覺運動統和階段演進,再進入語言文字元號運用階段,最後達到邏輯思維和推理階段。
二、看您的孩子多大了?發展到了哪個階段?在哪個階段比較薄弱?
1.如果是6歲以前,那可以在【感覺運動階段】多做練習,也就是全身性運動,也叫大肌肉運動。他們透過【坐、爬、走、跑、跳,拋擲】等活動,與外界的事物互相作用,從而能夠在頭腦中對客觀世界形成比較穩定的表現。也就是需要更多的遊戲和身體動作來發展這個階段的能力。需要父母有更多的耐心,陪伴,鼓勵和積極互動的遊戲來幫助孩子發展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和味覺等各項能力,讓他們可以分辨出大小、左右、前後、上下、運動、靜止、聲音、顏色,然後使孩子們學會以自我為中心,對周圍世界進行基本的排列和計劃,成為動作的發起者和執行者!
2.如果已經過了6歲,且前面都發展的不錯,那就要進入知覺和知覺運動統和階段!
在感覺運動發展的基礎上,孩子開始形成豐富的知覺表象世界,從而促使他們在6、7歲時可以開始更規範的學習,也進入了小學階段!來自生理機制方面的研究表明,孩子這些學習同與運動相關的小腦啟用有關,所以【繪畫,玩沙,玩水,捏橡皮泥,娃娃家】等活動會促進孩子更高階認知能力的關鍵腦區的發育。總之這幾個階段是互相穿插、互相促進、互相影響的,多帶孩子體驗,實踐,孩子的各項能力都會得到很好的發展!
3.如果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哪個階段特別欠缺和薄弱,就要去補這個部分,負責長大了依然是缺的。比如:一個孩子大肌肉運動欠缺,小時候因為各種原因沒有爬,導致他的前庭平衡感差,如果不訓練大肌肉,其他能力很難發展好!所以,哪裡缺補哪裡,才能越來越好!
-
3 # 萌寶玩具精選
在寶寶的小時候開始,就可以開始有培養寶寶邏輯和推理的意識了。對於一些低幼的寶寶,現在市面上有一些專門為他們設計的玩具,例如我自己就使用過兩款百寶箱玩具,裡面都有一些形狀、顏色配對、聯動齒輪和益智繞珠的玩法,不僅能夠鍛鍊寶寶的抓握能力還能為邏輯思維推理能力進行一個啟蒙。二、不過分限制孩子的行為等稍微大一點,這個時候寶寶的行為都是直接反映的寶寶思維,如果不是一些有破壞性或者弄傷自己的行為,爸爸媽媽可以選擇儘量不要去阻止,讓寶寶能夠發散自己的思維,擁有自己獨立的思想。三、增加與寶寶的互動爸爸媽媽在帶寶寶的時候可以寶寶多進行對話,可以在玩的時候丟擲一些與在進行中的活動相關的問題引導寶寶去思考,或者在給寶寶講故事的時候讓寶寶猜測接下去的劇情,讓寶寶自己想象。平常多帶寶寶出門走走,寶寶如果問了一些天馬行空的問題可以試著和寶寶一起討論問題的答案也可以帶寶寶進行一些實地的答案探索活動,好奇心就是寶寶最好的老師。四、選擇一些益智玩具寶寶最喜歡的就是玩具,現在市面上有很多針對鍛鍊寶寶思維的玩具,動手能力+思維+邏輯,讓孩子再玩中鍛鍊,是再好不過的方式了。
(1)迷宮球
(2)記憶棋
(3)積木、磁力片積木
(4)拆裝玩具
-
4 # 建築會計瀟瀟
我非常喜歡這個問題,我在日常生活中,也會有意識的培養孩子的邏輯推理能力。我是這樣做的:
1、當孩子正在表達一件事情或者做遊戲的時候,我不會去打斷他。會耐心的聽他描述完,陪他把遊戲做完,中途遇到磕磕絆絆的地方我會先語言引導他自己先思考,如果他的思維真的卡在一個地方了,我才會幫他和他一起表達、一起結束遊戲。
2、培養孩子的專注力。做一件事或者看一個故事的時候,一定要堅持做完,這樣可以在他腦海裡形成一個完成的事件,而不是支離破碎零星的沒有邏輯關係的事件或者故事。
3、和孩子一起做遊戲。認知遊戲,拼圖遊戲和數字遊戲這些有助於邏輯思維形成的遊戲,循序漸進,由少到多,由簡單到複雜。
4、做過的遊戲和讀過的書,過一段時間可以再拿出來,陪孩子獨立完成。培養他的記憶能力,對邏輯思維培養也是很重要的。
5、日常生活遊玩的過程中,培養孩子的點數能力,形狀顏色時間空間認知和辨別能力,寓教於樂,讓孩子喜歡自助思考、學習和記憶,形成思維習慣。
-
5 # 月夜秋涼857
這個問題屬於邏輯學的範疇。
邏輯推理能力是建立在一定知識基礎上的一種綜合能力。一般在小學階段三四年級時的學習過程中開始萌生並被運用。當然邏輯推理能力是一個長期積累運用再提升的能力,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形成。對於學生來說,推理能力強弱直接影響學生成績。推理能力差,學生成績就差,出現這種情況可能有兩種原因,一個可能是知識儲備不夠;二是分析能力欠缺。所有要想提高孩子的邏輯推理能力需從這兩方面下功夫。
一,增加知識儲備,形成知識體系
邏輯推理能力是由特殊到一般,由點到面的想象,分析並得出結論的過程。邏輯推理過程中必定用到豐厚堅實的知識基礎,並能適時的調配運用,推理才能連續不斷的繼續下去。反之則可能戛然而止。這裡強調的增加知識量,不是簡單的記憶,而是需要把自己的知識整理,做到體系完善。例如,解答小學五年級的數學應用題,一個題目可能用到不止一個知識點,假設出現一個知識點斷裂,問題就可能回答不了,或者出現思維混亂,不知從何作起,從而答錯題。如果學生能把自己學到的知識,根據學生自己的重新整理,儲備在自己的知識體系裡,到用到這些知識的時候,就很方便的被利用。推理將會水到渠成的繼續下去。
二,提供思考機會,增強分析能力
學生的主要任務是學習,分析能力如何決定著分數的差異。因此增強分析能力很有必要。提高孩子的推理能力除了增加知識的儲備,還需要多提供思考機會,鍛鍊提高孩子的分析能力。學生的分析能力一般在反覆學習的經驗上建立起來的。例如以前驗算過類似的題目,再次見到,解答起來就輕鬆一些。如果把這類做過的題目少做改動,做題方法就要做相應的調整。學生的分析能力,推理能力就得到一次鍛鍊,就會得到一次提升。比如這樣一道數學題:一幫小學生排隊,小明前面有5人,小明1人,小明後面6人,一共有多少人?
變異一下:一幫小學生排隊,小明前面5人,後面6人,一共有多少人?
這兩道差異不大的數學題,學生做起來,分析方法就需有所不同。多給孩子提供這樣的練習機會,學生的分析能力就會出現變化,日積月累,分析能力會越來越強,會帶來令人意想不到的收穫與驚喜。
以上是本人在教學過程中經常運用的方法,雖不能稱之為經驗,但是用起來,很有效果。
回覆列表
教會孩子什麼是事情
在做事情過程中訓練推理能力
事情就是一個含有目和做法的過程,具有完整性,成果性,事實性,一個可以實現的目標。
1 事情的目的是什麼
2 事情的步驟有哪些
3 事情的終點在哪裡
推理做法:帶孩子向回看
看到結果按事情的發展的步驟向回倒推找原因
生活舉例:孩子哭是結果
1逛街沒有給孩子買心愛的玩具
2上學趕校車沒有坐到自己座位
孩子哭的原因只有一個得不到,基於這個得不到心裡就會感覺難受,面對事情不知如何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