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944年7月,德國反納粹的軍官們發動刺殺希特勒的軍事政變,雖然沒有成功,但是意義重大,史稱女武神行動,又叫七月密謀。
4
回覆列表
  • 1 # 大學軍事理論教師

    這個在2008年電影《行動目標希特勒》裡面說的非常清楚。雖然電影是美國拍的,發行語言是英語,主角是科學教信徒——湯姆克魯斯,但是配角基本都是德國知名演員,主配角演技都不錯,既有美國大片那種“抓人眼球”的敘事結構和節奏,還較為真實客觀的還原了歷史,相比2004年德國版的電影,更緊湊,更引人入勝。本文引用圖片均為這部電影截圖。

    事實上,搞掉希特勒的計劃三十年代就有了,甚至二戰前,一些國防軍高層就瞅納粹黨和其武裝黨衛軍非常不順眼,秘密制定了逮捕希特勒恢復民主國家的計劃,並組成地下抵抗團體。

    1944年7月前,希特勒至少遭到過41次的暗殺。比如,43年在東線,海寧·特雷斯考夫上校,曾經把裝著炸彈的白蘭地送上了希特勒的專機,結果因為高空極度低溫,把炸藥凍住了,沒成功。

    44年“女武神行動”(刺殺希特勒)的原因電影裡面也比較客觀的還原了,除了與黨衛軍長期不合以外,一個重要是納粹的種族屠殺和各種暴行,讓這些原本效忠元首的軍官對納粹理念產生了懷疑和抵制,比如施陶芬貝格本人,開始也是希特勒忠實的崇拜者(親身體驗到了希特勒復興國家,重整軍隊,開疆破土的威力),後來逐漸轉成了懷疑、甚至厭惡(可以參考施陶芬貝格的個人日記)。到了44年夏,東線早已經轉攻為守,西線盟軍已經在諾曼底登入,法國即將光復。雖然老百姓和中下層官兵被洗腦和矇蔽,但是這些高層已經看得很清楚,德國戰敗已成定局,投降是遲早的事兒。但是,希特勒的性格重度偏執,信奉“要麼勝利,要麼滅亡”的極端人生信條,是一定要不惜代價,死戰到底的,會讓德意志民族與第三帝國共存亡,讓全體德華人為納粹黨墊背。

    這種情況下,國防軍高層的地下小組開會的次數更加頻繁,愈發感覺時間緊迫。

    在他們看來,越早行動,越能儘量保住德國的既得利益。只有推翻納粹專治,建立新政府,由新政府與盟軍談判,才可以利益最大化,比如爭取一個相對緩和的投降條件,保全德國在1939年以前就據有的主要領土,甚至可以同蘇聯接著平分波蘭,允許德國保留軍隊,避免外國軍隊進入德國等。總之,必須主動提出與盟軍和談,避免在東線戰場與蘇聯死磕,而且,越早與盟軍談判就越能掌握主動權。

    所以,在他們看來,弄死希特勒,推翻納粹黨的一黨專政,收編黨衛軍,建立國防軍主導的新政府,既有利於保全個人利益,也有利於民族、國家利益。

    而且,這種投降就是有條件的投降,可以保證德國儘可能多的既得利益和領土完整,而非45年德國的無條件投降——割地又賠款,還被分割槽佔領,連龍興之地東普魯士都被蘇聯和波蘭瓜分(下圖白色部分為二戰後德國喪失的領土)。

    然而,執行者施陶芬貝格是個殘疾人士,也沒抱著完全的必死心態。由於時間倉促,加上身有殘疾行動不夠麻利,原計劃使用兩枚炸彈只來得及裝上一枚(但是,換了其他人又沒有這個膽量,也沒有資質如此近距離的接觸希特勒),而且,放了炸彈後,陶芬貝格還要乘飛機從東普魯士拉斯滕堡的德軍大本營(狼穴)趕回柏林指揮政變,全指望一個肢體不健全的殘疾人;客觀環境上,那天因為天氣熱,臨時換了會議室,厚重的橡木桌子和通透性好的房間讓希特勒只是輕傷;

    另外,這個計劃缺乏群眾基礎,而且沒能籠絡住其他德軍高階將領。柏林城內的反希特勒分子優柔寡斷,行動遲緩,並未及時解除納粹高層的權力,武裝佔領柏林。甚至部分成員在得知希特勒沒有被炸死後動搖倒戈,讓計劃中的政變亦告流產。

    事實上,即使暗殺沒成功,也需要按照希特勒被炸死的計劃行事,立即佔領廣播電臺,切斷所有可能的電話線路(這個非常關鍵,希特勒就是透過電話指示了本來準備逮捕戈培爾的國防軍少校奧托·恩斯特·雷默,讓其反身去抓政變團隊;後希特勒又透過電臺廣播,宣佈了自己依然健在,政變徹底破產)。

    而且,不論希特勒是否被除掉,不能等。要第一時間解除納粹黨衛隊的武裝,控制柏林,暫時切斷柏林與外界的一切聯絡、宣佈國家進入緊急狀態、立即派遣得力將領下去掌控外地軍隊——而不是一堆人窩在辦公室裡議論紛紛、打探風向、透過打電話的方式發動政變,用幾個小時等待著是否被炸死的確切訊息,然後才採取行動。

    值得注意的是,一個小人物的行動,導致政變徹底破產。這就是下圖的負責柏林防務的奧托·恩斯特·雷默少校。德國軍官專業戶托馬斯塑造了一個帥帥的,立場搖擺不定的警衛營長雷默少校,雖然鏡頭不多,但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現實中的雷默可沒有那麼中立,恩斯特·雷默少校作為一名國防軍將領,但同時也是一名納粹信仰者,甚至在戰後還不遺餘力的自籌經費傳播納粹遺毒。這樣的鐵桿納粹,掌控著柏林的兵力調遣........

    作為事後諸葛亮,可以暢想一下,如果希特勒被暗殺,其他納粹黨魁諸如戈培爾、戈林、希姆萊被成功控制,國防軍取代納粹黨掌握了德國政權,成立新政府。歐洲戰場會很快結束,德國的領土範圍可能會比現今大的多,原屬德國的東普魯士,西里西亞、石勒蘇益格等領土會保全。

    如果德國同盟軍議和成功,蘇聯攻入德國本土的機率幾乎為零,所以,東西德國分裂的基礎也不存在,東普魯士的首都還叫柯尼斯堡(Königsberger),而不是現在的俄羅斯世界盃舉辦城市加里寧格勒。這樣蘇聯肯定不樂意了,所以,後來有句戲言,說“1944年下半年開始,大鬍子生怕小鬍子有個三長兩短,,挺不過去......”

  • 2 # 鴻哥iouyh福小鋪

    這是一起最重大,對二戰中的德國最具有意義的行動,目標是除掉希特勒,消滅納粹,實現體面的投降,屬於德國國防軍的最重大的一次自救,不但是中小級軍官,連元帥也參與了。

    元首掛了,元帥可以直接取得大權,決定國家的命運,這是密謀的終極目標。

    東方戰場已經一敗塗地,西方戰場岌岌可危,二戰的德國若不想流盡最後一滴血,讓戰火燃燒到本土,最好的選擇就是體面的結束戰爭,儲存剩餘的籌碼,而不是隨著瘋狂的元首一直跌下無底懸崖。

    蘇聯一直遭受頑強抵抗,但仍然強化攻擊,不住地攻城掠地,也是為了在戰後獲取更大的瓜分勝利成果的籌碼。

    如果密謀成功,戰爭就會短時期內立即停止,二戰德國傾向於西方國家,力量儲存下來配合西方國家會壓制住蘇聯對東歐的支配勢力,甚至會將其摁住在國界線。

  • 3 # 不正經的軍棍

    戰敗是無法避免的,唯一的結局就是加快戰爭結束的程序,使德國戰敗代價降到最低。

    1944年7月22日,德軍軍官施陶芬伯格在狼穴對希特勒進行了一次暗殺,企圖殺掉希特勒,結束戰爭。然而,計劃破產,所有參與者都受到了清算,數千人被處決。希特勒依舊穩坐元首寶座,繼續著他的瘋狂計劃。

    戰敗不可避免

    1944年,對於納粹德國來說,已經是風雨飄搖了,盟軍在西線進行諾曼底登陸,而東線的蘇軍已經開始大舉反攻,德國處於一個腹背受敵的局面。而所有人都意識到了戰敗不可避免,只有納粹這些死硬分子繼續指揮部隊頑抗。

    施陶芬伯格為首的德軍軍官為了結束戰爭,制定計劃,暗殺希特勒,然後成立新的政府,和盟軍談判議和,以求為德國爭取最好的結局。

    這個想法是非常好的,對盟國和德國來說,都願意,估計蘇聯不一定願意。

    希特勒領導下,德國悲劇了幾十年

    我們先看行動失敗的結局,盟軍在1945年全面攻入了德國,蘇軍圍困攻克了柏林,希特勒自殺,德國政府投降。這個時候,德國已經完全被佔領,而且是分割槽佔領,更悲劇的是,德國的東普魯士被割讓,德華人被驅逐,還有一部分土地被劃入波蘭。最悲劇的是,德國分裂成了東西兩個德國。這個結局對於德國來說是非常壞的。

    如果行動成功,德國就組建了新的政府,這個時候,盟軍並沒有攻入柏林,也就不存在被佔領的情況。德軍可以將部隊後撤回德國,這樣,德國也有了一定的談判本錢。德國沒有被佔領,這樣,德國可以將損失降低到最低點。德華人也會按照盟軍的要求進行審判,審判的物件依舊是那些納粹分子,還是會得到懲處。這樣,德國既能保持領土完整,又能結束戰爭,避免更大的損失,德國會以一個體面的方式投降。

    其實這個針對希特勒的暗殺行動,無論成功失敗,德國最後都是一個戰敗的局面,只不過,程序變了,德國的損失也變了。只可惜,行動沒有成功,希特勒依舊死硬抗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把明嘉靖與清乾隆放在一起比較的話哪一位比較賢明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