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鉤觸底還是鉛墜到底都是釣底的範疇內。在二者之間,我們只能從靈鈍來區分誰更適合作釣,但是同時又要區分不同的魚情。所以說這是一個說起來容易,實際上又有些複雜的問題。
一、僅從鉤觸底和鉛墜到底來看靈鈍
從靈鈍的角度講,只要鉛墜是懸浮的狀態,那麼都可以說是釣靈。釣靈是便於傳遞魚口訊號,即便是很細微的動作,也能夠及時的傳遞,從極致的釣靈上說,子線在水底狀態越直越靈!
而鉛墜到底,子線是完全躺在水下,呈彎曲狀態,我們可以試想一下,魚兒咬鉤時,是必須帶動整個子線,形成死口時,才會帶動浮漂和鉛墜。
因此,鑑於上述分析,我們就很好理解題主的兩個模式了,鉤觸底的狀態為靈,鉛墜到底是鈍。
二、鉤觸底和鉛墜到底區分魚情和環境
二者在應用中,並不是說鉤觸底就一定好於鉛墜到底,只能說大多數情況下,我們都會優先選擇鉤觸底,因為這是釣靈的狀態。
但是一些特定魚情,比如雜魚太多,滑口魚太狡猾,這些情況下,鉤觸底反而不如鉛墜到底。又比如流水走漂太厲害,我們為了穩定浮漂,說不定就不得不讓鉛墜到底。
因此,採用鉤觸底還是鉛墜到底時,在我們優先選擇時,還需要結合當時當地的魚情與環境。當然,常規狀態下的釣底,肯定鉤觸底優於鉛墜到底!
無論是鉤觸底還是鉛墜到底都是釣底的範疇內。在二者之間,我們只能從靈鈍來區分誰更適合作釣,但是同時又要區分不同的魚情。所以說這是一個說起來容易,實際上又有些複雜的問題。
一、僅從鉤觸底和鉛墜到底來看靈鈍
從靈鈍的角度講,只要鉛墜是懸浮的狀態,那麼都可以說是釣靈。釣靈是便於傳遞魚口訊號,即便是很細微的動作,也能夠及時的傳遞,從極致的釣靈上說,子線在水底狀態越直越靈!
而鉛墜到底,子線是完全躺在水下,呈彎曲狀態,我們可以試想一下,魚兒咬鉤時,是必須帶動整個子線,形成死口時,才會帶動浮漂和鉛墜。
因此,鑑於上述分析,我們就很好理解題主的兩個模式了,鉤觸底的狀態為靈,鉛墜到底是鈍。
二、鉤觸底和鉛墜到底區分魚情和環境
二者在應用中,並不是說鉤觸底就一定好於鉛墜到底,只能說大多數情況下,我們都會優先選擇鉤觸底,因為這是釣靈的狀態。
但是一些特定魚情,比如雜魚太多,滑口魚太狡猾,這些情況下,鉤觸底反而不如鉛墜到底。又比如流水走漂太厲害,我們為了穩定浮漂,說不定就不得不讓鉛墜到底。
因此,採用鉤觸底還是鉛墜到底時,在我們優先選擇時,還需要結合當時當地的魚情與環境。當然,常規狀態下的釣底,肯定鉤觸底優於鉛墜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