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夏朝時稱呼嵩山的名稱 嵩山,是道教五嶽聖地之一,舊時漢族民間廣泛崇奉的神祇,即中嶽嵩山君神。古稱中嶽,為中國著名的五嶽之一。位於河南省西部,地處登封市西北面,西鄰古都洛陽,東臨鄭州,屬伏牛山系。 嵩山地處中原腹地,東西橫臥,古稱“外方”,夏商時稱“嵩高”、“崇山”,西周時稱天室山。中國自古以“嵩為中央、左岱、右華”,為“天地之中”,稱中嶽嵩山。《史記·封禪書》載曰:“昔三代之君,皆在河洛之間,故嵩高為中嶽,而四嶽各如其方。”這一句話,闡明瞭嵩山在五嶽中的重要地位,也因奇異的峻峰,宮觀林立,為中原地區第一名山。 嵩山總面積約為450平方公里,由太室山與少室山組成,共72峰,海拔最低為350米,最高處為1512米。主峰峻極峰位於太室山,高1491.7米;最高峰連天峰位於少室山,高1512米。嵩山北瞰黃河、洛水,南臨潁水、箕山,東通鄭汴,西連十三朝古都洛陽,是古京師洛陽東方的重要屏障,素為京畿之地,具有深厚文化底蘊,是中國佛教禪宗的發源地和道教聖地。嵩山曾有30多位皇帝、150多位著名文人所親臨,更是神仙相聚對話的洞天福地。《詩經》有“嵩高惟嶽,峻極於天”的名句。 嵩山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源地,也是中國名勝風景區,為五嶽中的中嶽。2004年2月,嵩山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地質公園。[1]
是夏朝時稱呼嵩山的名稱 嵩山,是道教五嶽聖地之一,舊時漢族民間廣泛崇奉的神祇,即中嶽嵩山君神。古稱中嶽,為中國著名的五嶽之一。位於河南省西部,地處登封市西北面,西鄰古都洛陽,東臨鄭州,屬伏牛山系。 嵩山地處中原腹地,東西橫臥,古稱“外方”,夏商時稱“嵩高”、“崇山”,西周時稱天室山。中國自古以“嵩為中央、左岱、右華”,為“天地之中”,稱中嶽嵩山。《史記·封禪書》載曰:“昔三代之君,皆在河洛之間,故嵩高為中嶽,而四嶽各如其方。”這一句話,闡明瞭嵩山在五嶽中的重要地位,也因奇異的峻峰,宮觀林立,為中原地區第一名山。 嵩山總面積約為450平方公里,由太室山與少室山組成,共72峰,海拔最低為350米,最高處為1512米。主峰峻極峰位於太室山,高1491.7米;最高峰連天峰位於少室山,高1512米。嵩山北瞰黃河、洛水,南臨潁水、箕山,東通鄭汴,西連十三朝古都洛陽,是古京師洛陽東方的重要屏障,素為京畿之地,具有深厚文化底蘊,是中國佛教禪宗的發源地和道教聖地。嵩山曾有30多位皇帝、150多位著名文人所親臨,更是神仙相聚對話的洞天福地。《詩經》有“嵩高惟嶽,峻極於天”的名句。 嵩山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源地,也是中國名勝風景區,為五嶽中的中嶽。2004年2月,嵩山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地質公園。[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