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文慎初

    個人建議 僅供參考

    我家老大今年五歲,在三四歲時和你說的這種情況一模一樣。

    非常敏感,有時她在說話別人在旁邊笑也會讓她暴跳如雷,她會覺得是在嘲笑她。

    曾經很迷惑,諮詢過很多人和醫生,也用過很多辦法。

    最後其實最簡單有效的辦法就是不厭其煩的在孩子情緒衝動的時候用平和的語氣告訴她,沒關係,發脾氣沒關係,你是心裡憋的慌是嗎?你是想大聲叫嗎?想摔東西嗎?如果這樣做你能舒服些就去做沒關係,不用害怕有人訓你。

    很奇怪當我不和她著急,我平和的和她這樣溝通後,她開始不只是發洩,她開始和我交流。

    然後我會順勢告訴她,你這樣做很好,發脾氣沒關係,如果你心理不舒服就告訴媽媽,我們一起來想辦法解決。而且我會鼓勵她去問她認為是嘲笑她的人,開始是我和她一起去,我會告訴她,你要去確定一下,如果不是在嘲笑你,你不是白生氣了嗎?

    每一次都要如此。你會慢慢發現她的改變。

    我的孩子先是發脾氣失控的時間慢慢縮短,每一次我都是鼓勵,很好,你比上次做的又好了一些!後來就是次數越來越小。

    現在她五歲,在有負面情緒時她會主動找我,或發洩嘮叨的抱怨,或哭一場。但都不會再一個人躲在一邊。也不會那麼敏感。

    總結自己的經驗,對待小朋友,一定要有合適的方法溝通,別覺得孩子小就不重視。

  • 2 # 家庭幸福密碼說

    關於孩子過於在於他人話語,敏感脾氣大的問題,我們可以先來透過孩子的生日,解析他的生命密碼,運用數字心理學來看他的天賦秉性,與生俱來的性格特徵,再分析如何溝通改變。

    舉個例子

    2005年5月12日出生的男孩,先不看家庭(父母或帶大他的人)對他的影響,就他自己的生命密碼圖來看,這是一個876的6號孩子,是9號數字裡最敏感的孩子,他能非常快覺察到別人的情緒變化,尤其年幼時,第六感很強,尤其是對最親近的人,比如父母有不對勁,表面強顏歡笑,6號孩子也能感覺你內心的不一樣。某種意義上6號孩子是不太容易教育的孩子。他下意識就能覺察父母的內心,你以為偽裝的很好,但你會發現孩子行為發生改變,比如學校表現差了,脾氣暴躁,鬱鬱寡歡,對別人的話語敏感,甚至過度反應。

    下圖的孩子左邊三角位又有個3,情緒容易起伏,不明原因他可能就發脾氣,生氣,摔東西或哭鬧起來。右邊三角位有個5,三角形裡還有兩個5,固執起來可能會為了固執而固執,逆反心理特別強。又是個暴脾氣的6號超敏感孩子,不瞭解孩子天性的父母會愁死,如果有一個很多1的1號爸爸或媽媽,到孩子10來歲青春期這家庭簡直天天鬧心。

    那是不是說,這孩子就沒法溝通了呢,不是,任何數字都是有兩面性的。6號孩子天生追求完美,他總想了解事情的運作機制,因為他天生是個治癒系孩子,天性喜歡修東補西,天生會被那些需要“處理”的人或事吸引。所以家長要尤其關注他所交的朋友,他會不自覺的接近“問題小孩”,並挺身相助,很容易被利用和傷害,而這種天性你根本沒法阻止和改變,他自己也無法自控。我們只能讚賞他對朋友的好,講義氣,然後擺事實,讓他去判斷這樣的朋友關係是不是平衡。

    對於6號小孩施壓,他會服從,會為討父母歡心而裝作聽話,但他會把怒氣壓在心裡,從而影響他的心智,自信和健康。獲得他信賴的最佳方式就是讓他知道你很感激他的協助,並讚賞他的成績和天賦。尤其是他犯錯的時候。只有充分得到他的信任,才能幫助他發揮他天性的積極一面。創造力,治癒力,理解事物運作機制的天賦,學會愛別人之前先愛自己。

    這是對一個6號孩子敏感,愛發脾氣,容易太在意別人話語的天性分析。至於提問者提到的孩子也是一樣,分析他的生命密碼,學會跟他的天性對話,理解他現在的行為模式的基因,才能找到對症的解決方案!

  • 3 # 普俊清

    去醫院。

    去諮詢一下,兒童的發脾氣問題,是一般的心理問題,還是可以歸為一種情緒的障礙了?

    如果是一般心理問題,那麼給予孩子心理的關心支援,幫助,開導,可能就過去了,但如果是情緒障礙,呵呵,你會發現,無論你怎麼去開導,孩子都似乎沒啥好轉,最後甚至越來越重!

    因為情緒障礙,是一種病!是需要吃藥的…

    一般人聽說要吃藥,馬上就反感了,覺得我家孩子就是心情不好,脾氣不好,吃什麼藥啊,小題大做…

    你可以不信,你可以盡情的去安慰,去教育,等到你絕望的時候,不要忘了,還有一種可能,孩子是病了…

    發脾氣,誰都可以,但一般有具體的事情,比如你答應給孩子買遊戲機結果你又說不買了,於是孩子發脾氣不吃飯,但是,這種脾氣過了幾天慢慢就緩和過來了,或者就算仍發脾氣,但主要只針對你,或者只要後面你又買了,脾氣也不發了。這種發脾氣我想是個人都遇到過…

    但如果孩子對誰都愛發脾氣,對啥事都發脾氣,像炸彈一樣,一點就爆?你讓他不要玩手機,啪!孩子炸了,讓她快點吃飯,啪!又炸了,讓他晚上幾點幾點必須回來,啪!還是炸了,炸的你有時莫名其妙,炸的你體無完膚…天,這孩子這麼這麼叛逆?

    這說明啥?說明孩子存在著持續的心情的不好…注意,重點就在:持續!持續的心情不好。

    這就像你跟老公或者老婆吵架後心情還沒恢復後的那段時間,誰都不想理,誰稍微哪裡不順你的意,你就想罵過去那種感覺…

    在醫學上研究過,孩子的抑鬱的主要表現,不是持續的情緒低落,而是,持續的易激惹…也就是,愛發脾氣,這是青少年情緒不好的特徵表現。

    但大多數家長會覺得這是叛逆,是青春期的通病,不懂事…教育一下,開導一下,就好了。

    然後隨著病情的發展,孩子脾氣越來越差,開始偷偷摸摸的割手腕,想自殺,變的很強迫…(更多的問題不再多展開了)

    總之,在沒有明確是哪類問題之前,最好先去弄清楚一點再知道用什麼方法來應對,不然屏自己的理解去處理,很可能會得到錯誤的結果…當然,只是一般問題就還好了

  • 4 # 楊樹己

    想問題主,這個心理敏感有哪些具體的表現呢?

    兒童過於在意他人的話語,要辯證來看,他人的話語是對孩子的隨口評說,還是好心建議?

    脾氣大有可能是基因遺傳或者家人樹立了不好的榜樣,這裡只拿“心理敏感”來說。

    “心理敏感”並不是心理疾病或心理障礙,但某些條件下很容易就此而導致心理障礙。那麼到底哪些孩子容易心理敏感呢?往往孩子的心理敏感跟家長有極大的關係。

    因犯小錯誤而被嚴厲呵斥過的孩子容易心理敏感

    孩子的成長,總是伴隨著犯錯,從學習走路,到長大成人,每個人都是在無數次錯誤中成長起來的。但有些家長並沒有對孩子的成長擁有科學的認知、或者並沒有給予足夠的耐心。尤其是完美主義型別的家長,見不得孩子犯錯,孩子犯一點小錯誤就能讓他反應激烈。這種過激的反應,會讓孩子害怕,特別是被嚴厲呵斥甚至毆打過的孩子,內心會遭到一定程度的創傷,一次兩次以後,孩子就會對大人的反應變得敏感,這種敏感會從對父母身上擴散到對周圍的其他人,他們在意別人的話語、反應,是因為孩子小心翼翼,生怕外人對自己的反應或者評價不好,對自己印象差。久而久之,容易形成自卑心理。

    家庭經濟條件差的孩子,更容易心理敏感

    我經常拿城裡的孩子和農村的孩子相比,城裡的孩子往往見識更多、注意力更廣泛,農村的孩子見識少,他們的世界也小,相比之下,農村的家長一方面過早地把希望寄託到下一代,一方面又沒有條件在孩子學習之外過多投入(比如旅遊、夏令營等);一方面過分給孩子強調學習的重要性,一方面又不斷的給孩子灌輸自己家境不好的思想。讓孩子對自己家庭不抱希望,只能把注意力分散到外界,自卑的同時又謹慎的觀察周圍人的反應,寄希望於能從別人身上找到一絲心靈上的慰藉。

    所以,家長的言行是改善孩子心理狀況的關鍵。

    一方面要不斷給孩子樹立信心,一方面放大孩子對外界的認知,世界很大,有很多更需要他投入注意力和興趣的事情。與此同時,家長要給孩子做一個好的榜樣,不斷透過自身的成績和對家庭的改善來讓孩子感知到家的希望,對父母建立起足夠的信心和信任。

    傑爸爸育兒,持續回答育兒類問題,分享經驗、分享價值。

  • 5 # 被放假的幼師小姐

    我們經常就問題解決問題,認為這是最快的解決辦法。其實,我們只是暫時解決了問題,就是俗話說的治標不治本。

    我們經常關於孩子的問題,如敏感、脾氣大。卻不思考,孩子為什麼會這麼在意別人的話語,為什麼會這麼敏感?為什麼動不動就發脾氣?

    一般在意別人關注的孩子,都是不自信的,是自卑的,缺乏安全感的。他對自己沒有自信,就會認為別人說的是對的,所以覺得自己真的像別人說的那樣沒用,很想去反抗,但是能力有限,只能發脾氣。其實發脾氣只是一個訊號,是想告訴大人:不要這樣說我!但是,家長感覺到了嗎?

    而孩子的自卑、敏感和缺乏安全感,很多時候來自於家長。我們以前的教育,讓我們都形成了批判性思維,棍棒底下出孝子。因為透過打罵的方式就可以讓孩子成才,確實也有這樣的例子,但是打罵的方式養出來的孩子更多是叛逆的、對社會做出報復行為的。

    你罵孩子,等於否定孩子,孩子認同你的否定,那麼就會越來自卑;

    你罵孩子,忽略孩子的感受,孩子不同意你的觀點,就會越來越叛逆。

    這都是教育帶來的結果!沒有孩子生出來就是惡魔,如果孩子出現了很多的問題,我覺得需要反思的是家長,而不是把錯都怪到孩子頭上。只有家長反思了自己的行為,調整了自己的行為,孩子的行為才會做出改變。

  • 6 # 催眠師聆聽

    所有的情緒都事出有因,沒有無緣無故的情緒。所謂的無名火,不是沒有緣由,而是不知道是原因是什麼。兒童的案例我做了不少,一般都是由於曾經的經歷引起。

  • 7 # 索妮心理

    兒童的心智發展還不成熟。因此很多內在價值觀信念都來自於扶養人,也就是父母。如果父母對孩子很多挑剔指責,孩子就會容易安全感缺失,變的敏感,害怕被人指責就用情緒先發制人掩飾自己的不安全感。孩子在意的其實是父母的話。別人只是父母的一個投射而已,是孩子對父母的應對方式的一份投射。所以想讓孩子有所變化,從父母開始改變,多給於孩子認可,肯定,多看到孩子的優點。慢慢的孩子就會自信Sunny起來。

  • 8 # 冰心藍蝶

    上課時遇到過一件事。

    老師為了讓大家更直觀地瞭解不同格式給人帶來的不要體驗,從同學的作業中挑出兩篇讓大家對比看看。

    有同學看了發出笑的表情,大家也都瞬間秒懂。

    誰知,乙同學突然跳出來,對著幾個發言的同學就是一通狂轟濫炸,說大家嘲笑他,並把那些人挨個攻擊了一遍。

    她過激的反應整的大家莫名其妙的。

    其實她這就屬於過分在意他人看法的一種典型代表。

    過分在意他人看法和態度,是極其不自信的一種表現。這種孩子,小時候大都是在被忽視或高要求的家庭長大,對周遭環境特別敏感,且充滿不安全感。他的評價體系來自外界,外人的態度決定了他的價值感,

    跟這種人相處可能會很累,他的玻璃心讓人處處小心翼翼,不知道哪句不經意的話就會傷著他。

    但他其實是太缺愛了。

    只要給予他積極的無條件的關注,多鼓勵,提高他的自信和安全感,並逐漸給他建立起一套內部評價體系,他會慢慢好起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5G是怎樣的5怎樣的G怎樣的世界?